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足迹

 找回密码
 注册

精华好帖回顾

· 柠檬挞&水果挞 (2009-8-23) cctang · 我是如何在澳洲成为一名中学注册教师的 (2020-2-29) a586702
· 车盲路考记 (2007-9-8) 浅浅 · 新人学习拍照一周年作业 墨尔本套图39张 (2010-1-1) psveind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楼主:一飞马

[NSW] 怎么知道自己喜欢男生还是女生? [复制链接]

2018年度勋章

发表于 2017-8-12 21:3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奇思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奇思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dabaili 发表于 2017-8-12 21:30
以前所谓公学,贵族男子私校,就是搞基的胜地。你看那些有名的英国同志片,基本都是公学啊,剑桥啊这种地方 ...

其实合法的关系列入婚姻都可以考虑啊...不过是群体比较小,没什么组织去动员政府立法。
不过大部分少数性关系的执行者/拥护者都不是传统婚姻的拥护者就是了。
The best way to predict the future is to create i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7-8-12 21:4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cott.songgps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cott.songgps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一直看成“怎么知道自己喜欢生男还是生女”

发表于 2017-8-12 22:0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freejoy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freejoy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管不住的 love wins
可以让他自己figure out

发表于 2017-8-13 00:0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海之女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海之女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yuxuanlin 发表于 2017-8-12 12:31
你的逻辑发展延伸比较深邃

从我谈青春期荷尔蒙分泌, 生理变成影响心理, 产生迷茫, 性意识模糊

这是参加辩论队的都喜欢的一种辩论方法。

发表于 2017-8-13 08:1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yuxuanli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yuxuanli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奇思 发表于 2017-8-12 18:20
你这不是由你的逻辑延展的,而是客观事实。
自杀率,抑郁率都比异性恋要高。 ...

谈客观事实, 不是靠逻辑延展

是靠数据

而且是客观的第三方数据, 即不偏向同性恋, 也不站在异性恋一方。

并且, 是完全因为同性或异性恋受到阻扰而自杀的数据, 或抑郁的数据。

期待你提供出来, 并且应该提供比较数据。同性恋有多少人, 自杀比例, 抑郁比例占多少, 原因是完全由同性恋被阻止歧视等等导致的; 同理, 异性恋也需要这样的一个比较数据。

否则, 请不要谈客观。谢谢。

发表于 2017-8-13 08:1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yuxuanli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yuxuanli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海之女 发表于 2017-8-13 00:06
这是参加辩论队的都喜欢的一种辩论方法。


上面已经回答了。

这种逻辑延展, 是混淆视听。

客观事实, 需要客观数据支持。

否则, 开句玩笑话, 都是耍流氓啊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7-8-13 08:2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yuxuanli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yuxuanli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dabaili 发表于 2017-8-12 21:30
以前所谓公学,贵族男子私校,就是搞基的胜地。你看那些有名的英国同志片,基本都是公学啊,剑桥啊这种地方 ...

悉尼煮名私校, 搞死人的事情已经不少了。

墨尔本煮名私校卖毒品的, 也是私下的常事。

父母如果不从小建立和孩子的沟通模式, 双方可以公开坦诚的一起探讨很多话题, 那么就只能等着这种青春期的时候, 表示所谓的"开明"了。

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是一辈子的事情, 包括找什么样的人一起上床滚床单。

2018年度勋章

发表于 2017-8-13 09:2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奇思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奇思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yuxuanlin 发表于 2017-8-13 08:12
谈客观事实, 不是靠逻辑延展

是靠数据

从来没说过所有同性恋自杀都是完全受到异性恋“阻扰”,而是基本上所有主流研究都指向(异性恋主导的)社会的不公平待遇为同性恋青少年出现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我的结论是,如果父母的态度一直是同性恋为“不正常”和“有害”的一种取向,让孩子“改正”或是告诉孩子如果他们被同性吸引那只不过是“被外界趋势影响”的话。孩子若不是同性恋还好,如果是的话后果非常严重。

