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足迹

 找回密码
 注册

精华好帖回顾

· 也筑巢 - Willams Landing 更新于9月24日 (2010-9-20) zauberflote · Prime Picks(2)-- Misery (by Stephen King) (2008-7-25) 孔武
· 说说我家的Staub铸铁锅,更新650楼 (2021-3-17) liuy16 · 传奇(八楼更新,九楼大结局) (2010-11-10) 明河素月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楼主:dickson

[其他] 胶片党集中营,第三页上了翻拍样片 [复制链接]

2010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11-1-4 23:4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jmms_smmj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jmms_smmj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数码的暴过头了一点点,减点曝光,增加补光效果,宽容度高不少的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退役斑竹 2010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11-1-4 23:5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老陶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老陶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再一张。还是锐度问题,用放大6倍的loupe看很好,一翻拍,惨不忍赌。

另外我的观片器色温应该是5600。用5000出来的照片偏冷了点。

一盏茶品尽百味人生,一缕烟洞察世态炎凉。平淡如斯!
North Shore 华人补习学校山区分校

2010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11-1-5 00:1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jmms_smmj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jmms_smmj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没胶片感

退役斑竹 2010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11-1-5 06:4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老陶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老陶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负片的胶片感更强点?

2009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11-1-5 07:1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91联队帅克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91联队帅克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很有小dc感

2010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11-1-5 07:5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jmms_smmj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jmms_smmj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我觉得拍胶片,就想找那种怀旧感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退役斑竹 2010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11-1-5 07:5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老陶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老陶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的确没拍好,再找找感觉。

退役斑竹 2008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11-1-5 08:3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dickso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dickso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滚筒还是挺便宜的,但是都在美国
让车友打个给邮一个过来算了
http://shop.ebay.com/?_from=R40& ... =See-All-Categories

2010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11-1-5 08:4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jmms_smmj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jmms_smmj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滚筒的原理是啥?

退役斑竹 2010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11-1-5 08:4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老陶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老陶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翻拍最主要的问题是环境光线的干扰,还有就是无敌兔倒挂太重了,晃的厉害。。。

退役斑竹 2010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11-1-5 08:5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老陶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老陶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还是底扫合理点。败个8000ED吧1600刀二手的。。。实在不行透扫也还可以那个7000,600刀。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1-1-5 09:0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cigmm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cigmm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把我的闪光灯拿去试试,应该有提高。

退役斑竹 2008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11-1-5 09:0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dickso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dickso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jmms_smmj 于 2011-1-5 09:43 发表
滚筒的原理是啥?

  
  
滚筒扫描仪(rotating drum image scanner),是指由电子分色机发展而来的,其感测技术是光电倍增管。滚筒扫描仪是由电子分色机发展而来的,其感测技术是光电倍增管。
编辑本段滚筒扫描仪与平板扫描仪的区别
  而平板扫描仪则是由CCD器件来完成扫描工作的。其工作原理不同,决定了两种扫描仪性能上的差异:
  最高密度范围不同:滚筒扫描仪的最高密度可达4.0,而一般中低档平板扫描仪只有3.0左右。因而滚筒扫描仪在暗调的地方可以扫出更多细节,并提高了图像的对比度。 图像清晰度不同:滚筒扫描仪有四个光电倍增管:三个用于分色(红、绿和蓝色),另一个用于虚光蒙版。它可以使不清楚的物体变为更清晰,可提高图像的清晰度,而CCD则没有这主面的功能。 图像细腻程度不同:用光电倍增管扫描的图像输出印刷后,其细节清楚,网点细腻,网纹较小,而平板扫描仪扫描的照片质量在图像的精细度方面相对来说要差些。

发表于 2011-1-6 22:2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cigmm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cigmm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今天我翻排了几张负片,发现翻排后颜色变得很平淡,这是怎么回事?

2010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11-1-6 22:2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jmms_smmj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jmms_smmj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色彩没调好,不是说拍了就拍了,色彩都靠后期调的

退役斑竹 2010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11-1-6 22:3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老陶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老陶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负片翻拍更麻烦,要靠PS后期。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1-1-7 09:0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Jinoramic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Jinoramic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我能说吗?D版翻拍太不讲究了,很多都正反都弄错了啊!! 这样弄出来的片子怎么给人放毒呀!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1 收起 理由
老陶 + 1 哈哈哈哈

查看全部评分

退役斑竹 2008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11-1-7 10:3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dickso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dickso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Jinoramic 于 2011-1-7 10:00 发表
我能说吗?D版翻拍太不讲究了,很多都正反都弄错了啊!! 这样弄出来的片子怎么给人放毒呀!


