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足迹

 找回密码
 注册

精华好帖回顾

· 特斯拉Model X 车主7个月的使用体验 (2017-10-9) xu96121 · IT 菜鸟程序员跳槽感想(坑已填满, 全文完!) (2007-11-30) bffbffbff
· 初冬独游三清山 (2009-12-3) kimi · 旧游新记(中国 - 第八篇完) (2013-9-1) charlie-qi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查看: 9418|回复: 91

[全澳] 参加二代身份认同讲座有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0-28 10:0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酸菜小鱼1212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酸菜小鱼1212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我参加过的讲座不太多,一直觉得,若生活中真有什么困惑,不如找些相关的书籍好好读一读。
但二代身份认同这件事略有不同,时代在变,地域有差异,实在很难找到契合我们这一代移民的二代在澳洲身份认同方面的书籍,于是去讲座听听过来人的经验,就是不错的选择。

最近参加了两场蓝视野读书会的活动,第一场是请一位澳洲生长的马来西亚华裔二代Monica Tan介绍她的新书《Stranger Country》,这本书起源于Monica对自己身份的疑惑,最终踏上漫漫自驾之旅踏遍澳洲红土地重建对这个国家和对自己的认识。第二场则请了四位各领域的权威嘉宾更深入地谈了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参加这两次活动对我个人收获还是很大的,理清了几个一直没想明白的问题:
1. 二代都会有身份认同问题吗?不是的,很多二代会困惑/纠结/痛苦,但也有很多二代完全不会纠结这个问题。因为每个二代成长的家庭环境不同,父母经济条件越好,受教育程度越高,对西方文化接受程度越高,亲子关系越好,二代越不纠结。
2. 二代身份认同到底认同什么?很赞同yin的观点:身份认同就是回答“Who am I?”/“Where am I belonging to?”这两个问题,二代最终不会认同自己是中国人,也不会认同自己是(白)澳,而是认同自己是Chinese Australian。或者我生活中碰到很多二代更愿意称自己是Asian Australian,意思是两种文化都相关,但两边都不是,她们自己创造了一个新的类别去认同。YIN还推荐了一本书< Third Culture Kids>,图书馆没有,打算买一本来好好读一读。
3. 参加活动之前我一直觉得二代坚持学中文/一代坚持学英文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现在我的想法有了变化。我们这一代,年纪老大才来到澳洲,当然无法忍受二代连话都说不清楚,这其实是一种人类的本能,我们总是关注那些失去的(比如中文退化)远高过珍惜自己得到的(比如英文水平和对西方文化的了解)。但我们到底想要养育怎样的孩子呢?身心健康,生活幸福一定是放在事业成功的前面。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
放学接二代teenage回家,娃兴高采烈地用英文长篇大论述说今天发生了什么,当妈的把脸一板“请说中文”,二代可能立刻像个被戳破了的气球一样翻个白眼“It doesn’t matter”然后掉头就走了。
现在想想,基于“亲子关系高于一切(中文教育)”的原则,再碰到这样的场景,当妈的就要转换方式,可以默默地用中文接话,反正把天继续聊下去才是最重要的。
现在娃还愿意跟我们一聊聊三四个小时意犹未尽,这就应该珍惜。

评分

参与人数 15积分 +69 收起 理由
小易 + 3 感谢分享
patrickzhu + 10 小鱼老师总是直截了当
woodywup + 5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就是爱八卦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退役斑竹 2012年度奖章获得者 2009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19-10-28 10:0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缓缓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缓缓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对于这类讲座,我和二代都没兴趣参加了,不是说讲座不好,是我们没这心理需求。自动归入楼主提到的某一类

发表于 2019-10-28 10:1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酸菜小鱼1212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酸菜小鱼1212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缓缓 发表于 2019-10-28 09:09
对于这类讲座,我和二代都没兴趣参加了,不是说讲座不好,是我们没这心理需求。自动归入楼主提到的某一类 ...

