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足迹

 找回密码
 注册

精华好帖回顾

· 历时5个月的找工终于结束了 (2008-6-5) 甜螺 · 2010年的春节,我们在路上 (2010-3-2) 林草123
· 现代新Sante Fe七座SUV长线测评 (2013-4-16) ruanhui2k · 家常中式炒意面,顺带附送dinner roll小点心!! (2005-6-24) liz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楼主:缓缓

这样的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大家安慰我一下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9-15 14:2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purplenight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purplenight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来歪一下楼。

自从嫁了我LG,我就慢慢发现两家人不同的想法和做法。

我家从来就鼓励孩子独立,父母精神支持,但是不物质支持, 孩子很自豪,父母很欣慰。

但是我LG家里就不是,虽然没到苦着喊着要出钱出力(好象他们觉得我“要面子”,给了也不要),但是就是舍不得花,绝对不能给他们钱,认为孩子给父母钱是不可想象的事儿,只能买礼物,比如电视电脑之类的。但是还是收礼物收的心不甘情不愿的。我有次实在憋不住了,跟LG探讨一下他们家到底是什么观点,后来结论是,他父母觉得他们的钱就是他的钱,所以不能乱花(即使我们都工作这么多年了,房子也买了,安全是自己照顾自己),连着我们花钱给他们也是乱花,他们的劳力也是我们的劳力。。。等等等等。

暗自觉得他父母活的真累。不知道潜移默化以后,有一天能不能别在这么想。他们累,我们也不开心。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2007 年度奖章获得者 参与宝库编辑功臣 飞天奖章

发表于 2010-9-15 16:2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astin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astin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purplenight 于 2010-9-15 13:22 发表
来歪一下楼。

自从嫁了我LG,我就慢慢发现两家人不同的想法和做法。

我家从来就鼓励孩子独立,父母精神支持,但是不物质支持, 孩子很自豪,父母很欣慰。

但是我LG家里就不是,虽然没到苦着喊着要出钱出力(好象他们觉得我“要 ...

better than the other way around
于无声处听惊雷

退役斑竹 2012年度奖章获得者 2009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10-9-15 16:5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缓缓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缓缓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上来汇报一下,公公刚打医院出来。医生说还没糟糕到要装支架的程度。但因为做了XX心脏的镜,几周内还是不能上飞机。目前他们决定推迟2周回中国。然后照常回悉尼。房子问题就解决了。

BTW,我婆婆查出来肾功能不是最好,但医生说是70岁老人的常态。显然,这句话我信,但不能让病人信服。所以接下来还有一串问题等着呢

我现在也想通了,老人出状况是常态。哪天没状况,我要把这一天当过节一样庆祝。

2007 年度奖章获得者 参与宝库编辑功臣 飞天奖章

发表于 2010-9-15 16:5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astin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astin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暂时的住房问题解决了,也是好事。过的一关是一关

退役斑竹 2012年度奖章获得者 2009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10-9-15 16:5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缓缓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缓缓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purplenight 于 2010-9-15 13:22 发表
来歪一下楼。

自从嫁了我LG,我就慢慢发现两家人不同的想法和做法。

我家从来就鼓励孩子独立,父母精神支持,但是不物质支持, 孩子很自豪,父母很欣慰。

但是我LG家里就不是,虽然没到苦着喊着要出钱出力(好象他们觉得我“要 ...

有些老人嘴上说子女乱花钱,心里也是开心的吧。

发表于 2010-9-15 18:0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purplenight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purplenight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D妈妈 于 2010-9-15 15:56 发表

有些老人嘴上说子女乱花钱,心里也是开心的吧。


不是,这次我老爹和公公过整生日,我LG没空,我请假回去三天给他们住寿,我老爸好开心。等到我去看我公婆,陪他们吃饭的时候,他们花了半个小时讲他们的一个亲戚,以前不过生日的,60整寿的时候过了,然后第二天就心脏病发作去世了。我还没明白过味来。他们就说,真的不能过生日的,有生命危险的。。。

然后我赶快回来跟LG说,赶明爷爷(他爷爷)过生日的时候,一定记着别送礼物了。

评分

参与人数 2积分 +6 收起 理由
tina50 + 3
缓缓 + 3 这个晕的。。。那就索性不折腾了 ...

查看全部评分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0-9-15 18:1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Merci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Merci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楼主抱抱你。

这样的日子就是我们独生子女往后的真实写照啊……

真实的生活压力这么大……唉……

发表于 2010-9-15 18:1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Merci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Merci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D妈妈 于 2010-9-15 15:54 发表
上来汇报一下,公公刚打医院出来。医生说还没糟糕到要装支架的程度。但因为做了XX心脏的镜,几周内还是不能上飞机。目前他们决定推迟2周回中国。然后照常回悉尼。房子问题就解决了。

BTW,我婆婆查出来肾功能不是最好,但医 ...

