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足迹

 找回密码
 注册

精华好帖回顾

· 包子(蒸包子,煎包子,猪肉包子,牛肉包子),馅在第二页 (2008-11-17) 净心 · 芝麻绿豆买房记--1月3日填坑完毕-不容易啊(图片已撤) (2007-9-5) 芝麻绿豆
· 澳大利亚税务详解 精华版 (三) (2010-1-25) taxfree · 三年理财经验谈 - 人脉与运气 (2007-12-23) dlca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楼主:62614

[全澳] 沉贴ing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6-13 00:3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cott.songgps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cott.songgps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6-6-13 01:1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ttmum2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ttmum2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62614 发表于 2016-6-12 14:15
我对中国文化的兴趣也是欧洲朋友激发的 读书时有德国留学生朋友向我抱怨中文难学 我就问他们干什么学中文 ...

以‘外国人’对中国文化的兴趣来肯定中国文化的重要性,是不是也有点不自信啊?

澳洲很多人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亚洲欧洲美洲,没谁象中国人这样纠结自身文化的优劣性。隔壁邻居来自比利时,母语是法语,从来没见他们说比利时文化如何如何,另外一个邻居来自某个国家,还带口音,也从来没有听她们“自豪”自己的文化传承。过于纠结自身文化的优劣性,也是一种不自信的表现吧?

对中国文化的兴趣应该完全产生于自幼受的教育,母语是中文对中国文化不感兴趣才是怪事情,但是‘感兴趣’和‘喜欢’之间的距离就可能会有很大差异了。很多批判性很强的观念恰恰是因为深入了解才产生的,这个和是否感兴趣或者是否喜欢好像没有直接关系。

发表于 2016-6-13 02:3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arleis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arleis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没有时间思考生活的人,也不会仔细思考文化!

发表于 2016-6-13 11:4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62614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62614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62614 于 2016-6-13 10:45 编辑
Wheelershill 发表于 2016-6-12 22:48
用以色列復国的例子,最好去问问家门口犹太人自己的看法,那就是神的旨意。无他。
中国文化有艺术价值,沒 ...


恐怕用神的旨意无法说明大批以色列精英包括爱因斯坦、哈伊姆·魏茨曼等大科学家的复国激情

中国文化是科学精神不足 但也不仅是艺术价值 还有深沉乐观的生活哲学 西方的科学精神也是在文艺复兴后随着大航海文明才逐渐形成成熟的

如果不对淘金时代的澳洲华人有寻根思想 墨尔本为何还要建立澳华博物馆 政府拨款是不是也代表一种认同和肯定? 去过或生活在墨尔本的朋友应该都去过吧 至少我去看的时候挺感动的

发表于 2016-6-13 11:5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62614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62614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ttmum2 发表于 2016-6-13 00:17
以‘外国人’对中国文化的兴趣来肯定中国文化的重要性,是不是也有点不自信啊?

澳洲很多人来自不同 ...

以‘外国人’对中国文化的兴趣来肯定中国文化的重要性 不是不自信 只不过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 别人对你的东西那么感兴趣或重视 是不是也能激发你重新审视自己?

邻居之间比较生疏自然就是聊聊天气互相问候一下 我的比利时朋友来做客就吹捧他们的啤酒巧克力还有我不熟悉的大师艺术家 法国朋友更是不一般的骄傲 我觉得也挺好 互相聊聊很长见识感觉人生很美好多彩 没觉得人家吹捧自己的文化就是狭窄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16-6-13 16:14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Wheelershill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Wheelershill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Wheelershill 于 2016-6-13 15:43 编辑
62614 发表于 2016-6-13 10:40
恐怕用神的旨意无法说明大批以色列精英包括爱因斯坦、哈伊姆·魏茨曼等大科学家的复国激情

中国文化是科 ...


为什么要猜呢?路上随便找个以色列人问问好了。
一个以色列人的最重要的身份是神的选民。是科学家还是商贩,那是次要身份。如果不知道哪里去偶遇,Ripponlea, Elsterwick, Caulfield 那里去碰碰运气。
以色列的复国是圣经在几千年以前就预言的。如果不是神的旨意,是完全不能解释复国的努力,以及成功的。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6-6-13 23:16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石头底下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石头底下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楼主是读书和喜欢思考人生的人,请问您对柏杨《丑陋的中国人》如何看?

发表于 2016-6-13 23:5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62614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62614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石头底下 发表于 2016-6-13 22:16
楼主是读书和喜欢思考人生的人,请问您对柏杨《丑陋的中国人》如何看?

柏杨生活在大中华文化圈保持着一份自省和批判是令人尊敬的 我们在澳洲保持一份对自己文化积极一面的肯定也是应该的

发表于 2016-6-14 08:37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石头底下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石头底下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石头底下 于 2016-6-14 07:38 编辑
62614 发表于 2016-6-13 22:51
柏杨生活在大中华文化圈保持着一份自省和批判是令人尊敬的 我们在澳洲保持一份对自己文化积极一面的肯定 ...


其实民国时期中国也有过一段文化保育运动,其中影响之一,是张大千对敦煌壁画的临摹。当然,在欧洲他们的文化保育做得更好。记得去年底在荷兰,临近圣诞节,看见他们的圣诞老人长得高高瘦瘦、穿着教皇似的大袍子,旁边跟着两个小黑人,坐着小船,沿运河而下。这是我第一次看到不一样的圣诞老人,后来才知道,那才是圣诞老人的原型。今天我们熟悉的,不过是被美国人商业化的圣诞老人。类似的例子,在欧洲各国还有很多。

回到我自己和小孩如何看待中国文化。我并不特别强调中国文化的美好,文化保育不是我的责任。我只是想面对真实,包括中国文化的美于丑。

第二点,我觉得不论哪种文化背景,有相似的价值观,认同逻辑和理想更重要。在这个前提下,不同的文化才会各放异彩。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