想明白了当然就不用再去了,那要是有一个教二代追女朋友的讲座你们去伐?
就是爱八卦

退役斑竹 2012年度奖章获得者 2009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19-10-28 10:1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缓缓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缓缓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酸菜小鱼1212 发表于 2019-10-28 10:12
想明白了当然就不用再去了,那要是有一个教二代追女朋友的讲座你们去伐? ...

肯定不去啊。二代肯定一甩头发说,这还用你们教?

发表于 2019-10-28 10:1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aoe1453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aoe1453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二代不表现出有疑问,不见得真的没问题。我觉得反而是表现出纠结的二代更容易解决这个问题。

发表于 2019-10-28 10:1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酸菜小鱼1212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酸菜小鱼1212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缓缓 发表于 2019-10-28 09:14
肯定不去啊。二代肯定一甩头发说,这还用你们教?

Cooooooooooool!
就是爱八卦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9-10-28 10:19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帅得不象样子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帅得不象样子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楼主这个例子不成立,纯属想象。全中文环境的家庭,二代自然在家说中文,根本不需要家长板脸。

发表于 2019-10-28 10:2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emily-dd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emily-dd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父母很健忘,容易忘记了自己年轻时的模样谁在年轻的时候愿意听从长辈的絮絮叨叨,与其花时间去听别人的讲座,不如静下心来思考一下:我的孩子在关心什么?每一朵花都有它的美,每一个孩子都有他(她)的世界,不是到了流感季节,GP劝告大家去打疫苗,而是多花点时间和自己的孩子交流,独特的配方独特的滋味,才适合自己的孩子

发表于 2019-10-28 10:2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天呀!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天呀!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同一个家庭,两个孩子,都不一样。
老大可以有一半在家和我说中文,老二是偶尔蹦出一句,然后就没有然后啦。
蹦出的那句中文,经常是:“妈妈,我要玩儿。”
对了还有一句:“妈妈爱我吗?”,或是拖着长音滴叫道:“妈妈不爱我啦!”

发表于 2019-10-28 10:4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leeds_0118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leeds_0118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天呀! 发表于 2019-10-28 09:26
同一个家庭,两个孩子,都不一样。
老大可以有一半在家和我说中文,老二是偶尔蹦出一句,然后就没有然后啦 ...

真Q啊!
你是希尔瑞斯吗?
不是,我是凯丁

2016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19-10-28 10:57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小小白虎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小小白虎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我同意楼主说的:父母经济条件越好,受教育程度越高,对西方文化接受程度越高,亲子关系越好,二代越不纠结。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9-10-28 11:4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evenaw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evenaw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Xiexie Fenxiang!

发表于 2019-10-28 12:0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回眸一笑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回眸一笑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这种参加讲座应该是某些一代的认识问题方式,应该不是二代。从小讲中文的家庭没有这种困惑。我总对孩子说你很lucky,你比其他local 的孩子可以接触更多的领域和文化,有更多的机会。
Believing everybody is dangerous;
Believing nobody is very dangerous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19-10-28 12:1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nis5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nis5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马来西亚华裔二代。这个有点意思,他到底认为自己是中国人,马来西亚人,还是澳洲人?

2019年度勋章

发表于 2019-10-28 12:13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dondo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dondo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我是谁?我属于哪里?
这个问题我读小学时候就想过?我是谁,我为什么在这个家生活,我的父母为什么是我的父母?
我想过1年后就不想了。

发表于 2019-10-28 12:19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xueshuyz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xueshuyz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政治层面上属于哪个国家没有关系,关键是生理层面和文化层面,我觉得带孩子们出来是为了让他们了解更多的不同的文化,而不是让他们捡个芝麻丢个西瓜!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9-10-28 12:20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wifts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wifts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你家的是teenager?愿意兴高采烈给你讲学校的事?愿意和你几个小时聊天?相信我,你中了大奖了,比中奖还要幸运。有多少父母盼着自己八年级以上的孩子能和自己深度分享,更不用说兴高采烈。

2019年度勋章

发表于 2019-10-28 12:21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dondo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dondo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我觉得在太白的环境里也许会有这个问题,但现在悉尼很多学校non English比例都很高的,移民越来越多,我倒不是很担心这个问题。倒是有时候觉得,non English比例太高了,不够multi culture。

