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足迹

 找回密码
 注册

精华好帖回顾

· (2013-9-12) bobotoday307 · ~~[小玩纸荣誉出品]~~澳洲海鲜百科全说!~~ 120+图片~~ (2011-6-27) Jinoramic
· 参加活动 值得一去再去的地方——从北到南不经意间发现越南的美 (2011-4-15) tinanest · 对在Epping团盖有兴趣的留个名。 (2006-11-25) 黑山老妖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楼主:big_beast

非职业文人 [复制链接]

2010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09-8-13 00:0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JuJu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JuJu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那我也来转一篇吧:

范仲淹(公元989-1052 年),希文,唐代宰相范履冰之后,苏州人,官至参知政事(副宰相),卒赠兵部尚书,谥文正,有《范文正公集》,《全宋词》存词5首。
  
  范仲淹二岁时,父亲范墉因病去世,母亲谢氏贫困无依,只得改嫁给山东的一位朱姓大户,他也改名为“朱说”。范仲淹成年后,从傲慢的朱家孩子口里知道了自己的身世,激愤之下,发誓“男儿当自强”,要自立门户,重振范家,“乃感泣辞母,去之应天府”求学。
  
  虽然应天府是“公费读书”,但范仲淹生活费用还得自理,“依戚同文学”,过得十分艰难。他住在庙宇里,天天只能吃薄粥,深夜倦得张不开眼,就用冷水醒自已,继续攻读。一个同学是应天府留守(官阶相当于今日之“市委书记”、“市长”)的儿子,看不下去,便好意送了些美食。他竟一口不尝,听任佳肴发霉。同学怪罪起来,他长揖致谢,道:“你的好意,我都心领了,谢谢!但我只怕自己一旦享受美餐,日后再也吃不得苦!”
  
  范仲淹在应天府读了五六年书,成绩优异,便有了一个远大的人生理想。《能改斋漫录》记载了一个“不为良相,则为良医”的故事:范仲淹到祠堂求签,咨询能否当宰相,签词表明不可以。他又求了一签,暗中祈祷:“如果不能当宰相,希望能当良医”,结果还是不行。于是,他恼火了,掷签于地,慨然长叹:“男子汉大丈夫,这也不能做,那也不能做,还有什么活头!”
  
  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范仲淹中了进士,得到真宗赵恒的接见,还荣赴了御赐的宴席。在此后的几十年间,范仲淹政绩斐然,如安抚江淮的蝗灾、修建“范公堤”等,但由于喜欢给高层“挑刺”,仕途就像乘电梯般,上上下下,几起几落。章献太后刘娥当政时,他一会儿指责仁宗赵祯不该率领百官给太后祝寿,一会儿要求太后还政,被贬到苏州;待得赵祯亲政后,他本受到重用,但又接连上书议论国事,讥切时弊,要求改革,结果得罪宰相吕夷简,再贬饶州。
范仲淹是一个锐意进取、热烈执着的人,眼看自己年已五十而碌碌无为,未免有点灰心、有点牢骚。一天晚上,他看着《三国志》,突然觉得十分没劲:这曹操孙权刘备,用尽机关,只得三分天地,“人世都无百岁”,还不如“刘伶一醉”!第二天,他叫来好友欧阳修。两个人喝得醉醺醺的,手拉手到大街上唱《剔银灯》:
  “昨夜因看蜀志。笑曹操、孙权、刘备。用尽机关,徒劳心力,只得三分天地。屈指细寻思,争如共、刘伶一醉。
  人世都无百岁。少痴騃、老成悴。只有中间,些子少年,忍把浮名牵系。一品与千金,问白发、如何回避。”
  
  他到乡间散心,看到百花洲四周鲜花盛开,莺蝶飞舞,就自嘲起来:“我是到了桃花源吧?我也做做陶渊明!好笑的是,当年的理想竟是什么良相、良医!”又作了一首《定风波》,节缶高歌:
  “罗绮满城春欲暮。百花洲上寻芳去。浦映□花花映浦。无尽处,恍然身入桃源路。
  莫怪山翁聊逸豫。功名得丧归时数。莺解新声蝶解舞。天赋与,争教我悲无欢绪。”
  
  但这种颓废消极的状态还没有持续多久,一件震惊全国的大事就发生了,转移了他的注意力。
  
  宝元元年(1038年),党项族首领元昊,突然另建西夏国,自称皇帝,并调集十万军马,侵略大宋。两年不到,宋朝延州北部的数百里边寨,大多被西夏军洗劫或夺去,元昊气势嚣张,扬言要灭了大宋。国难当头,范仲淹立刻忘了那个“桃花源”,毫不犹豫地站起来,强烈要求上前线。大宋朝廷对这场战争措手不及,有的主攻,有的主守,吵成一团,赵祯也举棋不定,莫衷一是。危难之际,赵祯匆匆召见了范仲淹,先给他恢复了“天章阁待制”的职衔,再荣封一个“龙图阁直学士”,任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兼知延州,防御西夏。

