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看完了这本书.作者77年生,出生于台湾,最近几年在上还混. 用白描的手法描述了他看到的台湾. 如果想了解台湾不可不读.我觉得值得突出的几点是.
看了以后两岸分治以后,大家都走过很相似的道路.不把精神放在搞经济民生上. 大搞控制舆论,搞定异己上面.而且思想控制,搞个人崇拜,宣传根本不现实的口号,让民众互相检举揭发.
个人崇拜方面,就是在学生课本里面大加胡说八道的内容.比如说有个文章大概意思是这样写的.
"蒋公从小就不怕劳苦...............省去若干字.
一天他到河边去玩.看到小鱼逆流而上,很辛苦要反复尝试.越是蒋公想,连小鱼都如此有勇气.我们作人,也当如此.于是蒋公小时候做事就不怕劳苦,长大可以为国家干很多事情."
这就典型的胡说八道,小孩子看到小鱼大概就是观赏或者抓来玩,哪有那么多人生感悟.
另外有个更恐怖,是小学课本里面的儿歌,赞颂军人的.
" 革命军人真伟大,四海把名夸,拼命去杀敌,牺牲为国家, 杀吧杀吧革命军呀,我也要把奸匪杀,只要我长大,只要我长大." 那么血淋淋的儿歌让人毛管竖起.
思想控制也是,所有主流媒体电视台都是政府的都是政府喉舌.在民众里面,觉得新闻报道可信度很低. 每每节日,庆典就全部变成好消息.坏消息和好消息的比例也要严格控制等等. 电视节目要经常被审查, 要注重"思想健康" .所以稍微有条件,老百姓都要偷看那些录像台(就是录下国外节目,然后偷偷拉线到家里播放的节目.一般是用录像带不停循环播放.当年我们在广州就是这样一来收看香港电视的,总是要晚一天才看到节目). 最搞笑是,<<射雕英雄传>>要改<<大漠英雄传>>才可以发行,因为射雕是毛诗词里面内容.
有个作家,被政府维安人员闯入收查"反动书籍".找到了几本马克吐温的书,于是质问,这马克吐温想必是马克思的弟弟吧.你买他的书想要干嘛........
当时真是一个疯狂的年代. 还有,就是关于反攻大陆了.一开始的一代信仰坚定,很的信,军人都觉得马上要反攻,不敢谈恋爱,不要买很多东西,不要买田产房子,因为马上要回去了.后来慢慢没有人相信啊,可是1年准备,2年反攻,3年光复的口号年年喊.没有人敢跳出来说个不字.直到后来慢慢不了了之.想来我们当年不是也要跑步进入共产主义么.后来怎么样,大家都知道.
在那年代,党就是一切.什么都是要跟党走,凡是看着不错的年轻人,在中学大学都被劝告入党...
这些看起来是多么熟悉啊. 当年的大陆也一样. 当然,台湾人醒悟的早一些.经国先生掌权后很快就放松控制, 很快就全力投入经济建设.
此外还有一些花边就是, 当年宋楚逾年轻也因为形象正气,英挺,实在是风靡宝岛的师奶杀手,风头不下今日马英九.
还有就是台湾人政治冷感,今日看到蓝色绿色,那么多政治集会,现场气氛那么激动.只是因为台湾人很喜欢那种嘉年华的气氛. 现场有卖吃的小摊贩,有表演的,有歌星.大家在一起很热闹,实在是年轻人,老年人聚会聊天拍拖的好地方. 台上政见发表大家喜欢看的就是那种雄辩滔滔的气势而很少关心政见.所以绿营胜出往往是要强调喜庆.每次打悲情牌,就没有人气了.平时根本就没有理会什么外省本省,蓝色绿色.所以其实我看在中国大陆也不妨找些城市 试点搞一下嘛,起码可以与民同乐.
关于统一,台湾人很矛盾,1方面不希望生活状态被改变.有人喜欢有人觉得不喜欢统一. 但是无论喜欢不喜欢,绝大部分人觉得以后还是要统一的.
[ 本帖最后由 gifox 于 2010-1-19 00:01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