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足迹

 找回密码
 注册

精华好帖回顾

· TAS五日游流水账(3楼新增Tas特产Devil视频) (2009-1-4) edith921 · 分享我的育儿经 1岁以下宝宝的一些经验教训 (2009-7-27) Cathay
· 怎样在母亲节向妈妈表达你的心意 (2005-5-3) 蜻蜓 · 论HSV如何变成Veloster (2014-4-25) bluesknigh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楼主:cnnworld

[IT] 半年后,再回澳洲一趟,谈谈感受 [复制链接]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19-1-21 08:25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antivirus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antivirus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antivirus 于 2019-1-21 09:28 编辑
ta_xiang 发表于 2019-1-21 09:15
楼主就是一分享,大家认同不认同都没必要那么较真吧,回个两帖谈谈自己看法就差不多了,就当随便看了一条小 ...


一般越吹嘘澳洲生活好的人,心里越自卑,在澳洲生活的最差,这样他们才能聊以自慰,来麻痹自己。他们也就是生活无所事事精神空虚,平常也就做个代购倒倒奶粉,现实的生活给他们带来很大的反差,然后把自己的对澳洲生活的幻想发泄在论坛上。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9-1-21 08:3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WayneWu411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WayneWu411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WayneWu411 于 2019-1-21 06:41 编辑

难为LZ了。。。
哪里都不是天堂,哪里也都不是地狱。澳洲好也有不好的,国内有不好也有好的。

2019年度勋章

发表于 2019-1-21 08:40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ta_xiang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ta_xiang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antivirus 发表于 2019-1-21 09:25
一般越吹嘘澳洲生活好的人,心里越自卑,在澳洲生活的最差,这样他们才能聊以自慰,来麻痹自己。他们也就 ...

我倒是不这么绝对认为,我只是觉得每个人活法不一样,走的道路和采取的方式也不一样,别人分享了别人的生活经历,那我多看多听再加一点思考就行了,然后还是埋头把力气花在建设自己的生活上,非要强加自己的生活标准和认知在别人身上,那也太狭隘了,如果再为此争得面红耳赤的,那就有点不好说了。。
重口味煮妇 + 重口味吃夫

发表于 2019-1-21 08:4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kaixinkaixi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kaixinkaixi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真TM服了,又让楼主删帖了。有些人你那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憋在自己嘴里和心里行不行,不要拉出来求认同。心态能不能开放点,世界那么大。

发表于 2019-1-21 08:56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我的上帝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我的上帝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这里是工作版面,而且人家讲的是细分领域的行情。

工作版,不讨论加薪升职赚钱,难道讨论不涨钱不发展原地踏步?

处处讥讽,阴阳怪气。这种id版主也不管的吗?

发表于 2019-1-21 09:0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thh100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thh100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樓主給澳洲的我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瞭解國内生活的窗口,結果就被一兩個杠精給杠到刪帖了,對於那些杠精我想説,如果你真的瞭解很多歡迎開貼分享,我想很多人也會喜歡看的,但是在別人帖子裏面杠真的很low。還是希望樓主能繼續分享國内的經歷和感受,畢竟杠精就那幾個,但是還有更多的人在默默讀你的帖子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19-1-21 09:0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antivirus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antivirus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ta_xiang 发表于 2019-1-21 09:40
我倒是不这么绝对认为,我只是觉得每个人活法不一样,走的道路和采取的方式也不一样,别人分享了别人的生 ...


这样他们才能聊以自慰,来麻痹自己,这样才能才自己觉得自己的生活最成功移民来澳洲是最正确,其实他们无论在哪个国家都只是Loser而已,自己内心不敢承认失败摆了。

发表于 2019-1-21 09:1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gifox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gifox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gifox 于 2019-1-21 09:21 编辑
cnnworld 发表于 2019-1-21 00:19
我不理解你跟我杠的原因来自哪儿? 我有说澳洲不好了么? 我有说中国好到大家都得回去么?这个楼歪成这样 ...


我不同意“一辈子只能做技术,做久了,非常容易被淘汰“

在国内,做技术的40以上,根据国内的朋友说。是有些不安全感。他在腾讯,说40岁以上适应不了高强度工作了。

但是,澳大利亚情况是慢,包括大家学的慢。因为工作慢,也很多时间给你自己自学。程序员挂个consultant 头衔的。50-60还在第一线比比皆是。跟上现有的技术,只要你想学,不是个问题啊。

而且亚洲人做pm和ba也很多的啊。这些不受具体技术限制了。

澳大利亚缺少非常高薪的工作岗位不错,但是即使如此,年轻时谨慎投资和累积。 50-55都完成了原始积累了,孩子也过了最烧钱的年纪了,自住的房贷也没有了(普遍来说,就我身边的例子。华人45以前就会付清自住)。手上只要有存的下日常开支的25倍,其实就不需要不是为了日常开销工作了。因为已经有的资产,无论是买房收租。吃股息都能够产生足够的现金流的应付开支。

全职还是半职工作,退休不退休,什么时候退休。都是一种个人选择。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1 收起 理由
cmsj + 1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9-1-21 09:2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ekong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ekong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gifox 发表于 2019-1-21 07:16
我不同意“一辈子只能做技术,做久了,非常容易被淘汰“

在国内,做技术的40以上,根据国内的朋友说。是 ...

