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足迹

 找回密码
 注册

精华好帖回顾

· 镶了金边的云 (2011-4-30) cityliyan · 闲的 (2009-11-14) big_beast
· 8月美食活动 -- 如何自制照烧汁 - 照烧鸡翅,照烧肉丸 (2009-8-12) datou2z · 【蕾丝园】本故事纯属实情,如有雷同实属虚构 (2013-1-10) 小兔白又白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楼主:patrickzhu

悉尼最老牌的精英中学打算改变游戏规则以多招收本地学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5-28 15:5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wxy123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wxy123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wxy123 于 2013-5-28 14:57 编辑
jasmineh 发表于 2013-5-28 12:14
其实从八年级精英中学就有插班生,SBH的只看report,体育,不重新考试的,这些插班生也没有什么透明程度 ...


插班生很多是亚裔学生的,这个我有实例。我女儿两个同学去年都转去了NSGH,两个都是华人女孩。还有一个同学打算明年转去NSGH,也是华人。8年级时候有一个华人男孩转学去了 NSBH。。。说实话,我觉得如果目前就读的学校离你想要转去的学校相差很多,可以理解。但如果相差并不是那么多,我不能理解。有种拿目前学校做备胎,跳板的感觉。我倾向于鼓励孩子build up sense of belonging 而不是看哪儿高就往哪儿跑的机会主义。。。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3 收起 理由
jasmineh + 3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退役斑竹 2007 年度奖章获得者 2008年度奖章获得者 参与宝库编辑功臣 2012年度奖章获得者 2009年度奖章获得者 2010年度奖章获得者 2014年度奖章获得者 2015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13-5-28 15:5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patrickzhu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patrickzhu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讨论好热烈。

大家都有道理,我觉得补习这件事,的确也是“我们华人有力量”的表现,必须承认玩尽玩残一个系统的确是我们华人的强项。

另外前面有同学说精英中学应该让智力前1%的人去,而现在的情况不是。
这个我觉得要探究下,因为我觉得现在的情况差不多是的。

按照NSW教育部的官方说法,Year 6考入精英中学Year 7的学生人数只占NSW州整个学校系统(公立+私立+天主教会)系统里同年级总人数的5%。也就是说,整个州Year 6的学生可能有超过80000名,其中只有13000多名的学生来报考,而最终只录取了4000多人。

我们假设来报考的学生大部分都来自公立系统,即便假设13000多的报考者都是公立小学的学生,那么整个Year 6公立小学的学生总人数大概也有50000名之多,50000名中有4000人成功考入精英中学,就是说这些考入精英中学学生的的学业水平是前8%的程度。

我们要承认这里面有很多人靠着大量补习上位的,的确是事实,不过,如果看录取成绩最高的七个学校JR,BHH,SBH,SGH,NSBH,NSGH,HGH的招生人数为1050人,也就是50000名里学业成绩最优秀的1050人才能考入这七所顶尖的精英中学,算比例是TOP2%啊。

我觉得,越是顶尖的学校考进去的学生“本身没潜力的光靠补习补进去”的比例越低,比如JR和Chatswood High比,Chatswood High补一补就可以,而JR如果自己能力不行没潜力补三补也进不去。。。所以前面说的顶尖的那些精英中学里的学生的TOP2%水平,我认为是值当“有最高智力和有最大潜力的人才能进精英中学”的要求的,如果把私立教会的2-3万人加进去做分母的话,那么就已经超过TOP1%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3 收起 理由
ruru2008 + 3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3-5-28 16:0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jasmineh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jasmineh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wxy123 发表于 2013-5-28 14:52
插班生很多是亚裔学生的,这个我有实例。我女儿两个同学去年都转去了NSGH,两个都是华人女孩。还有一个同 ...

嗯,我也听说不少华人把Manly当备胎,有机会就”跳槽“ 。如果这里的精英学校真的是想潜规则,少收华人,完完全全可以在插班生上做手脚的,事实上是没有。

发表于 2013-5-28 16:1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wxy123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wxy123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jasmineh 发表于 2013-5-28 15:01
嗯,我也听说不少华人把Manly当备胎,有机会就”跳槽“ 。如果这里的精英学校真的是想潜规则,少收华 ...