Suicidality and Depression Disparities between Sexual Minority and Heterosexual Youth: A Meta-Analytic Review
Michael P. Marshal, Ph.D.,a,b,c Laura J. Dietz, Ph.D.,b Mark S. Friedman, Ph.D.,a,d Ron Stall, Ph.D.,a,d Helen Smith, Ph.D.,a,e James McGinley, B.A.,f Brian C. Thoma, B.A.,g Pamela J. Murray, M.D., M.H.P.,h Anthony D'Augelli, Ph.D.,i and David A. Brent, M.D.b

“Minority stress theory suggests that disparities between sexual minority and heterosexual youth can be attributed in part to stigma, discrimination, and victimization experiences that are a result of a homophobic and violent culture [15]. Among the factors that researchers have found to be associated with psychosocial risks in SMY are others’ negative responses to gender atypical behavior, high-risk sexual behavior, conflicts related to disclosure of sexual orientation to family and its consequences, and mistreatment in community settings, especially schools [16]. One or more of these stressors can promote feelings of helplessness and hopelessness that may develop into depression and suicidality.”

“The average of these rates showed that 28% of SMY and 12% of heterosexual youth reported a history of suicidality. When we averaged the absolute rates across the six studies that reported rates for each gender, we found that: (a) 28% of sexual minority boys and 17% of heterosexual boys reported a history of suicidality; and (b) 37% of sexual minority girls and 23% of heterosexual girls reported a history of suicidality.”

Emotional Distress Among LGBT Youth: The Influence of Perceived Discrimination Based on Sexual Orientation
Joanna Almeida,1,2 Renee M. Johnson,3,4 Heather L. Corliss,6 Beth E. Molnar,1,3 and Deborah Azrael3,4

“Although bullying and physical victimization are problems among youth in general, they are particularly important issues for LGBT youth. Simply put, LGBT adolescents are more likely than heterosexual, non-transgendered adolescents to report being bullied or physically assaulted, (Garofalo, Wolf, Kessel, Palfrey, & DuRant, 1998; Harry, 1989; Pilkington & D'Augelli, 1995; Robin, Brener, Donahue, Hack, Hale, & Goodenow, 2002; Russell, Franz, & Driscoll, 2001; Waldo, Hesson-McInnis, & D'Augelli, 1998; Williams, Connolly, Pepler, & Craig, 2003) and much of the bullying and victimization has strong anti-homosexual overtones (Poteat & Espelage, 2005).”

“Respondents who reported having been discriminated against on the basis of minority sexual orientation were significantly more likely than those who had not felt this way to report self-harm (25.0% vs. 6.3%) and suicidal ideation (23.9% vs. 7.4%), and also had significantly higher mean scores on the depressive symptomatology scale (M=15.6, SD=4.3 vs. M=13.3, SD=3.9).”

其他还有,在JSTOR或者GS搜LGBT suicide有非常多peer reviewed research可供参考。

我一开始的回复就是在说,如果说“被外界(性取向趋势)影响”导致心理受到伤害/影响这样的事情,在同性恋青少年中绝对要比在异性恋青少年中多。而这一论点有很多数据支持。那么请问:

一个孩子如果不是先天性的问题, 那么在3-4岁已经1开始性意识启蒙。

如果没有被误导, 5-6岁的孩子对自己的性取向是有认知和肯定的。

一个十几岁的孩子还在对自己的性取向质疑和不肯定的话, 只有一种可能, 收到外界流行趋势的影响

父母的开明不是指这个。


这个结论,又是怎么来的?

有没有十几岁的孩子质疑自己性取向,一定是受外界流行趋势的影响,并且不偏袒异性恋的数据呢?

评分

参与人数 2积分 +5 收起 理由
小小白虎 + 1 感谢分享
yuxuanlin + 4

查看全部评分

The best way to predict the future is to create it.