康定元年(1040)秋天,五十二岁、满头白发的范仲淹,紧急挂帅,风尘仆仆地赶往西部战场。秋天的边塞,与繁华似锦、车水马龙的京都宛如两个世界:万物凋零,到处都可见断壁残垣、尸骸废墟、难民流离。范仲淹登高放眼一望,但见斜阳下,寒霜满地,孤城默然矗立,长烟寥寥,连大雁也不想停留,呜咽着向南飞。他的心情十分沉重,深夜失眠,挑灯填了几首《渔家傲》,寄给在京城的欧阳修,开头都是“塞下秋来”,现流传下来的却只有下面这一首: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五代宋初,盛行的都是柔婉绮丽的“花间词派”,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气势悲壮苍凉,意境雄健刚烈,可谓是“大宋第一首边塞词”,一扫“花间派”柔靡无骨的词风,为苏辛豪放词导夫先路。欧阳修非常欣赏,赞叹之余,又戏谑道:“希文,你动不动就是‘塞下秋来’,真个穷苦的边塞主儿!”欧阳修到底是没有上过战场的文人,无法体会“孤城闭”、“归无计”、“征夫泪”的苦难、凄凉和悲痛,以为取胜真的是“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竟然羡慕朋友上战场“真乃大元帅之事也”,还急切地祝贺他,“战胜归来飞捷奏,倾贺酒”。

在戍守边塞的三年期间,范仲淹思念千里之外的家人,还作了另外两首流传千古的好词:
  
  一首是《苏幕遮》: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这首词上阙描绘深秋景色,绚丽多彩,宛如中世纪的油画:碧空、白云、黄叶、寒烟、斜阳、芳草。下阙笔锋一转,“黯乡魂,追旅思”,抒写思乡之情、羁旅之思,“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乡思旅愁写得奇丽深切。全词低徊婉转,而又不失沉雄清刚之气,邹祗谟《远志斋词衷》:“范希文《苏幕遮》一调,前段多人丽语,后段纯写柔情,遂成绝唱。”
  
  另一首是《御街行》:
  “纷纷堕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欹。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全词情中有景,景中透情,奔放雄壮,深沉激越,“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洋溢缕缕愁情,可谓情极之语,宛如缠绵入骨的相思小词,许昂霄说范仲淹是“铁石心肠人亦作消魂语”,真是“无情未必真豪杰”。
  
  在范仲淹等人的苦心经营下,宋朝边境局势大为改观。宋夏边塞上受尽战乱的百姓,都渴望尽快停止战争、重建家园。双方议和的使节,也开始往返于兴庆府(今银川市)与汴粱之间。到庆历四年(1044年)双方正式达成和议,西北局势得以转危为安,范仲淹在边塞树立了极高的威望。后来,范仲淹去世之时,边塞百姓自发给他立祠供奉,羌人派出数百首领,象哭父亲一样的祭奠他。南宋朱熹在《名臣录》中说,西夏人敬畏范仲淹,相互告诫道, “小范老子(范仲淹)腹中有数万兵甲,不比大范老子(前任范雍)可欺”,书中还记录了一条流传在边塞的民谣:“军中有一韩(琦),西‘贼’闻之心胆寒,军中有一范(仲俺),西‘贼’闻之惊破胆。”
  
  但这句民谣,到了一千年后的今天,却莫明其妙地成了某些偏激文人责骂范仲淹的藉口。台湾著名作家、大师、学者柏杨先生,在《中国人史纲》一书中,以“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搏出位”姿态,硬将这句民谣栽倒在范仲淹头上,诬其为“到职只一个月,就自己宣称”的“特有的对内宣传技巧”,还振振有词地声称“范仲淹是军事门外汉”。
  
  《中国人史纲》原文如下,短短几行,就将范仲淹写成了一个昏庸无能的虚假小人,真真了不得:
   “中央政府任命两位知名的文职大臣韩琦、范仲淹到西境主持军事,并命范仲淹担任延州州长。范仲淹对军事是门外汉,但他有宋王朝士大夫特有的对内宣传技巧。到职只一个月,就自己宣称,西夏帝国已警告他们国人:“小范老子(范仲淹)胸中有数万甲兵,不似大范老子(范雍)可欺。”
  My god! 见过诽谤名誉的,没见过这样诽谤别人、但还俨然正史的,柏杨大师,I 真服了YOU!
  
