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文章由 psveind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psveind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1楼: 面试
27楼:开始上班做内部项目
36楼:正式开始Level 2 Support
44楼:历经磨难终于转正
50楼:一些感想
一年的工作都讲完了,现在讲讲一些学习和工作上的感受吧。
相信大多数人都听说过"墨大计算机系重理论,RMIT重实践",我那时报大学时就为了这个很犹豫。到底是选名气大的还是选重实践的?
去墨大的话,名气大,生源应该也好,如果不考墨大不好向父母交代。
去RMIT的话,有一年会安排去公司实习,但是名气小,刚到澳洲时一些LOCAL华人就跟我说千万不要去这所学校 两个学校录取分差很多,明明能进墨大却选RMIT,心有不甘。
犹豫了不少时间,一开始的确打算选RMIT了,后来不知为何还是遵循了传统思维,选名气大的学校。
四年下来,我为自己当初的选择感到高兴。我没在RMIT读过,所以不清楚相对RMIT,墨大计算机系到底算怎么重理论。但是,如果这算重理论的话,我觉得墨大的教育方式还是挺适合我的。
墨大挺注重各种类型的编程,procedural: C, OO: JAVA, functional: Haskell, logical: Prolog,但是重点还是放在C上,可能他们相信,once you command C, you can command any programming language. 没有任何一门课教C++,C#。
大一大二的项目都是很简单的,比如写些SORTING, HASHING的C程序。写一个CRICKET SCORE BOARD的JAVA程序(程序还好,搞懂这个板球规则花了我很长时间,LOCAL很有优势,印度人也是)。用HASKELL和PROLOG也写了些不难的程序,但是这两种语言完全就是逆向思维,开始很不适应。
大三终于摆脱了数学,物理,电子之类的课,完全开始了IT课程。除了规定的关于软件工程(流程,理论,设计,测试)的课,IT ETHICS,和YEAR LONG PROJECT外,我们还能自由选课,比如OS,DATABASE,GRAPHICS,COMPUTER DESIGN等课程。这些课的PROJECT难度突然就上了一个层次。大一大二的PROJECT,你不会写还能抄人家的再改改。大三开始的PROJECT,就算拿到人家的PROJECT,要改的东西太多,不熟练的话很难改。
大三大四有最关键的两门课,SOFTWARE ENGINEERING PROJECT (大三)和ADVANCED SOFTWARE ENGINEERING PROJECT(大四)。学校会从其他公司接一些项目,然后分配给我们。大三时我们是5-6个人一组,大四时13-14人一组。我们要自己选择PROECESS,写PROCESS DOCUMENT,去和客户谈,写REQUIREMENT DOCUMENT,自己设计,自己编,测试,最后还要请客户来测试,从3月开始,一直到10月底结束。这两门课也是我最喜欢的课,完全自由发挥,完全是动手的,而且没有考试。期间学了很多东西,比如大三的PROJECT,客户一定要.NET或J2EE,我们就自学了STRUTS。大四的客户要求C++,也就自学了。
大三时,小组6人,但只有两个写程序的,我和另一个西安的同学,两个AUSSIE负责文档(后来发现这是一个很好的组合)。一个土耳其和一个马来人什么都不做。。。我们那时天天写到12点回家,如果不是因为很多人通宵在LAB玩游戏导致LAB必须12点关门,估计我们会在那通宵写。刚开始时很郁闷,STRUTS一窍不通,大二时学的一点点JAVA早忘了,写出来的JAVA完全和C一个样子,不过后来就越写越熟练了。中间遇到过不少问题,但都一一化解。我那西安的同学非常喜欢吃大盘鸡,那段时间我们每天写到晚上8点,然后去FOOTSCRAY吃大盘鸡,吃完回来继续。去得多了跟老板也混熟了,人家吃饭要排队,我们提前打好一个电话,人再多,我们到了那就直接坐下,面立刻端上。
大四时,小组14个人一起做一个游戏,客户是一个在SOUTH BANK的小游戏公司。小组里真正写程序的也就那么5-6个人左右,而且大部分程序都是那么两三个人写的。做游戏也挺有意思,边写边测试,测试就是玩游戏,玩多了我就成高手了,打遍小组无敌手。那一年,其他小组都是做WEB APP开发的,就我们小组不是。在一年一度的PROJECT展览上,BEA SYSTEM的人过来和我们聊了聊,让我们试试申请BEA的工作。
以上就是墨大SOFTWARE ENGINEERING的课程,不知道这算中实践还是重理论。现在墨大已经开始用MELBOURNE MODEL了,变成啥样子我不知道。
选择重理论和重实践要看自身情况。我平时就喜欢写程序,从高中就一点点开始自学,那么选择重理论的大学对我比较有利。我可以将在学校学到的理论用到平时的实践中去。但是我也有不少同学直到毕业也不会编程,这个就是重理论的坏处。大四时我们有A-F 6个小组,每个小组平均13人,那整个一届SOFTWARE ENGINEERING就78个人。每个小组情况基本相同,主要就是2-3个人比较会写,其余人要么完全不写,要么只写一点点。而这每个小组的2-3人,个个都是很喜欢编程,平时会自己找东西去做。据我所知,这些人毕业后都立刻找到了工作。另外也有一些是口才特别好,比如我们小组的一个人,非常会说,进了 NAB GRAD PROGRAM。
说说上班的感受:
1.天天都能学校新的东西,有业务方面的,比如SECURITY,IT MANAGEMENT。有技术方面的。有整个IT领域方面的。有竞争对手的动态的。
2.同事让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反正做什么我都能学到新的东西。再难也不怕,别人能做到,只要努力,自己也行。
3.有问题先自己思考,实在不行再去问。
4.多和同事讨论,有时未必要直接问答案,讨论一会儿,或者同事稍加点拨,就会想出答案来的。
5.同事遇到一些问题,也要帮助他们。
6.就算意见不同意,或者不开心,也不要表现出来,要克制。冲动是魔鬼。我的同事都很好,也没有欺负新人的行为。
写到这也差不多了,第二年的工作已经开始了,继续努力。希望我这这些经历和经验能给即将要找工作的毕业生一些帮助。
1楼: 面试
27楼:开始上班做内部项目
36楼:正式开始Level 2 Support
44楼:历经磨难终于转正
50楼:一些感想
[ 本帖最后由 psveind 于 2008-12-19 15:02 编辑 ]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