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藤三七小常识
此文章由 sinohwc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inohwc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藤三七Anredera cordifolia(Ten.)Sreenis为落葵科落葵薯属多年生蔓生藤本植物,原名心形落葵薯,别称落葵薯、川七、疑洛葵等。主要分布在我国云南、四川、台湾等省,其中在台湾有较大面积栽培,在云南、四川等地仍处于野生或半野生状态。藤三七以叶片、珠芽、块茎、嫩梢供食用,质滑嫩,多汁,纤维少,但主要以成长叶片供食用。
藤三七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胡萝卜素等,尤以胡萝卜素含量较高,每100克成长叶片含蛋白质1.85克、脂肪0.17克、总酸0.10克、粗纤维0.41克、干物质5.2克、还原糖0.44克、维生素C6.9毫克、氨基酸总量1.64克、铁1.05毫克、钙158.87毫克、锌0.56毫克。藤三七具有滋补、壮腰健膝、消肿散瘀及活血等功效,是一种新型保健蔬菜。
一、生物学特性
(一)植物学特征
藤三七为多年生肉质藤本植物,植株地下部有块茎,地上部茎蔓肉质。茎圆形至长椭圆形,初期为浅紫红色,后期转呈绿色,缠绕性强,节间处易发生不定根。单叶互生,深绿色,嫩叶淡绿色,心脏形,肉质肥厚,光滑无毛,有蜡质呈光泽,叶脉不明显,叶片脆,较容易折断,叶宽8.2—15厘米,长9.4—17厘米,叶柄极短或无明显叶柄,叶腋均能长出瘤块状的绿色珠芽。珠芽着生于叶腋或地上茎基部,常见多个珠芽簇聚成球状,直径3—4厘米。入秋后自叶腋上方抽生花序,穗状花序,花序长20厘米,花小,下垂,无柄,花瓣5片,绿白色,两性花。盛花期10—11月,花期长3—6个月,多数花而不实。
(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藤三七较性喜湿润,耐旱,耐湿,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强,根系分布较浅,多分布在10厘米以内的土层。根系好气性较强,在茎蔓分枝处易发生气生根,因此,以选择通气性良好的沙壤土栽培为宜。藤三七喜温暖气候,生长适温为17-25℃,在华南地区可终年生长,其耐寒能力较强,能忍耐0℃以上的低温,但霜冻会受害,在-2℃以下的气温地上部分会冻死,但翌年地下部块茎或珠芽可萌发出新株。在35℃以上的高温下,病害严重,生长不良。在炎热的夏季,藤三七生长缓慢,叶片小,产量低,品质差。生产实践表明,在水源充足、有遮光的条件下,植株能顺利越夏。藤三七对光照要求较弱,耐阴,在遮光率为45%左右的遮阴棚中生长良好。
二、栽培管理技术
(一)栽培季节及栽培方式
藤三七在秋、冬、春三季均可栽培,以冬、春两季种植生长和生产效益最好。藤三七是蔓性蔬菜,以采摘嫩梢或叶片供食。以采摘叶片为主的,应实施爬地栽培。藤三七茎节易生根,爬地栽培有利于植株吸收土壤营养,茎叶生长迅速,采收也较方便。但爬地栽培前期植株由于着地,沙及其他污物附着于叶片影响了品质,后期不能中耕,不利于补充有机肥,需通过摘心、修剪等措施来加强田间管理。以采摘嫩梢为主的,采取搭架栽培较好。嫩梢及叶片兼收的,则以爬地栽培较好。
(二)繁殖方法
藤三七花而不实,通常采用茎蔓扦插、珠芽繁殖、地下块茎繁殖等繁殖方法。下面主要介绍茎蔓扦插法:
