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足迹

 找回密码
 注册

精华好帖回顾

· 大蒜烧猪肚 (2005-6-24) binbingogo · 心水推荐-面膜篇: 天然系列Body shop & Lush & L'Occitane (2008-2-9) 紫衣
· 在工厂的那些日子(10,15,26,35,45,52)(附加照片) (2008-8-5) youyuan · === Brae,与美味重逢 === (2015-4-5) 胡须康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查看: 6253|回复: 37

[VIC] 核心问题,我们到底想培养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7-23 12:5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huang89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huang89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huang89 于 2017-7-25 08:33 编辑

近来,旗帜鲜明,强烈鄙视猛烈冲击了整个坛子。各种各样的见解激烈碰撞,多有高见。

其实,无论补习与否,大家都在培养孩子上不遗余力,呕心沥血。纵使有人潇洒,甩手了事,可不管不问,一切听命于天,也是一种套路。道相同,剑术不一而已。

但我们是否静下心来,想一想,我们这么辛苦,车夫,马夫,厨子,洗衣妇,一会儿温柔的像一个天使,一会儿凶恶的像一个母夜叉,天天这么可人儿,恶人儿,来回折腾,大演川剧变脸,不累吗?我们到底图什么呀?

有时,朋友们一起聊天,也在议论,我们,我们把无辜的孩子,从国内的花花世界,高楼林宇,锦衣玉食,变卖了全部家产,拖拉到这个土澳,第一眼满目青草,满鼻花香,第二眼荒郊野外,低蓬陋宇,干什么啊?

为了伤筋动骨,六块腹肌,还是净化思想,灵魂烧烤?

万事总有来由。

我个人觉得,我们是想给我们自己,至少给孩子,寻找一个稍微轻松,快快乐乐的生活。

我们带孩子远离人烟稠密,处处生机,处处陷阱的故土,来到这个鸟比人多,树比楼多,眼神单纯,笑容自然的他乡,就是想孩子成为一个真心简单快乐的人。与鸟语,与花语,而不是只能与人语,与笑脸后另一张脸语。

他人即是他乡。土澳日深,我发现澳洲远不是一个完美的社会,但却让我们有机会活出了另外一种可能,活的像自己。活的像一颗树一样,只要不挡别人的道,不遮旁人的阳,就可以自由自在地生长。

我的眼里,澳洲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草根社会。尽管有远在天边的英女王陛下陲爱着,还不时有一两位贵族带着花边帽,穿格子裙在农场溜达一下,让土民们激动一阵,热泪盈眶,不断用一根草棵弹掉鞋袜上的土。可三分钟热血,一会儿土澳们又该干嘛,干嘛去了。

你会发现这些连十个手指头都掰不清的人,花起钱来,却一股草原游牧民族的狠劲儿。还毫不害臊地宣称,Money is not everything。


(有朋友叫着出门,今天先打欠条,就写到这吧。随便扔砖,俺家要盖投资房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11 收起 理由
冬迹之樱 + 11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7-7-23 12:54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Pipp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Pipp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散文啊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17-7-23 12:58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guigu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guigu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guigua 于 2017-7-23 12:00 编辑

要不要引入阶层论?


底层应试教育、中产素质教育、顶层精英教育, 美国教育的今天会是中国的明天?
2017-03-17 北京教育观察


现代教育没有那么大的力量,它最大的作用就是改变底层人民的命运,把孩子变成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但是到了中产阶级,“学校教育”的作用就没有那么大了,最主要起作用的是“家庭教育”,家庭和学校联手合作,才能让这个孩子变成一个更优秀的人,来等待社会的挑选。

而最顶层的精英教育,学校说白了,那就是提供一个基本的环境,最终起作用的是家庭本身的思想观念、社会阶层和财富地位。

本文来源:“英华兰的DrBing”(ID:HiDrBing),本文是《罗辑思维》第185期内容节选经DrBing修改。

........................................



