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足迹

 找回密码
 注册

精华好帖回顾

· 简单的幸福 — 美猫美狗篇 (2009-12-26) 微风细雨 · 参加活动- 广州的婚纱悉尼的婚礼 (2009-10-11) hilltop-bear
· 清清肠胃,吃吃素,几个全素菜,更有步步详解的素烧鸭 (2013-10-4) chesecake · 妈妈咪呀 (2008-7-10) 落梅摇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楼主:大成若缺

[原创作品] 三国群英之我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9-21 13:1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大成若缺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大成若缺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魏延应该是纯武将中最有军事韬略的(没有“之一”)。“兵出子午谷”不仅被司马懿肯定,在后来的历史里还被实际采用过。这种层面的军事策略,三国的武将里没有第二个了。真正的智勇双全的上将啊。赞


有一次好点子不难,关键是要有面对不同战况时都能作出最明智的决断。这点上,我挺司马老贼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1-9-21 13:1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alewel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alewel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司马懿当然是牛人咯。我说的纯武将。周瑜都算不上,只能算是个智将。司马是文官,不是将。
作为武将,能有这样的军事路线的思路,很难的。

发表于 2011-9-21 13:2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大成若缺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大成若缺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alewela 于 2011-9-21 13:18 发表
司马懿当然是牛人咯。我说的纯武将。周瑜都算不上,只能算是个智将。司马是文官,不是将。
作为武将,能有这样的军事路线的思路,很难的。


那关羽的谋略也是可以的(见我第一篇),只是因为自己心高气傲被吕蒙,陆逊玩了一把。

发表于 2011-9-21 13:4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micfox001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micfox001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大成若缺 于 2011-9-21 13:08 发表


三国中吕布武力值一哥的地位毋庸置疑。先是汜水关前刘关张三英战吕布没将他拿下,后来在和曹操争夺濮阳的战斗中一人立战许褚,典韦,夏侯惇,夏侯渊,李典,乐进六员悍将。但武力排位第二实在是争议非常大的。先说关羽,单挑夏侯 ...


覺得單純從武力上看武將或者智力看文官似乎比較單薄。建議還是根據三國志11裡面的四項基本屬性:統率,武力,智力,政治四項來評估比較合理。論統率肯定不是呂布或者諸葛亮第一了。我覺得司馬懿可以排第一。
I am Micfox

发表于 2011-9-21 14:1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Rainstorm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Rainstorm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大成若缺 于 2011-9-20 21:33 发表


也许吧。提起高顺,吕布手下的臧霸也是员猛将。和乐进交过手,没分胜败。主要是吕布本身太猛,手下的这些良将都被他的光辉覆盖了。

这话没错。臧霸后来升了执金吾。感觉有点儿像文官,但是个人能力很高。张辽就更不用说了。整个一个方面大帅。高顺也是很厉害的。曹操竟然没劝降,不知道为什么。吕布手下强人真的是不少。

发表于 2011-9-21 14:2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Rainstorm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Rainstorm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alewela 于 2011-9-21 12:33 发表

除了喜欢魏延,你又一次关注了我关注的东西,握手!
网上查到的资料说是他一直在镇守某个地方。我怀疑是刘备和/或诸葛亮不信任他(毕竟他本来是有自己的山头的),所以没给他重任。