我有个亲戚做了个支架,三天出院,第四天上飞机出差……

国内医生说没事……

发表于 2010-9-15 21:1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tyxzh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tyxzh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看了D妈妈的话,不知道咋安慰,说实话2个人带着4个老人确实是不轻松

不过呢发完牢骚一切还是‘外甥打灯笼’吧

发表于 2010-9-15 23:0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悠悠一片云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悠悠一片云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同情d妈妈啊,以后万一有了抑郁症什么的,也是正常,因为太久太多的压力啊。所以想开点

发表于 2010-9-15 23:0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高西西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高西西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上有老下有小。尤其是还要照顾2对老人,完全可以理解D妈妈的压力,太不容易了,不知道怎么劝说你会好受一点,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退役斑竹 2012年度奖章获得者 2009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10-9-15 23:0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缓缓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缓缓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Mercia 于 2010-9-15 17:17 发表

我有个亲戚做了个支架,三天出院,第四天上飞机出差……

国内医生说没事……


我也听到同样的说法。可这70多岁的老爷子,也是多歇几天再动吧。万一有个啥事儿,最后折腾的是大家

退役斑竹 2012年度奖章获得者 2009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10-9-15 23:1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缓缓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缓缓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悠悠一片云 于 2010-9-15 22:00 发表
同情d妈妈啊,以后万一有了抑郁症什么的,也是正常,因为太久太多的压力啊。所以想开点


本来觉得自己是个挺有趣的人,现在越来越没趣了。

不能这样,听你的,想开想开。。。

退役斑竹 2012年度奖章获得者 2009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10-9-15 23:1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缓缓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缓缓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高西西 于 2010-9-15 22:06 发表
上有老下有小。尤其是还要照顾2对老人,完全可以理解D妈妈的压力,太不容易了,不知道怎么劝说你会好受一点,唉


有分安慰,足矣

评分

参与人数 6积分 +27 收起 理由
henry_chen + 3 安慰一下
闲夏采薇 + 10 安慰一下
charmaine + 5 再安慰一下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0-9-15 23:3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一枝花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一枝花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所以,独生子女将来都要面临这样问题;特别人到中年;举2个例子:

1)朋友上周参加同事的父亲葬礼,回来感慨说,同事有兄弟姐妹4个,葬礼上的悲哀大家一起分担,就觉得失去父亲的悲痛少了很多,想想自己将来死了,只有儿子一个人(朋友只有一个孩子)承担痛苦,就觉得很心痛;

2)我自己,现在人到中年,却在养育3个幼龄的孩子,国内父母虽然年龄不算老,可是身体不好,连我生孩子都没办法来帮忙,虽然他们也想来帮忙,可是,我却怕他们身体不好,到时我更忙;但我有个医生哥哥,虽然也不在国内,但父母有什么事,一定是哥哥全权搞定,想到有个哥哥,我的心就很安定,这时就很具体地体会了有兄弟姐妹的好处了,我自己有3个孩子,将来有一天他们也会有我这样的想发,有事了,相互有个依靠;

同情D妈呀,你好象自有小D一个孩子,小D将来可能也会面临你同样的烦恼呢,怎么办呀。。。。。

参与宝库编辑功臣

发表于 2010-9-15 23:3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蓝月亮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蓝月亮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不知道说什么好,看完了,D妈妈真不容易啊。 安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0-9-16 00:3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piderpig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piderpig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俺和俺老公也都独生子女,现在不求升官发财,就求双方父母身体健康,能多享几年天伦之乐。(当然财最好还是能发的,趁还能扑腾下多赚点钱才能以后让父母和大家的日子都好过点)
至于以后的事情嘛,只能尽力而为了。俺年纪轻轻,自己身体也很一般,为了全家的幸福,要多锻炼,多赚钱,还要想开点,遇事不钻死胡同,没有抑郁的资格。作为独生子女从来都是父母照顾自己宠着自己,快快长大坚强起来,任重而道远啊。

发表于 2010-9-16 10:3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charmaine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charmaine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啥也别想了,得过且过吧
祝D妈妈跟小D回国吃好玩好,回来给我们讲讲你看到的世博~~~

发表于 2010-9-16 13:4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znby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znby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deepdeepsea 于 2010-9-14 17:39 发表
安慰一下D妈妈先,你的现在就是我的将来。我和老公都是独生子女,以后给4个老人养老是义不容辞。

我觉得如果老人在国内有公费医疗的话,其实在国内看病很好,比这边方便得多。
交通上,只要走得动自己去就行,不用子女开车送,我 ...