发表于 2017-8-13 09:2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yuxuanli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yuxuanli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奇思 发表于 2017-8-13 09:25
从来没说过所有同性恋自杀都是完全受到异性恋“阻扰”,而是基本上所有主流研究都指向(异性恋主导的)社 ...

先加个分, 辛苦了。

我要看看文章, 学习一下先。

发表于 2017-8-13 09:4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yuxuanli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yuxuanli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Suicidality and Depression Disparities between Sexual Minority and Heterosexual Youth: A Meta-Analytic Review - NCBI - NIH
by MP Marshal - ‎2011 - ‎Cited by 291 - ‎Related articles
May 26, 2011 - Michael P. Marshal, Ph.D.,a,b,c Laura J. Dietz, Ph.D.,b Mark S. Friedman, Ph.D.,a,d Ron Stall, Ph.D.,a,d Helen Smith, Ph.D.,a,e James ...

Suicidality and Depression Disparities Between Sexual Minority - Healthcare Guild
by MP Marshal - ‎2011 - ‎Cited by 354 - ‎Related articles
Michael P. Marshal, Ph.D.a,b,c,*, Laura J. Dietz, Ph.D.b, Mark S. Friedman, Ph.D.a,d, Ron Stall, Ph.D.a,d,. Helen A. Smith, Ph.D.a,e, James McGinley f ...

Sexual Orientation Identity Change and Depressive Symptoms - Feb 17, 2015 - ...
by B Everett - ‎2015 - ‎Cited by 21 - ‎Related articles
Marshal Michael P., Dietz Laura, Friedman Mark S., Stall Ron, Smith Helen A., McGinley James, Thoma Brian C., Murray Pamela J., D'Augelli Anthony R., Brent ...

Pitt Researchers Find Higher Rates of Suicidality and Depression Among Gay ...
Apr 5, 2011 - ... and we were surprised by the overwhelming consistency of the results,” said Michael P. Marshal, Ph.D., lead author and assistant professor of psychiatry and ...

还没仔细阅读, 发现你列出的这第一篇文章的专家们, 是把青少年自杀行为里的同性恋一族当作主要研究对象的。为什么青少年会走到自杀这一步的原因, 有很多。我孩子四年级的时候就说过6年纪的孩子之间讨论过自杀, 因为1他们觉得不公平。

一个研究报告的立意已经确定, 也就是说屁股坐哪里已经成为定局, 我们选择数据支持吧。所以他们不是我提出的第三方公众客观的依据。

如果他们这组专家, 也同样研究过青少年自杀行为里的异性一族, 有平等的对比数据, 我会更认为公正公开公平, 不偏颇。

发表于 2017-8-13 09:5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kov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kov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各睡一次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7-8-13 09:5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yuxuanli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yuxuanli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The authors evaluated emotional distress among 9th-12thgrade students, and examined whetherthe association between LGBT status and emotional distress was mediated by perceptions ofhaving been treated badly or discriminated against because others thought they were gay orlesbian. Data come from a school-based survey in Boston, MA (n=1,032); 10% were LGBT, 58%were female, and age ranged from 13-19 years. About 45% were Black, 31% were Hispanic, and14% were White. LGBT youth scored significantly higher on the scale of depressivesymptomatology. They were also more likely than heterosexual, non-transgendered youth to reportsuicidal ideation (30% vs. 6%, p<0.0001) and self-harm (5% vs. 3%, p<0.0001). Mediationanalyses showed that perceived discrimination accounted for increased depressivesymptomatology among LGBT males and females, and accounted for an elevated risk of self-harmand suicidal ideation among LGBT males. Perceived discrimination is a likely contributor toemotional distress among LGBT youth.KeywordsEmotional distress; LGBT; self-harm; suicide; depressionIntroductionAccumulating evidence indicates that adolescents who have same-sex sexual attractions,who have had sexual or romantic relationships with persons of the same sex, or who identify as lesbian, gay, or bisexual are more likely than heterosexual adolescents to exhibit symptoms of emotional distress, including depressive symptoms, suicidal ideation, and suicide attempts (Faulkner & Cranston, 1998; Fergusson, Horwood, & Beautrais, 1999; Galliher, Rostosky, & Hughes, 2004; Garofalo, Wolf, Kessel, Palfrey, & DuRant, 1998; Garofalo, Wolf, Wissow, Woods, & Goodman, 1999; Lock & Steiner, 1999; Remafedi, French, Story, Resnick, & Blum, 1998; Russell & Consolacion, 2003; Russell & Joyner, 2001; Safren & Heimberg, 1999; Ueno, 2005). For instance, data from the 2007 Washington, D.C. Youth Risk Behavior Surveillance (YRBS) system showed that 40% of youth who reported a minority sexual orientation indicated feeling sad or hopeless in the past two weeks, compared to 26% of heterosexual youth (District of Columbia Public NIH Public Access Author Manuscript J Youth Adolesc . Author manuscript; available in PMC 2013 July 10. Published in final edited form as: . 2009 August ; 38(7): 1001–1014. doi:10.1007/s10964-009-9397-9.
Background image of page 1