一直让马超镇守西凉边境。五虎上将,只有他戏份儿最少。南征东征都没他。可惜这个人儿了。马超和曹氏是仇敌。放在西凉边境,他兵败的地方,确实能不激自励,浑身冒火。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1-9-21 14:2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alewel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alewel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呵呵,关羽的谋略我认为是谎言中欺骗性比较大的一个。
首先,关羽对襄樊发动攻击本身是非常让人困惑的地方。作为国家间的战争,需要有一个统筹的安排、配合。关羽自己孤军奋进,刘备诸葛亮在四川不动,实在是让人费解。要知道他打的不是什么小诸侯。他打的是势力最大的曹操。这可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我相信如果这是诸葛亮指挥的,四川方面不可能会不配合。最合理的解释是关羽好大喜功,自己做的决定。他看不到进攻的难度和风险,又忽视他应有的防守职责,没有战争的全局观。最终的结果大家也都知道。这里哪里有什么谋略?
其实关于关羽的谋略最难的是水淹七军。小说里说是他的策略。如果那是真的话,可以说他有谋略。以下就是我个人的看法了,我认为那不是关羽的主意。关羽不是一个人,他是有一个团队的,其中有马良、马谡等牛人(马谡确是牛人,在这里就不辩了)。我相信,首先水淹七军是这个团队的谋略,其次在这个团队里,那些谋士想出这个策略的可能性比关羽想出的大得多。(顺便说一下,魏延的兵出子午谷显然是他自己的主意,因为他没有团队。)这就像大家说某某电影是斯皮尔伯格拍的,而实际上,电影是一个团队做出来的,可能其中大多数的贡献、主意是团队里其他的人做出的。而三国演义里处处显现的对刘备一方的吹嘘,使我更加相信这是这个策略不是关羽的。还有”水淹七军,刀斩庞德“的”刀斩庞德“这句话也有问题,它让人误解庞德是关羽武力战胜杀死的,很有欺骗性,我认为有误导的成分。我在看书之前很长时间都以为关羽是在战场上斩杀庞德的。其实事实不过是抓住庞德后斩首的。但问题是那么来说的话,关羽就没什么了不起的了。所以综合来看,我相信水淹七军不是关羽自己的谋略。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2 收起 理由
大成若缺 + 2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退役斑竹 参与宝库编辑功臣

发表于 2011-9-21 16:1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big_beast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big_beast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alewela 于 2011-9-21 12:13 发表
三国演义印证了一句话:谎话说上一百遍就变成真的。比如:刘备的仁义,诸葛亮的智谋,关羽的文武双全,赵云的不败,魏延的反骨等等,总是被人津津乐道,真不知道这书是怎么看的。
都懒得去辩驳这些了。
难得碰到魏延的同好,聊两句魏延 ...



俺觉得,关羽绝对比魏延强。
哪怕关羽武力不如魏延,智力不如魏延,为人处世不如魏延,识人不如魏延,但,在俺看来,无可争议的,关羽比魏延强。
历史上聪明,能干,忠义,勇力强的人狠多狠多,就如现在某机构研究出来,世界上智商最高的人,不过是个清洁工,如果没这么个无聊机构,没有人会知道他——当然,有了这么个机构,俺也就是听说而已,不知道姓甚名谁。
所以在俺看来,所谓的武力智力之类,只是一个条件,必要且有限的条件,类似于金钱和快乐的关系,金钱是快乐的必要条件,但达到一个数字后,快乐不再随着金钱的增长而增长。
关羽和魏延都达到了资格线以上,再比谁高谁低,含义不大。
更大一部分,在于运气。
所谓时也,命也,成就一个英雄,运气是相当相当的关键。比如曹操,扔到太平盛世,也不过是一能臣,能不能得宠都不知道。比如李广,哪一点不如霍去病,甚至卫青,无非是文帝爱老俺年少,武帝爱少俺年老,至死连侯都没混上。
关羽和魏延谁强?
众口攸攸。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2 收起 理由
大成若缺 + 2 声援版主一下

查看全部评分

P民一个,屌丝一枚,傻妈一只

记得给俺加分……

退役斑竹 参与宝库编辑功臣

发表于 2011-9-21 16:1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big_beast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big_beast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alewela 于 2011-9-21 14:28 发表
呵呵,关羽的谋略我认为是谎言中欺骗性比较大的一个。
首先,关羽对襄樊发动攻击本身是非常让人困惑的地方。作为国家间的战争,需要有一个统筹的安排、配合。关羽自己孤军奋进,刘备诸葛亮在四川不动,实在是让人费解。要知道 ...



看到这段俺觉得有点好玩了……
在这位同学看来……关羽失败,那是自己的责任,关羽胜利,是团队的力量……-_-b


其实俺不是关羽的fans……
P民一个,屌丝一枚,傻妈一只

记得给俺加分……

发表于 2011-9-21 16:2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alewel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alewel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觉得关羽比魏延强的人太多了,你出不出来说其实没什么区别。
我看得出,你是罗贯中的fans,他说什么,你信什么。不过这是你的权利。

退役斑竹 参与宝库编辑功臣

发表于 2011-9-21 16:2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big_beast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big_beast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alewela 于 2011-9-21 16:24 发表
觉得关羽比魏延强的人太多了,你出不出来说其实没什么区别。
我看得出,你是罗贯中的fans,他说什么,你信什么。不过这是你的权利。


俺的字都白打了……
算了……
飘过-_-b
P民一个,屌丝一枚,傻妈一只

记得给俺加分……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1-9-21 16:4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大成若缺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大成若缺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alewela 于 2011-9-21 14:28 发表
呵呵,关羽的谋略我认为是谎言中欺骗性比较大的一个。
首先,关羽对襄樊发动攻击本身是非常让人困惑的地方。作为国家间的战争,需要有一个统筹的安排、配合。关羽自己孤军奋进,刘备诸葛亮在四川不动,实在是让人费解。要知道 ...


