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文章由 dootbear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dootbear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华尔街日报社论:美国宪政危机来了吗?
特朗普的举措虽激进,但并非行政政变。
这可真够快的。那些曾预测特朗普总统会成为独裁者的人,如今才刚过三周,就宣称“宪政危机”已经到来。他们一如既往地过度反应,而读者可能更想要一份少些末日论调的分析,看看特朗普的举动是否真的破坏了正常的权力制衡机制。
特朗普目前在国内政策上的决定,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其中大部分具有坚实的法律依据;部分存在法律争议,法院可能作出不同裁决;还有一些则明显违反现行法律,目的是推动案件进入最高法院,以恢复他所认为的宪法规范。
但这些都不构成宪政危机。
1. 具有坚实法律依据的举措
第一类包括政府暂停自由裁量开支,以确保符合总统的优先政策。民主党籍的州检察长认为这违法,法官麦康奈尔(John McConnell)周一对此表示认同。政府已提出上诉,而法官无法强制总统花费国会留给他自由裁量的资金。
这些支出计划大多没有具体的拨款期限。如果特朗普违反了法律,那么拜登政府同样如此。拜登政府在2021年基础设施法案和2022年《通胀削减法案》实施过程中,也曾推迟拨款,以便审查申请并附加条件,特朗普的做法与此无异。
政府工会正在质疑特朗普向联邦雇员提供买断补偿,理由是国会尚未为此提供资金。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些补偿本身违法。如果特朗普之后不支付这些款项,雇员可以向联邦索赔法院提起诉讼。
工会还在挑战特朗普的“F类人事改革”(Schedule F),该改革取消了一些高级职业公务员的铁饭碗待遇。然而,特朗普在法律上站得住脚。1978年《公务员制度改革法案》规定,涉及“机密、政策决策、政策制定或政策倡导性”职务的人员可被豁免公务员保护。
特朗普扩大了这些豁免范围,涵盖了监管调查,制定法规以及在机构权限内行使权力的雇员。近年来,国会不断扩大政府机构的权力,导致联邦雇员的权力比50年前大得多。
总统应有权对他们的表现负责,以确保法律得以执行。
2. 处于法律争议边界的决定
第二类是法律依据尚存争议的决策,例如有效解散消费者金融保护局(Consumer Financial Protection Bureau,简称CFPB)和美国国际开发署(U.S. Agency for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简称USAID)。国会设立了这些机构,因此其解散需经国会批准。至于总统是否有权命令员工停止履职,这一点尚不明晰。
哈佛大学法学教授斯科特(Hal Scott)近期在评论中指出,CFPB的运作本身就是违法的,因为国会是用美联储的收入为该机构提供资金。而自2022年9月以来,美联储已连续亏损,因此斯科特认为该局应当关闭,除非国会重新拨款支持,这一观点是合理的。
至于USAID,联邦法官已暂时叫停了政府关闭该机构的计划,以便有更多时间审查法律依据。许多政府行动涉及新的法律问题,这其中还包括马斯克领导的“政府效率部”员工是否可以访问财政部支付系统的问题。
特朗普正在试探法律的边界,看看自己能走多远,但其他近代总统也曾如此行事。奥巴马总统曾推行“笔与电话”策略,以行政令治理国家,并且曾嘲讽国会共和党人:“那就告我吧。”
最高法院最终阻止了他的《清洁能源计划》(Clean Power Plan)和“延期行动计划”(DAPA),后者旨在保护数百万无证移民免于被驱逐出境。
拜登总统也曾越权行事,例如取消学生贷款,强制疫苗接种、禁止驱逐租客等。最高法院驳回了他的第一项贷款减免计划后,他直接表示“这阻止不了我”,并通过其他非法手段实施政策。去年,美国第八巡回上诉法院指责他的政府无视法院对其SAVE贷款计划的禁令,将其变成一纸空文。
3. 故意违反现行法律以推动最高法院裁决的举措
第三类特朗普的举措,则是明知违背现行法律,但有意促成法律诉讼,以便最高法院重新裁定。例如,他发布的行政令禁止出生公民权(birthright citizenship),以及解雇国家劳资关系委员会(National Labor Relations Board)成员的命令。
特朗普认为,他在这两项政策上都会胜诉,因为他认为最高法院此前的相关裁决是错误的。
特朗普的判断可能错了,但这并不意味着宪政危机已经发生,案件仍在法院审理过程中。自由派人士正在炒作副总统JD·万斯最近的一条推文,他在推文中写道:“法官无权控制行政部门的正当权力。”
但实际上,即便是自由派法官在解释宪法权力分立时,也在原则上认可这一观点。
真正的危机只有在特朗普公然违抗最高法院裁决时才会到来。
如果这一幕真的发生,而它的确有可能发生,那么左派或许会后悔自己过去频繁夸大“宪政危机”,从而失去了公信力。
在此之前,读者们大可不必过于紧张。
![](https://opinion-images.wsj.net/im-14171706/?size=1.5)
来源:
https://www.wsj.com/opinion/is-t ... a?mod=hp_opin_pos_0
By
The Editorial Board
Follow
Feb. 11, 2025 5:44 pm ET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