一、底层应试教育



教育的内容,教育的目标,教育的使命,对各个社会阶层是完全不一样的,我们还是拿美国来说。

美国社会底层接受的教育,目的是什么?就是让娃够着一个饭碗,说白了,把娃变成一个有用的社会工具就可以了。它不是在培养一个人才,只是在打造一个工具。

在美国教育界那个可歌可泣的例子,是一个完全正面的典型,叫KIPP。

它是一种针对贫民区孩子的公立学校,KIPP什么意思呢,就是“知识就是力量”。



这个学校办得特别好。

刚进来的那些底层的孩子,进来的时候水准,比其他中产家孩子的学校要低两个年级,可是经KIPP一培训之后,马上就追上了其他中产的孩子。

诀窍很简单:就是跟中国一样,做应试教育。你可别觉得美国的学校都是什么素质教育,不是,对底层来说,应试教育是最好的教育,因为至少可以让他够上一个饭碗。

可这种KIPP的学校的核心就是考上大学。你看应试教育,那两个基本点是,叫WORK HARD,BE NICE——就是努力学习,好好做人。

它的基本方法其实很简单,就是让这些底层的孩子,尤其是那些黑人,或者拉丁族裔的孩子跟他们原来的社区切割干净。



原来跟街区的小混混一起玩,一起吸毒。现在就天天在学校呆着;别人早上八九点钟上学,下午三点放学,KIPP的娃早上七点半上学,下午五点钟放学,然后大量的家庭作业,做完作业累趴了直接睡觉,根本没时间跟街区那些小混混玩了。

这个学校里面有一个非常复杂的奖励系统。刚进这个学校,对不起,你没有桌椅,全部坐在底下上课;要是有好的表现,例如测验成绩好,赏一课桌椅。而且非常讲究纪律,一个小朋友做了小动作、走了神,老师马上停下来,

说:“来,我们全体帮助他一下,看怎么改掉你的坏毛病!”。奖励也很直接,表现特别好,低年级学生给几只铅笔,或者直接发现金;更高级的还有例如允许你中午吃饭的时候带上耳机听音乐……

一直管到吃饭,包括上厕所,怎么用哪个卫生纸,用多少,这都是有规定的,接近军事化管理。


安徽毛坦厂中学万人送考

所以你看,我们中国的那个什么毛坦厂中学,大家都说他是高考集中营,你到美国去上KIPP你才知道什么叫集中营。因为只有这种方法,才能让底层的孩子能够克服自己的那些习性,然后进入一个大学的门槛,他们的一生的命运才能被改变。

所以虽然这是一个正面的例子,但是我想告诉大家的正好是一个反面的信息,那就是底层的教育,最好的只是这样了,跟我们中国的应试教育的那些学校是一模一样的,没有素质教育!

那素质教育是在哪儿展开的呢,是在中产阶级的学校。





二、中产素质教育



这样学校培养孩子,更多的体育特长、更多的才艺,你得唱歌跳舞、画画,还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口语表达的能力、社会交往的能力、组织人群的能力、还有探索问题的能力。

比如说这样的学校要上历史课,老师往往就布置一个作业,我们全班小朋友会不会就这段历史事实,拍一个电影,有人专门写本子,有人专门拍画面,最后弄得非常好。

你看,这就是中国中产阶级最羡慕的,美式素质教育了。



但是注意,这样的素质教育仍然不是培养顶级精英的,他培养的是一个中产阶级人格,啥意思,用万维刚的话说,这叫培养工艺品。

请注意,工艺品和艺术品是不一样的,艺术品每一个东西都不一样,可是工艺品一个档次的,是一样的,因为它的价值取决于材质。

我们谈工艺品的时候总会说,这是黄金打造的,这个是花梨木雕刻的——中产阶级的教育可不就是这么回事吗?

就是给自己的娃披金戴银,来创造更多的才智,让他变得更加的优秀,这样他将来到社会上之后才能被挑选,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这叫中产阶级的教育,也就是我们一般说的素质教育。





三、顶层精英教育



那美国顶级精英的教育是什么样呢,这种教育往往是由私立学校来承担的。



他的核心使命不是让娃“变得更好”,因为“变得更好”是为了被人挑选的,他们那个阶层是“挑选别人”的人。

他们为什么要懂怎么做PPT?根本不需要!所以这不重要。


▲ Sidwell Friends Middle School

真正顶级精英教育核心只有一条,就是培养他们的决策能力。这样的学校往往也不讲究什么纪律,为什么?他们的观念是:你是你的船的主人,开快开慢你自己决定;我们要教你的就是:学会怎样决策你的快慢。