看待关羽对襄樊的战役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按三国志的记载,关羽水淹于禁七军的确并非是有预谋的,只是顺襄江水的泛滥乘势把于禁给灭了。然而刘备诸葛亮能把荆州交由关羽防守就是考虑到他的谋略和忠诚。就像后来刘备把汉川之地交付魏延镇守一样。这种扔一座城池给你是非常考验武将综合能力的。即没有告诉你怎么去守,也没说你不能外出征伐。正所谓‘将在外军命有所不受。’如何处理完全有当时的敌情而定。从我个人的角度看,关羽也许有贪功的成分在里面,但是选择时机是没问题的。问题就出在他没有处理好和东吴的关系,小看了陆逊。又侮辱了孙权‘虎女焉嫁犬子’。而曹操这边也是非常狡猾的,一边和孙权联手,一边又把荆州遇袭的消息透露给关羽。关羽也是怒火攻心,腹背受敌的同时被刘封,孟达又摆了一道。

再看还荆州给东吴的事情,关羽不还就可以看出其深谋远虑,荆州对东吴占有长江上游的地理优势。北面接着川地,西上则可以图取中原。即使刘备诸葛亮签字画押了都没用,就是不还你东吴。这有点像普金对日本关于北方四岛的态度。‘有本事来抢’,这才是将才啊,这才是王道。同时关羽在赤壁中统帅的一万水军是蜀军中的精锐,没点能耐是训练不出这样水军的。这也是吕蒙把关羽视作眼中钉的缘由之一。

发表于 2011-9-21 16:5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大成若缺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大成若缺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Rainstorm 于 2011-9-21 14:18 发表

这话没错。臧霸后来升了执金吾。感觉有点儿像文官,但是个人能力很高。张辽就更不用说了。整个一个方面大帅。高顺也是很厉害的。曹操竟然没劝降,不知道为什么。吕布手下强人真的是不少。


成全高顺忠义的名节,和对陈宫的态度一致。关键是高顺根本就没打算投降,硬汉!

发表于 2011-9-21 17:2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Rainstorm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Rainstorm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大成若缺 于 2011-9-21 16:55 发表


成全高顺忠义的名节,和对陈宫的态度一致。关键是高顺根本就没打算投降,硬汉!

我倒是觉得,如果再做做思想工作,说不定也就降了。张辽还在小小的骂了曹操一下。高顺好像一声不吭吧。态度要比张辽好点儿。我挺喜欢高顺这个人。我是说游戏的时候。可惜死的太早。很多时候不得不用修改器把他叫回来。

发表于 2011-9-21 17:3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alewel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alewel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守城需要有水平,这是自然的。张辽之所有牛,就在这里。其实和张辽相比,关羽并没有成功守城的track record,荆州从来没在他的防守下被攻击过。也就是说,并没有证据证明关羽是合格的守城将领。不过我不想就关羽是不是合格的将领展开辩论。我的观点是关羽并非是有谋略的。其实有的时候,没有谋略的武将也能守得住城池的。还拿荆州为例,刘表时期的荆州,蔡瑁张允很会治理水军,但显然没听说过他们是有谋略的,他们守荆州的时候,也没什么人敢动他们,动了他们的,也没成功。

你提到关羽侮辱了孙权‘虎女焉嫁犬子’,我都忘了说这事了。诸葛亮联吴抗曹的指导方针那么明确,他还这样做,简直是跟诸葛亮对着干。我都不知道他在想什么。如果关羽是有谋略的话,那这个事情就非常匪夷所思了。

(说到匪夷所思,刘备这边还不止这一件事情。荆州被吕蒙打下来以后,刘备妻弟糜芳居然会不战而降吴国,那个时候刘备已经是汉中王了。这还不算什么,关羽兵败麦城后,作为刘备义子的刘封居然因为孟达两句话就不出救兵了。真是太匪夷所思了。)

至于关羽不归还荆州,都不知道该怎么说好了。。。这显然是刘备这边的整体决策,肯定是在把荆州交付关羽之前就是明确的,关羽只是做了他被告诉去做的。不管归还还是不归还,It's not his decision to make. 你不会相信刘备愿意归还荆州吧?