不怕拍砖,如果遇到老人一心想移民过来,等拿养老金,真不知道以后他们如果有什么病痛,该如何是好

只求全天下父母都身体健康

[ 本帖最后由 znby 于 2010-9-16 13:00 编辑 ]

发表于 2010-9-16 14:0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jxyzy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jxyzy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我觉得我朋友的方法就是很好,对双方父母说:你们不过来的话我每年贴你们2W人民币零花钱,要移民过来你们每年贴我1W澳元生活费。结果没一个人过来的,都选择拿2W人民币在国内呆着。D妈这样累的原因之一就是老人贴钱给小辈了或者在这里用的是自己的钱,没占小辈的光所以觉得小辈服侍自己是应该的,不仅要服侍还得服侍好,要无微不至。甚至无病呻吟,或者夸大症状 (有些老人没啥大病就是喜欢哼哼引起小辈的注意,怕冷落了自己,俗话说越老越小,老小孩就是这个道理)。

评分

参与人数 2积分 +5 收起 理由
tina50 + 3 感谢分享
luckynumber + 2

查看全部评分

2008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10-9-16 14:1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第一名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第一名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格美 于 2010-9-14 17:02 发表
说自己去养老院的,哈哈,千万不大话说早了

有个舅妈,早年天天和我们嘀咕,她老了,就和舅舅自己去养老院。这几年下来,她自己的妈、娘舅送养老院,她常常去看,现在口口声声说,我老啦,是不去养老院的。总要住自己家里的,请人照 ...

我要努力工作,等老了就算不想去养老院,也能请个专门照顾自己的保姆,尽量少给孩子添麻烦

评分

参与人数 2积分 +5 收起 理由
maylily01 + 3 same here.
大内密探008 + 2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2008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10-9-16 14:1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第一名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第一名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deepdeepsea 于 2010-9-14 17:41 发表



哈哈,我公婆曾经把这个发给我们看过!

你公婆没安全感

发表于 2010-9-16 14:5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远山樵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远山樵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D妈妈 于 2010-9-14 15:46 发表
本来好好地,周五带小D 回国休假3周,公婆也一起回去,走亲访友3个月,3周后我把父母接过来一起住1个月,然后在公婆回来前把我父母送到新房子。一切都安排妥当。

可不料,公公近期心脏不适,昨天去检查,说心脏缺血,今天医院急CALL,要 ...


非常理解。
我是一个年逾花甲的人,我和老伴儿的唯一的儿子已在澳洲成家。当他们小夫妻动员我们移民之初,也是觉得是很好的事情。那里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很好,又是个福利性的社会,在那里与孩子们团聚,真的很好。但随着对那里的关注度的提高,特别是在“老爸老妈”看到各种意见后,让我的想法改变了。我不打算去了。
我是一个病人,生活可以自理但离不开人照顾。去了澳大利亚,老伴儿只能照顾我而不能顾及其他,不能帮帮孩子是我们很内疚的事情,再过几年,可能老伴儿也需要人照顾,那还让孩子们活不活了。
儿子的岳父母已经移民并与他们生活在一起。我过去了也不可能让人家搬出去给我让地方。单独生活各种困难不可想象。不用说经济上的问题,仅这两点就没办法解决。
但孩子的心理负担很重。认为不能照顾我们就是不尽孝。我看这里很多年轻人也觉得不接父母到身边,就是不尽孝道了。
其实大可不必 。赡养父母,关心长辈是年轻人的法定义务。但是“孝道”不能滥用。当年李密一封“陈情表”,不仅仅辞去高官,还得了孝顺的美名。其实人们都知道李密的辞官,主要是为了自己避祸,那孝顺是借口,想去做官了,他也有理由:自古忠孝不能两全。我们的传统文化里有很多东西过时了。老的小的都应该与时俱进。
孝,应该是人类的一种本能,之所以成了具有法律与道德的约束力的“道”,是因为不孝的存在干扰了社会的安定,秩序。孝,有各种方式,但不一定是非在公众面前表现出来的形式。近一时期大陆很流行孝道。今天有个新闻说某位大明星给父母买了别墅,挣了大钱不忘回报父母;明天又说某位名人总是挤出时间陪父母度周末还给给妈妈洗脚。其实这是有钱的明星们在炒自己。我看到的身边的事有些没那么温馨。老太太活着想儿子要一百元钱没有,可死了他儿子却拼命烧纸,他认为这就是孝顺。老人活着,邻居们一年半载看不见儿女登门,老人死了他们哭丧哭的惊天地,泣鬼神,他同样觉得是尽孝道。对移居国外的年轻人而言,孝与不孝也不在于你是不是把父母接到身边一起生活。只要两代人之间能够坦诚相处,相互关心就基本可以了。因为独生子女的政策决定了这一代人必然面临这样的问题。因此我觉得在澳洲的年轻人不要过于为父母的晚年担心,不过去就在家养老也很好,车到山前必有路,这是社会问题,政府不会不管。做父母的也不要拿孝道给子女加压。毕竟澳大利亚不是天堂,孩子们在那里也要奋斗打拼,他们也不容易。我们和孩子离得远一点,同样有自己丰富的生活。如果你的家庭状况让你移民与儿女团聚更好,就移民,如果觉得移民不如在大陆养老就不移民,毕竟,孰轻孰重自己清楚,幸福的感觉也得自己挖掘。