  嘻,当浮一大白!
  
  关于范仲淹的军事才能,我这里简单说明一下。范仲淹一到延州,便立刻全面检阅军务,改编军队,开展了严格的军事训练,并加强防御工事,在宋夏交战地带,构筑堡寨;对沿边少数民族居民,“号令明白,爱抚士卒,诸羌来者,推心接之不疑”,诚心团结,慷慨优惠,严明赏罚。他看到了宋朝军队的弱势,主张以守为主,认为“选兵练将,渐复横山,以断贼臂,(西夏)不数年间,可期平定”,事实证明,这个方案是完全正确可行的。他提拔和培育了一批有勇有谋的将领,如狄青、杨文广、种世衡、郭京、周美、雷宗简、姚嗣宗、马怀德、张信等人,训练出一批强悍敢战的军队,直到北宋末年,这支西北军队仍是宋朝的一支劲旅,在边塞屹立起一道坚固的屏障。
  
  自负的柏杨大师,不仅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军事门外汉,而且还是一个历史的胡说八道者!

由于宋夏战争,宋朝的军费开支急剧膨胀,国内矛盾加剧,小型暴动与骚乱纷然而起。庆历三年(1043)末,赵祯急于稳定政局,待战争一结束,就立刻将范仲淹调回朝廷,升他为参知政事,支持他搞改革。范仲淹提出十条建议以革新朝政,重在整顿吏治,限制公卿大臣的子侄荫官。但这些改革措施,触及了保守官僚势力的利益,这些人强烈不满,攻击他引用朋党,制造阴谋诡计,阻扰“庆历新政”进行下去。庆历五年(1045年)初,在反对派的大肆攻击下,参加“庆历新政”的富弼、欧阳修、膝宗谅等人,纷纷被贬职;范仲淹不得已急流勇退,自请罢相,出守邓州。
  
  庆历六年(1046年)九月,范仲淹收到好友膝宗谅派人送来的一幅岳阳楼图,说自己被贬到岳州后,已将岳阳楼重新修葺,想把历代著名的诗词歌赋篆刻在楼上,希望他也写一篇文章以做纪念。于是,为鼓励困境中的好友、也为鼓励“壮志未酬、屡遭挫折”的自己,范仲淹挥毫,一气呵成,写出了千古传诵的《岳阳楼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进亦忧,退亦忧”、“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几句名言,由此广为传颂,成为了范仲淹思想的象征。
  
  范仲淹可以含笑九泉了,尽管他只做了一年多的“宰相”,但后人敬仰他,还是把他载入了中国“良相”的史册。南宋罗大经在《鹤林玉露》中说:“国朝人物,当以范文正为第一,富韩皆不及”。《宋史》:“感激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一时士大夫矫厉尚风节,自仲淹倡之。”元朝人说他,“千百年间,盖不一二见”。作为一种人格典范,范仲淹对后世的影响极为深远,可谓“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无数后来者从他那里受到了感染和鼓舞,苏轼还提到过一件自己“与范仲淹相识十五年”的趣事。
  
  庆历三年(1043),范仲淹的《渔家傲》、《苏幕遮》已经风靡全国,也传到了四川。当时,苏轼还是一个束着羊角小辫的男孩,蹦蹦跳跳之际,听到乡村老师的谈论,又从旁边窥视一二,就能背诵这些词。一天,京城来了几个书生,和老师们聚在一道,嘀咕什么《庆历圣德诗》,小苏轼便也凑过去,问这问那。乡村先生大不耐烦,呵斥道:“小孩子家,懂得什么,少来罗嗦!”小苏轼很不服气,大声嚷道:“难道他是天上的神仙吗?如果真是这样,我就不敢问了;但如果他只是一个与我一样的凡人,我来问一问,有何不可!”老师们听得十分惊奇,就将有关范仲淹的故事,全部告诉了他,还说:“韩琦、范仲淹、富弼、欧阳修,此四人者,皆人杰也!”

嘉佑二年(1057年),苏轼入京赶考,中了进士,想去拜访“偶像”,却得知范仲淹已经去世,心里十分失落、遗憾。不久,范家举行祭祀,苏轼也去吊唁。他抚摸着范仲淹的墓碑,读着碑文,泣不成声,叹息道:“我与先生,相识已有十五年矣,而终不能亲见您一面,岂非命耶?”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退役斑竹 2010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09-8-13 00:1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老陶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老陶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JuJu 于 2009-8-12 22:51 发表
叶多爸爸相信柏杨的? 我觉得他有时候是为了博取眼球, 语不惊人死不休了.