藤三七在湿润的地面容易发生不定根,采用扦插繁殖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种苗。扦插前,预先备好育苗床,床土要求疏松、湿润,富含有机质。在夏、秋季高温、强光直射时宜用竹木或遮阳网架设遮阴棚。在冬季可结合温床或塑料薄膜拱棚等保温设备进行育苗,露地育苗则要选择避风向阳的地方。一般在成株上剪取枝条,枝条长10厘米左右,具3—4个节位,插入土中5厘米,入土部分枝条一般5—7天后发根。早春、秋季和冬季扦插成活率高,在炎热的夏季成活率低。保持土壤和空气湿度可促进插条发根,提高成活率。成活后的幼苗需追肥1—2次,可薄施复合肥或人畜粪尿水。一般扦插15天后即可开始移植至大田。
(三)定植
1.育苗定植 种植藤三七宜选择排水良好的沙壤土,施足腐熟有机肥,亩施2000—3000千克,以1.7米包沟起畦,株行距17厘米×20厘米,亩植5000—5500株。适当密植有利于提高前期产量,定植后应浇足定根水。
2.以茎蔓、珠芽或块茎直接种植 在春、秋、冬三季,茎蔓扦插成活率高,珠芽或块茎繁殖的成活率更高,因此可在成株中剪取有气生根的分生节、珠芽或块茎,按种植规格直接种植于大田。在炎热的夏季,茎蔓扦插成活率低,可以珠芽或块茎直接种植,但珠芽或块茎直接种植的苗期较长。
(四)田间管理
1.肥水管理 藤三七生长要求有充足的氮肥和适量的磷钾肥供应。追肥以腐熟的粪尿肥并加入复合肥为好,一般每隔7—10天追肥1次。
藤三七生长势强,叶片肉质,生长期间水分蒸发量大,虽然藤三七较耐干旱,但是为了获得高产优质,需给予充足的水分,特别是在高温季节,宜保持土壤湿润。在多雨季节,则应注意排水,防止土壤积水,以免根系受害。
2.整枝、摘心与除花序 藤三七分枝性强,茎蔓交叠,生长繁茂,在生产中需通过整枝、修剪、摘心等措施来控制植株的生长和发育。具体采取何种措施应根据植株生长势、栽培方式、定植密度、气候条件等而定。采用爬地栽培的,在蔓长30—40厘米时摘除植株生长点,可促发粗壮的新梢、增大增厚叶片、促进叶腋新梢的萌发。以后随着茎蔓的伸长再摘除其生长点。入秋后地上部的老茎蔓剪除,用有机肥拌土进行培肥培土,以利于植株复壮。采用搭架栽培的,秋季植会出现花序,要及时摘除这些嫩梢,以控制花序的发生。整枝、摘心及除花序可促使叶片肥厚柔嫩、新梢粗壮,达到提高产量和品质的目的。
五)病虫害防治
藤三七的虫害主要有斜纹夜蛾、甜菜夜蛾等,可用80%敌敌畏乳油、20%灭扫利乳油等防治。藤三七的病害主要是蛇眼病。蛇眼病在整个生长期均常见,以夏季最多,主要危害叶片,被害叶片初期呈紫红色水渍状小圆点,稍凹陷,以后逐渐扩大,中央褪成灰白色至黄褐色,边缘稍深,为紫褐色,分界明晰。蛇眼病严重时病斑密布,有的穿孔,不仅影响产量,也影响产品品质,以至失去食用价值。在防治上,可通过加强田间管理,适当密植,夏季露地栽培的宜用遮阳网覆盖,及时喷水增大田间湿度,减少氮肥的施用,多施有机肥;同时在发病初期可用斑即脱等药剂防治。
(六)适时采收
藤三七通常以采收嫩梢或成长叶片为产品。嫩梢产品通常在茎蔓伸长到一定程度时摘取(嫩梢长12—15厘米);叶片产品则是采摘厚大、成熟、无病虫的叶片。适时采收能促进叶片增大、增厚,是提高产量与品质的有效途径,同时也便于田间管理。藤三七管理得当,四季均可采收,年亩年可达5000千克。
三、食用方法
(一)蒜茸藤三七
藤三七叶片或嫩梢200克,在蒜茸油锅中快火炒2—3分钟,调味即可。
(二)上汤藤三七
排骨150克,藤三七叶片或嫩梢200克,先将排骨在沙锅中煮沸1小时,加入少量姜丝及藤三七叶片煮3分钟,调味即可。
(三)蚝油姜丝藤三七
藤三七叶片或嫩梢200克,在油锅中加入少量姜丝炒半分钟,再加入藤三七叶片或嫩梢炒2—3分钟,加入蚝油炒半分钟,调味即可。
[ 本帖最后由 sinohwc 于 2011-2-18 15:54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