发表于 2011-9-21 18:3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大成若缺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大成若缺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关羽的守城记录一共就这一次,刘备到荆州前只有一次做徐州牧,结果徐州被张飞搞丢了。当时不选关羽的话也许只有潘濬是关羽的最好替代,潘濬后来被孙权重用。但是关羽毕竟是刘备的义弟,也是当时比较合适的人选了。蔡瑁等曹操一来就主降了,我想关羽是不可能这样子的。这虽然不能证明他有谋,但比蔡瑁之辈是强太多鸟。至于他对待孙权,刘封的态度全是他‘视群雄如草芥’的性格导致,也是其走麦城的重要败因。只能说关羽不会做人。荆州的确是刘备,诸葛亮和他一起在鲁肃面前合演的一场好戏。然而没点胆略是不敢去单刀赴会的,鲁肃即使不想杀他,孙权吕蒙可不是这么想的。至于他是否真有谋略,‘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本三国’。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1-9-21 19:4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流星雨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流星雨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我记得以看过看说关羽和曹操交恶是为了一个女人来着。

关羽本来都预订好了,打下城就要,结果曹操一看也是自己的菜,就抢过来吃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1 收起 理由
大成若缺 + 1 参见66楼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1-9-21 20:4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Rainstorm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Rainstorm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流星雨 于 2011-9-21 19:45 发表
我记得以看过看说关羽和曹操交恶是为了一个女人来着。

关羽本来都预订好了,打下城就要,结果曹操一看也是自己的菜,就抢过来吃了。

雅虎上写的吧。好像是杜预的娘?秦朗的老婆?实在记不住了。好像还不是瞎掰。那年头,娶人妻很流行。哈哈。

发表于 2011-9-21 22:43 |显示全部楼层

专家发现诸葛亮以襄樊之战为契机借刀杀关羽(ZT)

此文章由 micfox001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micfox001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专家发现诸葛亮以襄樊之战为契机借刀杀关羽(谨供参考,不代表本人立场)


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发动襄樊战役,虽然水淹七军,威镇华夏,但最终却导致荆州失守,自身也为孙权所杀。但令人感到困惑的是,整个襄樊之战,首尾长达半年之久,从开始的吴魏使者往来不绝,到后来的曹操不断调遣于禁、庞德、徐晃等率兵增援樊城。如此规模巨大的军事行动,蜀汉方面竟没有采取任何对策。最后当关羽败走麦城,全军覆没之际,蜀军援兵也还是迟迟不至,这引起了后人的纷纷猜疑。最近,上海大学历史系教授朱子彦在专业期刊《史学集刊》上撰文指出,关羽之败,败在吴魏联盟绞杀,但真正把关羽送上断头台的却可能是自家人诸葛亮。

  襄樊之战,前后半年之久,蜀汉为何不派一兵一卒?对此,学者多有议论。早年,国学大师章太炎曾提出独特见解,他认为,关羽镇守荆州,手握重兵,骄狂不可一世,不但易代(刘备死后)之后将难以对付,即使刘备健在之时,诸葛亮也很难越过关羽这道屏障而摄取更大的权力。故“葛氏”宁可丢失荆州,也要假吴人之手除掉关羽。章太炎的这个观点很是大胆,但仅仅只是猜测。而朱子彦教授在他的文章中则对此观点进行了深入的论述。

  刘备、关羽“自小结契”,刘备绝不会“疏慢”到只作壁上观。

  朱子彦在文中指出,当时诸葛亮虽不能执掌军政大权,但他明知关羽攻取襄樊条件并不成熟,且完全违背了《隆中对》提出的待“天下有变”,两路北伐曹魏的战略决策。然《三国志》正文及斐注中均未见诸葛劝谏的记载。

  退一步而言,即使刘备宠信、纵容关羽,不把《隆中对》放在心上,但襄樊战役打响后,刘备、诸葛亮不可能不全力关注战役进展的一举一动。尽管川、鄂之间山路阻隔,交通不便,信息传播不甚畅通,但整个襄樊战役从建安二十四年7月开始,至12月结束,首尾长达半年之久,蜀汉作为一个完整的新兴政权,不可能没有任何信息传播渠道。关羽攻襄樊,守荆州兵力不足,加之此时孙刘联盟已呈破裂之势,孙吴随时可用奇兵偷袭荆州,诸葛亮深谙兵法,难道他会掉以轻心?众所周知,诸葛一生唯谨慎,从不弄险,他为何不提醒“疏慢”的刘备?

