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足迹

 找回密码
 注册

精华好帖回顾

· 图片故事——黑天鹅成长跟拍记(精彩褪变~~毛色灰黑,而嘴巴也终于变成红色的了!!) (2010-8-26) Tiger_Karen · 11月29日,弟弟生日,回忆我们姐弟情深的日子。 (2008-11-29) 仰望星空
· 一次中风,生活就变了 - 独生子女. 移民养老纪实 (2019-10-31) Pippa · Central Coast 回來 - Boatshed, Lighthouse, Jetty (2015-1-4) silvia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fhjp01

[全澳] 关于教育和焦虑现象的思考 [复制链接]

2019年度勋章

发表于 2019-6-6 17:30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dondo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dondo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dondon 于 2019-6-6 17:31 编辑
小星echo 发表于 2019-6-6 15:55
我的焦虑到不是说来自孩子,而是来自自己。怕自己或者家庭大环境对孩子的影响,教育方式的不正确,或者时间 ...


我跟你一样怕自己教育方法跟情商影响孩子。别人家的孩子优秀一般影响不到我。但是有时候我也会看看人家是怎么教育的那么优秀的,琢磨一下自己是不是可以借鉴一下。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9-6-6 17:3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小星echo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小星echo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dondon 发表于 2019-6-6 15:30
我跟你一样怕自己教育方法跟情商影响孩子。别人家的孩子优秀一般影响不到我。但是有时候我也会看看人家是 ...

是的,怕自己的“平庸”耽误了孩子的“优秀”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2 收起 理由
lord17 + 2 你太有才了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9-6-6 17:5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Pipp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Pipp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fhjp01 发表于 2019-6-6 12:12
是这样的。教育,首先是科学的一部分。这部分,可以从许多别人的有效总结中得到。
与此同时,教育又是艺 ...

通常有能力帮助孩子做到的家长大部分都是有一定教育背景的。这点我算是看明白了。好比我妈,她的教育方法并没有什么玄妙之处,但就是把诀窍都教给我了,我还是没办法达到她能达到的效果。这就是教学经验的活用了,基本上是很难复制粘贴的。

发表于 2019-6-6 18:0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Pipp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Pipp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dondon 发表于 2019-6-6 17:30
我跟你一样怕自己教育方法跟情商影响孩子。别人家的孩子优秀一般影响不到我。但是有时候我也会看看人家是 ...

教育是一个圆,教育方法是圆上面的点。我们能看到的只是那些点,但我们基本没办法复制对方那个圆。所谓借鉴,一般效果有限就是这么个道理。

发表于 2019-6-6 18:50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david72s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david72s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Pippa 发表于 2019-6-6 15:29
哈哈,这是我看到最正能量的回复

我也最欣赏这个回帖。我也是经常这么安慰自己的。。。

发表于 2019-6-6 18:54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时光是座博物馆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时光是座博物馆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Pippa 发表于 2019-6-6 18:01
教育是一个圆,教育方法是圆上面的点。我们能看到的只是那些点,但我们基本没办法复制对方那个圆。所谓借 ...

去补习学校买一样的圆规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9-6-6 19:2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莽撞人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莽撞人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大可不必焦虑,虽说天才翠花很多,但远远没有蠢货家长多,所以大家机会差不多。把娃培养成身心健康的普通人,能踏踏实实过日子就是家庭教育的成功。

发表于 2019-6-6 19:54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RZ的妈妈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RZ的妈妈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家长真正认识孩子,不去做那些超出孩子能力范围之内以为的期望,会不会有效减轻不必要的焦虑。

我觉得,作为家长,为孩子提供合适的平台,培养孩子的眼界,远比没事用自家孩子跟天才翠花们比来比起有营养多了!

发表于 2019-6-6 21:3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fhjp01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fhjp01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哈哈哈,看来要做到心平气和的确不容易啊。

发表于 2019-6-6 21:4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lord17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lord17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fhjp01 发表于 2019-6-6 21:33
哈哈哈,看来要做到心平气和的确不容易啊。

这就是家长们要做的功课了:如何演好一个情绪稳定的成年人?

发表于 2019-6-6 23:06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vivianc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vivianc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silviya 发表于 2019-6-6 15:25
我只知道命运是公平的,一个在某方面特别强的孩子,在别的方面会弱到不行。 ...

不单孩子是这样,成人也一样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9-7-2 14:1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ouy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ouy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Pippa 发表于 2019-6-5 22:27
这也得有个过程。必须尽早来看,看完真正牛蛙,然后就……少来了…… 有时候,还可以去隐秘版看看提 ...

ahahahaha
抱歉今天没分了

发表于 2019-7-3 06:37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winforjewellery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winforjewellery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我们家属于一个焦虑到不行,事事焦虑,觉得娃这个不行,那个要加强;一个超级淡定,自信爆棚,觉得自家娃就是牛,就这样,啥事不用干。
孩子自己继续爱干啥干啥,不愿意干啥继续不愿意干。

发表于 2019-7-3 07:5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tina-go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tina-go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winforjewellery 发表于 2019-7-3 06:37
我们家属于一个焦虑到不行,事事焦虑,觉得娃这个不行,那个要加强;一个超级淡定,自信爆棚,觉得自家娃就 ...

