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文章由 jasyangau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jasyangau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我真的是挺轴的, 居然又跑去听了一遍, 还去知乎查了. 有一篇写得挺有意思的背景文我摘抄一下:
作者:在下行之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546848/answer/250953917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80年代结束之后,要想让一首诗歌被大众所接受,只有三条大路。第一,登在九年义务教学的语文课本上。第二,变成QQ签名。第三,把它唱成歌词。像毕赣这样偷偷把诗歌改成台词的,属于极少数抄小道的,就算走通了也是黑灯瞎火。闻一多的《死水》是红在了语文课本上。聂鲁达的《我喜欢你是寂静的》是红在QQ签名上。海子的《九月》是红在了歌词上。1986年,海子写下了《九月》:目击众神死亡的草原上野花一片远在远方的风比远方更远我的琴声呜咽 泪水全无我把这远方的远归还草原一个叫木头 一个叫马尾我的琴声呜咽 泪水全无远方只有在死亡中凝聚野花一片明月如镜高悬草原映照千年岁月我的琴声呜咽 泪水全无只身打马过草原这一年海子22岁,荷尔蒙和力比多处于巅峰时期,去内蒙古、青海、西藏旅行,和不同的女人们讨论爱情,暗恋,暧昧与美丽的绝望。写诗可以用来谈恋爱,但换不来盘缠。实在没钱了,他又想喝酒,就跟酒馆的老板说,我给你写首诗,你给我一杯酒喝吧。老板说,写吧。烟酒不分家,喝美了酒,得抽根烟。海子回到小旅店抽烟,把被子点着了,差点把旅馆烧了,被老板轰出去流落街头。在西藏,海子结识了一个女诗人,第一次见面就跟人家表白,女诗人想想诗人多情,也就算了。几天后,海子深夜跑到女诗人家喝酒,喝完了朝女诗人扑通一跪。女诗人以为他要和自己义结金兰,没想到他说:我求你让我睡你一晚上。女诗人直接把他踢了出去。每个人年轻的时候,心里都养了一头小鹿,遇到喜欢的人就会乱跳。在小鹿没死之前,所有感情的升华,动机是性欲,还是爱情,只有鬼知道。海子一生爱过6个女人,却没有一个陪他过完一生。或许,是因为他的一生,实在太短暂了。1989年3月25日,海子在清晨6点半坐上了从昌平开往北京的班车,背包里放了四本书:《新旧约全书》《瓦尔登湖》《孤筏重洋》和《康拉德小说选》,还有几只橘子。他在中午抵达山海关,太渴了,就吃了几瓣橘子。等到了凌晨后,天地一片混沌苍茫,他慢慢躺到火车慢行道之前,把外套脱了叠好放着,下面垫着书包,书包里放着自己的遗书:我的死与任何人无关。他安静地躺在铁轨上,等待火车的到来。后来海子的脑残粉们说,海子肠胃里仅有的几瓣橘子成为太阳的象征。法医说,我读书少,你们不要骗我。海子诗歌流行的80年代,一面是文艺的黄金年代,是充满了理想的时代,但另一面也是充斥着气功与晦涩西方哲学的时代。在一个政治意味和文化转向复杂的时期,海子的诗歌捎上了理想主义色彩,底色却涂成了悲凉的黑色。他去世两个多月后,28岁的诗人骆一禾去世。随后不久,诗人老木移居美国,人们传言说他死在巴黎大雪天的街上。与海子同时期的几个诗人群体中,死的死,疯的疯,只有西川还留在北京,像是80年代的游魂。张慧生恰好年轻在了海子走红的80年代,不小心被圈了粉。他记琴谱、扒带子是京城一绝,还大冬天坚持赤脚穿凉鞋。海子走后,他开始给《九月》谱曲,每次和人聚会的时候,都要弹唱一首。喜欢唱《九月》并不是什么好事。放在今天,那可能是文艺的骚动。放在那会儿,是知识分子理想幻灭后的呻吟。80年代幻灭的理想是批量埋葬,不差张慧生的。事实上,可能也没几个人知道他的理想是什么。他喜欢把科特·柯本那句「 与其苟延残喘,不如从容燃烧 」说一遍又一遍,海子死后两年,他也跟着自杀了。有人说,他用一根琴弦把自己吊死了。张慧生的谱的《九月》苍凉中尚且有一丝浪漫,但到了周云蓬改进的版本里就更多了悲怆。这世上有人愿意假装深沉,但没人愿意假装悲怆。 周云蓬的悲怆,一般人体会不了。他9岁时失明,视觉留下最后的印象,是动物园里的大象在用鼻子吹口琴。15岁弹吉他,19岁上大学,21岁写诗,24岁开始浪迹天涯。一人一把琴,靠一把嗓子活命。周云蓬刚到北京时在地铁卖唱,一天,一个姑娘走过来对他说:别唱了,走吧,我请你吃饭。管他符不符合同是天涯沦落人的设定,反正相逢何必曾相识。他们就这样认识,一起谈论小说,诗歌,哲学。周云蓬为她弹琴唱歌,她为周云蓬洗衣做饭。结果电视台瞎起哄,跟踪报道了《一个盲人和一个女大学生的爱情故事》。那姑娘的家人看到了新闻,直接请了个律师跟周云蓬谈判,再敢谈恋爱,告你丫的。 周云蓬势单力薄,孤身一人去西藏流浪。 路过银川的时候,用磁卡电话给那个姑娘打电话,有时候姑娘也给他打。但凡听到电话响,周云蓬都闻声摸过去接,着急地喂喂喂。 西藏回来后,姑娘再没找过他。 周云蓬说:白天黑夜对我来说,都是瞎的。我办法见她,只能梦见她。周云蓬唱《九月》,唱到「 我的琴声呜咽,泪水全无 」的时候,声音也跟着呜咽起来。这种呜咽,靠技巧唱不出来,老周那是真伤心。同一首《九月》,海子写完它,自杀了。张慧生唱完它,自杀了。到了周云蓬这儿,哼哼,要我死,没那么容易。他说:我们可以耐心等,幸福可以来的慢一些,只要它是真的。
后面有人跟, 说海子和张慧生都自杀了,周云蓬还活得很好很好很好。
为什么呢?因为海子和张慧生看不开,而周云蓬看不见。
我是不是可以理解, 老周念白里面讲的不是失去焉支山也不是祁连山,而是光明?
要不是有这点跟生命可贵的对比, 整首诗歌就有点民谣版的death cult的感觉了.{:14_840:}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