新足迹

 找回密码
 注册

精华好帖回顾

· 没错,装5000L的Rain Water Tank就花299刀(NSW) (2009-10-21) adige · Angela的童言童语(2009年1月,18个月大,已更新!) (2009-1-8) Rainyichen
· 【万圣节晚餐】——❤「蔬果沙拉、奶油南瓜汤、scampi & scallop 刺身、烤羊小腿、奶油布丁」 (2013-10-31) 航迹云 · 阿布扎比贝鲁特约旦土耳其拔草之旅(完工) (2020-9-9) 小兔白又白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查看: 2732|回复: 31

孩子的问题:为什么墙会隔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6-24 10:2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春来草自青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春来草自青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孩子问了个问题,我答不上来,求教大家。

她说,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比在空气里快,那为什么墙会隔音呢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2-6-24 10:3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techpull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techpull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隔声机理 如果把单层均匀密实材料的构件(忽略材料的弹性)看作是柔软的,它在受到声波激发时,构件的振幅大小就决定于构件的单位面积质量(称为面密度)、入射声波的声压和频率。构件越重,频率越高,透射波的振幅就越小,构件的隔声效果也越好。阐明这一关系的即为质量定律。

退役斑竹 2007 年度奖章获得者 2008年度奖章获得者 参与宝库编辑功臣 2012年度奖章获得者 2009年度奖章获得者 2010年度奖章获得者 2014年度奖章获得者 2015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12-6-24 10:3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patrickzhu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patrickzhu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这么复杂的解释啊?
我就说,墙会反射声波,呵呵,这样简单。

小朋友几年级?从小爱科学哈。

发表于 2012-6-24 10:4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nicole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nicole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现在网上什么都有,查下就可以了。

发表于 2012-6-24 10:4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conant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conant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墙不隔音啊 不信lz让孩子耳朵贴着墙听听

退役斑竹 2012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12-6-24 10:4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hr6970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hr6970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厉害,孩子什么年级?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2-6-24 10:5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banzhiya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banzhiya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牛娃

发表于 2012-6-24 11:0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春来草自青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春来草自青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techpull 于 2012-6-24 10:33 发表
隔声机理 如果把单层均匀密实材料的构件(忽略材料的弹性)看作是柔软的,它在受到声波激发时,构件的振幅大小就决定于构件的单位面积质量(称为面密度)、入射声波的声压和频率。构件越重,频率越高,透射波的振幅就越小,构件的隔声效果也越好。阐明这一关系的即为质量定律。


能再通俗点么?我搜索的时候看到这段了,还是迷糊,才上来问的

退役斑竹 2007 年度奖章获得者 2008年度奖章获得者 参与宝库编辑功臣 2012年度奖章获得者 2009年度奖章获得者 2010年度奖章获得者 2014年度奖章获得者 2015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12-6-24 11:0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patrickzhu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patrickzhu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hr6970 于 2012-6-24 10:49 发表
厉害,孩子什么年级?

是很厉害,我原来不知道原来声音在固体内跑的快呀。

退役斑竹 2012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12-6-24 11:08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patrickzhu 9# 帖子

此文章由 hr6970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hr6970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我儿子的回答是:声音在固体的之间的传播是5000mts /秒,在空气中是343mts/秒,水中是1500mts/秒。他已经读中学了。

2008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12-6-24 11:1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degr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degr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隔墙有耳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2-6-24 11:3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kk-11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kk-11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老迷糊的解释是用错地方,因为质量定律与隔音效果有关,但用这种解释太理论化,非专业人士听不懂。估计老迷糊是放狗后从什么百科知识中复制过来的。因为这种解释大听不懂。

patrickzhu版主说的,墙会反射声波是片面的。

原因:
1、质量定律说明的隔音效果有个前提,是指在材料相同的情况下。比如你用毯子包着头,然后喊叫,是有点声音传出的,但是再套四层毯子,估计声音就小非常得多。这个试音可以给小孩子现场做,就是材料相同的情况下,增加材料,隔音效果就好。用到房子上,就是多层墙的效果会比一层的好。

而实际工程经验表明,靠增加厚度(即增加质量)所能获得的隔声量的增加比理论值低,厚度加倍,隔声量大约只增加一点点。


2、关于墙会反射声波,这是错的,声音是会绕过障碍物的,这个可以给孩子做个简单的试验,就是在你与孩子面对面时,
你讲话,他听得到。
中间隔一块大木板,孩子也一样听得到。所以声音不会被反射走。