1,关键是看主要管孩子的那个是啥态度。
2,焦虑那个别光焦虑,手底下要真的下功夫

发表于 2019-9-28 18:0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Flyingvilio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Flyingvilio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每次迷惘的时候,都重温楼主的文章,就觉得平静而有找到方向。

发表于 2019-9-28 18:1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今天在北京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今天在北京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小星echo 发表于 2019-6-6 17:37
是的,怕自己的“平庸”耽误了孩子的“优秀”

这个评论真好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9-9-28 18:2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Pipp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Pipp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Flyingvilion 发表于 2019-9-28 18:08
每次迷惘的时候,都重温楼主的文章,就觉得平静而有找到方向。

哈哈,有道理哦!

发表于 2019-9-28 20:31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Flyingfish118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Flyingfish118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楼主说得真好

发表于 2020-3-28 00:0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Paxshuang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Paxshuang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焦虑是因为我担心留下遗憾,希望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培养孩子

发表于 2020-3-28 10:4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fhjp01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fhjp01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Paxshuang 发表于 2020-3-28 01:03
焦虑是因为我担心留下遗憾,希望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培养孩子

最近几年带了不少孩子,有亲戚的,有朋友家的,有国际学生,有本地朋友的孩子。
因材施教是教育的关键点。有时,我们会焦虑,可能是因为我们没有看到孩子可能的潜力和兴趣在哪儿,而发现这些的过程需要父母,老师,教练等做些详尽的记录和反思。虽然,不一定真的会找到,但是方法和道理应该是没有什么大错的。
只有发现了潜力和兴趣之后,才有可能真正地激发出孩子的内动力。
很多焦虑来自简单地横向或者纵向对比造成的。
教育: 一半是科学,另外一半是艺术。与孩子共同成长是人生的一大乐趣!再加一句: 分享是一种快乐。 [img]http://www.oursteps.com.au/bbs/static/im

发表于 2020-3-29 00:25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Paxshuang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Paxshuang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fhjp01 发表于 2020-3-28 11:42
最近几年带了不少孩子,有亲戚的,有朋友家的,有国际学生,有本地朋友的孩子。
因材施教是教育的关键点 ...

是的 您说的非常对
孩子五岁了 现在还不清晰他的内动力在哪 喜欢什么 擅长什么
兴趣爱好都是家长让他学什么 他就学什么
可能是我反思不够 但是也很迷茫不知道如何找到孩子的兴趣方向 特点等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20-3-29 09:4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fhjp01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fhjp01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Paxshuang 发表于 2020-3-29 01:25
是的 您说的非常对
孩子五岁了 现在还不清晰他的内动力在哪 喜欢什么 擅长什么
兴趣爱好都是家长让他学 ...

在Y9/Y10 之前,除了极个别的孩子之外,绝大多数的孩子都很难表现出其能持续到永远的兴趣和爱好。
个人的有限经验以为,家长最好能做到
1:陪伴者。也就是说,要多花点时间和精力来在陪伴的同时适当地观察孩子的成长过程,而非过多的干涉或者设置框架去约束孩子。
2:尽可能顺着孩子的节奏去拓宽孩子的阅读兴趣,运动兴趣,交流兴趣,音乐兴趣,艺术兴趣等等。或者说,想办法跟孩子一起去打开TA 的每一扇已经天生就拥有的窗户。即使这些窗户只是短暂地被打开后又闭合了,在未来的某一刻,当需要相互链接的时候,you never know 会出现什么样的奇迹。
具体来说,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就是通过不断拓宽阅读的面,不断参与些具体的互动,不断做些有益的 problem solving questions, 不断地挑战自己的 potential 来提高和发展孩子的智商,情商和 Resilience。。。
其实,教育是没有什么特定模式的,只有用心的父母才会帮助开启比较适合自己家孩子的特定的道路。

评分

参与人数 2积分 +8 收起 理由
华丽转身 + 4 我很赞同
小水牛 + 4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教育: 一半是科学,另外一半是艺术。与孩子共同成长是人生的一大乐趣!再加一句: 分享是一种快乐。 [img]http://www.oursteps.com.au/bbs/static/im

发表于 2020-3-29 10:57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小小翅膀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小小翅膀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fhjp01 发表于 2020-3-29 10:43
在Y9/Y10 之前,除了极个别的孩子之外,绝大多数的孩子都很难表现出其能持续到永远的兴趣和爱好。
个人的 ...

