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oscarmami 于 2011-5-2 02:26 发表 
哇噻,楼上介个。。。写这么长表紧啊。。分段分段啊!!努力看完,大致上了解你的意思。。呵呵
LS提出来的是个很有意思也有代表性也很犀利的一个问题:中国做生意的壁垒!
我们回来5个月了。。LS提及的这些问题。我仔细想了想,的 ...
分段,分段,这次分段呵呵。那个没分段,主要原因是快写完了,也碰到了个button,结果白写,后来凭记忆又默写了一遍,生怕忘了内容,因此忽略了分段….
楼主说的有道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在国内必须遵从的生存之道.若不遵从这个,在国内不是被人当疯子傻子,就是自己吃亏倒霉. 比如说,北京早上卖油条的(北方早餐的一种,不知道大家是否都知道,特此说明),大街小巷比比皆是.但我可以很付责的说,他们炸油条用的油几乎全用的是地沟油.多数经营者是完全知道他们用的油是什么东西,少数是装糊涂,其实都明白.这个价格能买到的,只有这种东西.再说他们用的醋,酱油,各种调料,都是最最便宜的.能便宜就不买贵的.为什么呢,规则如此.你开这个,他也开这个,你用好的,他用次的.最后的结果就是,你倒闭,别人赚钱.因为customer在买东西的时候最最关注的是价格. 你用了好料,比人家成本高,肯定无法立足.
还一个类似例子就是那阵闹的沸沸扬扬的”回奶”事件.那次一闹,大家才知道,原来所有牛奶公司都有默认潜规则,那就是回收使用回奶. 这些奶业巨头,上市公司尚且如此,更别说其他的小公司,小企业,小经营者.有的时候必须昧着良心干些自己不想干但又必须去干的事,因此心理总是承受着一种莫名的压力,甚至赋罪感伴随一生(有服罪感的还有的救,最没救的是那些干了还理直气壮的,已经麻木了的人).这种事在欧美加澳这类国家不敢说100%没有,但可以说几乎没有.因为这类事,从上到下要有个渠道,各个环节都要有相当数量的人参与进来才能达到一定规模.欧美就算真有一个半个,也成不了气候,最后自生自灭.就说地沟油,你真想买都找不到地方买去.除非你强,自己在后院炼哈哈,不过这样一是成本不合算,还不如买新的;二是可能被别人报告了,罚的你倾家荡产,甚至入罪;三是别人用好料就你用次料,差别明显,不象国内全次料分辨不出.这样人家就不会光顾你.就算没人查,你的生意也不好做了.(这点和国内相反,国内是你用好料反而生意不好做.小本经营,成本控制很重要.)
我又总结了一下,国内生意可以说是一句话—成也人多,败也人多.
人多是好事,人多customer就多.国内一个小胡同里的一个小店一天的customer可能比这边一个shopping centre一周的人都多.人多自然生意好嘛,这也就是中央为什么成天喊要拉动内需呵呵.别的不说,只要把周围几个居民楼的客都接了,包他赚到够.
但有的时候人多未必是好事.人多,竞争对手也会多.这边一个centre里卖食品的再多就那几家十几家;国内可能你还没走到大马路上,路过的饭馆就得十几20个了.再说行业,比如这个东西好卖,你来卖,开始生意好到暴.但立刻会有很多类似的生意立刻开张.(中国人脑子快嘛 哈哈)你的客流立刻被share掉很多.有个朋友是开彩票店的,开始生意好的很,赚的很爽,过了2年,周围彩票店多了n个,于是搞到连房租都交不起了只好关门大吉.还有北京有阵风行一种叫掉渣饼的东西.开始价格合理,很受老百姓喜爱.于是大家全做这个,店越开越多,价越做越低.最后导致2年内绝大多数店全倒闭了.剩下的也挣扎经营,因为价格降下来就不好长上去了.(中国人的模仿性世界第一,哈哈,山寨嘛,流行的)个人总感觉,多好的一个事,在中国总要搞到变质变味.大家都知道的安利就是个例子. 个人感觉国内是这样,一个新鲜事物来了,大家蜂拥而上,把他干毁,然后立刻撤退,去找(毁)下一个.这期间,大浪淘沙.有几个是第一个吃螃蟹的,这些人赚到了钱,但是少数;一些后来跟风上的,可能稍微赚点辛苦钱,或者闹个不赔不赚;绝大多数还是后来跟风上的,这拨人多数赔了,有的赔的很厉害,甚至倾家荡产.这种例子比比皆是.比如兰花行业,翡翠行业,等等.其实股票和房地产行业也可归到这类,但他们都有特殊性,有其他原因作祟,这里就不提了,呵呵.
又说多了,以上其实是想说,澳洲和中国的经商环境的异同.澳洲你在centre里开个咖啡店,taking也就那样,再多多不到哪去,(除非centre里关几家咖啡店)再少也少不到哪去(除非你自己往外轰客人) 但国内类似经营,你就要注意很多事了:第一要保持各方面的关系,比如工商,税务,消防,公安,卫生这些部门,哪个伺候不好了,都能让你关门或者生意一落千丈;第二要严格控制成本,甚至有时候必须做些昧着良心的事,否则成本绝对搞不过其他竞争对手(比如地沟油,火锅红,洗衣粉炸油条,往熟食上喷敌敌畏防腐防虫等等);第三才是正经的,必须经常保持生意的新鲜性.这点澳洲的话你可以10年一个样.生意可以说没什么影响.甚至比你改变好.有的老客户不喜欢改变.更喜欢亲切的感觉.你改了他适应的东西,他到觉得不爽了.国内的话由于各种同类的东西选择性太多,而国人又喜新厌旧(不是贬义呵呵,这是时尚.我觉得为什么人们老说澳洲土,跟农村似的呢,也有这方面的原因,新鲜的,多变的事与物太少,让人觉得沉闷)因此不常变变花样,生意会受很大影响.
哎呀,本来是看楼主的心情感悟,我歪楼了….不好意思.这次分了段,但看来还是段落比较长.但后面内容和前面的中心句联系紧密,感觉分出若干段会觉得太松散,而且也不好分.这块学学鲁迅了,一下一大段哈哈. 期待楼主开张后,share国内真实的经商感受.也给类似想法的朋友们趟趟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