事实上Manly的澳洲学生,甚至包括日本学生,韩国学生都呆得挺踏实的,隔三差五听说转走了的都是华人学生,而且转走的这些学生并不是在班上学习特别拔尖的。这几个学校能差多少呢?如果一开始就抱着拿它做备胎的想法,怎么建立sense of belonging,怎么更好地投入学校这个community里去呢?反正我对这种机会主义理解无能。。。

退役斑竹 2007 年度奖章获得者 2008年度奖章获得者 参与宝库编辑功臣 2012年度奖章获得者 2009年度奖章获得者 2010年度奖章获得者 2014年度奖章获得者 2015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13-5-28 16:1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patrickzhu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patrickzhu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wxy123 发表于 2013-5-28 15:10
事实上Manly的澳洲学生,甚至包括日本学生,韩国学生都呆得挺踏实的,隔三差五听说转走了的都是华人学生 ...

会不会交通也是他们的一个考虑因素?

发表于 2013-5-28 16:2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wxy123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wxy123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patrickzhu 发表于 2013-5-28 15:12
会不会交通也是他们的一个考虑因素?

我知道打算明年转走的那个据说是因为交通。8年级那个华人男生家住两个学校的中间,不应该是因为交通。另外两个华人女生好像其中一个住Chatswood一带,另外一个不知道了。

我是比较喜欢大家在哪里就爱哪里,一起努力把这里搞好,交到好多好朋友,留下很多美好的回忆。而不是看到哪里更好就跳槽了,东一下西一下的。跳槽不是不可以,除非原来那里问题太多而你又无力改变。目前我说的是在这几个精英中学之间,事实不是如此吧?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2 收起 理由
fayefaye + 2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3-5-28 16:2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jasmineh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jasmineh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patrickzhu 发表于 2013-5-28 15:12
会不会交通也是他们的一个考虑因素?

如果交通是考虑因素的话,各个种族比例应该是差不多的吧,问什么只有华人转的多呢?

发表于 2013-5-28 16:3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wxy123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wxy123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patrickzhu 发表于 2013-5-28 15:12
会不会交通也是他们的一个考虑因素?


要说交通,我家离 NSGH 更近,我女儿好多小学同学 (澳洲学生,目前也在同一个中学)都离 NSGH和NSBH更近,我们谁都没想过要转走。。。

退役斑竹 2007 年度奖章获得者 2008年度奖章获得者 参与宝库编辑功臣 2012年度奖章获得者 2009年度奖章获得者 2010年度奖章获得者 2014年度奖章获得者 2015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13-5-28 16:3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patrickzhu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patrickzhu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jasmineh 发表于 2013-5-28 15:23
如果交通是考虑因素的话,各个种族比例应该是差不多的吧,问什么只有华人转的多呢? ...

呃。。。华人在精英中学里比例高,所以转的也多?

学校社区这个事情呢,要慢慢培养的,等我们移民的下一代成了爸爸妈妈情况就会改善。
我们小时候学校就是学校,父母把孩子送进去就完事了,其他都是学校的事情,做父母的就是来开下家长会而已。
对于建设学校社区没概念的,这一直影响到现在的我们。。。所以我觉得也不能一味全怪华人哈,慢慢来啦。

发表于 2013-5-28 16:4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jasmineh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jasmineh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patrickzhu 发表于 2013-5-28 15:32
呃。。。华人在精英中学里比例高,所以转的也多?

学校社区这个事情呢,要慢慢培养的,等我们移民 ...

说得是。

发表于 2013-5-28 17:0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MyParr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MyParr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patrickzhu 发表于 2013-5-28 15:32
呃。。。华人在精英中学里比例高,所以转的也多?

学校社区这个事情呢,要慢慢培养的,等我们移民 ...

一切从自己开始,多做事少抱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3-5-28 17:2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fayefaye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fayefaye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beta 发表于 2013-5-28 14:39
精英制度有没有问题是仁者见仁,我觉得纽省这样就挺好,起码能让我们这些上不起私校的家庭的孩子能有个机 ...

