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足迹

 找回密码
 注册

精华好帖回顾

· 以雪山的名义纪念相识640天——抹茶树莓mascapone雪山卷 (2011-6-14) feicunzic · 爸爸菜谱 - 蟹粉豆腐 (2008-3-9) patrickzhu
· 参加活动 致青春------白天不懂夜的黑 (123#124#更新完毕 131#后记) (2013-6-18) 明河素月 · 来不及参加活动 你为什么结婚(更新完毕,欢迎收看!) (2013-9-12) 明河素月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查看: 13646|回复: 82

[医药资讯] 在澳洲为什么没听说过做青霉素皮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2-1 21:1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Lynette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Lynette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Lynette 于 2018-2-1 21:44 编辑

这个问题有点无聊,甚至自己的护士朋友圈里也没听说过大家讨论过这个问题,因为在新加坡,在澳洲医院工作多年了,大家早已习以为常,take it for granted。 甚至完全忽视这个问题,因为在这里根本就不是个问题。

记得20多年前护校学习操作直至以后工作之中,除了静脉针打的多,推着一车车的液体满病房跑之外,哪个护士不会打肌肉针,皮试(皮内注射)?这可是做护士的基本技能啊。皮内注射比肌肉注射更讲究手法,最小最细的针打的浅了不行,深的也不行,只能恰巧针尖小孔刚刚埋进皮肤,几乎平行于皮肤进针,一般推0.1毫升进去,刚好鼓起一个直径约3,4 毫米的小丘,之后15分钟后看皮试结果,小球变得红肿(还有具体范围等观察数据记不得了)就算过敏了,有时还需要同时另一手臂做个盐水对比实验)当然过敏性休克需要抢救的就不说了。

再说这个皮试液的配制是考你计算能力的,从一只80万单位的青霉素,用1毫升注射器以生理盐水反复稀释直至1毫升200单位,每次皮试0.1毫升也就是20个单位为标准剂量。(请别问我细节,自从97年出国,俺这门护士手艺就再没用过,以至于完全忘记当年多少妹妹为学会必备绝技花了多少功夫)

在澳洲的医院工作了15年了,整天想着退休之时,有天和澳洲本土毕业的护士聊天,突然想起这个皮试,竟然澳洲护理大学学校里从来没教过皮试,压根没听说过,哈哈,这样就可以毕业了?想想在心脏外科工作n年了,多少的心肌炎的病人,一来就静脉点滴青霉素,(你没看错,就是国内几毛钱的最最基本的青霉素)1.2-1.8克稀释于100毫升盐水中,PICC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每4-6 小时滴一次,半小时滴完。 回想起当年在国内可是几百万单位稀释于五百毫升盐水里两三个小时滴完。

昨天在医生群里求教为什么这里不做青霉素皮试?(问澳洲同行人家literally don't know what you're talking about?) 其实多年前和国内的一位医生聊过,这次再问,回答一致:因为青霉属真正过敏的极少,所谓的过敏是对青霉素里的杂质过敏,所以在澳洲根本没皮试一说。

回看自己码的字,感叹一下真的该退休了,而且退休之前也再没机会做皮试了。

评分

参与人数 6积分 +17 收起 理由
icicle + 2 感谢分享
watdd + 3 感谢分享
9900pp + 3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8-2-1 21:2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jingw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jingw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有皮试的,在室验室做的。我曾经去做过。

发表于 2018-2-1 21:4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Lynette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Lynette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jingw 发表于 2018-2-1 21:29
有皮试的,在室验室做的。我曾经去做过。

哈哈,不是皮肤诊所里做各种过敏测试的,而是医院里的common practice, 病人用青霉素之前都没国内常规的青霉素皮试。

退役斑竹

发表于 2018-2-1 21:4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老杏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老杏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因为皮试没什么用处,所以没人做

发表于 2018-2-1 21:53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quawk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quawk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楼主好专业!这种精神佩服。确实在国内经常听说过,这边没听过。我也由此疑虑 我家宝宝一岁前发烧,医生怀疑耳朵发炎(其实我不觉得是是耳朵发炎)服用阿莫西林几天后出一身红斑疹子,吓得我们送到儿童医院急诊,医生说很可能是幼儿急疹,也有可能是对阿莫西林过敏,也就是青霉素类过敏。这种情况,如果这边没皮试,要不要下次带他回国内做个皮试?谢谢