感谢分享,确实陪伴很重要,要做孩子肚子里的蛔虫也不容易啊 :-)

发表于 2020-3-29 11:3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fhjp01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fhjp01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小小翅膀 发表于 2020-3-29 11:57
感谢分享,确实陪伴很重要,要做孩子肚子里的蛔虫也不容易啊 :-)


陪伴多了,自然而然地陪伴质量就高了。
之后,慢慢地就会更加理解孩子在成长阶段中,在不同阶段的细微差别 - 跟过去的差别,跟Ta 人的差别。
最后,一定会成为孩子的蛔虫的。
关键:耐心,细心,和决心。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3 收起 理由
小小翅膀 + 3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教育: 一半是科学,另外一半是艺术。与孩子共同成长是人生的一大乐趣!再加一句: 分享是一种快乐。 [img]http://www.oursteps.com.au/bbs/static/im

发表于 2020-3-29 13:22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ZIGOO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ZIGOO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疫情期间,都隔离在家了。没那么多补习班上了,没那么多考试了,也就没那么多横向比较了。焦虑的心情也可以放松放松了。

发表于 2020-3-29 14:1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fhjp01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fhjp01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ZIGOO 发表于 2020-3-29 14:22
疫情期间,都隔离在家了。没那么多补习班上了,没那么多考试了,也就没那么多横向比较了。焦虑的心情也可以 ...

的确,大家可以充分利用这个机会,细细地想想,我们要的教育到底应该包含什么内容。
教育: 一半是科学,另外一半是艺术。与孩子共同成长是人生的一大乐趣!再加一句: 分享是一种快乐。 [img]http://www.oursteps.com.au/bbs/static/im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20-3-30 00:3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Paxshuang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Paxshuang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fhjp01 发表于 2020-3-29 10:43
在Y9/Y10 之前,除了极个别的孩子之外,绝大多数的孩子都很难表现出其能持续到永远的兴趣和爱好。
个人的 ...

多谢指导,我会仔细想想并付出行动的。不断的进行反思和总结。
最近不上班在家陪伴孩子的时间比较多,是慢慢观察,了解孩子的好时机!

发表于 2020-3-30 07:37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小水牛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小水牛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小水牛 于 2020-3-30 08:54 编辑
fhjp01 发表于 2020-3-29 10:43
在Y9/Y10 之前,除了极个别的孩子之外,绝大多数的孩子都很难表现出其能持续到永远的兴趣和爱好。
个人的 ...


       个人体会,从小得到父母肯定和尊重的孩子,比较容易更早拥有真正的爱好,在有耐心陪伴的父母的养育中,孩子和父母的合作就会非常愉快,孩子的爱好会牵着父母的手一起走,因为这里面孩子是主导者,父母是支持者,就是俗话说的good of fitness, 孩子会走的很顺,很快,估计也会很远。
      但是如果二者的主次颠倒了,父母变成了主导者,这个过程会非常煎熬,速度必须慢一些,等孩子慢慢长大,等他去发现自己的潜力和爱好,这时候做父母更需要极大的耐心和适当的保持距离,否则就是伤害和折磨,切不可万事抢在孩子面前,给他们机会寻找自己,也适当地闭上自己的嘴巴,给他们空间思考自己,感受和了解自己,这对小时候特别乖的孩子非常适用,他们从小习惯了听从父母的安排,对自己的感受非常不真实,自己不了解自己,到了青春期,这一切都得重新经历一次,希望这次心理的重生比较顺利,孩子的成长也注定会顺利和明亮许多。
     第三种父母一直起主导作用,错过了青春期孩子的自我寻找,最大的可能就是成长为不知道自己的爱好和擅长,对一切事物都没有太大兴趣的人。但是能做一份工作,养家糊口,不啃老就很好了,但是人生的经历和感悟会逊色很多,苍白很多。

评分

参与人数 2积分 +6 收起 理由
华丽转身 + 4 我很赞同
fhjp01 + 2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20-3-30 11:3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fhjp01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fhjp01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小水牛 发表于 2020-3-30 08:37
个人体会,从小得到父母肯定和尊重的孩子,比较容易更早拥有真正的爱好,在有耐心陪伴的父母的养 ...

我的“理论”是,父母最好能 “One step of the kids”
或者说,在跟随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最好能多花点时间,有点前瞻性地看到孩子可能的需要和会迈向的方向。
这个方向可能是暂时的,可以让孩子自由式地选择,也可以在有经验的老师,父母和教练的引导下迈进,或者跨越一大步。
我是比较偏向于:让孩子自由地思考的同时,大人适当地引导孩子在
1:深度上探索,包括思维能力,Comprehension 能力的发展和训练;
2:当深度探索遇到障碍的时候,回头跟孩子一起去反思可能的广度上的短板。
孩子如果能有合适的引导,那么就会在深度探索 -》 遇到障碍 -》广度上吸收补充 -》在拓宽面的基础上去进一步做深度探索 -》。。。

随其自然,或者过份地管教这俩个极端对于绝大多数的家长来说都应该避免的。

不过,因为不同的孩子,不同的习性,不同的性格,有些时候偶尔用极端的方式,也可能会真正地帮助到孩子去跳出当前的舒适区而进入下一个高度。
所以,教育是非常非常个性化而且的因人而异,需随机应变的工作。
虎妈,或者羊爸的方式,没有对错的。
欢迎大家加入讨论。
教育: 一半是科学,另外一半是艺术。与孩子共同成长是人生的一大乐趣!再加一句: 分享是一种快乐。 [img]http://www.oursteps.com.au/bbs/static/im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