声音是通过介质传波的,在空气中传播,会象水纹一样,你端一盆水出来,震动一下,水纹就会以那个点为中心,向四周成圆形扩散,但是碰到竖着的障碍物时,水纹会线过障碍物,即障碍物背后也有水纹出声。声波的传播与水纹的传播是一致的,初中物理老师就这做做试验,这是中国大陆的初中物理知识。


给孩子做如上试验,这样就排除了墙会隔音。因为上面的试验表面,房间的墙能隔音,而你自已加在你与孩子中间的墙(比如一片木板,就是比较小、比较薄的墙)就不会隔音。因此这说明隔音是有条件的,即围成四方,形成房间了才会隔音。

然后给小孩的解答是,从如上试验中可证明,声音是通过介质传播,而介质,就是空气中看不见的微小粒子。介质不能流动,就隔音了。因此用一个塑料袋套住头,把口在脖子上缩紧,就只能看见老妈老爸张嘴巴,却听不到声音,因为这时袋子中的空气与外面是隔绝的,所以就听不到声音了。

注意,要非常注意小孩子玩塑料袋,因为那可能会吸进去。

而人在水中也只能看到水面外的人在呼叫。这就是介质不同,声音的传播就不同了。碰到水比空气质量大的,这时就适用质量定律了,就是也有隔音的效果了。

告诉孩子,空气中有很多很多的小不点,就是那些小不点在传播声音,这样小孩就会对小不点感兴趣,你适当引导,如果引导得当,小孩可能因为这事,就去查找百科,就会学到更多知识了。

给小孩答案,不是象背书一样念下来,关健是做一些试验,告诉小孩一些浅显的道理,然后让小孩自已会感兴趣,去挖掘更深的科学道理,当适当的引导会让他感兴趣,他就有学习的兴趣了。

声波,中国初中物理。呵呵,多多加分呀(monkey22)

评分

参与人数 7积分 +31 收起 理由
zuozuo + 2 感谢分享
花生 + 6 偶对你的景仰如滔滔江水
laoqiu + 4 你太有才了

查看全部评分

退役斑竹 2007 年度奖章获得者 2008年度奖章获得者 参与宝库编辑功臣 2012年度奖章获得者 2009年度奖章获得者 2010年度奖章获得者 2014年度奖章获得者 2015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12-6-24 11:5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patrickzhu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patrickzhu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哇,楼上有学问呀。
我很怀疑我没有学过初中物理

发表于 2012-6-24 12:1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kk-11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kk-11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monkey22)

学了忘 是很正常滴。如果学的都能记住的人,那就是天才啦。

我是正好上次到朋友的房间,在讲音箱的布置,所以声音的传播印象深刻了一点。要不然,我也忘 记啦。

对小孩,其实主要不是知识的正确与否,因为对与错,对他来说关系不大。主要是通过有趣的试验,让他们会自已去发现,自已的看书找答案,如果你能让他们感兴趣了,然后他们能从书中找到答案证明你是错的,这也是很成功的。

对与错,小孩在二十年后也就忘记了。但是你让他们养成的自已去翻书找答案的习惯,很有可能影响他们一辈子。

并且如果他们能从翻书找到答案,当成是一种乐趣,自已愿意去多翻书,多学知识,那么你的孩子将成就无限。

所以,我觉得关键不是给小孩什么答案,而是能不能让小孩产生学习的乐趣。(monkey22)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2 收起 理由
春来草自青 + 2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2-6-24 12:1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春来草自青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春来草自青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我也学习了

我娃5年级,不喜欢科学的,偶尔才问一个为什么,所以我千万不能让她失望

kk 上面说的几个实验都简单易行,非常感谢!

发表于 2012-6-24 12:2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春来草自青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春来草自青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还是有问题:声音在固体里能传播得比空气里还快,例如耳朵贴在铁轨上能听到很远处的震动声音。  那么在房间里发出的声音遇到墙壁后,为什么不是更快地传过去,而是减弱了呢?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退役斑竹 2007 年度奖章获得者 2008年度奖章获得者 参与宝库编辑功臣 2012年度奖章获得者 2009年度奖章获得者 2010年度奖章获得者 2014年度奖章获得者 2015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12-6-24 12:3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patrickzhu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patrickzhu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kk-11 于 2012-6-24 12:11 发表
(monkey22)

学了忘 是很正常滴。如果学的都能记住的人,那就是天才啦。

我是正好上次到朋友的房间,在讲音箱的布置,所以声音的传播印象深刻了一点。要不然,我也忘 记啦。

对小孩,其实主要不是知识的正确与否,因为对与错, ...

