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文章由 未子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未子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这个贴有一个good point.
我似乎从来也没把OC和SELECTIVE的评分搞清楚,本来也觉着没有必要也不去试图--相信也许永远不会有人彻底搞得清楚!
我的理解是,如果单从分数的角度看,当然可以用水涨船高的比喻。一个学校的孩子们一起申请去考试,就好比坐着一条集体的船去考试或比赛,其集体参赛的结果的平均成绩代表这条船的被水涨起来后的船的中线高度,跟着一个高水位的船,中等或中等偏下的考生可以benefit该船的高水位,该船的平均水位在那儿摆着,孩子们在船内水位高低的排名就好像只是分布在该船的最高点和船舱底部的最低点之间,即便一个学生处在船舱底部最低水位,也可能比另外一条水位低的船的最高水位处的水位还要高。。。
但最近一个妈妈再次提起以前听有人OC考试考了300分out of 300 的事,我们讨论了一下,尤其把这事和那些ICAS拿medal的孩子的情况放一起,我似乎”终于彻底地“理解了教育部怎么个算OC的评分了似的。。。
其实我们每一年的OC和SELECTIVE的考试的平均成绩都是180,因为180分是教育部用来把所有孩子的考试结果的共和加权平均,总分加起来除以所有参考学生的总数量,把这个mean-180分当为正态分布的中心线--每年如此--其他孩子的成绩就根据其具体的答对率参照这个平均的中心线来相对地进行比较--是机器预设的program进行的比较,看相对位置,也就是所谓的scaling up 或 scaling down 的过程,如果整个NSW的第二名的分数按机器的程序scaling up之后,比方说是290分,而第一名(虽然考试也有答错的)因为答对率比第二名高高的又高出很多,那么,机器就没法不将这个第一名的成绩判为300分的。。。
甚至听说还有一次一个人的成绩考了300.1 还是301呢!(听说的消息不知是否正确,有知道的同学可以在此更正)这个理论就是唯一让我觉得可以让我们理解得通的,为什么有人会考300 分,甚至是300多分的。。
LZ帖子中我看到的问题是:
1)去了好学校例如JR,真的就是最好吗?或最适合自己的孩子吗?--如,足迹网已经有很多鸡头凤尾呀,私校还是公校呀,孩子成绩公开排名或不该公开排名呀(事实上就是竞争的环境和非竞争的环境那个好),那个更适合更合适自己的孩子呀,的讨论了
2)LZ的第二条关于支持自己观点OC班还是要上的理由,“OC老师比所谓快班的老师好”。 请问这是真的吗?有没有人做过此类的统计?
很希望有过来人开一个帖子,叫做,eg, "揭开上OC班的神秘面纱“,什么的,希望已经上过了OC班现在在精英中学的孩子们的家长们讨论讨论到底上了OC班有些什么好处?OC班的老师真的比一般班级的老师好吗?因为只有过来人才敢于说真话,也才更有资格发话,是不是OC班的老师真的就好。。。
OC班的学生们有”互相学习/促进。好朋友的示范比家长要求管用多了“ 的理由,是没得说。我想任何人都会同意。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