发表于 2018-2-1 21:56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dingdingdong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dingdingdong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dingdingdong 于 2018-2-1 21:57 编辑

我以前在国内有次生病作青霉素皮试,结果休克了,一堆人抢救,那种感觉很奇特,其实再之前有时候生病我是吃过青霉素的,都没事,那次皮试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后来到了这边,有些病需要吃青霉素的时候医生死活不给开,用别的药代替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8-2-1 21:5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Lynette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Lynette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老杏 发表于 2018-2-1 21:48
因为皮试没什么用处,所以没人做

没错,所以在中国护士行业反复考核的技能根本在这里没有必要,所以感叹国内外医疗的不同,从一个小小的青霉素角度来看。

发表于 2018-2-1 21:5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urbb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urbb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urbb 于 2018-2-1 22:01 编辑

这里不做皮试的,皮试也有风险。这里是用验血来测试的。我以前在国内是有青霉素过敏记录的,到这儿后专门抽血化验结果显示已不对青霉素过敏了,所以现在解除了禁忌,可以用药了。

发表于 2018-2-1 22:03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巧克力的草莓糖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巧克力的草莓糖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我也很纳闷为什么这边没有皮试

发表于 2018-2-1 22:04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巧克力的草莓糖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巧克力的草莓糖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我也很纳闷为什么这边没有皮试

发表于 2018-2-1 22:0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Lynette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Lynette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Squawk 发表于 2018-2-1 21:53
楼主好专业!这种精神佩服。确实在国内经常听说过,这边没听过。我也由此疑虑 我家宝宝一岁前发烧,医生怀 ...

说了国内的过敏大多是对药品里的杂质过敏而非青霉素本身,换句话说,因为这儿的纯度高,所以根本就无需考虑这个问题,当然有真的anaphylactic (过敏性休克)的病人医生就不会用青霉素了,所以看病一定要告诉医生你的过敏史,以及目前用药,因为有时会有interactions。

评分

参与人数 2积分 +5 收起 理由
icicle + 2 感谢分享
Squawk + 3 你太有才了

查看全部评分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8-2-1 22:0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Lynette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Lynette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urbb 发表于 2018-2-1 21:59
这里不做皮试的,皮试也有风险。这里是用验血来测试的。我以前在国内是有青霉素过敏记录的,到这儿后专门抽 ...

有可能杂质过敏

发表于 2018-2-1 22:0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Lynette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Lynette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巧克力的草莓糖 发表于 2018-2-1 22:04
我也很纳闷为什么这边没有皮试

哈哈,我和我的护士老伙伴们在这儿快20年了,没人给病人做过青霉素皮试,压根没这一说,所以你以后就别奇怪了。

发表于 2018-2-1 22:1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水星浪子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水星浪子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转自知乎

