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文章由 JuliaTung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JuliaTung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JuliaTung 于 2014-1-31 17:18 编辑
看了 LZ 提出的一些问题,想谈谈我自己的想法。先说明本贴是借题发挥,没有任何论辩的意思。其实原来那个帖子的楼主提出很多要点都十分发人深省,也是因为这些话题,也让我想了很多。我开这个贴并不是为了打擂台,相反很感激 LZ 开了个头,让我们有了发表意见的平台,重新开帖是因为觉得想说的话比较多,如果没有 LZ 理好的思路,我也不懂得从何说起。
楼主的原贴在这里 http://www.oursteps.com.au/bbs/f ... read&tid=642043
1. 关于阅读的词汇量。听 LZ 和许多足友的描述,爱看书的孩子不在少数啊,包括我儿子。跟 LZ 儿子一样,他也是喜欢看书,似乎男孩子看书都有相似的特点,就是速度快,刚开始上小学的时候是从最低级的读物开始,一年级的时候已经突飞猛进到可以看哈利波特的书了,从一年级下半年开始看没有图画的文字书包括 Space Scout, Zac Power, Boy vs Beast, Battle Boy, Beast Quest (光是 Beast Quest 整套大约80本)的系列书,其他书籍包括学校每天带回家的读物,每周学校图书馆借的书,自己买的忍者龟,乐高忍者go,trouble twisters,林林总总跟卡通电影有关的小说,杂志,不计其数。粗略估算一下,从一年级开始,每年阅读量应该达到两百本100页左右的纯文字书。随着年龄增加,阅读量呈几何级数递增。
我和老公和 LZ 夫妻一样,也没有检查儿子读书是否理解一些单词的意思。的确,孩子看书追求的是故事情节,所以他们看得快,许多单词当然是不明所以的,但不影响对故事的理解。如果家长用 OC 的阅读考试水准去测试孩子的词汇量,就会很受打击:啊啊啊,看了那么多书,原来都是不理解的呀!有看没有懂啊,看了书什么都学不到等于零!考试也同样成绩不好啊!
可是我想从另外一个角度去对待这个问题。孩子看书是他的兴趣,我的考虑是,我不应该把任何检验的标准放进阅读里面去。阅读是一辈子的事,是一项爱好,期望从阅读里面得到的,应该仅仅就是快乐,就是这么简单。一旦阅读跟考试成绩挂钩、跟单词量挂钩、跟阅读理解挂钩,阅读就不再成为乐趣,家长要求孩子必须从阅读里面“得到什么”收获,本来100%的快乐(跟着故事里面的人物冒险,体验故事里描述的另一个世界,感受故事人物的内心思想,等等),因为家长布置了查字典、了解一些单词的意思、提高阅读速度等等的“额外作业”,乐趣变成了90%,80%,甚至70%,60%......阅读变成了任务,再也不是无忧无虑纯粹的娱乐活动了。就像我小时候看金庸的武侠小说,追求的是情节;我现在看电影,看电视剧,就是为了哈哈一笑,放松一下。如果让我看着武侠小说,同时分析作者优美的文笔,学习成语;或者看着电影电视剧的同时要学习英语表达法,那就达不到放松的目的了,有何乐趣可言呢?
当然,日常生活的身边例子中,并不排除有些人使用这样的方法来学习,在寻求乐趣的同时达到了学习的目的,但是这也需要这个人本身有这样的兴趣,用这样的方法来学习对他有效果。就像有个足友在另一个帖子所说的,孩子看书看到哪个字不明白,自己主动就会去查字典,那是因为这个孩子本身有对新词汇的求知欲望。可是我认为,每个孩子的学习习惯、对知识的吸收方式都是独特的,这个孩子这样的学习方法好,并不一定每个孩子都要像他这样学习才能“好”,并不是说为了孩子“好”,家长就一定要求孩子阅读的时候设立目标,为的是增加词汇量,所以要求孩子去查字典。我还曾经听说过有家长要孩子把学校每天要求带回家的读物背诵出来,简直太不可思议了。本来阅读是为了乐趣为了放松,老师让孩子带书回家,是为了让孩子养成阅读的习惯,家长的做法却南辕北辙,把孩子阅读的兴趣“扼杀”在了萌芽状态下。试着从孩子的角度去看,妈妈让他背书,其实是给他额外布置了功课,而且还不是同学们个个需要做的功课。孩子怎么可能对阅读有兴趣?简直就恨死阅读了。因为阅读=背书=枯燥无味,让他失去了玩乐的时间。
刚才我说过,每个孩子的学习习惯和对知识的吸收方式都是独特的,对别的孩子很有效的阅读训练方法,不一定适合你自己的孩子,这也是为什么100个孩子参加补习班,100个孩子考上精英中学,100个孩子考上大学,他们走出社会之后,人生的道路有100种不同的原因。如果说,一个孩子看了100本书,能写出文笔优美的文章,产生这个结果的原因,可能不仅仅因为他看了这100本书。另一个孩子可能看1000本书才会达到这样的写作水平,甚至有孩子看一万本、看十万本都写不出像样的文章,永远用不到有文采的词汇。但是,能否从这些案例得出:“读书多也没有用”的结论呢?如何去界定“有用”,“没用”?读书是终身的习惯,可以是吸收知识的手段,也可以是陪伴终身的生活乐趣、生活调剂品,难道只有 OC班考试过关,或者 HSC 的英语科拿到高分,才能说明孩子多年的阅读是有用的吗?由阅读产生的、沉淀于个人性格特质里面的微观意义,是否能用简单机械的几场考试去定义呢?
相信在这个年代,孩子不玩、不接触 iPad, iPhone 游戏基本是不可能的吧?而且我身边还没看到任何一个孩子能抵制游戏的诱惑的,我儿子也是爱玩的,不过他没有上瘾,我们给他的规定是每个星期周末的时候可以玩半天的游戏机,但是只能玩一个游戏。如果想玩另一个游戏,那要等到下个星期才玩。由于他已经形成了固定的阅读的习惯,虽然游戏他也很喜欢玩,每个周末一早起来就去拿游戏机,但是那半天时间结束之后,他觉得自己玩得尽兴了,其它时间还是用于做别的事情,比如阅读、打球、骑车等等。放假的时候,如果当天没有安排,他早上起床可以先在床上看书三四个小时再出来吃早餐。对于我来说,我不喜欢儿子沉迷游戏机,而阅读正好填补了他的时间,这样的收获已经足够了。我儿子和 LZ 提出的问题一模一样,同样词汇量不大,同样写作不好,但是我没有焦虑。阅读可以让他受益终身,无论将来他过怎么样的人生,有书为伴,他的世界将会是缤纷多彩的。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