在这样的学校,你要上历史课,老师就不会布置拍什么电影了,那都是中产阶级娃的事,老师往往会引导这样的讨论。

比如说在博罗奔尼撒战争期间,伯利克里他犯了什么样的错误,而雅典公民有犯了什么样的错误,这样的讨论可能有持续一天,这种教育的核心使命,是要让孩子学会怎样选择和改变世界,这才是顶级精英的教育。

▲Phillips Academy Andover



四、三种教育总结



你也许听出来了,现代教育没有那么大的力量,它最大的作用就是改变底层人民的命运,底层人民其实家庭也不用过度的介入了,只要你找到像KIPP这样的超级学校(衡水中学那种考试工厂?),它就有本事把你的孩子变成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这已经非常棒了。



但是到了中产阶级,“学校教育”的作用就没有那么大了,最主要起作用的是“家庭教育”,家庭和学校联手合作,才能让这个孩子变成一个更优秀的人,来等待社会的挑选。

而最顶层的精英教育,学校说白了,那就是提供一个基本的环境,最终起作用的是家庭本身的思想观念、社会阶层和财富地位。



五、中国教育会重复这种未来吗?



三种教育本质上就是这么来的——为了满足社会不同人群的基本需要而生,中国同理。

但是,中国和欧美的区别在于: 1)教育资源更稀缺 2)社会竞争更高、基本保障更低。结果就是大量城市家庭要兼顾“应试”和“素质”,家庭在时间和金钱投入巨大,家长钱包和孩子时间都“苦哈哈”的根源就在于这里。



所以,父母在教育上应该有取舍。不能全部兼顾,看清楚自己的位置和实力,就不会跟风胡来。没存好娃留学学费的,就不要欢呼减负了。个人认为,对中国的大多数人,时代还没迈入到享福偷懒的阶段。

评分

参与人数 2积分 +6 收起 理由
华丽转身 + 4 我很赞同
HowAreYou123 + 2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7-7-23 13:01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MissPearl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MissPearl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有点意思

发表于 2017-7-23 13:0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huang89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huang89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huang89 于 2017-7-23 12:23 编辑
Pippa 发表于 2017-7-23 11:54
散文啊


那是。中国科大,体育系,化妆品专业,五年正规毕业的。不是吃素的。

2013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17-7-23 13:2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冬迹之樱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冬迹之樱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很多家长的初衷都是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可是环顾四周,就淡定不了了,然后就身不由己了,然后就越陷越深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4 收起 理由
jobseeking + 4 补习,读书就不快乐?我小的时候挺享受的,.

查看全部评分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2013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17-7-23 13:2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冬迹之樱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冬迹之樱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回到楼主的核心问题,要什么?很简单,,,, 不过我还是不说了,留着楼主继续散文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17-7-23 13:35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guigu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guigu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BBC纪录片中没敢讲的故事 西方宽松的教育在偷偷地完成社会分层
2015-08-24 移民帮
  
引导语
一部由BBC拍摄的纪录片《中国老师在英国》正在中国网络世界走红,中国老师教的英国学生实验班在数学、自然科学的最终考试成绩比起英国老师教的那组学生整体成绩高出10%,而有关于中外教育比较的话题也再次引起公众关注。与中国教育以显性的应试来划分学生群体不同,西方教育实际上通过一个宽松的过程,偷偷完成了社会分层。


  大多数刚到欧美发达国家的国人,通常会感慨其教育的宽松——隔三差五的假期、三点钟就下课的学校、近乎于游戏的课堂教学以及老师们体贴耐心的鼓励,似乎只要孩子表现得不那么弱智,就可以轻松得到老师的肯定。作为一个家长,你会情不自禁地觉得,在欧美读书太轻松了、太容易了、太简单了。大多数在欧美短期待过几年的家长,都会把这种印象带回国内,作为他们与朋友们闲聊时的重要谈资。