你说的太好了,
唯一不好的地方是,对父母要求比较高。

退役斑竹 2007 年度奖章获得者 2008年度奖章获得者 参与宝库编辑功臣 2012年度奖章获得者 2009年度奖章获得者 2010年度奖章获得者 2014年度奖章获得者 2015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12-6-24 12:3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patrickzhu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patrickzhu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春来草自青 于 2012-6-24 12:27 发表
还是有问题:声音在固体里能传播得比空气里还快,例如耳朵贴在铁轨上能听到很远处的震动声音。  那么在房间里发出的声音遇到墙壁后,为什么不是更快地传过去,而是减弱了呢?

不变应万变,回答:声波被反射了

发表于 2012-6-24 12:4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春来草自青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春来草自青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patrickzhu 于 2012-6-24 12:35 发表

不变应万变,回答:声波被反射了


我觉得是应该有反射的,否则怎么会有回声呢

发表于 2012-6-24 13:1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咋地办哩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咋地办哩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通俗点,就说墙挡住了部分能量

发表于 2012-6-24 13:4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Eurek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Eurek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可以这样解释:

墙面会反射和散射一部分入射的声波能量, 墙体本身也会导致声波能量衰减(声波导致的动能转化成热能而耗散), 所以透射的声波能量会大大小于入射的声波能量.
WA---not the place to be  -_-'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2-6-24 15:0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春来草自青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春来草自青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Eureka 于 2012-6-24 13:40 发表
可以这样解释:

墙面会反射和散射一部分入射的声波能量, 墙体本身也会导致声波能量衰减(声波导致的动能转化成热能而耗散), 所以透射的声波能量会大大小于入射的声波能量.



这样可以解释墙的问题。但是否跟“声音在固体里传播快”有矛盾?

我娃质疑:谁说“声音在固体里传播快”?是爱因斯坦或牛顿吗?
(这是她知道的仅有的两个物理学家)

发表于 2012-6-24 15:2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澳洲木匠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澳洲木匠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春来草自青 于 2012-6-24 15:09 发表



这样可以解释墙的问题。但是否跟“声音在固体里传播快”有矛盾?

我娃质疑:谁说“声音在固体里传播快”?是爱因斯坦或牛顿吗?
(这是她知道的仅有的两个物理学家)

不知道你娃多大,个人觉得比较通俗的解释:同样一个人,在陆地上用尽力气奔跑,和在水里用尽力气奔跑相比,当然是在陆地上跑的快。但最终都要停下来(声音虽然传播速度不同但最后都会消失),因为没能量了。所以并不矛盾。至于谁说的,google~~

发表于 2012-6-24 17:0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Eurek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Eurek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春来草自青 于 2012-6-24 15:09 发表



这样可以解释墙的问题。但是否跟“声音在固体里传播快”有矛盾?

我娃质疑:谁说“声音在固体里传播快”?是爱因斯坦或牛顿吗?
(这是她知道的仅有的两个物理学家)


这两者不矛盾.
WA---not the place to be  -_-'

发表于 2012-6-24 17:0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Eurek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Eurek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澳洲木匠 于 2012-6-24 15:29 发表

不知道你娃多大,个人觉得比较通俗的解释:同样一个人,在陆地上用尽力气奔跑,和在水里用尽力气奔跑相比,当然是在陆地上跑的快。但最终都要停下来(声音虽然传播速度不同但最后都会消失),因为没能量了。所以并不矛盾。至于谁说的,google~~


这解释,呵呵,无语了
WA---not the place to be  -_-'

发表于 2012-6-24 21:0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kk-11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kk-11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我找个很专业,很全面的解释
http://www.oursteps.com.au/bbs/v ... &extra=page%3D1

有试验,有上课教案呀

要是有用,要加分呀(monkey22)

[ 本帖最后由 kk-11 于 2012-6-24 21:35 编辑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2010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12-6-24 21:1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粉猪妈妈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粉猪妈妈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如果我孩子问,我会说,please find out and let me know. (and make sure you find out)

how?

try google first.

发表于 2012-6-24 23:54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kk-11 12# 帖子

此文章由 ttmum2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ttmum2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你这个塑料袋的试验太危险了,简单的用耳机就行。

发表于 2012-6-25 13:2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a_bomb150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a_bomb150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2楼满赛

发表于 2012-7-11 18:5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Babydoll328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Babydoll328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百度,google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