范仲淹死后, 很多老百姓自动悼念他, 受到几代人的敬仰, 一个只会自我宣传, 欺世盗名的人有可能做到吗? 蒙蔽世人一时可以, 要死后还蒙蔽几代 ...

JUJU你不要太激动 你要看叶多爸爸的分析,就军事上,其实这的确值得商榷。其实这个以前在铁血上很多一批军迷就分析过。

北宋时期的军事有一大弊病,就是宋太祖赵匡胤制定的“惩藩镇之弊,分遣禁旅戍守边城,立更戍法,使(士兵)往来道路,以习勤苦,均劳逸。故将不得专其兵,兵不至于骄堕”。这种办法可收到“兵不知将,将不知兵”的效果,免去将官专权的威胁,但对作战十分不利。
范仲淹是在仁宗时期,真是深受这个弊病困扰的时候,对外(西夏)是屡战屡败,实在是很难想象,范大人是怎么做到让西夏人对他畏惧的。直到神宗即位知其弊,才废除了这种办法。可惜已经晚了。
一盏茶品尽百味人生,一缕烟洞察世态炎凉。平淡如斯!
North Shore 华人补习学校山区分校

发表于 2009-8-13 00:1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叶多爸爸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叶多爸爸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果第二年西夏兵团大举进攻,由韩琦率领的宋军被打得惨败。柏杨接着写道:明明韩琦兵败又惧又惭,不几个月,就又有人宣称,边区人民到处歌唱:“军中有一韩 (韩琦),西贼闻之心胆寒。军中有一范(当然是范仲淹),西贼闻之惊破胆。”问题是,虚假的对内宣传只是一种肉麻当有趣的小动作,并不能解决实际困难。又明年 (1042),镇戎会战,宋军再度大败,九千四百余人,全部战死或被俘。在每战必败的情势下,宋帝国只好谋求和解。1044年,正式承认西夏帝国独立。------------柏杨

关于范仲淹的军事才能,我这里简单说明一下。范仲淹一到延州,便立刻全面检阅军务,改编军队,开展了严格的军事训练,并加强防御工事,在宋夏交战地带,构筑堡寨;对沿边少数民族居民,“号令明白,爱抚士卒,诸羌来者,推心接之不疑”,诚心团结,慷慨优惠,严明赏罚。他看到了宋朝军队的弱势,主张以守为主,认为“选兵练将,渐复横山,以断贼臂,(西夏)不数年间,可期平定”,事实证明,这个方案是完全正确可行的。他提拔和培育了一批有勇有谋的将领,如狄青、杨文广、种世衡、郭京、周美、雷宗简、姚嗣宗、马怀德、张信等人,训练出一批强悍敢战的军队,直到北宋末年,这支西北军队仍是宋朝的一支劲旅,在边塞屹立起一道坚固的屏障。--------你的引用文

现在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查找一下相关的史料,看这几年间的史实更接近于哪一段,就可以判定真伪了,你同意么?
http://www.oursteps.com.au/bbs/v ... &extra=page%3D1小说连载---谁的青春不曾美丽
http://www.oursteps.com.au/bbs/v ... &extra=page%3D1填坑---悉尼故事

该id已被弃用

发表于 2009-8-13 00:1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叶多爸爸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叶多爸爸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老陶,juju没有激动----她以为我很激动要收回高大全那句。

2010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09-8-13 00:2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JuJu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JuJu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我同意, 你找吧, 找到了确实的史实我肯定服气

退役斑竹 2010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09-8-13 00:2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老陶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老陶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好了,反正在这里掺和的都是文人,我不是。本想占点文学气,看来不行,还是赶快遁走吧。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09-8-13 00:2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叶多爸爸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叶多爸爸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你们就是这样把一个泥瓦匠逼成历史学家的,今天晚了,这周之内我一定把它弄清楚。

2010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09-8-13 00:2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JuJu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JuJu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慢慢来, 不急, 我本该干活的也没干成, 赶紧要干点正经活去先了, 饭碗要紧.

发表于 2009-8-13 00:3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bulaohu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bulaohu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你们都别吵了行不行,我要看大胸写下一回呢。你们要是吵得人家没心情写了,小心我





[ 本帖最后由 bulaohu 于 2009-8-12 23:36 编辑 ]

2010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09-8-13 19:0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JuJu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JuJu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大版不是已经写完了么? 难道后面还有?  大版赶紧给布老虎个定心丸, 不然他急眼了

不过大版文笔这么好, 真该多写,别浪费了. 俺不会写, 但是爱看, 就象做美食的人, 也要热爱美食的人才有趣不是, 大版只管把私家菜端出来.