  朱子彦认为,只要诸葛亮负起自己作为“军师”的职责,随时将荆州的 “险情”提醒刘备,与关羽“自小结契”、情同手足的刘备绝不会“疏慢”到只作壁上观,对兵败临沮(关羽被擒杀之地)的关羽不以一卒相救。所以真正把关羽送上断头台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家人诸葛亮。那么诸葛亮为什么要除掉关羽呢?这还要从诸葛亮的抱负,以及关羽的为人中寻找答案。

  诸葛亮胸怀天下,关羽无疑是他攫取权力的最大障碍。

  朱子彦指出,诸葛亮高卧隆中,声称自己“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实则“藏器在身”,是胸怀大志的。他曾对好友石韬、徐庶、孟建云曰:“卿三人仕进可至刺史、郡守也。”当三人反问他可仕至何官时,“亮但笑而不言”。笑而不言为何?盖因刺史、郡守一类官职皆不在诸葛亮眼中,而其大志所欲则难以启齿告人也。

  赤壁之战前,诸葛亮出使东吴,东吴重臣张昭想推荐他侍奉吴主,诸葛亮说:“孙将军可谓人主,然观其度,能贤亮而不能尽亮,吾是以不留。”“贤”、“尽”两字的寓意深长,必须参而悟之。所谓“贤”,即把诸葛亮看成是“贤士”,对待“贤士”的最高规格无非是以“国士”待之,而“尽亮”就很难用一两句话来表达个中之意。

  然而,诸葛亮进入刘备集团以后,其地位和权力也是逐步上升和提高的。其实,刘备对诸葛亮亦并非一开始就推心置腹,君臣犹如鱼水。在刘备称帝前后,关羽、张飞的地位均高于诸葛亮,其他如赵云、庞统、法正、黄忠、马超等人的地位亦不低于诸葛亮,正如大多数史家所指出的:刘备与关羽、张飞的关系比之于诸葛亮显然要更进一层。这对于一心欲谋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诸葛亮来说,这个排他性极强的小圈子是他仕途上的严重障碍。

  关羽一直瞧不上士大夫,赤壁之战后对诸葛亮很是嫉妒。

  朱子彦接着指出,关羽骄横跋扈是出了名的,对此史书多有记载。建安十九年,刘备攻益州,西凉马超来投,马超是当时颇具声望的虎将,刘备得到他喜出望外,即封他为平西将军,位同关羽。远在荆州的关羽闻之极为不满,当即写信给诸葛亮,“问超人才谁可比类”,诸葛亮作书答称,马超“雄烈过人,一世之杰”,“当与益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关羽)之绝伦逸群也”。关羽阅信后,洋洋自得,将信“以示宾客”。

  建安二十四年,刘备自称关中王,欲重用黄忠为后将军。恐关羽不悦,派费诗往关羽处,同时拜关羽为前将军。但关羽听了此事后,大怒,说“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不肯受拜。关羽如此狂妄,诸葛亮为何不加以制止,反而要曲意逢迎,讨其欢心呢?朱子彦认为,这正是诸葛亮工于心计,深藏不露的韬略。
  
   亮、羽二人的关系如何?史无明文记载。然细加考察,亦可略窥一二。诸葛亮初出茅庐,刘备“与亮情好日密,关羽、张飞等就不悦”。
   
      赤壁之战,诸葛亮建立奇功,不仅巩固了他在刘备集团中的地位,而且树立了一定的威信,使关、张等人再也不敢小瞧他。但关羽却由过去的轻视变成了嫉妒,王夫子对此看得十分清楚,他说:“昭烈之败于长坂,羽军独全,曹操渡江,不能以一矢相加遗。而诸葛公东使,鲁肃西结,遂定二国之交,资孙氏以破曹,羽不能有功,而功出于亮。刘琦曰:朝廷养兵三十年,而大功出一儒生。羽于是以忌诸葛者忌肃,因之忌吴,而葛、鲁之成谋,遂为之灭裂而不可复收。”
   
