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文章由 chatchat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chatchat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这里面有几个问题:
1)儿童语言发展的个体差异和性别差异:
首先,孩子学语言越早越好,双语环境不会导致语言学习滞后。研究表明,双语对不但不会影响孩子的大脑发育,反而还有良性的促进作用:双语孩子的解决问题能力(选择性注意力和认知灵活性)强于单语孩子。
双语孩子有的会有code switching, code mixing,用通俗的话说,就是两种语言某种程度上的‘混淆’。 但研究表明,这是语言发展过程中的正常现象,孩子很早就能学会区分不同的语言,但当孩子没习得Apple的说法,却知道苹果的时候,说英文时用上苹果,不但不表明孩子的语言能力落后,反而证明孩子的语言能力。这种现象,尤其多见于从小讲中文,上幼儿园才接触英文的孩子。因为孩子中文已经先于英文发展了。
上文网友更多的是语言发展的问题,而不是双语的问题。不知道之前的中英文输入情况,会不会输入不足?
不过,前面已经讲到,儿童语言发展有普遍规律但个体差别很大,有人很超前,有的孩子却“开口迟”。经验当中,开口迟的男孩子多一点,国内某些研究提到一点,但不多。本人观察认为,某些男孩子的发音器官发育可能会相对落后一点,导致他们听得懂,但说不出来;性子急躁的男孩子还容易因此诉诸于武力——动手动脚。
这时候,教养者可以帮助孩子把话说出来,你每次这样做,都是在增加语言输入,增加孩子的储备。同时,可以通过游戏来帮助孩子发音。举例说,孩子刚开口,不会叫爸爸,说dada。这时,大人不要纠正孩子说,‘说爸爸, 不是dada’但是,可以说,‘爸爸喜欢你’。在孩子愉快的时候,可以用ba这个音唱歌,或者有节奏地连续发ba音。记得你是在同孩子玩,不是教她说话,孩子也许咯咯笑着回应你,也许dadada地回应你,没有关系。如果孩子喜欢,多玩几次。这时还可以放慢速度,用夸张的嘴形让孩子看到你怎样发音。千万记住,不要让孩子当场还出来!也可以用这个方法帮助孩子发别的音。
2)双语养育时家长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和由此带来的可能后果:
一般双语养育,推崇opol,也就是一个家长讲一种语言。这个在自然双语养育中比较常见。但德国人,法国人生活在英国,他们也可能选择这周说德语,下周说法语,下下周说英语,也有成功的例子。华人移民家庭很多都是父母都在家说中文,孩子到外面说英文。我当时参加bilingual parenting mailing list的时候,很多欧洲人用了各种个样的方法,有些家庭还在各种方法间辗转。
到底用什么策略,需要根据家庭的具体情况安排,总之要让家庭成员能舒服地接受,易于操作。两个原则,1)最好能保持各语言孤立的输入,这样孩子能尽快区分两种语言,也就是说,不要一遍中文一遍英文;2)要保证非社区语言的输入。我们当时在国内,中文输入足够,英文输入较弱,所以,主要教养人妈妈选择说英语。澳洲华人家庭可以选择妈妈说中文,爸爸说英文,甚至都说中文,以保证中文的输入量。如果这样的话,势必不是同时双语,而是先习得中文,再习得英文。根据这里的学制,孩子在上学前也能习得英语,只是上幼儿园会有一个困难期。
3)怎样应对澳洲幼儿园环境:
孩子如果入园前英语输入不够,或者干脆没有,从社交和个性养成方面看,对孩子会有不利影响。(这个我有老帖提到过)
澳洲幼儿园从业人员素质不高,很多还有偏见,至少对听不懂讲话的孩子没有好感。家长对此要有充分的准备。包括在语言上准备孩子日常所需的英文词汇;在心理上让孩子对上幼儿园有正面期待;事先同老师沟通,取得理解;等等。
说到这里,又要推一下英文童书。很多问题都有专门童书,即使在家全说中文,也可以读英文童书,输入日常生活用词,这样孩子进入幼儿园习得英语速度会加快。
真碰到不理解双语的老师,家长要在同老师搞好关系的前提下,坚定地告诉她,我们的语言发展是正常的,不能因为听不懂中文就批评孩子的语言能力。孩子学习能力很强,她很快就能增加英语输出,请老师不要着急,耐心等待。
前文网友的孩子在语言的总体发展上可以说有滞后,这种情况下,家长更容易焦虑,在排除器官性发育问题的前提下,要冷静地增加输入,读童书是不是会比看卡片有趣一点呢?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