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足迹

 找回密码
 注册

精华好帖回顾

· 女儿上学第一年小结(多图)。以及我对学校排名、精英中学的粗浅看法。。。 (2013-12-12) 海边小妹 · 登个小高,望个小景。[业余模特:虎妞 / 业余摄影:虎公] (2008-11-3) Tiger_Karen
· 美食版+数码版联合活动《水果》: 水,水果的水。26# 新增一组。 (2008-11-15) Tiger_Karen · 关于吃在Cairns & Port Douglas -摘自老朱的游记 (2008-1-16) patrickzhu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楼主:crunchy

我的德国婆婆的晚年生活(更新结束,174,175楼总结德国人印象) [复制链接]

头像被屏蔽

禁止访问

发表于 2011-11-14 15:3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crunchy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crunchy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自从健康恶化后,太婆婆经常表示 ready to go 的心态,尤其见到我女儿后表示了无遗憾了。她有时会指着她的收藏说,这个瓷娃娃我死后给安妮。我老公只是说谢谢,没别的话,要是我呀,肯定说一串:您说哪的话,您这么结实,肯定长命百岁,还要参加安妮的婚礼呢...

虽然日常生活对她已经有点困难了,例如购物,她住五楼,也没有电梯,提东西上下很费劲,但她的儿女无一表示要接她一起住,当然她也没有提过这个要求。对此我很不理解,太婆婆并不是负担,经济生活都能自理,烹饪更是一流,在儿孙环绕中辞世不是大家都心安吗? 但在西方,没有人,包括太婆婆觉得现在这样有任何不妥。儿女们并非对老母亲冷淡,他们给老太太打电话一聊一小时,事无巨细地谈论今天吃了什么做了什么,但柏林离小镇就一小时车程,他们却极少回来看看,帮着做些家务。

我发现很多德国人都这样,他们宁愿聊电话发短信,也不愿见面,我婆婆也一样,并不怎么欢迎我们拜访,好像有社交恐惧症似的。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5 收起 理由
tina50 + 5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2007 年度奖章获得者 参与宝库编辑功臣 飞天奖章

发表于 2011-11-14 15:33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crunchy 31# 帖子

此文章由 astin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astin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比较理解,大家在一个屋顶下,客来客气,累人

发表于 2011-11-14 15:4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guai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guai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所以我一直担心,在澳洲的文化背景下,宝宝长大了会不会和我们生疏,见也难见一面,那该多让人难过。还是喜欢中国的家庭观,特别希望有个温暖的大家庭。

发表于 2011-11-14 15:5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Katt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Katt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thanks for sharing

发表于 2011-11-14 19:3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happycat1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happycat1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感谢分享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11-11-14 19:3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澳洲桉树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澳洲桉树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国内不也觉得澳洲是一大农村吗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1-11-14 19:4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chriswxy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chriswxy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crunchy 于 2011-11-14 15:31 发表
自从健康恶化后,太婆婆经常表示 ready to go 的心态,尤其见到我女儿后表示了无遗憾了。她有时会指着她的收藏说,这个瓷娃娃我死后给安妮。我老公只是说谢谢,没别的话,要是我呀,肯定说一串:您说哪的话,您这么结实,肯定长命百岁, ...

我倒是喜欢这样的,偶尔聚聚可以,不喜欢天天一大家子在一起
我思故我在

发表于 2011-11-14 19:4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kerri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kerri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guai 于 2011-11-14 15:44 发表
所以我一直担心,在澳洲的文化背景下,宝宝长大了会不会和我们生疏,见也难见一面,那该多让人难过。还是喜欢中国的家庭观,特别希望有个温暖的大家庭。

所以现在就要有心理准备.等我们老了,就不要用我们这辈人的家庭观来勉强子女.
头像被屏蔽

禁止访问

发表于 2011-11-14 19:5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crunchy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crunchy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kerri 于 2011-11-14 19:45 发表

所以现在就要有心理准备.等我们老了,就不要用我们这辈人的家庭观来勉强子女.


现在就培养电业余爱好,免得老了独居寂寞。

退役斑竹 2012年度奖章获得者 2009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11-11-14 19:5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缓缓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缓缓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crunchy 于 2011-11-14 15:31 发表
自从健康恶化后,太婆婆经常表示 ready to go 的心态,尤其见到我女儿后表示了无遗憾了。她有时会指着她的收藏说,这个瓷娃娃我死后给安妮。我老公只是说谢谢,没别的话,要是我呀,肯定说一串:您说哪的话,您这么结实,肯定长命百岁, ...

和中国老人太不一样了!!

发表于 2011-11-14 20:0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tryitagai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tryitagai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D妈妈 于 2011-11-14 19:56 发表

和中国老人太不一样了!!