作者:匿名用户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375463/answer/32578341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鉴于青霉素过敏和大家的生活有密切相关,临床上又比较常见,补充说明如下。医生所说的药物过敏(Allergy),其实是有严格定义的,是指机体免疫系统在药物摄入后的一种过度的伤害性反应。免疫反应原本的目的是保护机体,但是过度释放的免疫反应就成了伤敌一千自损八百。更狭义的说,药物过敏反应是特指对药物引起的I型和IV型超敏反应(Hypersensitivity),其中又以I型超敏反应最为多见。需要机体首先致敏(认清坏人)后,再次暴露于过敏原后,产生IgE介导的过度反应(消灭坏人),引起一系列不良症状,重度表现被称为Anaphylaxis ,包括皮疹、呼吸道黏膜水肿、过敏性休克、胃肠道反应等等。但是药物的过敏其实只是药物的不良反应中的一种。世上的药物千千万万,人的体质也千千万万,不良反应有如万花筒,根本没有固定的模式。于是很多药物不良反应,也可以表现为和过敏相似的症状。让情况变得更复杂的是,药物不单有主要成分,还有添加剂、杂质,药物和药物间会有药物相互作用,药物在特殊理化环境中,还会产生各种变化。所以书上虽然说的简单,临床上要确诊真正的药物过敏,是很复杂的。很多人只是经历了药物不良反应,却被戴上了药物过敏的帽子。青霉素确实是可以引起不少过敏反应,然而过去在临床上其实根本无法明确病人是不是真的有青霉素过敏,其实很多可能只是包括杂质引起的不良反应、或者类过敏反应。有人说,戴上这个帽子有什么要紧?也许在没病的时候确实无所谓,但是要知道青霉素类、头孢类等统称beta内酰胺类的药物,可是临床上应用最多的一大类抗生素。用不了这类药,有时候就是生与死的区别!所谓在青霉素给药前用皮试,是过去在药物不良反应太多又辨不清真伪时的安全举措。但是皮试本身并不是一个绝对可靠的测试,假阳性(错杀好人),假阴性(放过坏人)都很高。现在情况完全不同了。第一,青霉素的原型药几乎已经绝迹于临床,我们在用的其实是第二代、第三代青霉素药物,制药工艺也已经完全不一样。所以,真的药物过敏已经大大减少了。第二,这种药物皮试的用法其实是用来“预测”病人是否会在给药后发生严重的anaphylaxis,世上药物那么多,理论上每一种药都可能引起过敏反应,那是不是每一种药给药前都要做皮试?实际上这么做既不经济,效果也不好,有时候还危险。要知道真正的Anaphylaxis哪怕是少量的皮试剂量就足够引发了。第三,那为什么现在还有用青霉素皮试?其实恰恰是因为被误戴帽子的人太多了,而青霉素类药物价廉物美,不用太可惜,甚至会无药可用。所以通过严格的药物皮试,结合其他诊断检查,可以用来明确一个“有青霉素过敏史”的病人,究竟是不是真正的青霉素过敏,如果不是,等于是解救了患者,也解放了医生。这种药物皮试,和国内所谓的青霉素皮试,是两回事。@赵骏说的由于结构相似会造成一类药物过敏的情况叫做交叉过敏,临床上估计对于青霉素真过敏的病人,约有5%的机会也对头孢类过敏。但是其实头孢类过敏更少见。所谓××西林要皮试的,那请问那么多老百姓自己在药房买阿莫西林吃,都皮试了么?都吃过敏了么?至于在给予头孢前做皮试的,在国内都没见过,没有什么专家共识,更别说国外了。程序、Klaith、赵骏等指出,有些医院要求头孢类也进行皮试,我表示确实在我工作的医院中没有见到(虽然偶尔会给所谓的test dose)。我对此表示无法理解,而在国外更是闻所未闻。我的猜想,是落后的护理规范,还在要求进行皮试,而医生的临床医学教学中,早就不提这个概念了。针对 @洪尚志的问题:试问哪一种药物绝对无辜,理论上任何药物都可以引起严重过敏反应甚至休克死亡,那为什么对beta内酰胺类药物特别看待?目前对一种药物不过敏,不代表永远不过敏,但是这是否就是进行注射前皮试的依据?口服药物和静脉注射的药物风险真的不一样吗?要知道真正的I型超敏反应是一种近乎全或无的反应,不管什么给药途径,只要触发了免疫反应,最终结果是一样的。青霉素的不稳定等等,恰恰导致了一个问题,假阳性太多,很多病人被迫戴上青霉素过敏的帽子至于青霉素过敏是否有替代,当然了,理论上都有替代,但是问题在于,如果按照严格的要求,青霉素过敏,则头孢类不用,碳青霉烯类不用,等于是重症感染的治疗手段少了一大半。实践中,培养药敏结果,可能阳性的就那么几种。再考虑到病人的具体情况,结合不同药物的药代、药动、再禁忌那么一两种,病人就真的只能被迫用更贵的药物(因为青霉素过敏,所以明明只是手术预防性抗生素却上了万古霉素,国外真这么干),甚至无药可用,这在临床上经常可见。

评分

参与人数 3积分 +8 收起 理由
icicle + 2 感谢分享
redbean + 2 感谢分享
Lynette + 4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8-2-1 22:13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txyz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txyz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我小时候在国内青霉素皮试时昏过去了。告诉了这边的医生,也告诉了据说是对其中的杂质过敏,但是这边一律不给我用青霉素。

发表于 2018-2-1 22:1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大牛哥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大牛哥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dingdingdong 发表于 2018-2-1 21:56
我以前在国内有次生病作青霉素皮试,结果休克了,一堆人抢救,那种感觉很奇特,其实再之前有时候生病我是吃 ...

