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足迹

 找回密码
 注册

精华好帖回顾

· 新falcon, 新生还是末路? (2008-6-11) 大球球 · 【狸出品】 高仿「Pepper Lunch」日式铁板饭 --- 我真太太太有才了!!! (2013-1-7) 黑芝麻狐儿
· 慢慢谈谈我建店的心得(完结) (2010-5-31) 爱艾姆澳云 · 生煎馒头 秘笈 (2007-1-13) albertzhou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楼主:rsyrsy641

[行情讨论] 8月份了再谈谈房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8-7 15:18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fantom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fantom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最主要的问题是loser们也是一人一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7-8-7 15:2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audreybest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audreybest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多军们真的胸有成竹,也不必在此狗急跳墙。
一副热锅上的蚂蚁见不得人说空的模样。

发表于 2017-8-7 15:2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adinos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adinos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国内也是唱空了好久,但几次价格下跌要么是SARS要么是经济危机。但最终的起伏对于整体上涨没有什么影响。

发表于 2017-8-7 15:5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jwycg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jwycg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Mark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17-8-7 16:0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楼下对齐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楼下对齐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看着一群中介上窜下跳,华人也就这个样子了

发表于 2017-8-7 16:0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aboutime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aboutime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hellobottle 发表于 2017-8-5 22:43
今年的 拍卖师 真辛苦 半个小时 一直一个人自己在尬聊。

比较敬业,有的拍卖师很快就流拍了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17-8-7 16:50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数据派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数据派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难得楼主在一片喧嚣里头脑冷静。有几个问题希望楼主再多做些研究与大家共享。
分析中国投资者对澳洲房市的影响,需要知道中国投资在总地产投资里的比例(不是具体多少亿)。如果只占较少比例,则变化不足以影响全局。毕竟澳洲房市不止中国一家在买。
中国外汇管制从15年就越来越严了。我认为买房的很大一部分已经预料未来资金出不来的问题,可能已经提前做了准备。且钱庄一直没有停止工作。断供预计不会很普遍。
另外,其他国家的投资比例是否可能增加,这点很值得关心。我自己的感觉,欧洲国家未来进入澳洲的资金可能会提高。与msl在欧洲生育率遥遥领先white有关。而au是目前msl比例最低的之一,很可能受white青睐。最近刚与英国签订了自由往来的协议,需要关注动态。此前看到过英国公民是处于净流出态。
希望楼主再多挖些数据。
签名被屏蔽

发表于 2017-8-7 18:0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adinos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adinos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数据派 发表于 2017-8-7 16:50
难得楼主在一片喧嚣里头脑冷静。有几个问题希望楼主再多做些研究与大家共享。
分析中国投资者对澳洲房市的 ...

说到资金出来澳洲的问题,我这样的社会中下层都能找到方法(非钱庄)。那些有钱了难道会缺乏途径?

发表于 2017-8-7 18:3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rsyrsy641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rsyrsy641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rsyrsy641 于 2017-8-7 18:41 编辑
数据派 发表于 2017-8-7 16:50
难得楼主在一片喧嚣里头脑冷静。有几个问题希望楼主再多做些研究与大家共享。
分析中国投资者对澳洲房市的 ...


谢谢您的支持,我今天比较忙,先给您提供一些简单的数据吧



这个图是近年来,主要在澳洲房地产投资的4个国家,中国的投资占外资投资房产的比例极高,在14-15年里投了200多亿,是排名第二美国的三倍多。

今年外汇严控的政策一定会对澳洲的房地产有影响,而且影响不会小。但是会是延迟反应,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很多赶在7.1前陆续把钱转出来了,所以还是有一定的资金消耗空间。不过资金池已经极其有限了,不会像以前从国内大笔转钱,无限子弹模式了。对于国内企业来说,肯定不会跟政府对着干,连海航,万达,万邦这种政治背景极深的企业都开始收缩海外夸张,普通的国企,民营企业肯定会上行下效,收缩自己的海外扩张计划。

数据上来说过去的两年,外资投入占买新房的比例已经从16.8%降低到10。9%,这也充分说明了低利率的政策下,本地买家才是推动这波牛市的始作俑者。不过这波本地买家推动的行情能持续多久,还有待观察。毕竟澳洲来说工资增长幅度太有限,贷款已经开始严控,很难贷出钱来是现状。



目前来说:海外资金萎缩是事实,本地贷款难也是事实,加息预期也是明摆着的,房价走势还是不容乐观的。

您提到英国了,我这里给您个例子:Zhang Biao, a 32-year-old Chinese entrepreneur, has already thought about where his eight-year-old will go to university. “We thought a flat overseas would be a good investment, and our son could use it for sixth form or university in Australia or the UK,” he says.