D妈妈,你是不是有点羡慕?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2007 年度奖章获得者 参与宝库编辑功臣 飞天奖章

发表于 2011-11-14 20:04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tryitagain 41# 帖子

此文章由 astin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astin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你一定要点破吗?

退役斑竹 2012年度奖章获得者 2009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11-11-14 20:0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缓缓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缓缓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这个,我坚决不表态的

发表于 2011-11-14 20:0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涯涯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涯涯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好文,感谢分享

发表于 2011-11-14 20:5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20101010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20101010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西人的独立性很强,见过很多老人都是自己过的,孩子们住得近的,周末带着孙辈们来聚聚,住得远的,到节假日才来,也没见他们有什么报怨,都是乐呵呵的。

大多数对隔代的也是很宠爱, 但不会干涉子女教育孙辈的方式, 更不会掺和孩子们的家庭。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3 收起 理由
crunchy + 3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1-11-14 22:5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plasticli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plasticli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crunchy 于 14-11-2011 14:11 发表


澳洲也是发达国家阿,怎么成蛮荒了。德国移民挺多的。


我家右边邻居就是德国人,说他们当初是来旅游的,然后就不想想走了,然后就移民了,一晃7年了。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头像被屏蔽

禁止访问

发表于 2011-11-14 23:4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crunchy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crunchy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我也去染头发了,才花了23欧,便宜。
头像被屏蔽

禁止访问

发表于 2011-11-15 05:2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crunchy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crunchy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就外婆养老的事又询问了一下老公。老公说,外婆是不会搬去和儿女一起住的,因为外婆不想离开外公-外公的坟墓。外公去世至少二十年了,不是十年,我记错了。这二十年中,外婆每周末都去上坟,直到最近她身体不好才去的少些。

听了这些,我惊呆了。老太太独居了二十多年,既不夕阳红黄昏恋, 也不把生活重心和注意力移到儿孙身上,而是默默地一如既往地和丈夫相守,即使是丈夫的坟墓,也是自己的精神支柱和慰藉。这是伟大的爱情,还是旧式道德?

据说外婆年轻时想成为一名教师,这大概是那时女性的有限职业选择之一,但嫁给了外公,生了很多孩子,自然也没法出去工作了,就当了一辈子家庭妇女。即使如此,外婆并不觉得为孩子牺牲了自己的生活理想,就对孩子寄予厚望等等。子女成年后很多决定她不赞成,例如不上大学,参军等,但她也没有激烈反对。我看,西方父母对成年子女并没有像中国父母那样牵肠挂肚地挂念,可能在他们心里,配偶才是陪伴一生的人,养育子女只是人生的一个阶段吧。

评分

参与人数 7积分 +31 收起 理由
churchman + 2 感谢分享
想念天空 + 2 感动
JuJu + 7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1-11-15 08:5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tina50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tina50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太婆婆抱着我女儿,欢喜极了,对我们说:我有五个重孙子孙女,这个唯一一个我亲手抱过的。”

是不是家庭的维系只在三代人之间? 就是说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孩子们,在往上和往下的就没有来往了?

[ 本帖最后由 tina50 于 2011-11-15 08:57 编辑 ]

发表于 2011-11-15 09:0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tina50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tina50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crunchy 于 2011-11-13 18:53 发表
太婆婆很注重仪表,她去做头发是雷打不动的事,经常打电话结束语是:我要走了,去理发店;在我做好头发前是不会出去见人的!
她的头发白了,也很稀疏,不过染了后吹吹看着还是很不错的。她出门穿米色风衣,戴珍珠项链,十分干净得体。其 ...


干净得体对于老年人来讲更是格外的受到尊敬。

发表于 2011-11-15 09:0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tina50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tina50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西方父母对成年子女并没有像中国父母那样牵肠挂肚地挂念,可能在他们心里,配偶才是陪伴一生的人,养育子女只是人生的一个阶段吧。”

赞成这个观点。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3 收起 理由
crunchy + 3 tina姐观念真与时俱进

查看全部评分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头像被屏蔽

禁止访问

发表于 2011-11-15 17:2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crunchy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crunchy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tina50 于 2011-11-15 08:54 发表
“太婆婆抱着我女儿,欢喜极了,对我们说:我有五个重孙子孙女,这个唯一一个我亲手抱过的。”

是不是家庭的维系只在三代人之间? 就是说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孩子们,在往上和往下的就没有来往了?