不补习不等于不学习, 补习只是比别人早些知道些知识.  一个人10岁知道所谓的知识, 和15岁了解同样的知识, 对人的一生没有太大影响.  有用的是, 对知识的领悟力和发散性的应用能力以及沟通能力.  过早过多的补习, 对这种能力是一种破坏, 我的愚见.
智商高的孩子, 不是不学习, 学习起来比别人省力是真的, 我在大学里, 看到的事实的确是这样.  我看到整天踢球, 打桥牌, 花少时间学习的, 考试可以很好的.  人家现在也混的很好.  我也遭遇过同班同学, 毕业前汐,受不了压力自杀的.
我举的这个例子, 大人小孩都过的不愉快, 小孩还孤单, 没有朋友. 不是每个华人的孩子都适应上精英一条路的.  按朱版的分析, top 2% 可以进top 精英学校, 事实对我们华人来说, 是吗?  恐怕top 15% top 20% 往里赶, 只要问问JR哪12年级的bottom 10% 或其他精英的12年级的bottom 30% 的学生的家庭愉快不愉快就知道了.
按朱版的另外一句话, 我们确实是有能力玩残一个系统.  我们自己有没有能力开创另一个系统呢?
我觉得如果没有人Abuse这个系统, 这个系统是不错的, 知道一个华人小孩, 4年级开始学音乐, 钢琴只有6级, 结果被音乐高中录取, 为啥, 老师觉得孩子有潜力, 如果在中国, 可能吗?  
如果我们喜欢Abuse这里的系统, 将来像中国一样好了, Invoice有税务局统一印, 人人读大学, 但是没有人做技术工人.

发表于 2013-5-28 19:0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ruru2008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ruru2008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ruru2008 于 2013-5-28 18:08 编辑
印度洋 发表于 2013-5-28 11:26
自己找吧.看看几个是SBH


您这是倒叙法拍电影啊!原来都是HPS的人吧?有两个考上JR、两个考上NSBH,其他的上SBH吧!嘻嘻,玩死兔子了!篮球要求腿要长些!

退役斑竹 2007 年度奖章获得者 2008年度奖章获得者 参与宝库编辑功臣 2012年度奖章获得者 2009年度奖章获得者 2010年度奖章获得者 2014年度奖章获得者 2015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13-5-28 19:1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patrickzhu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patrickzhu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楼上同学说的过早过多的补习不好,我赞成的,的确副作用很大。
不是每个华人的孩子都适应上精英一条路,我也赞成,不过呢,第一代移民思路狭窄了些也正常,在这里成长起来的后一代就会变好,论坛里有很多1.5代的爸爸妈妈,从他们的发言里就可以看得出来,这方面将来一定会改善。

发表于 2013-5-28 19:1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trueblue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trueblue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事实上,多数家长知道什么自己在做什么的,哪种不理性的个案还是少数。

发表于 2013-5-28 19:1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ruru2008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ruru2008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ruru2008 于 2013-5-28 18:33 编辑
joyfulracoon 发表于 2013-5-28 13:05
爱因斯坦输在没有一个爱补习的妈


爱因斯坦是德国出生犹太人后裔转美国籍。犹太人的三岁娃娃都会被爹妈,送进私塾开始背诵犹太的经典同时学认字,也算是开始补习吧!有兴趣放狗搜一下就知道。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3-5-28 19:3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bet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bet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patrickzhu 发表于 2013-5-28 14:57
讨论好热烈。

大家都有道理,我觉得补习这件事,的确也是“我们华人有力量”的表现,必须承认玩尽玩残一个 ...