退役斑竹 参与宝库编辑功臣

发表于 2009-8-13 19:2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big_beast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big_beast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一天没来都开始吵架了……-_-b

柏杨俺不大喜欢,最先知道他是《丑陋的中国人》,俺是个相当有民族自豪感的人,看题目就觉得被踩尾巴了,心里狠不爽,就一直没看,再就是看了一本他的西游乱记还是西游怪记,觉得特尖酸刻薄,从此就非常不喜欢
没看过他的学术文章-_- b
P民一个,屌丝一枚,傻妈一只

记得给俺加分……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退役斑竹 参与宝库编辑功臣

发表于 2009-8-13 19:3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big_beast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big_beast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JuJu 于 2009-8-13 18:03 发表
大版不是已经写完了么? 难道后面还有?  大版赶紧给布老虎个定心丸, 不然他急眼了

不过大版文笔这么好, 真该多写,别浪费了. 俺不会写, 但是爱看, 就象做美食的人, 也要热爱美食的人才有趣不是, 大版只管把私家 ...



俺写东东基本是一口气……咣当咣当地写,写一阵没兴趣了,以后再写就象受刑一样……挺难受……所以……俺挖的坑狠多-_-b
这个东东要写可以一直写下去……但是……俺暂时没得兴趣了……就先扔这吧……

实际上俺的文笔狠一般,从小学起作文就是70分……从没得过奖也没从没被夸过……大多的评语是:条理通顺
俺小时候数学比语文好……高考也只是因为粗心才错了一题……语文且一直是中不溜……特别是作文,太中不溜了……-_-b
P民一个,屌丝一枚,傻妈一只

记得给俺加分……

2007 年度奖章获得者 参与宝库编辑功臣 飞天奖章

发表于 2009-8-13 19:3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astin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astin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big_beast 于 2009-8-13 18:30 发表



俺写东东基本是一口气……咣当咣当地写,写一阵没兴趣了,以后再写就象受刑一样……挺难受……所以……俺挖的坑狠多-_-b
这个东东要写可以一直写下去……但是……俺暂时没得兴趣了……就先扔这吧……

实际 ...


可见中国的考试制度多失败!
于无声处听惊雷

退役斑竹 参与宝库编辑功臣

发表于 2009-8-13 19:4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big_beast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big_beast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范仲淹的战斗历史:

范仲淹比较长于治理,对于杀伐有一定的能力,但和岳飞这种名将肯定是不能比
范仲淹治边,一是抚民,二是治军,给边关带来了一定的稳定,但当时的西夏勇猛能战,要说到一面倒的胜利,那也是不可能。
当时西夏是一介小国,却在宋辽之间生存下来,他的生存环境,可以参考春秋时的赵国——国小而民强。范仲淹能做到安定边关,就已经狠不错了。
范仲淹庆历元年入边,四年后两国和谈,夏同意称臣,宋则每年赐一定财务给夏。在钱财方面宋吃亏,在面子上夏吃亏,这个和谈要说是在宋节节败退下做出的,俺倒不大相信。

还有一点不得不提,那就是宋的军事态度,宋太祖以武将起家,所以特别忌讳武将掌权,可以说宋将的武将是败不得胜不得,如果非要选一样,宁可败,不可常胜。在这种态度下,要想以武力保边疆,后果可想而知。
所以范仲淹的保守作战可以理解。
P民一个,屌丝一枚,傻妈一只

记得给俺加分……

退役斑竹 参与宝库编辑功臣

发表于 2009-8-13 19:4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big_beast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big_beast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astina 于 2009-8-13 18:36 发表


可见中国的考试制度多失败!



俺一直觉得自己不擅长写字……俺觉得俺比较擅长逻辑……所以……喜欢没事拍板砖-_-b
P民一个,屌丝一枚,傻妈一只

记得给俺加分……

发表于 2009-8-13 19:5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叶多爸爸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叶多爸爸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我高考语文没及格,作文离题了。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2010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09-8-13 20:0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JuJu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JuJu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叶多爸爸 于 2009-8-13 18:58 发表
我高考语文没及格,作文离题了。


叶多爸爸是不是写着写着写成长篇小说了?

发表于 2009-8-13 20:0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叶多爸爸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叶多爸爸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不知道,我语文最好,考了70分,英文高中三年没上过70分,倒考了90多分。高考真是很奇妙。

2010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09-8-13 20:0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JuJu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JuJu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big_beast 于 2009-8-13 18:27 发表
一天没来都开始吵架了……-_-b


没吵架, 这布老虎太没劲了, 讨论一下很有意思呀.