大部分人都见不到自己的太爷爷奶奶吧,要不就是太小了没印象。以前德国女人都早婚早育,25岁以上就被医院看做高龄产妇了!
外婆还有个重孙女在澳洲,上中学了,不过不会说德语,没法交流。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3 收起 理由
tina50 + 3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头像被屏蔽

禁止访问

发表于 2011-11-15 20:5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crunchy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crunchy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昨天看电视,有个关于二战的纪录片,外婆的老花眼一认出纳粹的标志,马上转台。
外婆拒绝任何战争题材的东西,她的如花少女时代在战争和战后的困难时期中度过,两个哥哥死在了苏联战场,战争对他们这代人的创伤是我们无法想象的。

早年困难的生活对她的生活习惯有很大影响。她喜欢囤积食品,两个冰箱都塞地满满,好多食品蔬菜都过期了,谁提出扔掉她就很生气。剩菜都保存起来,炖肉剩下的肉汤,猪肉的猪油,一点一滴都放阳台上留着做菜用。导致我老公对她做的菜和入口的东西很警惕,反复研究生产日期和新鲜程度。我们偷偷商议,在我们走前一天,把她冰箱里的东西都扔了,她就是生气也没处发火去,哈哈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5 收起 理由
tina50 + 5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1-11-15 21:2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20101010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20101010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crunchy 于 2011-11-15 05:23 发表
就外婆养老的事又询问了一下老公。老公说,外婆是不会搬去和儿女一起住的,因为外婆不想离开外公-外公的坟墓。外公去世至少二十年了,不是十年,我记错了。这二十年中,外婆每周末都去上坟,直到最近她身体不好才去的少些。

听了这些,我惊呆了。老太太独居了二十多年,既不夕阳红黄昏恋, 也不把生活重心和注意力移到儿孙身上,而是默默地一如既往地和丈夫相守,即使是丈夫的坟墓,也是自己的精神支柱和慰藉。这是伟大的爱情,还是旧式道德?

据说外婆年轻时想成为一名教师,这大概是那时女性的有限职业选择之一,但嫁给了外公,生了很多孩子,自然也没法出去工作了,就当了一辈子家庭妇女。即使如此,外婆并不觉得为孩子牺牲了自己的生活理想,就对孩子寄予厚望等等。子女成年后很多决定她不赞成,例如不上大学,参军等,但她也没有激烈反对。我看,西方父母对成年子女并没有像中国父母那样牵肠挂肚地挂念,可能在他们心里,配偶才是陪伴一生的人,养育子女只是人生的一个阶段吧。


“外婆并不觉得为孩子牺牲了自己的生活理想,就对孩子寄予厚望等等。子女成年后很多决定她不赞成,例如不上大学,参军等,但她也没有激烈反对。” 很开明的老人,尊重孩子的选择。

“配偶才是陪伴一生的人,养育子女只是人生的一个阶段吧。” 很赞同。

发表于 2011-11-15 21:3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moody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moody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各有好处和弊端。

发表于 2011-11-15 21:3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Candice妈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Candice妈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20101010 于 2011-11-14 20:57 发表
西人的独立性很强,见过很多老人都是自己过的,孩子们住得近的,周末带着孙辈们来聚聚,住得远的,到节假日才来,也没见他们有什么报怨,都是乐呵呵的。

大多数对隔代的也是很宠爱, 但不会干涉子女教育孙辈的方式, 更不会掺和孩子们的家庭。


我认识的一个西人,他和他哥哥就做邻居,然后他们的父母住在隔一条街,
我听说了表示这样很好,一家人都住的不远,可他说,有时候也不是很好,呵呵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1-11-15 21:4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20101010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20101010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Candice妈 于 2011-11-15 21:39 发表


我认识的一个西人,他和他哥哥就做邻居,然后他们的父母住在隔一条街,
我听说了表示这样很好,一家人都住的不远,可他说,有时候也不是很好,呵呵

住得太近了?

有一西人,和老妈为邻,其他的都好,就是老太太总盯着让割草,想偷懒都不成, 哈哈哈。

发表于 2011-11-15 21:5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Candice妈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Candice妈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crunchy 于 2011-11-15 05:23 发表
就外婆养老的事又询问了一下老公。老公说,外婆是不会搬去和儿女一起住的,因为外婆不想离开外公-外公的坟墓。外公去世至少二十年了,不是十年,我记错了。这二十年中,外婆每周末都去上坟,直到最近她身体不好才去的少些。

听 ...


好伟大的爱情啊  羡慕

发表于 2011-11-15 21:5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格美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格美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早年困难的生活对她的生活习惯有很大影响。她喜欢囤积食品,两个冰箱都塞地满满,好多食品蔬菜都过期了,谁提出扔掉她就很生气。剩菜都保存起来,炖肉剩下的肉汤,猪肉的猪油,一点一滴都放阳台上留着做菜用


时代的烙印哟,或许对钱的态度到还好,就是对物质很馋。我妈那个时代的人,衣服布料不舍得丢,总说要用的上,东西越积越多。。。。。。。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2 收起 理由
tina50 + 2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加分欢迎通知,可以开心一小会,嘿嘿。

发表于 2011-11-15 21:5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lemontreehu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lemontreehu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好贴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