评分

参与人数 14积分 +58 收起 理由
tina50 + 5 感谢分享
helen + 3 偶对你的景仰如滔滔江水
胡桃妈 + 3 叔叔您真开明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0-9-16 15:1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purplenight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purplenight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远山樵 于 2010-9-16 13:55 发表


非常理解。
我是一个年逾花甲的人,我和老伴儿的唯一的儿子已在澳洲成家。当他们小夫妻动员我们移民之初,也是觉得是很好的事情。那里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很好,又是个福利性的社会,在那里与孩子们团聚,真的很好。但随着 ...



您的心意真是很好,但是我个人觉得独生子女让老人在国内居住,还是不现实。

特别是老人身体不那么康泰以后。最好当然是孩子能回去。如果不能,还是尽早接来习惯一下这里的生活为好。这里肯定是没有国内热闹方便,老朋友也见不了面了,所以得慢慢适应。我当初来这里也觉得这里虽然气候好,环境好,但是其实就是一个大农村。所以当然环境好,所以当然不热闹,所以当然机会不多,但是呆久了就农民了,就习惯了。一开始老人身体还好的时候,还可以这边半年,国内半年。

[ 本帖最后由 purplenight 于 2010-9-16 14:18 编辑 ]

发表于 2010-9-16 15:54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 的帖子

此文章由 ccpbell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ccpbell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还没照顾好老的,小的也出来烦,更弄得自己一身病,我比你更。。。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10-9-16 17:08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43# 的帖子

此文章由 chen548030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chen548030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这个观点我同意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退役斑竹 2012年度奖章获得者 2009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10-9-16 19:2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缓缓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缓缓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我昨天和LG谈了一次。现在不是钱的问题,如果是,我贴3万都愿意。他们就是喜欢孙子(LG哥哥生了个女儿),喜欢这个小儿子,就是喜欢在这里呆着。

而我父母,实在是身体不好,前十年在国内活得很好,一直没打算来,现在情况不对了才不得不决定来。

这几天同学们的热情加分和回复,让我很感动。但想了半天,没有解决办法的。熬一天是一天了。

明天开始,先和儿子spend some quality time。总算有时间独处,机会难得啊。

发表于 2010-9-16 21:0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tongku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tongku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回复143#
两个老人携手相伴在国内养老也不错,但是万一只剩一个的时候(这是不可回避的现实),还是需要有亲属在身边,要不住起院来,什么检查啊,开药啊,都要有亲属签字的,不然医生不会负责。

发表于 2010-9-16 21:2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远山樵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远山樵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tongku 于 2010-9-16 20:01 发表
回复143#
两个老人携手相伴在国内养老也不错,但是万一只剩一个的时候(这是不可回避的现实),还是需要有亲属在身边,要不住起院来,什么检查啊,开药啊,都要有亲属签字的,不然医生不会负责。 ...

您说得对。我们也是这么打算的。总有剩下一个的时候。若干年后在国内养老院好,还是去澳洲,到那时再说吧。估计就是去了澳洲,可能也会住进养老院。但那时离孩子就近了。

发表于 2010-9-17 12:3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tugi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tugi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很多人都有相同的遭遇,或是更遭的。 你要坚强,会挺过去的。

有时候我在想,独身子女在国外这种事情很多,因为上一代兄弟姐妹多,大家帮帮忙会好很多。都是国内的政策害了80后。

在国外,父母来了,两方都来,鸡犬不宁,只来一方,另一方尽不到孝。想来想去,最好的办法,可能是夫妻都回国,这样矛盾就少了很多,如果都住在同一个城市里,大家都不住一起,矛盾就少。  我也想过,可是老婆不同意, 我也理解,毕竟出国这么多年,最后回去不划算。 可是父母没人照顾也不行。 先走一步看一步吧。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