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和同事聊孩子的事情比较多, 什么时候上kinder, 中学读什么学校, 不得不说老外在养育孩子这件事上和我们华人的文化还是不太一样的. 就简单说说我最近感触比较多的几点.
1. 华人为什么可以生而不养?
老外最不能理解华人家庭的一个现象就是父母生了孩子把小baby交给祖父母带, 送回国2,3年不见的那种. 我想华人的文化里, 生儿育女是一种责任和义务来的, 对上一辈是种交待, 传递香火, 对自己是种保障, 养儿防老. 却单单没有想过孩子的权利和感受.
2. 澳洲妈妈不喜欢cc的居多.
在家庭经济条件允许, 妈妈自己也没有特别强事业心的情况下, 大部分本地妈妈喜欢自己带孩子, 或者兼职, 上班的几天让老人帮忙照顾孩子. 华人家庭送孩子去cc的比例可能相对高一些, 除了想要双职工多一份收入, 老人主动要求过来帮忙带孩子的原因以外, 我觉得华人女性是不是在带孩子上得到的满足感不太高有关系呢. 我生孩子前对于送孩子去full time cc自己工作基本没有什么顾虑, 除了知道孩子要经常生病. 但是正真孩子去了cc,自己上班以后, 发现孩子对自己单纯的依赖是很大的牵绊. 总是希望, 有限的时间能够多给他一点, 其实不仅是给他时间陪他长大, 也是自己很享受带孩子, 随着孩子一天一天长大, 就越发不想错过他还这么天真可爱的时光.
最近对我有所触动的一件小事, 是儿子屡次在cc被老师投诉不遵守规矩, 调皮捣蛋. 我先是去cc观察了他半天, 回来把情况和老公讨论之后, 觉得儿子并没有什么问题. 只是这么小的年龄就要完全遵守集体生活的所有规矩, 对他要求是有点高的. 所以现在我们就适当减少他在cc的时间, 早点去接他回家. 以后也不会送孩子full time cc了.
3. 在教育投入上面的功利性
首先华人有希望孩子成龙成凤, 下一代能光宗耀祖的传统, 所以在教育孩子的目标和方向上, 注定了我们的眼光可能比较片面和狭窄. 同事的两个孩子上的都是墨尔本数一数二的好私校, 女儿高中毕业休学了一年, 之后part time读了个diploma. 儿子也没有要读医读法律,喜欢社会人文的学科. 我家另一半听了之后, 第一反应就是, 私校的学费白花了. 他的想法是, 不爱读书那就家附近公校读读好了, 出来做tradies啥的就可以了. 爱读书的才值得花大钱去私校, 以后自费去英美留学更好. 教育版块不也是有很多发言, 以孩子私校毕业以后从事非金领的职业来判断读私校并不值得的例子嘛.
今天还在微薄上看到王人平的两个帖子, 一个男孩高考后自杀的遗书, 一个是15岁女孩辍学站街揽客的新闻, 他的评语是家长"生而不养, 教而无方, 诲人不倦"的家庭悲剧. 所以有感而发写下以上感想, 希望在澳洲的华人家庭, 父母们都能用心养育孩子, 少一点这样的悲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