把扫描仪借我, 我试试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1 收起 理由
cigmm + 1 前后不一

查看全部评分

退役斑竹 2010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11-1-7 10:5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老陶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老陶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paopaobing(45))

发表于 2011-1-7 18:12 |显示全部楼层

35mm负片100%节图。直接出图,没有任何调整

此文章由 cigmm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cigmm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35mm负片100%节图。直接出图,没有任何调整
色彩是不太好,但细节还在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退役斑竹 2008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11-1-7 18:1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dickso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dickso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93年? 还是85年?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1-1-7 18:2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leobaby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leobaby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93年7月28

发表于 2011-1-7 20:1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cigmm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cigmm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估计D版排砖都无从下手了。刚开始,报个到,大家见谅啊。

退役斑竹 2008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11-1-7 20:18 |显示全部楼层

写个备忘录

此文章由 dickso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dickso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KODAK TRI-X 400 (ISO400)

TRI-X是柯达公司生产了半个世纪的老牌传统黑白胶片,TRI-X 400由于具有优美的影调和高感光度,一直受到职业记者的青睐。使用Tri-X胶片时,其曝光宽容宽度可达到9挡光圈,可以允许2档的曝光不足和7档的曝光过度。很多职业摄影师在使用TRI-X 400时喜欢将EI值确定在250-320之间,再适当的减少显影时间,以获得更加丰富的层次和影调。虽然颗粒度不敌同厂的T-MAX胶片,但是TRI- X优美的灰度会让人过目难忘。另外值得一提的就是TRI-X具有很好的冲洗适应性,使用D-76显影液冲洗即可得到高素质的影像效果。


D76 1:1 稀释
显影时间12MINS, 开始搅动30秒,然后每30秒搅动5秒


这是我最喜欢的胶片
我最不喜欢的是T-MAX

[ 本帖最后由 dickson 于 2011-1-7 21:20 编辑 ]

退役斑竹 2008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11-1-7 20:23 |显示全部楼层

DELTA 100 & DELTA 400

此文章由 dickso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dickso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DELTA 100 & DELTA 400
DELTA100属于这一感光度胶片中具有超细颗粒的黑白胶片。三层结构的乳剂晶体使其获得了极高的影像锐度和极佳的曝光宽容度,而且在所有流行的黑白显影液中,具有较高的显影宽容度。DELTA 400是一款新工艺的高感光度黑白胶片。它可以实现ISO 400的高感光度,同时又能够得到相当于ISO 100胶片的影像质量。经过最新的改进,使该胶片具有更为丰富的暗部细节层次。

D76 1:1 稀释
显影时间12MINS, 开始搅动30秒,然后每30秒搅动5秒


[ 本帖最后由 dickson 于 2011-1-7 21:24 编辑 ]

发表于 2011-1-7 20:3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芝麻绿豆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芝麻绿豆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没有达到亮骚的目的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退役斑竹 2008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11-1-7 20:4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dickso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dickso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芝麻绿豆 于 2011-1-7 21:39 发表
没有达到亮骚的目的


数码相机的动态范围太小了, 暗部细节翻拍时候全掉了

发表于 2011-1-11 09:26 |显示全部楼层

film vs digital part 1

此文章由 cigmm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cigmm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Spatial resolutionThe quality of digital photographs can be measured in several ways. Pixel count is presumed to correlate with spatial resolution.[3] The quantity of picture elements (pixels) in the image sensor is usually counted in millions and called "megapixels" and often used as a figure of merit. The resolution of film images depends upon the area of film used to record the image - 35 mm, Medium format or Large format - the speed of the film and the quality of lens fitted to the camera.


Digital cameras have a variabl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solution and megapixel count;[4] other factors are important in digital camera resolution, such as the number of pixels used to resolve the image, the effect of the Bayer pattern or other sensor filters on the digital sensor and the image processing algorithm used to interpolate sensor pixels to image pixels. Digital sensors are generally arranged in a rectangular grid pattern, making images susceptible to moire pattern artifacts, whereas film is not affected by this because of the random orientation of grains.[5]


Estimates of a photograph's resolution taken with a 35 mm film camera vary. More information may be recorded if a fine-grain film, combined with a specially-formulated developer are used. Conversely, less resolution may be recorded with poor quality optics or with coarse-grained film. A 36 mm x 24 mm frame of ISO 100-speed film has first been estimated to contain the equivalent of 20 million pixels[6], estimation which has been later reduced to between 4 and 16 million pixel depending on the type of film used [7]


Many professional-quality film cameras use medium format or large format films. Because of the size of the imaging area, these can record higher resolution images than current top-of-the-range digital cameras. A medium format film image can record an equivalent of approximately 50 megapixels, while large format films can record around 200 megapixels (4 × 5 inch) which equates to around 800 megapixels on the largest common film format, 8 × 10 inches, without accounting for lens sharpness.[8] A medium format DSLR provides from 42 to 50 megapixels, but cannot be enlarged with the same level of detail as medium format film.[citation needed]


The medium which will be used for display, and the viewing distance, should be taken into account. For instance, if a photograph will only be viewed on an old analog television or modern HDTV set of 1080p that can resolve approximately 0.3 megapixel[9] and 2 megapixels, respectively, the resolution provided by high end camera phones may suffice, and inexpensive compact cameras usually will. Similar or more expensive hardware may also fill the screens of computer displays, though those few that show tens of megapixels will be out of reach of low-end film photography and all but specialized scientific or industrial digital cameras.

发表于 2011-1-11 09:43 |显示全部楼层

digital could be better

此文章由 cigmm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cigmm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退役斑竹 2008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11-1-11 09:4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dickso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dickso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哥, 你想说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