发表于 2009-8-13 20:0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叶多爸爸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叶多爸爸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我找到了些宋夏战争的资料,一会儿大家讨论讨论。

退役斑竹 参与宝库编辑功臣

发表于 2009-8-13 20:0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big_beast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big_beast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俺不知道俺语文考几分……考得不好的俺一般都自动无视了……只记得数学一门-_-b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09-8-13 20:4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叶多爸爸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叶多爸爸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三川口之戰

北宋宝元二年(1040年)三月,西夏景宗元昊进攻宋朝。元昊一面率军佯攻北宋的金明寨(今陕西安塞南部),一面送信给宋朝延州(今陕西延安)知州范雍,表示愿意与宋和谈,制造假象,以麻痹范雍。范雍却信以为真,立即上书朝廷,对延州防御也松懈了。

同年七月,元昊派大军包围了延州。宋朝大将刘平、石元孫奉命增援。当他们到了三川口(今陕西延安西北)时,遭到西夏军队偷袭,遇到西夏军队重重包围。刘、石二人率军与夏军苦战,西夏军队损失十分惨重。但是因为寡不敌众,只好退守三川口附近的山坡。西夏又增援了大量军队。元昊多次写信劝降刘平,但刘平宁死不屈。

最后,西夏军队猛攻宋军驻守的山坡。由于宋军人数太少,刘平、石元孙被俘。后来由于宋将许德怀偷袭元昊得手,西夏军队才被迫撤离宋朝境内,延州之围才得以缓解。戰後,黄德和因临阵逃脱,被处以腰斩,枭首于延州城下。

三川口之战中,虽然宋朝成功抵御西夏军队的入侵,但是损失太多,而且宋朝甘陕青宁边境的防御也处于被动地位。

好水川之戰

三川口之战以后,宋仁宗深感西夏强盛,下令封夏竦为陕西略安抚使,韩琦、范仲淹为副使,共同负责迎战西夏的事务。康定二年(1041年)二月,西夏景宗元昊再次率领十万大军大举南下攻宋,把主力埋伏在好水川口(今寧夏隆德),另一部分攻打怀远(今宁夏西吉东部),声称要攻打渭州(今甘肃平凉),诱宋军深入。但由于当时西夏景宗元昊畏惧宋朝的范仲淹,所以不敢轻举妄动。但是,韩琦不听范仲淹劝阻,固执己见,派环庆副都署任福率军五万余人,自镇戎军(今宁夏固原)抵羊隆城(今宁夏固原西南部),出夏之后,伺机破西夏,殊不知西夏伏兵正等着他们。任福率军到达怀远城,正遇上镇戎军西路巡检常鼎与西夏军队战于张义堡南,杀死几千西夏军队,西夏也不断增援。任福军赶到当地支援,于是夏军佯败,任福中计,随尾追击。宋军由于长途追击,粮草不继,人困马乏,已是十分疲惫。追至好水川,遇元昊的西夏军队主力伏击,宋军溃败,任福等大将战死,几乎全军覆灭。

好水川之战,宋朝再度失败。宋仁宗闻知后震怒,贬韩琦、范仲淹。

定川寨之戰

范仲淹等人被贬谪以后,西夏又开始商议攻宋大计。宋仁宗慶曆二年(1042年),李元昊谋臣张元向景宗皇帝献计。张元认为,宋朝的精兵良将全部都聚集在宋夏边境地区,而宋朝关中地区的军事力量却十分薄弱,如果西夏大军牵制宋朝边境地区的军队,使宋朝无暇估计关中地区,然后即可派一支劲旅乘机直捣关中平原,攻占长安(今陕西西安)。元昊采纳了张元的建议,派遣10万大军兵分两路大规模进攻宋朝。一路从刘燔堡(今宁夏隆德)出击,一路从彭阳城(今宁夏固原东南部)出发向渭州发动攻击。宋将王沿闻知急忙派葛怀敏等人率军增援刘燔堡,宋军在定川寨(今宁夏固原西北部)陷入西夏军队的重围,宋军大败,葛怀敏等15员将领战死,宋军九千余人近全军覆灭。但西夏另一路遇到宋朝原州(今甘肃镇原)知州景泰的顽强阻击,西夏士兵全军覆灭。西夏景宗李元昊直捣关中的美梦就此破灭。

[编辑] 宋夏慶曆和议

北宋与西夏之间发生了三川口、好水川、定川等3次大规模战役,都以宋军失败而告终,史稱“鎮戎三敗”。虽宋在屡败之余扬言要重整决战,但实际上想与西夏握手言和。西夏虽屡胜,但所掠夺所获却抵偿不住战争中的消耗,与先前依照和约及通过宋夏民间贸易所的的物资相比,实在是得不偿失。此外,由于西夏景宗元昊好大喜功,四处征战,国库空空如也、民间贸易中断后,西夏货币上涨,百姓十分困苦,四处怨声载道以及西夏与辽国出现矛盾等各种主观原因,使西夏不得不与宋和谈,因此,西夏天授礼法延祚五年(1042年)六月,元昊派遣西夏皇族李文贵前往宋朝京城东京议和,宋仁宗表示愿意接受西夏议和建议,并将谈判的全权交给太师庞籍。双方自第二年开始进行正式谈判。

