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此文章由 jeffxi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jeffxi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相对于悉尼人,北京人在理财方面要容易做的多。
先说悉尼,这里的人需要研究非常多且深奥的税务(普通税务、养老金、金融知识)相关的问题,考虑清楚了再去找投资(不然可能被罚的一干二净),也找不到什么安全可靠收益率高的标的,这可能不光是澳洲的问题,发达国家主要是欧洲可能更加糟糕,不然怎么会弄出来一个负利率(存钱需要付手续费)。
基本上,在悉尼安全的投资品就是定期存款(年回报不到百分之四),银行里没有什么理财产品,然后就是股市和房地产。
澳洲股市不容易看得懂,以前就是两大板块,银行板块和矿产板块。
这次在北京跟几位基金经理聊天,共识是矿产板块五到十年都不会有大的起色,中国经济转型增速下滑产能过剩是确定的事实,刚才看了一眼,BHP $36.40 RIO$59.70,比我几个月前卖出时要低不少,除了抢个超跌反弹没多大看头了。
还有一个就是银行板块,CBA(澳洲最大银行)现在卖$82.55PB 2.92 PE 18,各项指标都是工商银行的四倍左右,不是说他不好,而是实在太贵了。银行这么贵,因为悉尼的房价涨得很厉害。对于这种现象,澳洲经济学界争论很厉害,五月份开始房价也开始有所下降,下一步去向不明。本人奉行不买也不卖策略已有一段时间,今天仍在懵懵懂懂之中。
还有一个澳元,今天大摩发表报告说是年底澳元与美元平价,理由是外国投资者大量买入澳洲政府债卷(AAA评级,目前每月发五十五亿左右)。问题是高企的澳元汇率打击了澳洲的竞争力,澳洲已基本放弃了制造业,其他行业已陷入不景气,ANZ今天发布五月就业数据,招工广告下跌5.6%,五个月以来首次下跌,而一众零售商Pacific Brands, The Reject Shop and plastics group Nuplex 今日纷纷发表盈利下降预警,如果澳元再度冲击平价,澳洲经济陷入衰退指日可待。
北京各类金融机构理财产品多如牛毛,离京前,家门口新开一家“财富中心”,几个黄毛男女青年拉客,问他们是干什么的,回答是私募基金,回报可达百分之几十,我看他们撑不过几个月,这样的搞钱方式应该已经为时已晚。
小型一点的银行(比如新加坡星展)声称:100%保本涨跌双赢明星基金,年化8-10%;海外基金,每月派息,7-9%;私人定制产品,14-20%左右。。这次呆的时间不多,不知道真假。
但即便是最稳阵的工商银行,也不难找到6.7%年化收益的理财产品。
至于信托,宣传的收益那就更加高的离谱,但本人认为该类型产品已具有违约风险(工商行的理财产品目前应该没有违约风险),不在考虑之内。
相对于当前的通胀水平(今天宣布的5月份CPI同比涨2.5%),中国金融机构所提供的钱生钱机会和回报率,在全世界范围看,已属相当高。
国内人大多不满意,无非是两个原因,一个是认为通胀不止官方报的那个数,主要是房价和学费的却高的离谱,据说在北京要讲一个孩子养大成人,所有花费加起来有五百万至一千万之多(幸亏我儿子已经长大成人上班了),一般人生的了却养不起;另外一个就是房价太高,就算好不容易把孩子拉扯大有出息了,在北京给他买个房子又得一千万。养个孩子需要两千万,普通人怎么有可能,怪不得贪官那么多。
另一个原因是中国投资者心太大,一年收益8%他们绝对看不上,他们要的是一天收益10%(涨停板),而且要连续涨停板,怪不得有妖股数十天翻一倍。
以外国投资者的心态投资中国股票,在目前这个点位(各项指标)和分红回报率方面看,风险并不高回报也并不低。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