Mr Zhang and his wife put an offer down on a A$600,000 (US$460,000) flat in Melbourne in October, only to be told that they were no longer eligible for the 60 per cent loan-to-value mortgage they had applied for. Instead they decided to pay upfront for a £120,000 flat in the English city of Liverpool.

简单翻译就是,张姓夫妇本来想在墨尔本16年10月买个价值60万的公寓,可惜不幸赶上了新政策下钱贷不出来了,只好去英国利物浦买了个公寓

个人感觉这波房产真要跌,可能楼花就是引爆点,很多投资者要么买不了了,要么无法settle。 对自己,对开发商来说都是定时炸弹。

见新闻由于澳洲的银行收紧了贷款政策,许多公寓楼花买家都陷入了困境。作为投资者,他们已经付了定金,却无法完成交割。大批中国买家更是焦头烂额,因为贷款被冻结,他们不得不向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等地的银行寻求贷款,宁可背上高几倍的利率,也要完成房产交割,避免已经交上去的定金“打水漂”

据《澳洲金融评论报》报道,上海的金融家们表示,澳洲各家银行冻结了提供给中国客户的贷款。客户们面临着窘境,要么只能借高利贷,要么就得向私人金融家抵押房产。澳洲的金融家们也表示,他们在澳洲本地的许多客户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其中大部分是亚洲人。客户们不得不将房产交割推迟3个月,以留出时间寻找其他贷款途径。

海外的金融家们,特别是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金融家,都在努力帮借款方创造专用的救助基金,或者是干脆从陷入窘境、担心自己的定金打水漂的购房者们手中买下公寓。这些救助基金以5年为期,初始利率为7.5%。也可以借一年的紧急贷款,利率为12%。另一种援助计划是分层次贷款。贷款额不同,利率也不同,但都比澳洲贷款方的标准浮息或固定利率高上几倍。举例来说,澳洲的银行及其他贷款方都提供3年的固定利率贷款,利率还不到4%。

目前来说很多开发商已经取消了手头的部分开发项目,他们十分担心现有和未来的融资项目。这对澳洲本地消费者的信心、建筑服务和政府收入都有着经济层面的重大影响。

可以看出来开发商已经和不少海外楼花购买者捆绑在一起了,这颗炸弹随时可能引爆。如果很多人无法贷款,或者承受不起海外贷款的高利率,甚至弃房而去,那可真说不好是不是房价下跌的第一张多米诺骨牌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发表于 2017-8-7 18:4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rsyrsy641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rsyrsy641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adinos 发表于 2017-8-7 18:00
说到资金出来澳洲的问题,我这样的社会中下层都能找到方法(非钱庄)。那些有钱了难道会缺乏途径? ...

现在越有钱的,越不好出了。用句不太恰当的比喻:蚂蚁有个小缝隙还能钻进钻出,阿猫阿狗被关上门,就真的很难进出了

发表于 2017-8-7 18:4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rsyrsy641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rsyrsy641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adinos 发表于 2017-8-7 15:24
国内也是唱空了好久,但几次价格下跌要么是SARS要么是经济危机。但最终的起伏对于整体上涨没有什么影响。 ...

不能用我国大陆来比较澳洲,因为国内完全是政策市。

如果拿香港来比悉尼墨尔本的话,虽然也未必恰当,但是有一定的借鉴意义,香港房价长期上涨不假,但是中间的过程不是所有人都能承受得起的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7-8-7 18:4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rsyrsy641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rsyrsy641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michaelsenior 发表于 2017-8-6 14:32
所有可观涨幅过后 一般都有个平台期,或者观望期,因为踏空的人都希望有个回调再买入。加上冬季本来就是 ...

这是理论上的,但是事实上在全球化的影响下,可以对澳洲房市造成冲击的因素太多。真正的走势,未必会那么理想化

发表于 2017-8-7 18:4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rsyrsy641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rsyrsy641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znxx 发表于 2017-8-6 22:27
文笔不错,赞同楼主的观点,谨慎一点总是好的

谢谢您的支持

发表于 2017-8-7 18:5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adinos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adinos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rsyrsy641 发表于 2017-8-7 18:40
现在越有钱的,越不好出了。用句不太恰当的比喻:蚂蚁有个小缝隙还能钻进钻出,阿猫阿狗被关上门,就真的 ...

