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sy12 发表于 2015-4-25 08:25 
感谢分享,我也是有疑问才来问各位家长及孩子们的看法。
这本书写的是两群孩子,抽烟酗酒打劫斗殴,其中 ...
怎么跟你解释呢, 这书我实在觉得是非常精彩啊, 首先, 它是一个写得很好听的故事, 连我这个跟六十年代的 Oklahoma 小镇帮派孩子毫无共鸣的人都一气看完, 被深深地打动, 爱和忠诚的感染力量超越民族和时代, 凡是动人的书, 必定有爱,
初读此书, 我也不能相信这样的书是出自一个16岁少女之手, 她对于帮派生活老道的描写, 让人疑心书是出自资深帮派成员之手, 她的名字叫做Susan, 出版商说, 这书, 不适合用这样的名字来出版, 人们也不会相信这书是一个16岁少女写的, 就用你的 initials 来出版吧, 因此此书的作者名一直是 S. E Hinton 而不是Susan Eloise Hinton, 书出版后的人们的一些反应, 证明了出版商是英明的.
善意提醒, 下面剧透, 不喜剧透人们莫看,
Ponyboy Curtis 的生活很不容易, 他的父母都不在了, 他的兄长 Daryl 对他很严格, 和他很亲密的兄弟 Soda 成绩不好, 早早退学了, 他们住的小镇, 地域以帮派和阶级划分, Ponyboy 和他的兄弟和伙伴们属于阶级地位低下的“greaser” , 而镇的西面, 则住着富裕阶级帮派 “Socs”
虽然他们是“greaser”, 但是他们决不只是一群帮派teenagers, 他们之间有着深刻的爱和友谊, 他们互相帮助, 在一个重视外貌和金钱的世界里, 拥有着一份义气和友情.
有一次, 一位叫Cherry 的“Socs” 女孩偶然之间跟他们交了朋友, 不料这却给Ponyboy带来了莫大的灾难, 因为“greaser”是不配跟富裕的 “Socs” 的女孩交朋友的, Cherry 的男朋友Bob 带了“Socs” 前来寻仇, 想把Ponyboy在喷泉里淹死, Ponyboy平时胆小的朋友Johnny 在关键时刻, 为了救他, 用弹簧刀杀死了Bob.
Ponyboy 和Johnny 逃到一家废弃的教堂, 在那里, Ponyboy和Johnny 有了更加深入的互相了解, 两个都有着文青气质的人, 第一天就在买生活必需品时买了"gone with the wind", 用书本打发时光, Ponyboy开始发现Johnny 不是象他们老师以为的那样是个愚笨的人, 他对很多事情的看法有着他自己的深度, Johnny向往着书中南方的绅士, 并在现在生活中找到了他们的影子, 那就是他们帮派中的Dally, 是个为朋友肯两肋插刀的人, 他们甚至有一次讨论到Robert Frost 的诗,
Nature's first green is gold,
Her hardest hue to hold,
......
是Ponyboy本来理解不了的一手诗, 现在却有新的领悟, nothing gold can stay, 最美好的东西都是转瞬即逝的, 正如日出日落时的彩霞.
在一次, 他们外出的时候, 一帮小孩进到教堂玩耍, 教堂着火了, 小孩们被困在其中, Johnny 和 Ponyboy 勇敢地冲进去救出了孩子们, 自己却受了伤, Ponyboy 受的是轻伤, 可是, Johnny的伤却是致命的, 在临死前, Johnny给Ponyboy 留言, 让他 stay gold.
学校喜欢选这书, 很可以理解, 符合西方价值观, 人人生而不同却又生而平等, 文青主人公有一次问同情“greaser”的高富美Socs 女孩Cherry, “Can you see the sunset real good on the West side? You can see it on the East side too.” 东边西边, 日出日落同样美丽. "Even though we're Greasers and they're Socs, I guess in the end, we all look at the same sunset."
这里的学校选的书, 大多为养成符合西方文化的正确三观为主, 总的来说觉得都还挺好, 以一本小学课本Wonder 举例, 讲一个生下来就因遗传病而面目吓人的男孩, 如何勇敢地面对学校, 收获友谊的故事, 而其他的孩子们在和他相处的过程 , 也学习到了善良和勇气, When given the choice between being right or being kind, choose kind. —Dr. Wayne W. Dyer
最后的校长致辞非常感人他跟大家分享了两本书里打动他的话, J. M. Barrie 的书 Little White Bird 里的一句话, ‘Shall we make a new rule of life … always to try to be a little kinder than is necessary?’ ” “What a marvelous line, isn’t it? Kinder than is necessary. Because it’s not enough to be kind. "
另外一句话, Christopher Nolan的 In Under the Eye of the Clock书里, 主人公Joseph在困难时 , 班上的一个孩子帮了他一个小忙, 很小的一件事, 但是对主人公Joseph而言, 他的感受是这样的, ‘It was at moments such as these that Joseph recognized the face of God in human form. It glimmered in their kindness to him, it glowed in their keenness, it hinted in their caring, indeed it caressed in their gaze.’ ” Joseph 在那个孩子的脸上, 看见了上帝, 他是他同学形状的神,发散这善意的光芒, 校长意在告诉孩子们, Kindness. Friendship. Character. These are the qualities that define us as human beings, and propel us, on occasion, to greatness, 勿以善小而不为, 你的一点善意, 可能改变他人的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