你那是晕针吧?
苏格拉底怎么死的?!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8-2-1 22:16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yayagao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yayagao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小时候一次青霉素一次丁胺卡那,都有做过皮试,但是都是直接晕过去了。症状大概就是心里慌,然后眼前一黑,耳鸣听不到别人说话了。上大学之后有一次学校组织打疫苗,又晕了,直接上了强心针,但是总感觉这次是心因性的

发表于 2018-2-1 22:4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不太可能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不太可能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得,前半辈子以为是青霉素过敏,后半辈子还得纳闷到底是什么过敏了,这人生真是反转如电光火石。
小时候电试和皮试都过不去的留名。
另外还对破伤风针过敏。幸好爹妈是对自学成才的民间GP,坚持伤口晾着就行,也没感染过。
counting down

发表于 2018-2-1 23:02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leinlee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leinlee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小时候做过皮试是过敏,长大了再做又不过敏了,估计是药物里面的杂质

发表于 2018-2-1 23:1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ItsThere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ItsThere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因为纯度高几乎没杂质。
以前华北制药厂出口青霉素原料药,国外提纯后再卖回来,虽然仍然按常规做皮试,但据说从来没有过敏的。
头像被屏蔽

禁止访问

发表于 2018-2-1 23:1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dlcat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dlcat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国内做皮试偶尔过敏,也没太大感觉,感情是试验每次青霉素杂质多不多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8-2-1 23:1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ItsThere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ItsThere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皮试液配制最早是护士的工作,皮试观察完了没事再打针,要打青霉素的病人且墨迹打不上呢,后来改成药剂科按批号统一配制下发全院,各科护士就省事了。
别君去兮何时还,白鹿已老青崖间。。。

发表于 2018-2-1 23:2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mel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mel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有皮试的,我家孩子前不久刚做完。因为他两岁多时口服测试青霉素过敏,去年发现先锋类过敏。被refer到RCH,排队了几个月才排到,先皮试,再口服。结果青霉素不过敏

发表于 2018-2-1 23:25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KaTharin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KaTharin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smel 发表于 2018-2-1 23:22
有皮试的,我家孩子前不久刚做完。因为他两岁多时口服测试青霉素过敏,去年发现先锋类过敏。被refer到RCH, ...

你这个是过敏测试 楼主说的是每次用青霉素前的皮试 只测试当时是否对青霉素过敏

退役斑竹 特殊贡献奖章 新闻达人 三奖

发表于 2018-2-1 23:27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花生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花生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既然LZ 做了这么多年的护士,那应该知道 evidence base practice, 国内多年前的那套没有现在科学验证为基础,很多做法都过时而没必要了

发表于 2018-2-1 23:3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yang5637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yang5637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国内现在还是有皮试,涨姿势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8-2-2 07:24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KaTharin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KaTharin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这些杂质真是厉害,几乎是致命的过敏,掺了什么啊

发表于 2018-2-2 08:1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mel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mel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KaTharina 发表于 2018-2-1 23:25
你这个是过敏测试 楼主说的是每次用青霉素前的皮试 只测试当时是否对青霉素过敏 ...

哦,那真的没见过

发表于 2018-2-2 09:2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Lynette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Lynette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花生 发表于 2018-2-1 23:27
既然LZ 做了这么多年的护士,那应该知道 evidence base practice, 国内多年前的那套没有现在科学验证为基 ...

可是在国内不做皮试是不可想象的,连病人都会觉得护士不靠谱的。教育观念不同。

发表于 2018-2-2 09:3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Lynette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Lynette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再讨论一个惊人的不同点:国内的临床无菌操作非常严格:操作之前洗手戴帽戴口罩是必须的,尤其口罩。每人一副口罩是必须装备,可澳洲除了严格洗手之外,没有帽子没有囗罩,(除非病人是隔离的,或为了防止传染而隔离,或为了保护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而隔离)。要在中国这护士早被failed 了。所以这又是很大的不同。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