你太小看这些人转移资产的渠道了,不用地下钱庄我都能找到好几个方法。

发表于 2017-8-7 18:5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rsyrsy641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rsyrsy641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rongaikun 发表于 2017-8-7 11:16
市场淡时等着跌,市场上扬时等等,也许会跌,房价整体上行,现金跑不赢通胀啊,当然如果有更好的投资则另 ...

说不好,如果整体资产缩水的情况下,可能真的是现金为王。 资产如房产在不景气的市场需要很长的时间可能才能出手,但是现金就不一样了,需要用来购买资产的情况下随时可以使用。比如苹果,账上趴着多少现金。可以思考一下,为什么富可敌国的苹果不是手握巨额资产,而是大量现金

发表于 2017-8-7 18:58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cwb1000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cwb1000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口号是 房价要涨^_^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7-8-7 18:5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rsyrsy641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rsyrsy641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adinos 发表于 2017-8-7 18:50
你太小看这些人转移资产的渠道了,不用地下钱庄我都能找到好几个方法。 ...

即便是这些人能把钱转出来,用在房地产上的资金会有多少,还有分歧。不可能像以前动不到爆出内地某某某富翁,某某某明星在澳洲买天价房产了。这段日子已经过去了。在明面上的数据看,国家民企已经大幅度收缩海外投资了,推到地下钱庄或者洗钱的来说,也是越来越难做了。

就像炒股一样,您拿500万去炒股和5个亿炒股完全是两个概念。500万随时能抽身走人,5个亿可能就一不下心当庄家了,当了庄家再想抽身走人,真的是太难了

发表于 2017-8-7 18:5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rsyrsy641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rsyrsy641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stardust058 发表于 2017-8-7 14:05
感觉LZ说的挺客观啊,心态也好

谢谢您的支持

发表于 2017-8-7 18:59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zeoph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zeoph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rsyrsy641 发表于 2017-8-6 09:56
我觉得一个人接触的朋友圈,决定一个人的生活方式和如何为人处世

一个人的思维决定一个人的眼界

Landlord是个炒房的 但炒房炒到说话无下线 也真是个奇葩

发表于 2017-8-7 19:0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rsyrsy641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rsyrsy641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zeopha 发表于 2017-8-7 18:59
Landlord是个炒房的 但炒房炒到说话无下线 也真是个奇葩

这个世界我们无法要求别人怎么做,做好自己就好了

人和人的价值观差别很多,投资理念也会差很多。所以才会分激进型投资者,稳健性投资者等

作为我个人来说,求稳最重要。不会为了10%的利润去冒90%的风险。

心平气和的看问题才能使自己用最理想的状态去追求更好的目标

发表于 2017-8-7 19:09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zeoph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zeoph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rsyrsy641 发表于 2017-8-7 19:03
这个世界我们无法要求别人怎么做,做好自己就好了

人和人的价值观差别很多,投资理念也会差很多。所以才 ...

Lz说话客观 清晰 有条理 不急不燥 还有数据支持 与那个狗急跳墙的奇葩一比 高低立见 赞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7-8-7 21:1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miss渝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miss渝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国内房价7500一平方米,涨到2万一平方米,你说该卖吗?如果涨到3万一平方米呢?做为理性的人,你们会出手卖吗?手里有2套房子

发表于 2017-8-7 21:2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miss渝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miss渝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个人觉得 国外土地大,暴涨之下必有暴跌,人口2400万的国家,悉尼墨尔本,人口不过900万,地那么大,不在cityde都是house, 完全可以拆除建立一大批公寓,然后并没有这样,地那么大,人口那么小,交易量大,投资的很可能高价出房子,毕竟涨了那么多,到手现金也不错了,是我 有多套房子肯定卖掉,自住房子一套的,不会卖

发表于 2017-8-7 21:22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zn7726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zn7726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看了两三周,热门区/学区仍然很热啊……买房的还有很多是现在租房的,刚需

发表于 2017-8-7 21:3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rsyrsy641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rsyrsy641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zn7726 发表于 2017-8-7 21:22
看了两三周,热门区/学区仍然很热啊……买房的还有很多是现在租房的,刚需 ...