  可是在这些印象之外,还有其他的一些故事。我在联合国机构工作的时候,曾经有一位特别不喜欢当地的美国同事,每天都在计算回家的日程,几乎是熬着过日子的节奏。我好奇地问他:为什么不回国工作呢?他告诉我,在这里熬着的最重要原因,是联合国能为其雇员报销三分之二的子女教育费用,而他回国只是一个普通教授,很难负担起孩子上私立中学所需要的学费。我又问道,“那为什么不去免费的公立学校呢?”这位同事笑笑的表情像极了国内到处借钱买学区房的家长。几年以后,我去了美国,发现当地小学下午3点放学,但是只有黑人邻居的孩子跑跑跳跳地回家了,而在这个时候,大多数白人和华人的孩子,都背着书包、拿着乐器,去了各种辅导班。



  欧美的中小学的确与中国的中小学存在巨大不同,在那里,学生可以不承受任何压力。然后在快乐几年之后,大多数的孩子也就这样了,他们或者去社区大学再混几年,或者直接去找些底层的体力工作度日,或者直接开始拿失业补助,在街上闲逛。在美国,一个不去辅导班补课、不花大价钱去学习才艺参加社会活动去丰富自己履历的孩子几乎没有可能进入名牌大学。欧洲的情况好一点,因为当地的社会福利较高,很多学生能够较容易地进入好大学,可是这不并意味着在公立中学没有打下良好基础的他们能顺利毕业。我在鲁汶时曾惊讶于大学生天天狂欢,一位教授冷冷地告诉我:“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不过是来这里吃喝几年,体验一下生活。有三分之二的学生是拿不到学位的。”

  坦率来说,在西方社会,孩子们的确可以有一个开心、幸福的中小学,但“更少的学习、更多的游戏、更宽松的管理”,实际上意味着如果想要跻身社会精英,你需要更自律、更多的课外辅导与公立教育之外更多的社会资源。与中国教育以显性的应试来划分学生群体不同,西方教育实际上通过一个宽松的过程,偷偷完成了社会分层。大多数老百姓的孩子在这个温水煮青蛙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被沉淀了下来。

  说到底,中国教育与西方教育的不同,绝不仅是方法上的不同,而是教育功能定位上的不同。中国的教育是底层向上攀登的阶梯,平民子弟要想成为精英,就必须吃苦受累。而西方的教育则是一个分层机制,它的大众教育只提供基本、有限的教育,要想成为精英,就必须从市场上另行购买教育,买不起的人则自然而然地被淘汰了。



  在BBC的纪录片中,英国学生的顽劣,似乎再次印证了中国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更为出色的惯常判断。这种判断又总是引发“为什么中国学生在大学阶段后劲不足、创新不足”的老问题。而有关讨论,最后往往会被聚焦到“中国的应试教育不鼓励创新”这一结论上。

  然而很奇怪的是,这样一个“常识”似乎完全忽略了我们近邻日本与韩国的情况。作为近几十年来世界上最引人注目的两个创新大国,这两个国家的教育体制,恰恰是以“应试”为鲜明特征的。如果我们仔细了解一下韩日中学的自杀、高考复读现象,去他们考场外看看各种“请神符”,我们就会发现:他们的应试甚至比中国还要残酷。为什么他们的应试就没有妨碍创新呢?

  其实原因很简单,那就是中国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的相对优势,是一种不恰当比较得出的结果。

  在BBC的记录片里,英国学生的确跟不上中国老师的进度;但不能忽视的是,英国公立中学与中国公立中学虽然名为“公立”,实质却相差甚远。来英国教书的这几位老师,基本上都来自中国优秀的公立中学。在大多数中国城市,小升初的环节已经相当激烈,能够挤上重点公立学校的孩子往往都经过了非常良好而严格的教育。这意味着,这几位老师在英国中学采取的教学方法与标准,其实是针对中国精英学生的基础与天赋而形成的。然而,英国的公立中学与我国的不同,它比较严格地贯彻了学区制度,在13-14岁这个阶段,它的学生处于一个鱼龙混杂的自然状态,基础较差的孩子跟不上中国老师的教学进度是一件正常的事情。

  虽然都被冠以公立的称呼,但西方的公立教育是大众教育,中国的重点公立中学是精英教育。两者比较其实是拿我们的上马比英国的下马。以此来判断谁的基础教育更好,其实完全偏离了真相。与自由散漫、福利过度的公立教育不同,西方私立精英学校的风纪严格、学业压力巨大,要想跟上其教学进度绝非易事,在许多地方甚至比中国的重点中学还要残酷。坦率而言,如果中国老师遇上这样的学生,可能展现的将会是另一个效果。