      襄樊之战,不失为诸葛亮除掉关羽的一个好机会。
   
      朱子彦认为,诸葛亮为何想除掉关羽,这和关羽的性格有极大的关系。关羽和张飞的性格截然不同,史书上说:“羽善待卒伍而骄于士大夫,飞爱敬君子而不恤小人。”意思是说,张飞虽然不善待士卒,但对有才能的士大夫非常敬佩尊重,而关羽虽然爱抚士卒,但却对士大夫始终心存芥蒂,盛气凌人。诸葛亮作为刘备集团中的头号士大夫,当然也在其中。
   
  诸葛亮对关羽目空一切的情况十分清楚,然顾虑其与刘备“恩若兄弟”的特殊关系,加之自己投奔刘备的时间要比关羽晚得多,官职也比关羽低,故不得不“虚与委蛇”,巧为周旋。诸葛亮考虑的是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那就是等待时机除掉关羽。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冒然发动襄樊战役,诸葛亮在这样的大好机会来临之时当然不会去提醒对战局“疏慢”的刘备。

评分

参与人数 2积分 +5 收起 理由
kentwang + 2 我很赞同
大成若缺 + 3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I am Micfox

发表于 2011-9-22 00:04 |显示全部楼层

三国历史上真正的虎牢关之战(ZT)

此文章由 micfox001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micfox001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老罗误导太深了,以此文正视听。袁绍做上盟主并非没有因由的。

《三国演义》第五回,“发矫诏诸镇应曹公,破关兵三英战吕布”中讲道,自曹操刺杀董卓未遂,逃出洛阳后,几经风险,来到陈留。他在陈留一面招兵买马,一面传檄诸侯,共讨董卓,写的十分精采。可惜这仅仅是罗贯中的小说语言。

    据陈寿《三国志》和司马光《资治通鉴》记载:汉献帝初平元年(公元190年)正月,在河南、山东一带,确实发生过众诸侯结盟讨伐董卓一事。参加诸侯会战的共有十四路人马。罗贯中所列的十八路诸侯中,孔融、陶谦、马腾与公孙瓒并没有加盟。这场宏大的讨伐战争的发起人是东郡太守桥瑁。


    东汉未年,董卓在京师洛阳废少帝,立献帝,独揽朝政。挟天子,压诸侯,戮公卿,荼毒百姓。董卓的这种倒行逆施,引起天下共愤。东郡太守桥瑁“有志讨逆,但恐势孤力弱,不足济事,乃假称三公密杖”,移文众诸侯。首先起兵响应的是“日夕募兵,有图卓意”的勃海太守袁绍,继之是韩馥、袁术、袁遗、刘岱、张邈、张超、鲍信、王匡及曹操,梢后,接到檄文的长沙太守孙坚、上党太守张守也加入了反阜同盟。

    14路诸侯,几十万人马,以河内、酸枣、南阳为基地,兵分三路,进逼洛阳。但是当初董卓的势力还相当强盛:众诸侯又都想借讨伐为名,扩大自己的实力,不可能结成坚固的联盟。加上盟主袁绍缺乏指挥大兵团作战的能力。 14路诸侯非但没有把多行不义的董卓杀掉,反而吃了不少败仗,作为盟军先锋的河内太守王匡,被董卓部将用疑兵打败于河阳津。奋武将军曹操,还没有抵达虎牢关,就被中郎将徐荣打得一败涂地。在汴水,曹操的战马被射死,肩膀受箭伤,若不是曹洪的拼死相救,三国的历史也要重写了。

    一向勇烈过人的长沙太守孙坚,也被徐荣将了一军,损兵折将,退居阳人。但是,在这14路诸侯中,孙坚并非平庸之辈。当徐孙两部再战于阳人时,孙坚出奇兵。射死了徐荣的先锋大将华雄,使所向无敌的徐荣,锐气挫尽,大败而归。董卓派陈郡太守胡轸、中郎将吕布统率大军后援徐荣,终因胡轸自恃资深历厚,不屑与吕布为伍,使吕布大动肝火,乘机作乱;当部队刚在阳人附近扎下营寨,天色已晚时,吕布大喊:孙坚来劫寨了!胡轸不战先逃。引起一片混乱,人马自相践踏,死伤无数。当胡轸收拢残部,察看敌情,并未发现有追军时,为时已晚了,他觉察到是吕布在兴风作浪后,使不战而退。孙坚的“不战而屈人之兵”,使董卓大惊。此役的胜利,迫使董卓退守长安,把一座空城洛阳让给了孙坚。