宋仁宗慶曆四年(1044年),北宋与西夏达成协议。和约规定:西夏向宋称臣,元昊接受宋的封号;宋夏战争中双方所掳掠的将校、士兵、民户不再归还对方;从此以后,如双方边境的人逃往对方领土,都不能派兵追击,双方互相归还逃人;宋夏战争中西夏所占领的宋朝领土以及其他边境蕃汉居住地全部归属宋朝,双方可在本国领土上自建城堡;宋朝每年赐给西夏银5万两,绢13万匹,茶2万斤;另外,每年还要在各种节日赐给西夏银2.2万两,绢2.3万匹,茶1万斤。宋仁宗同意了元昊所提出的要求,于是宋夏正式达成和议,史称“慶曆和议”。这次平等和议换得了宋夏将近半个世纪的和平。

---------------------------------------------------------------------------------------------------------------------------------------------------
关于上述的三大战役和因此直接导致的庆历和议,网上有众多说法,史料来源多半是续资治通鉴,三大战役中宋一共损失了6万余人,可谓完败,党项民族籍此建立了西夏国,范仲淹对三大战役的失败之二有关,我摘录的这篇文章算是对他比较开脱----责任都推到了韩琦身上,但也没有看出那里显出他的韬略来。

此后40年,宋有两次大败,死20余万人----不知道这些带兵的将领里有没有范仲淹培养出来的那些名将,这是后话了。

夏初建国,8万兵马。宋250万, 其中6万人在三大战中被8万人干掉,不能说是打个平手吧?范仲淹输的最少时针的,九千余人。但输了就是输了,:“军中有一韩 (韩琦),西贼闻之心胆寒。军中有一范(当然是范仲淹),西贼闻之惊破胆。“这话自然经不起推敲。

这句边谣源自朱熹的记录,朱熹这个人,学问比柏杨大,品行却比后者不高明,如果我也学大阪以人废言,就不用上面那么多史料,直接就cut juju 的引文了。

昨晚还查了些有趣的资料,原来宋朝与之前的各朝不同,用的是雇佣兵,军事费用极大,所以议和那一点钱和养兵相比不算什么,只与西夏,虽然打赢了,但也没有实际上的好处,所以就同意收钱不打了。黑社会有保护费收也不会砍砍杀杀,可你总不能说小店主武艺高强,打得小混混屁滚尿流?

宋仁宗本意大约是学汉文帝安抚匈奴的做法,毕竟当时初立国,想玩秋后算账,却没想到自己的子孙里出不了汉武帝,才有后来神宗的大败。-----说这段话的意思呢,后来的边关安定是钱买来的,不是小范老子用兵如神的缘故。这也是柏杨怀疑的根据。

范仲淹的文章当然不错,我花这么多时间,想说的无非是高大全真的是没有的。王莽如果没有篡位,也许算一个,林则徐如果没有用粪便去泼英国人的枪炮,或许算一个。

另:我不吵架,有时候是炒年糕,有时候诚心想讨论。

[ 本帖最后由 叶多爸爸 于 2009-8-13 19:50 编辑 ]
http://www.oursteps.com.au/bbs/v ... &extra=page%3D1小说连载---谁的青春不曾美丽
http://www.oursteps.com.au/bbs/v ... &extra=page%3D1填坑---悉尼故事

该id已被弃用

退役斑竹 参与宝库编辑功臣

发表于 2009-8-13 20:5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big_beast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big_beast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俺不觉得范仲淹用兵如神,但坚守这一着,老范是做得不错的
范仲淹到边关是庆历元年,第一战不用说,压根不关他的事,第二战,他属于刚到边关,而那战中,的确是韩琦打的,不能说他没责任,但是:一,他留守,可见其态度,二,刚到不久,权力未稳。第三战,人家也没有直接打他的庆州,绕了过去。
特别是第三战,连人家那边的谋士都说了,这块精兵强将打不得,可见老范治理得还不错。