  在近十年来,中国的教育无论是在大学还是在中小学,都经过了一系列深刻的变革。这种变革既出于中国教育对中国社会快速变动的回应,也在很大部分出于向西方学习的目的。一些人常拿英美公立学校来做素质教育的模板,强调快乐学习,强调减负,结果造成了公立教育在内容上的缩水,质量上的下降。这实际上逼迫着家长们在课外时间投入更多的资源,而无力购买教育资源的孩子则越来越难以通过自己的勤奋在课堂上弥补这种资本上的差距。

  国外一些嬉闹散漫的所谓现代公立教育,其实不过是政府提供的最低标准公共产品。我们不能把这些标准当做中国教育改革的方向,也不能把这些标准当做西方教育的真相。中、日、韩等儒家文化圈的国家,在公立教育上往往都显得比西方社会要残酷,但这恰恰也意味着,这些国家的公立教育更能让平民子弟实现向上的流动。一旦所谓素质教育的改革,让贫富的差距进一步拉大,那么用更加残酷的平民教育来填补差距就成为了必然,而这恰恰是超级中学出现的根本原因。

发表于 2017-7-23 13:5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yuxuanli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yuxuanli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我认识一个小姑娘, 她16岁开始和我一起工作, 我们帮她申请职业培训, 生意运作的专业培训, 历时2年。完成这个学习, 她的VCE是加分的。

她一边上中学, 一边利用自己的时间打工接受专业培训。

中学毕业她考上了大学。然后她申请延期, 自己和妈妈妹妹一起从零开始装潢了一家给妈妈孩子聚会的咖啡店。我去她那里喝过咖啡, 生意做的不错, 比正经的成年人还像样子。

我还认识一个男孩18岁, 他的梦想是踢footy, 他加入了当地的足球俱乐部, 定期训练参加比赛。其他时间, 他打工赚钱补贴他的爷爷奶奶, 他和他爷爷奶奶一起生活。他最终理想是进入区域足球队, 成为一名专业足球队员。

我希望我孩子, 有自己的梦想和追求, 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努力追自己的梦。只要不苯不傻, 勤快, 明确自己的目标, 澳洲的孩子实现自己梦想的可能性是有的。

做自己的主人, 过自己的生活, 追自己的梦。

做父母的, 可以帮助他们实现, 就是最大的帮助。不能, 就放手让他们自己去飞。

发表于 2017-7-23 14:0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laoqiu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laoqiu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对我来说,下面这段话是我最希望的:

From time to time in the years to come, I hope you will be treated unfairly, so that you will come to know the value of justice.

I hope that you will suffer betrayal because that will teach you the importance of loyalty.

Sorry to say, but I hope you will be lonely from time to time so that you don’t take friends for granted.

I wish you bad luck, again, from time to time so that you will be conscious of the role of chance in life and understand that your success is not completely deserved and that the failure of others is not completely deserved either.

And when you lose, as you will from time to time, I hope every now and then, your opponent will gloat over your failure. It is a way for you to understand the importance of sportsmanship.

I hope you’ll be ignored so you know the importance of listening to others,
and I hope you will have just enough pain to learn compassion.

Whether I wish these things or not, they’re going to happen.And whether you benefit from them or not will depend upon your ability to see the message in your misfortunes.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17-7-23 14:12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kaikru100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kaikru100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A cheater.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7-7-23 14:2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lvtu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lvtu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大段大段的看着眼晕

核心问题:我们到底想培养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

答案:正常而阳光的普通人。

不代表“我们”,仅代表个人。

退役斑竹

发表于 2017-7-23 14:3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飞儿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飞儿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Enjoy life
Be a person they want to be

发表于 2017-7-23 14:4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baron33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baron33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给你孩子有选择的空间 并教授其选择的能力

发表于 2017-7-23 14:42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northwind79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northwind79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正直,有爱心,对生活充满热忱。

发表于 2017-7-23 16:1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华丽转身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华丽转身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华丽转身 于 2017-7-23 16:16 编辑

勤劳勇敢善良的中国人

评分

参与人数 2积分 +4 收起 理由
一妮 + 2 你太有才了
lvtu + 2 你太有才了

查看全部评分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7-7-23 20:5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lvtu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lvtu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华丽转身 发表于 2017-7-23 15:16
勤劳勇敢善良的中国人