第二个文章里列出的观察比较数据, 在有限的青少年观察对象中, 更说明一个问题, 建议所有的父母尽早和自己的孩子建立合适的沟通渠道, 真当孩子在性迷惑期间走进同性恋的认知时, 他们会出现很多自身的精神问题, 而这个时候, 父母已经无法帮助他们了。痛苦的是自己的孩子。

不管, 你到那个点上, 是阻拦还是同意, 这条路, 都只能你孩子自己走下去。和谁滚床单, 也是一种生活态度。

发表于 2017-8-13 10:0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yuxuanli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yuxuanli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所有, 鼓吹和支持青少年, 孩子同性恋的人们和群体, 我个人建议, 你们各自自己都先尝试一次。

如果孩子先天就是这样, 我做为父母一定会维护他自己的选择。如果我孩子成年以后, 成熟的考虑了自己的性取向, 要选择弯, 我也支持他们。那是他们成熟的选择, 他们自己承担生活带来的一切。

如果把孩子的自我性迷惑因为荷尔蒙分泌剧增而引起的阶段性的成长过程生理自然现象, 当作他们内在性意识的觉醒来宣传, 那么最终走这条路的, 是我们自己的孩子。他们在不成熟的情况下的这种选择, 一切的后果, 父母必须扛上。

评分

参与人数 2积分 +7 收起 理由
小小白虎 + 1 感谢分享
海之女 + 6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2008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17-8-13 10:0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jungle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jungle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一飞马 发表于 2017-8-11 07:40
我自己琢磨的:初中阶段有没有异性接触,对男孩子影响不大,毕竟大部分开窍晚,成天忙着玩游戏,打比赛 ...

这可真是纯属于瞎琢磨。。估计这位是妈妈吧,对男生实在太不了解了。

实际上,小男生大概11~12岁左右已经开始有性冲动了,初中时候已经开始遗精,属于性冲动非常强烈的时候。男生所谓玩游戏,打比赛,都是在性苦闷无法解决的情况之下,不得已而分散自己精力的做法。所以初中阶段,正是一个男孩子从直男唯一可能被掰弯的阶段。在这个时候上男校,,尤其对于有一点点轻微同性倾向的男生,其风险就不言而喻了。

2008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17-8-13 10:1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jungle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jungle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我觉得LZ 的态度还是不太正确。确实绝大多数GAY是天生的,但是这也并不绝对;也有一些男孩子可能先天上略有一些GAY 的倾向,但是仍然对女生有兴趣,属于可以引导的类型。

如果我是LZ,绝对不会用什么“他自己的选择,一定要上男校”给自己找借口。这个时候的孩子还未成年,根本不能为他自己的选择负责。我一定会找一个女性比例最高的混校把他扔进去。

发表于 2017-8-13 10:1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yuxuanli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yuxuanli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again, 为什么遗臭万年的安全校园项目想扩展到幼儿园的孩子?