我也认为真正top精英中学的人,如果本身“不是那块料”,光靠补是没用的,但我认为“好料子”也需要额外的努力,玉不琢不成器,没有天上掉馅儿饼的事儿。况且,这里的公立小学里不是教得太多而是教得太少了,那些聪明的孩子也需要增加额外的营养才不会浪费了Ta们的聪明。

其实不是精英中学该招收1%还是0.1%的学生的问题,而是有人认为精英中学必须得让那些纯天然、无师自通的孩子上才算公平,这点我无法苟同。我相信那些top精英中学的孩子们不管是不是通过补习考上的,90%应该都是实至名归,是又聪明又努力的孩子,deserve这个位置。如果家有璞玉而不去琢,浪费了只能说是活该。相反,如果只是顽石,非要琢成玉,也只能是白费功夫,还不如根据石头的特点打磨出个什么造型来,没准儿也还是奇石一件呢。所以不是不琢,而是家长要对孩子雕琢的方向和力道掌握好,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家长的智慧和不断地调整。比如,我听完了天眼的讲座以后,就放弃了要把孩子往那个方向雕琢的打算,因为我意识到我和孩子都不是那块料。

评分

参与人数 4积分 +11 收起 理由
猪小妹 + 4 我很赞同
ruru2008 + 3 有共鸣
rabbit63 + 2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3-5-28 20:4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印度洋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印度洋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beta 发表于 2013-5-28 18:39
我也认为真正top精英中学的人,如果本身“不是那块料”,光靠补是没用的,但我认为“好料子”也需要额外 ...

发表于 2013-5-28 22:4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bet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bet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fayefaye 发表于 2013-5-28 16:29
不补习不等于不学习, 补习只是比别人早些知道些知识.  一个人10岁知道所谓的知识, 和15岁了解同样的知识, ...

这又绕回了以前讨论过的无数次的老问题上了,就是什么是补习?我认为的补习是广义上的,就是学校没教的、没布置的学习内容,回来自己额外地学习,包括上补习班和在家做题。你说补习只是比别人早些知道知识,这确实是现在很多补习班在做的,但我认为这是补习班的问题,是他们做得不够好,但这不是家长的错。就我自己而言,我也很反感补习班一味地超前教学,却不能教会孩子真正的思考能力,我觉得大多数家长们也是希望孩子能在深度和广度上同时扩展,真正地理解知识、举一反三,但这样的补习班很少,也许是时间和师资的局限性让补习班无法这样做吧,所以真正厉害的家长是能够自己在家有针对性地指导和规划孩子的补习的。但没有这时间、精力或能力的家长怎么办呢?这里的公立学校教得那么少,各学校的教学进度又是那么参差不齐,精英考试的范畴又是那么像雾像雨又像风,难道就放任孩子自流?送补习班不是最好的选择,但聊胜于无吧,要是孩子消化功能好,补习班的夹生饭Ta也能消化了增加营养,要是消化不了,就吐出来还给老师了。总之,补习班不好不代表补习不好。

再说那2%,我觉得精英中学的2%不一定是top2%,因为还有相当一部分学习很好的孩子在私校,Ta们不参与竞争的。15%、20%的人想往里赶也没什么问题啊,谁能一开始就知道自己是15%还是20%甚至50%啊,总要努力试一试吧,关键是要随时调整好心态和方向,try your best,试了不行就赶紧掉头,别一根筋。话说真要是top2%才能进的,20%的人想赶进去也很难,除非前面的人都不努力,也可能人家本质上就不是20%而是5%甚至2%的,只是原来没有发现Ta的潜力而已。至于JR或其它精英中学的bottom的学生家庭愉不愉快是另一个问题,没有人总是在bottom还会很happy的,可事实上无论怎样选择,总是要有人在bottom的,假如说考250多分的人不愿意去JR当bottom,那么260分的人就要在里面做bottom了,所以还是心态问题。这点上我女儿心态就比我好,当初她以几乎垫底的成绩考进这个OC,我劝她考虑要不要留在原学校做鸡头,不要去OC做凤尾,她坚持要去OC,她说垫底也没关系,她会想还有那么多人没考进呢,开学后没多久,一天她回来乐呵呵地跟我说,她觉得她不是班里最差的,因为某个小测验她不是错得最多的,呵呵,很阿Q啊,真是服了她了!

最后,我一点儿也不觉得我们在abuse这里的系统,华人作为移民在这里生存,要比这里土生土长的白人遇到的困难多,我们加倍地付出可能也只能得到和人家一样的收获。而且华人的传统也是吃苦耐劳的,我们愿意努力,白人制定的游戏规则,我们遵守规则,用自己的努力赢得的成果,怎么就abuse这里的系统了?倒是有些local,自己不愿意努力,总想着改变游戏规则限制别人,做不公平竞争。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3 收起 理由
ruru2008 + 3 不知道那个跟你唱反调的,自己养过孩子吗?.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3-5-28 22:5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老衲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老衲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进去垫底?