发表于 2019-10-28 12:2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cheapers2003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cheapers2003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戳破气球这个老大就是。小的就会反感,会努力拼凑中文。

发表于 2019-10-28 12:25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Pipp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Pipp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父母经济条件越好,受教育程度越高,对西方文化接受程度越高,亲子关系越好,二代越不纠结。

从我身边的abc来看:父母越不纠结,孩子也不纠结。父母越自己的过去,对孩子带来的压力得不到疏导就成反作用了。

另外,父母经济条件越好,确实重要。

发表于 2019-10-28 12:2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陈叁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陈叁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二代是华人,是华裔澳大利亚人,但不是中国人。是Chinese-Australian,不是Chinese。

父母认不清这一点,就会给子女造成身份认同的困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9-10-28 12:28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Pipp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Pipp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还有一点:从小这里长大,外部环境比较多元化的孩子很少纠结身份认同。

评分

参与人数 2积分 +3 收起 理由
dondon + 1 感谢分享
xiangjia + 2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9-10-28 12:2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清墨水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清墨水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父母经济条件一般,受教育程度尚可,对西方文化接受程度还行,亲子关系时好时坏,二代我看不咋纠结,乐呵呵

发表于 2019-10-28 12:31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玄武真人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玄武真人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swifts 发表于 2019-10-28 12:20
你家的是teenager?愿意兴高采烈给你讲学校的事?愿意和你几个小时聊天?相信我,你中了大奖了,比中奖还要 ...

我家女儿就是这样的孩子,以前在中小学的时候,回家都是追着父母在家里转圈要讲学校里的事情或者看了什么书什么电影的感受。就是现在长大了去国外工作了,还会时不时的写微信打电话告诉我们说,她非常怀念我们一家人晚上围在一起嗑瓜子看电视聊天的时光。

2016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19-10-28 12:3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小小白虎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小小白虎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清墨水 发表于 2019-10-28 12:29
父母经济条件一般,受教育程度尚可,对西方文化接受程度还行,亲子关系时好时坏,二代我看不咋纠结,乐呵呵 ...

我觉得里面亲子关系是关键的关键。
I used to rule the world   Seas would rise when I gave the word
Now in the morning I sleep alone    Sweep the streets I used to own

发表于 2019-10-28 12:3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清墨水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清墨水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小小白虎 发表于 2019-10-28 12:31
我觉得里面亲子关系是关键的关键。

那我谦虚了,亲子关系不错,至少整个中学时代没大声嚷嚷脸红脖子粗过,最多不吭声,各自冷静
不宠无惊过一生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2017年度勋章 2018年度勋章

发表于 2019-10-28 12:4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虞宅与美丽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虞宅与美丽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Pippa 发表于 2019-10-28 11:25
父母经济条件越好,受教育程度越高,对西方文化接受程度越高,亲子关系越好,二代越不纠结。

从我身边的ab ...

说得很对。其实二代如果有身份认同的纠结,多半问题是出在父母身上。

我一直觉得做父母的自我教育才是大问题,让做父母的能够不断地自我反思,自我提高,打破自己的舒适区,才是真正的任重道远,很南很南....

2019年度勋章

发表于 2019-10-28 12:45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dondo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dondo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玄武真人 发表于 2019-10-28 12:31
我家女儿就是这样的孩子,以前在中小学的时候,回家都是追着父母在家里转圈要讲学校里的事情或者看了什么 ...


我家的这个二代也爱嗑瓜子。爱吃面条米饭,爱吃西餐,不怎么爱吃炒菜。

发表于 2019-10-28 12:49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皮卡球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皮卡球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学习了

发表于 2019-10-28 12:5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xueshuyz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xueshuyz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Pippa 发表于 2019-10-28 12:28
还有一点:从小这里长大,外部环境比较多元化的孩子很少纠结身份认同。

应该是有关系的. 我们生活的区一直以白人为主, 但孩子们所在的学校校长很支持多元文化, 所以孩子们一直没遇到身份认同问题. 对中文的学习虽然很费劲, 但也都很坚持.另外尤其很享受中式午餐.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