因为, 所谓的专门研究同性恋问题的专家们已经明确的意识到, 脑必须从小洗。要从孩子自然性意识启蒙的3岁孩子对孩子进行人为的性教育。

这样成长的孩子会自然成为他们所喜闻乐见的同类人。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7-8-13 10:2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yuxuanli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yuxuanli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我身边有, 后天成为同性恋的朋友, 我理解尊重他们。

但这样的生活方式, 我不希望我的孩子过。除非他们成熟以后, 明白其中的所有, 而做出自己的选择, 那么我一样尊重。

在此之前, 请所有父母一起说, No.

并且, 保持和你们孩子最好的沟通桥梁。

2018年度勋章

发表于 2017-8-13 11:52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奇思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奇思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性取向和很多其他特质一样是有genetic, epigenetic和environmental因素的,所以不可能是纯天生,大部分情况下也不是纯后天。

除非有研究证明所有的人都有可能在青春期时受舆论影响改变性取向(据我所知是没有的),那么所谓的舆论控制确实有害,从种族延续的角度看比较危险。

而如果有研究证明部分人群有非异性恋取向的倾向,而鼓励他们探索可能会增加他们人生中交往同性伴侣的机会,那么下一步需要证明为什么这个舆论就是错的。流行趋势指向如果有兴趣就试试看,和保守派父母指向如果两边都可以一定得异性恋,又是什么利弊关系呢?

至于安全学校会不会把人“掰歪”…反正现在program也停了,上次也说得够多了,我就不废话了。

最后一点。其实很多目前运行的programs, 譬如crossroads,里面的内容和安全学校的内容是差不多的,估计挺多家长也接受不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8 收起 理由
jungle + 8 果然是名符其实的Rationalist,你父母应该.

查看全部评分

The best way to predict the future is to create it.

2018年度勋章

发表于 2017-8-13 11:55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奇思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奇思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yuxuanlin 发表于 2017-8-13 09:49
Suicidality and Depression Disparities between Sexual Minority and Heterosexual Youth: A Meta-Analyt ...


因为专家研究一个课题就构成COI我觉得不太公正…研究心脏病的专家的研究成果显示心脏病高发,研究人员重点调查心血管疾病人群并不是质疑成果的理由,如意他的研究是可口可乐买单的那才是COI。
The best way to predict the future is to create it.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17-8-13 12:4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luojiasha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luojiasha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孩子这个时候的心理是很微妙的,大家都是那个时候过来的,男的明明喜欢女的,对女性的身体很好奇,甚至会想变成女的,此时稍微引导不慎,就会真的变成同性恋,safe school这个时候如果正好教给了孩子,那这个孩子就真的完蛋了。

发表于 2017-8-13 18:5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mkids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mkids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平時多跟孩子溝通,在談話中會找到他喜颧的人。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7-8-13 19:0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Pipp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Pipp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奇思 发表于 2017-8-13 11:52
性取向和很多其他特质一样是有genetic, epigenetic和environmental因素的,所以不可能是纯天生,大部分情况 ...

我理解是,在舆论宽容的前提下,有走得近的朋友亲人的影响会改变人的性取向。

发表于 2017-8-13 19:0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Pipp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Pipp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luojiashan 发表于 2017-8-13 12:47
孩子这个时候的心理是很微妙的,大家都是那个时候过来的,男的明明喜欢女的,对女性的身体很好奇,甚至会想 ...