发表于 2013-5-28 23:0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fayefaye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fayefaye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beta 发表于 2013-5-28 21:48
这又绕回了以前讨论过的无数次的老问题上了,就是什么是补习?我认为的补习是广义上的,就是学校没教的、 ...

我已经说过,top2percent啥的,和你进OC, 精英的分数没有关系,或关系不大,和在大学的表现有关。

我们华人有好多美德,就是creativity 和冒险精神差点,所以,我们华人喜欢按自己的心思雕琢小孩,中庸,学习好是我们的特点。  所以中国现在的情况就是我们坚信自己美德的产物。

如果您女儿长大能坚持把您的第三代也从小送去补习,证明您的见的相当正确。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3-5-28 23:5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bet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bet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fayefaye 发表于 2013-5-28 22:07
我已经说过,top2percent啥的,和你进OC, 精英的分数没有关系,或关系不大,和在大学的表现有关。

我们 ...

creativity和冒险精神差不代表Ta不聪明,不deserve精英中学。华人是比较中庸,做事情总是小心翼翼、不愿冒险,这可能和国家民族的历史有关,但我们这里讨论的根本不是这个议题。精英中学是什么?按现在的标准就是给聪明、学习好的孩子提供的一个物以类聚的平台,让Ta们更能发挥Ta们的能力、学到更多的东西。如果精英中学不是以学习为标准,也可以设立体育精英、音乐精英、leadership精英、创造力精英呀,只要把条件摆到桌面上说,不要含糊不清就行,总是要有标准的,考大学也是要凭分数的。至于在大学里的表现,如果华人孩子因为缺乏创造力或是进了大学就不努力学习了,被淘汰下来,那也是优胜劣汰,很公平的,不过,虽然我没在这里的大学待过,但我不认为现在这些精英中学考进大学的华人孩子在大学里会很差。

BTW,我女儿将来是不是把她的孩子送去补习,跟我现在的认识正不正确没关系,时代和社会在发展,她那个时候还不一定成什么样了呢,就像我小时候没人补习,只有学习差的才被老师留下单独辅导,而现在这里往往是学习好的在学校吃不饱才要补习学得更多。

评分

参与人数 2积分 +9 收起 理由
猪小妹 + 4 我很赞同
香橙 + 5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3-5-29 01:1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jasmineh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jasmineh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jasmineh 于 2013-5-29 00:15 编辑

其实这不是谁该上精英中学,谁不该上的问题。要讨论的是,当一个百年传统的老学校因为近年的生源让学校意识到保持传统的危机时,学校应该放弃其传统,还是改变生源?

退役斑竹 2007 年度奖章获得者 2008年度奖章获得者 参与宝库编辑功臣 2012年度奖章获得者 2009年度奖章获得者 2010年度奖章获得者 2014年度奖章获得者 2015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13-5-29 08:3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patrickzhu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patrickzhu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jasmineh 发表于 2013-5-29 00:14
其实这不是谁该上精英中学,谁不该上的问题。要讨论的是,当一个百年传统的老学校因为近年的生源让学校意识 ...


校长已经说了,他要的是头挂橄榄球鞋左手提小提琴右手书包的男生,也就是样样要,所以就单独这个学校而言很显然要改变生源,我承认SBH是很特殊的-最有腔调的精英中学。

发表于 2013-5-29 09:1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kz168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kz168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这样做对些许地稍微提高下本土local的智商无可厚非。不过他可以做好准备从精英的位置上下来了

发表于 2013-5-29 13:3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fayefaye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fayefaye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beta 发表于 2013-5-28 22:52
creativity和冒险精神差不代表Ta不聪明,不deserve精英中学。华人是比较中庸,做事情总是小心翼翼、不愿 ...

我喜欢用我看到的事实说话.  