羡慕 嫉妒 恨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2 收起 理由
一妮 + 2 此才也不小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7-7-23 23:2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清咖一杯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清咖一杯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我一直觉得纯粹的“快乐教育”是个伪名词,尤其是说家长让孩子快快乐乐地成长,大多数时候,今天你让他快乐了,他长大了,到老了就不快乐了。当然你要是有万贯家财,有置上权利的除外。

发表于 2017-7-23 23:3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ly_clare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ly_clare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清咖一杯 发表于 2017-7-23 22:20
我一直觉得纯粹的“快乐教育”是个伪名词,尤其是说家长让孩子快快乐乐地成长,大多数时候,今天你让他快乐 ...

那你觉得现在的那些精英学校出来的孩子,有些幸运的通过自己努力跻身进了精英阶层的人就活的很快乐吗?

其实那些看似表面风光的精英层们活的更累。

发表于 2017-7-23 23:3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清咖一杯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清咖一杯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ly_clare 发表于 2017-7-23 22:34
那你觉得现在的那些精英学校出来的孩子,有些幸运的通过自己努力跻身进了精英阶层的人就活的很快乐吗?

...

这也是拉,不过我相信财务自由的人群的快乐比例比不自由的人群要稍微高那么一点点。

发表于 2017-7-23 23:3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清墨水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清墨水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我不是为孩子来澳洲的 我为我自己来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5 收起 理由
GardenOfDreams + 5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7-7-23 23:4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ly_clare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ly_clare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清咖一杯 发表于 2017-7-23 22:35
这也是拉,不过我相信财务自由的人群的快乐比例比不自由的人群要稍微高那么一点点。 ...

这么说吧,你可能通过努力推开了一扇通往“精英“阶层的门,你觉得财务自由了,但打开门一看又是一个新的世界,再这个世界里你的财务又不自由了,而且前面又有一扇更大更高的门,那你是放弃还是不放弃?如果你选择放弃那你为什么不早点放呢。所以说其实身在哪里其实都一样,主要是你自己要有那颗平常心,其实多静下心,你会发现很多平凡的快乐。

其实我们大多数人都忘了自己的初心,让自己,孩子和周围的人活的开心点,其实无论怎么选择只要开心就好。

发表于 2017-7-23 23:5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Feb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Feb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时来铁变金,运去金变铁. 瓜瓜同学本来走的也是精英教育啊。。。

做父母的尽心尽意尽力就好了,不是你想培养成啥样就能培养成啥样的,孩子也有自己的选择
起床困难户

发表于 2017-7-24 00:1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回眸一笑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回眸一笑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只想给孩子一个机会,如果有一天她要在某一方面有成就,她就可以直接去该去的地方,达到某一方面的顶端。国内太闭塞了。

发表于 2017-7-24 10:3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牛弹琴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牛弹琴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俺家的娃娃才9岁

天天都是看艾派

还嚷嚷什么去Cambridge 念大学,晕掉了

发表于 2017-7-24 10:3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牛弹琴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牛弹琴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娃娃是个正常人普通人,有快乐的生活就好了

看到身边有人把孩子在小学1年纪就逼成了近视,真没必要给孩子那么多的压力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7-7-24 10:3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ydnewcomer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ydnewcomer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凡事都有个度,适可而止吧!

发表于 2017-7-24 10:38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乾坤离析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乾坤离析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16岁以后懂得理性管理两亿资产就好了。
不要资产乱烧,惹一身骚。

发表于 2017-7-24 10:4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ilovmd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ilovmd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乾坤离析 发表于 2017-7-24 09:38
16岁以后懂得理性管理两亿资产就好了。
不要资产乱烧,惹一身骚。

2亿?这个真的不是一般的简单,就是给我现在可能我都不能理性管理

发表于 2017-7-24 10:5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乾坤离析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乾坤离析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ilovmd 发表于 2017-7-24 09:48
2亿?这个真的不是一般的简单,就是给我现在可能我都不能理性管理

我这是个冷笑话啦。
不过我孩子成年的时候,他自己的保险里应该有不少钱了。
我走了,祝你们投资愉快。赚钱就好了。干货什么的,就算了。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