会想变成女的吗?我是女的,没想过变男的,事实上青春期有短暂时间想和男生保持距离。

发表于 2017-8-13 19:04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feeling012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feeling012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gay

发表于 2017-8-13 20:4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回眸一笑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回眸一笑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如果我是楼主,我也会把孩子扔进混校,而不是所谓的自然发展。扔进混校后,如果还是喜欢男的,那尊重孩子的选择,可混校里有那么多好看的女孩子,说不定孩子会喜欢上女生的。只有把孩子放在男女比例一样的环境里孩子才能真正的知道自己喜欢的是男的还是女的。
Believing everybody is dangerous;
Believing nobody is very dangerous

发表于 2017-8-13 20:5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回眸一笑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回眸一笑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人是受不起诱惑的,圣经里的亚当夏娃受了诱惑,初尝禁果,然后有接下来的发展。如果当初是2个亚当或仅仅是两个夏娃呢?那也许故事就是两个亚当的故事。性欲和爱不管男女均无法分开,有些男人开始不是同性恋,但后来才变成同性恋,很多是他的性欲在某一个时间段被同性诱惑,体验到高潮或美好的体验,然后产生爱和依赖。人类特别是男人追求性欲,是基因决定,因为本质潜意识是为了繁衍。当一个男人因为某种机会被另外一个男人搞到高潮,因为男人对男人的了解,也许这种刺激被异性更刺激到位,久之这个男人就变成同性恋了。女人也是同样的道理。所以在人刚开始性欲望的时候,被刺激的人的性别很重要。也许父母觉得孩子不会有被同性刺激的机会,但现在的网络或同性别的学校都是机会。
Believing everybody is dangerous;
Believing nobody is very dangerous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17-8-14 08:0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nis5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nis5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yuxuanlin 发表于 2017-8-13 09:58
The authors evaluated emotional distress among 9th-12thgrade students, and examined whetherthe assoc ...

我真服了你了,你还真仔细去看他们那些所谓的证据啊?用屁股思考都能知道他们所谓的研究和证据是什么玩艺.

发表于 2017-8-14 08:5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yuxuanli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yuxuanli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yuxuanlin 于 2017-8-14 10:07 编辑
奇思 发表于 2017-8-13 11:55
因为专家研究一个课题就构成COI我觉得不太公正…研究心脏病的专家的研究成果显示心脏病高发,研究人员重 ...


对于正常的医学科研, 参与人员是在寻找对抗疾病或者病毒的方法方式, 以客观的实验结果做为依据。比如, 发现了抗生素的作用等等, 并且有临床应用的记录作为依据。

而你贴出的文章, 是以主观为主, 全篇文章的观察对象很少, 没有比较数据, 不研究深层次的根源, 没有跟踪记录, 这些文章只能算作是表达主观观念的所谓讨论性论文。就好比我也完全可以写一篇以我个人作为家长角度对同性恋过度宣传, 而给孩子成长带来的潜在危害影响。这是完全站在个人观点为主的主观立场上的讨论文章, 不可以作为公正的第三方材料来引用。

你举的两个文章的例子, 恰好说明了他们的局限性, 偏颇性和非客观立场。

我和你是站在两个不同立场上的, 这是毫无疑问的。我代表的是孩子处于成长阶段的父母; 你代表的是处于青春期的荷尔蒙分泌加剧的有自我意识的青少年, 这种对话很好, 正好代表两个层面。

所以我们更需要的是不带任何偏僻观点的客观的第三方数据作为支撑, 这样对于我们双方的立场才是最公正公开和公平的。

发表于 2017-8-14 08:5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yuxuanli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yuxuanli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nis5 发表于 2017-8-14 08:03
我真服了你了,你还真仔细去看他们那些所谓的证据啊?用屁股思考都能知道他们所谓的研究和证据是什么玩艺 ...

要研究, 才能更好的了解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3 收起 理由
奇思 + 3 谢谢理解

查看全部评分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17-8-14 09:0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nis5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nis5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Pippa 发表于 2017-8-13 19:04
会想变成女的吗?我是女的,没想过变男的,事实上青春期有短暂时间想和男生保持距离。 ...

"青春期有短暂时间想和男生保持距离。"

那么按照今天safe school的观点,你其实是L.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