能流入房产的资金加起来构成一个资金池,资金池主要有两个主要的水龙头,海外资金和本地银行贷款资金,现在两个水龙头都关小了,流入小于流出,资金池逐渐变干是一个消耗过程。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17-8-7 21:34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数据派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数据派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rsyrsy641 发表于 2017-8-7 18:39
谢谢您的支持,我今天比较忙,先给您提供一些简单的数据吧




感谢你提供的数据图表。
第一个图表是投资数据。按照15年的投资数据估算,大致中国25b,假设另外三国和其他小的投资者共15b,中国占海外投资的62.5%.

第二个图表是需求数据。以海外需求占总需求16%来估算,用上述投资数据的比例62.5%估算,则来自中国的买家占房产买家总数的10%.

但是,上面两个数据,一个说的是investment,一个是demand。是不同概念!上面两个数相乘算出10%,本身就不准确,但因为没有详细的投资者国籍比例,只能姑且这么算。下面的分析就将就着看吧。

有两个问题:
第一,中国进入的投资investment是用来买房demand还是盖房supply?如果全是买房,则如果中国投资终止,全澳房产市场买家减少10%.  如果这些投资里还包括了盖房,则买房者减少不到10%,同时中国资金断裂会减少未来房地产供应,对价格是止跌作用。这个细节需要注意。

第二,即便上述投资全是用于买房,且全部弃盘,最多10%。多大比例的弃盘会造成连锁反应,需要研究。如果比例不大,市场可能从价格上自我修正,未必出大的危机。
签名被屏蔽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7-8-7 21:3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rsyrsy641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rsyrsy641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miss渝 发表于 2017-8-7 21:14
国内房价7500一平方米,涨到2万一平方米,你说该卖吗?如果涨到3万一平方米呢?做为理性的人,你们会出手卖 ...

国内房价是政策市,不一定符合市场客观规律,建议跟着党的政策走。

发表于 2017-8-7 21:4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miss渝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miss渝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我再说一个,比如你以前70万买的房子贷款,现在升值了一倍到了140万,70万首付25%,就是17.5万,赚了70万澳币升值,你难道不脱手卖?我说有多套房子人,自住可能不卖

发表于 2017-8-7 22:1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rsyrsy641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rsyrsy641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rsyrsy641 于 2017-8-7 23:08 编辑
数据派 发表于 2017-8-7 21:34
感谢你提供的数据图表。
第一个图表是投资数据。按照15年的投资数据估算,大致中国25b,假设另外三国和其 ...


我也不是经济专家,并不能算出海外资金量的萎缩会给澳洲房市具体带来多少冲击,但是趋势已经走坏了。不要小看这一点量能,量能的逐渐萎缩带来的就是价格下跌。不一定会暴跌,但是房市受到影响是一定的。

其实现在澳洲经济已经能从房市里开始反应出来了:佩斯为什么跌,个人认为是因为矿业的前景并不被看好,如果支柱性产业不被看好,那么一个国家的经济预期也会受到干扰。

债务占GDP比,澳洲这10年的增速还是很可怕的。



看看当年爱尔兰的



背景资料: 金融危机爆发之前,爱尔兰公共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为25%,尚在可控范围之内,而且大部分债务并非市场募得。真正压垮爱尔兰、逼迫其接受欧盟和IMF援助的“最后一根稻草”是爱尔兰银行业。早年经济向好时,爱尔兰银行业过度投资房地产,造成地产泡沫滋生。金融危机爆发挤破地产泡沫后,爱尔兰银行深陷各种呆坏账,造成市场现金流动减少,最终将爱尔兰经济推向衰退。如今,爱尔兰房价比2006年峰值时下跌36%,失业率攀升至14%,远远高于金融危机爆发前4%的平均水平。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现在银行疯狂打击虚假海外贷款,严格审核贷款资格

目的就是亡羊补牢,把风险尽量拉低。

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发表于 2017-8-7 22:2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rsyrsy641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rsyrsy641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miss渝 发表于 2017-8-7 21:42
我再说一个,比如你以前70万买的房子贷款,现在升值了一倍到了140万,70万首付25%,就是17.5万,赚了70万澳 ...

如果是我的话,在当前的时间点,我不一定会选择脱手,我肯定会做的是停止继续投资,但把资产变回资金的情况,还有待观察。因为跌幅短期内无法判断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