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此文章由 小雨林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小雨林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看大家讨论的起劲,我也说说。我们孩子就被老师、学校counsellor,儿童专科医生和心理学专家定性为:gift child. 可是孩子带给我们的烦恼和痛苦真不足为外人道也。(如果可以匿名,我宁可匿名,而不想被大家看成炫耀贴。 )
每个老师都说他是班上最聪明的,可是从kindy的老师就说他的思维和常人不同(thinking in different dimension)。他淘气,容易烦躁,不善与人交流。他有一颗热情的心,但不知如何表达。他渴望朋友,却不知道如何维持友谊。他的英文极好(全靠学校教和自己看书),作文标新立异,却无法理解常人的人情世故。总之,他是一个性格和父母毫不相像的孩子。
我们最大的痛苦是无法理解他!我们夫妇都是从小乖巧,父母不用操心,老师喜欢的好学生。听话,懂事,脾气好。可是他呢?每每他进入一个新年纪,他的老师一定会在第一周就要见家长。我们见到老师时的内疚和羞愧心情,真的是...... 也有老师逐渐了解和理解他,然后要我们去见专家。我们的内心是抵触的,因为我们最大的希望是他可以和我们一样,是个正常人,理解正常人的话语和感情。我们抗拒他被标识为一个特别的人。从Y1拖到Y2,又拖到Y3,最后我们才同意去见specilist (需要家长同意和签字)。
他现在被“标”为gift child 。所以老师也给予他更多的关注和相应的处理方式。我们和老师的沟通也非常频繁,包括见面,email. 老师告诉我们“accept him as he is". "respect him". 当我们说”he is not a normal child as us", 儿童专家指导我们:”every one is different. No one is normal at all aspects."
我们做为父母,在非常艰苦的学习。学习接受他,而不是试图改变他。真是说着容易做起来难啊!我无法统计我为了他有多少次 留了多少次泪水。我们还在这条艰难的路上跋涉。
谢谢斑竹和这个贴,让我第一次鼓起勇气讲出来我的这个烦恼。
gift child都是不同的,我羡慕那些发育平衡,甚至样样都好的神童的父母。但是我更羡慕那些资优孩子和普通孩子的家长。他们多省心呀。
另,大家讨论了IQ test. 我们孩子确实被做了测试(被专家要求的),不知是不是智商测试,是"Weschler Intelligence Scale for Children -- Fourth Edition--Australian Standardised Edition ". 分析的很细,包括:Verbal Comprehension (VCI), Perceptual Reasoning (PRI), Working Memory (WMI), Processing Speed (PSI), Full Scale (FSIQ). 他的不平衡也有表现,如他的大部分是”Very Superior", 但是WMI只是average --所以他的注意力部分就差。此外,他好像还做了其他测试(从报告上看到的):block design, matrix reasoning; Neale Analysis of Reading Ability 3rd Edition; South Australian Spelling Test; Literacy Assessment.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