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文章由 米老鼠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米老鼠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参加活动:介绍一本我读过的一本好书---《继承与叛逆: 现代科学为何出现于西方》
《继承与叛逆: 现代科学为何出现于西方》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
一本书使我明白了中国为何产生不出现代科学。这是一本启发人逆向思考的书。
作者的动机不仅仅在于整理出一部西方科学史,而是以此为阶梯,去探索一个更重大的历史和文化问题,即是本书副题:“现代科学为何出现于西方?”
而这一个问题,其实是对于另一重大问题的答复,即:“现代科学为何没有出现于中国?”
这两个问题其实是“李约瑟问题”的一体之两面:“何以现代科学出现于西方而非中国?”很显然,作者笔下写的是西方科学史,心中关怀的却是科学与中国文化之间的关系。
读后才知道,原来十七世纪的以牛顿为标志的“科学革命”已是第二次了,第一次革命的源头竟然是在2500多年前的古希腊!那个充满了神秘的毕达哥拉斯教派!而柏拉图则继承了毕达哥拉斯教派对于数学的无上重视,在他的“学园”中全力推动数学研究以探求宇宙的奥秘。这一点非常重要,它正是西方科学传统的灵魂所在。
作者陈方正,1939年生于重庆,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前所长、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竺可桢科学史讲席教授。
余英时先生,就是那位获得有“人文诺贝尔奖”之称的“克鲁格人文与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的著名史学家,为这本书写了一个很长的序言。余英时先生在序言里回忆说:
“我最初认识方正,是由陈伯庄先生(1893-1960)介绍的。伯庄先生是和赵元任、胡适同届(1910)的庚款留美学生。他早年读化学工程,中年以后则转而研究经济学、社会理论、哲学等,因此他曾自比为斯宾塞(Herbert Spencer, 1820-1903),并颇以此自豪。晚年在香港他广泛阅读西方人文、社会科学的最新名著,并常常邀约青年人和他一起交流读书经验。我便是在这种情况下成了他的一个忘年之交 。1959年底他拟定了一个西方名著翻译计划,到美国来寻求有关作者的合作,哈佛大学是他最重要的一个访问站。他一见面就说,他要介绍一位非常杰出的小朋友给我。这位小朋友便是方正,当时正在哈佛读本科,大概还不到二十岁。
方正在我心中留下的最深刻、最难忘的印象是他一身结合了相反相成的两种品质:一方面他朝气蓬勃,对于人生和学问都抱着高远的向往;另一方面无论在思想或情感上他都已达到了非常成熟的境地,远远超过了他的实际年龄。尽管我们之间相差九岁,但却一见如故,自然而然地成为无话不谈的朋友。伯庄先生为什么那样热心地介绍我们相识,我也完全明白了。”
[ 本帖最后由 米老鼠 于 2011-8-15 15:59 编辑 ]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