我们有一些朋友, 孩子是所谓的1.5代, 1.5代也有年纪相差较大的弟弟妹妹们, 这些1.5代看到自己的父母, 说的话就是, 放过弟弟妹妹把, 少管管, 不要再送补习了 .

我们用我们的勤劳, 把别的种类的优秀孩子排除在精英中学外面, 我们也同时把我们的优秀孩子可以向其他种类优秀孩子学习的机会排除在外, 因为我们把我们认为最好的给了孩子.  我有机会观看了一个学校6年级的毕业演出, 恰恰最有思想内容的节目不是OC班的孩子创作的, 但OC班的孩子创作了一个非常幽默的节目.  我觉得互动的学习是最好的.

其实我们在用补习排除其他族类优秀孩子的同时, 也在排除我们自己族类的优秀孩子做他们最喜欢的工作.  认识一个非常优秀的孩子, 从不补习, 因为兄弟姐妹多, 父母也没有时间管, 曾是啥竞赛medal 的获的者, 同时考上精英和私校奖学金, 父母认为家里条件不好, 所以还是公校吧.  进了中学, 因为没有补习, 高年级对Math失去信心, 为啥呢, 同学们都去补习, 老师干脆上课不讲基本的了, 所谓恶性循环就是如此.  HSC 没有考MATH, 以零点几分之差和细腻医学院矢之交臂, 现在就读第二喜欢专业, 一年级就找到专业对口工作.  但他父母就对这个精英颇有微词, 认为如果时间到流, 肯定去私校了.

我也认识一些LOCAL的孩子, 父母从事着我们华人理想的职业, 他们也谈OC, 也谈精英, 他们的孩子非常优秀, 但最后无一例外的送了孩子去了私校, 原因么, 人家也就是把华人想的Stereotype, 认为华人成绩好, 但no fun, 不会玩.

回到原话题, 现在有SBH, 也许以后小孩找工作有Asian Quota, 或许现在已经有, 我不讲Abuse这个系统, 朱版的玩残真实精辟.  OC 精英在教育局网站上, 就是给G&T 孩子准备的.  

一句话, 如果我们没有系统, 或20年以后不能制定系统, 吃亏的可能以后还是我们的孩子.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3-5-29 13:4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fayefaye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fayefaye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jasmineh 发表于 2013-5-29 00:14
其实这不是谁该上精英中学,谁不该上的问题。要讨论的是,当一个百年传统的老学校因为近年的生源让学校意识 ...

if SBH's students are from all backgrounds, do you think he or the alumni would still suggest this?  He is just trying to use all-rounder to avoid something that we Asian parents 玩残的.  Can't think of a suitable English word for 玩残.  

发表于 2013-5-29 13:5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jasmineh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jasmineh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fayefaye 发表于 2013-5-29 12:42
if SBH's students are from all backgrounds, do you think he or the alumni would still suggest this ...

校友会- old boy的那些要求是十多年前的了,早就被否定了,我个人觉得校长对亚裔孩子的态度是positive的,他也想学校的HSC成绩名列前茅的,一千多人的学校,每个孩子的年中,年末的report都亲自看,单独交给每个孩子的手中,是个非常负责任的校长,我不知道在各大的精英学校还有哪个校长会是这样重视他们的学生。但是他也不想学校在GPS里老输,他自己就是一个体育爱好者,所以我个人觉得他真是追求all rounders的。

发表于 2013-5-29 14:4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fayefaye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fayefaye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jasmineh 发表于 2013-5-29 12:53
校友会- old boy的那些要求是十多年前的了,早就被否定了,我个人觉得校长对亚裔孩子的态度是positive的 ...

其实本地人对品学兼优,又会玩的华人孩子是相当尊重, 或者说是羡慕的.   他们看不惯的是或者他们不认同的是, 有一部分中国人只重视学习, 然后把本地品学兼优的机会剥夺了, 把精英学校变成了亚洲集中营.  

其实我们的孩子在澳大利亚, 但长期在亚洲集中营, 对他们的将来真的好吗?  我也不知道. 呵呵!

发表于 2013-5-29 15:2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YorkWOO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YorkWOO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学校缺钱啊!住在当地5公里的有钱!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