    罗贯中为了塑造曹操一代枭雄,关云长智勇双全、忠父神武的艺术形象,不惜将史实篡改,如把首义之功归了曹操,把孙坚部将程普、韩当、黄盖三英战华雄改为刘、关、张三英战吕布,把孙坚设计射死华雄写作关云长温酒斩华雄等等。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3 收起 理由
大成若缺 + 3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I am Micfox

发表于 2011-9-22 10:1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kentwang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kentwang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micfox001 于 2011-9-21 22:43 发表
专家发现诸葛亮以襄樊之战为契机借刀杀关羽(谨供参考,不代表本人立场)

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发动襄樊战役,虽然水淹七军,威镇华夏,但最终却导致荆州失守,自身也为孙权所杀。但令人感到困惑的是,整个襄樊之战,首尾长达半年之久,从 ...


我也不止一次的强烈的认为诸葛亮不是故意的,是有意的!
半年那么长的时间,以诸葛亮的智慧,至少派些援军是必要的。
当时蜀地也还是兵多将广的,反观荆州就关羽老哥一个,其他人除了坏事的就是骑墙的,甚至包括刘备的舅子。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1-9-22 10:1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kentwang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kentwang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micfox001 于 2011-9-21 13:48 发表


覺得單純從武力上看武將或者智力看文官似乎比較單薄。建議還是根據三國志11裡面的四項基本屬性:統率,武力,智力,政治四項來評估比較合理。論統率肯定不是呂布或者諸葛亮第一了。我覺得司馬懿可以排第一。


四项基本原则都考虑的话,我挺曹操!

发表于 2011-9-22 11:0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micfox001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micfox001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kentwang 于 2011-9-22 10:17 发表


四项基本原则都考虑的话,我挺曹操!


你說得沒錯。三國志11裡面四項能力加起來最高的就是曹操。
I am Micfox

发表于 2011-9-22 13:3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kentwang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kentwang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大成若缺 于 2011-9-21 13:08 发表


三国中吕布武力值一哥的地位毋庸置疑。先是汜水关前刘关张三英战吕布没将他拿下,后来在和曹操争夺濮阳的战斗中一人立战许褚,典韦,夏侯惇,夏侯渊,李典,乐进六员悍将。但武力排位第二实在是争议非常大的。先说关羽,单挑夏侯 ...


单挑的话,肯定左慈最牛,哈哈。

发表于 2011-9-22 15:52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kentwang 243# 帖子

此文章由 kitamj23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kitamj23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发表于 2011-9-22 18:1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流星雨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流星雨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hsqhugh 于 2011-9-9 17:16 发表
有人玩过DOS版的三国演义吗?话说那是1994年,我玩这个游戏上瘾,但对游戏中出现的大量人物却不知晓.从此苦读三国演义原著,课堂从此变得不再枯燥.....


三国群英传1吗?

澳汀科技出的?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1-9-22 18:17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micfox001 238# 帖子

此文章由 大成若缺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大成若缺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说诸葛亮有意害死关羽,这个扯得有点离谱。如果是出于忌恨的话,他早在关羽华容道放走曹操时就可以名正言顺地除掉关羽了。要说有所图谋,刘备死后以他的权势早可以废了刘禅自立为王了。无论是三国演义还是三国志对诸葛亮忠于刘备这点是持一致意见的。诸葛氏家忠良之将还是挺多的,诸葛瑾,诸葛瞻,诸葛尚等。诸葛诞是个例外,后来被司马昭除掉。不过一个篮子里有一两个坏枣子也很正常。

发表于 2011-9-22 18:2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流星雨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流星雨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kentwang 于 2011-9-22 13:37 发表


单挑的话,肯定左慈最牛,哈哈。


左慈和于吉谁更猛些?

发表于 2011-9-22 18:2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大成若缺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大成若缺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流星雨 于 2011-9-22 18:22 发表


左慈和于吉谁更猛些?


你们这是玩三国杀呢

发表于 2011-9-22 18:2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gifox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gifox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流星雨 于 2011-9-22 18:12 发表


三国群英传1吗?

澳汀科技出的?

不是,应该是那个有语音,会讲。狼虎之军 无爪不可行 之类的那个。 用PC 喇叭发音,很难听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