老范所强在于人格,他的谥号是文正。一是说他的文,二是说他的正
俺不是说他高大全,但他的人格的确狠强大-_-b
P民一个,屌丝一枚,傻妈一只

记得给俺加分……

发表于 2009-8-13 21:1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叶多爸爸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叶多爸爸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回去仔细看了一下,其实开始转那篇文章是让大家分享一下不同的看法,后来的讨论呢,是关于柏杨观点的可信性探讨,引用完资料,我写到后面又跑题了。
http://www.oursteps.com.au/bbs/v ... &extra=page%3D1小说连载---谁的青春不曾美丽
http://www.oursteps.com.au/bbs/v ... &extra=page%3D1填坑---悉尼故事

该id已被弃用

退役斑竹 参与宝库编辑功臣

发表于 2009-8-13 21:1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big_beast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big_beast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俺不是说柏杨的观点完全不可信,虽然俺不待见这个人……-_-b

在几年的拉锯战里,这个胜几场,那个胜几场是狠有可能的,甚至在以后的几十年里,宋和夏的边境也是不停变化的,谁强谁占多一点……
要知道西夏的地盘本来就是从宋一点点蚕食而来,但老范那时候,基本保持住了均衡,止住了夏的大规模蚕食,俺觉得这已经狠不错了。

另:俺对军事基本没兴趣啊没兴趣……今天太堕落了-_-b
P民一个,屌丝一枚,傻妈一只

记得给俺加分……

2010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09-8-13 21:2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JuJu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JuJu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对的, 我同意大版说的, 不是说范仲淹用兵如神, 在这种大形势下, 他又不是神仙, 我查了下有关范仲淹的学术研究, 尽管看不到全文, 但是对其人格高度还是都认可的, 如果欺世盗名那么多年, 肯定早被揭出来了. 柏杨, 张一一绝对是极少数声音.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退役斑竹 参与宝库编辑功臣

发表于 2009-8-13 21:3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big_beast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big_beast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嘿嘿……俺和JUJU同学站一边儿的~~

发表于 2009-8-13 21:3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叶多爸爸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叶多爸爸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三大战宋完败你承认吧?那么那句“军中有一韩 (韩琦),西贼闻之心胆寒。军中有一范(当然是范仲淹),西贼闻之惊破胆。“不是事实吧?----我要是和人打架连赢三家,绝对不会见面躲着手下败将走。

那么这句话是朱熹编的? 我倒是不介意把屎盆子口到他头上,但分析起来,恐怕范编出来安抚朝廷的可能性大些,这是我能帮他找到的最好的籍口了。欺世盗名一说太重了,我的意思呢,还是春秋笔法真的很混蛋,他们要为尊者讳,我们却被剥夺了知道真相的权利。
http://www.oursteps.com.au/bbs/v ... &extra=page%3D1小说连载---谁的青春不曾美丽
http://www.oursteps.com.au/bbs/v ... &extra=page%3D1填坑---悉尼故事

该id已被弃用

退役斑竹 参与宝库编辑功臣

发表于 2009-8-13 21:4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big_beast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big_beast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关于范仲淹的人格问题,俺不得不说几句:

1、有志气
他小时候老娘是带着他改嫁的,改嫁后小日子过得挺舒服,但他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后,立马脱离了关系,改回范姓,从此过着清贫的生活。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但小范过来了,过得狠开心,不觉得自己多沦落。
换了当今某些愤青,估计会一边用着后爸的钱,一边说老子不是你家的人。对老娘自然是恨之入骨,然后钱花着,房住着,啥事不干,说这世界啊,多黑暗,老子的一辈子都被你们毁了,不成材,那是你们的错。

2、有骨气
老范的中心思想是:合理,合法。
老太后当权,不合理法的人家就不干,上书,谏
老太后死了,新皇帝登位,新皇帝觉得这是自己人啊,拉回来当官,可有啥看不惯的,老范还是谏
总之,不合理不合法就要说,就要争,几度站在生死的边缘,不后悔

3、有仁心
老范还是小范的时候狠吃过一些苦,可他并不觉得“老子当年吃过苦,你们吃点苦也应该。”
话说有个孙秀才,家里穷,又要养老娘,没事就出来讨钱,老范一看,哎,读书生哪,就给了他个小差,让他有钱养老娘,还可以读书。
后来孙秀才成了名,基本上算一代儒师。
老范知道后也没怎么怎么地,而是对别人说:可见贫穷多可怕。
老范经历过贫穷,知道贫穷的可怕,他的做法是让大家都贫一贫,都知道贫的可怕,而是尽力让大家不贫。所以老范在任上的表现一向狠不错。
这种胸怀就是仁

俺觉得老范是个长者
P民一个,屌丝一枚,傻妈一只

记得给俺加分……

发表于 2009-8-13 21:4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叶多爸爸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叶多爸爸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你们就告诉我那句边谣该怎么解释吧,我不是对老范全盘否定。

大阪你高考作文肯定也离题了。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