看起来日子就是被设定成这样过的。资本家给普通人一些恰恰好的时间点儿好顺利过完此生。

想要翻腾,是没有什么前景了。。。

这番话基本就是指明了,做技术了就是这么个普通结局or for someone, it is a happy ending.

发表于 2019-1-21 09:2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ekong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ekong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thh100 发表于 2019-1-21 07:03
樓主給澳洲的我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瞭解國内生活的窗口,結果就被一兩個杠精給杠到刪帖了,對於那些杠精我想説 ...

那些要么是装睡,要么就是在国内太底层好不容易在澳洲过上了国内普通人的生活。
也或者就是在超市强奶粉的一员。
劣币驱逐良币,我们不给lz发声,这些乌烟瘴气的人就会把论坛搞得恶心。

发表于 2019-1-21 09:31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abravo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abravo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飞儿 发表于 2019-1-21 08:57
很多人?hope so...

举个例子,某土豪,国内某四线城市曾经首富,辛苦拼搏20年左右退休,定居悉尼,几M ...

那么在澳洲发展的华人,又有多少人连个边儿都看不到呢。

这边打工仔连100万都没有。澳洲这个经济状态,十年前中文在澳洲都是稀罕物,现在呢?再想一想过十年后?

不要静止的看待问题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19-1-21 09:3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yuezhongli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yuezhongli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ekong 发表于 2019-1-21 10:28
那些要么是装睡,要么就是在国内太底层好不容易在澳洲过上了国内普通人的生活。
也或者就是在超市强奶粉 ...

不过确实好多人在这边是靠代购偷税或者假文件炒楼的,我见到有些天天朋友圈晒的其实还是把国内那套它们嘴巴上唾弃的作假带过来了呀,有些讽刺

发表于 2019-1-21 09:4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auli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auli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真没啥好争的,觉得澳洲好的留澳洲,觉得国内好的回国。但可不可以不要人在国内,天天上澳洲论坛来diss澳洲?国内的论坛成千上万,哪里不能分享讨论你的幸福生活,为啥非要到澳洲华人论坛来刷存在感呢?我就没看过澳洲华人成群结队去国内论坛刷存在感。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2 收起 理由
cmsj + 2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9-1-21 09:4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andstone222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andstone222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好贴!虽然楼主和那个阿里的层主都有些情绪和主观,双方还是摆了事实讲了道理,有信息量。论坛不就是要这样的讨论嘛?
楼主还是把原帖发回来吧,没必要删贴来凸显对方的不是,发贴嘛心态放轻松点 其他几位持不同观点的,楼主看起来并非胡说八道,对不同观点就别太mean了,如何?

发表于 2019-1-21 09:5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ekong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ekong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yuezhongli 发表于 2019-1-21 07:33
不过确实好多人在这边是靠代购偷税或者假文件炒楼的,我见到有些天天朋友圈晒的其实还是把国内那套它们嘴 ...

是。
可是local也很多这样的人啊,了解多了也就没啥好觉得这里乌托邦。
难道澳洲名人都很干净?只是比国内比例低,不是这里完全没有。
现实就是这样的。平常心就好。

发表于 2019-1-21 09:51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cppbug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cppbug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aulin 发表于 2019-1-21 10:40
真没啥好争的,觉得澳洲好的留澳洲,觉得国内好的回国。但可不可以不要人在国内,天天上澳洲论坛来diss澳洲 ...

是啊,通常屁股决定脑袋,楼主回国了,说国内好很正常。上面有些人在澳洲,说澳洲好也合理。无法理解的是好多人人在澳洲,却说澳洲太烂,啥都不好,国内比这里强太多..... 既然这么不好,却还在这边不是自己找罪受吗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9-1-21 09:5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gifox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gifox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gifox 于 2019-1-21 09:56 编辑
ekong 发表于 2019-1-21 09:27
看起来日子就是被设定成这样过的。资本家给普通人一些恰恰好的时间点儿好顺利过完此生。

想要翻腾,是没 ...


“这番话基本就是指明了,做技术了就是这么个普通结局or for someone, it is a happy ending.”

是,绝大部分人注定普普通通的完成一生。包括上面说的那些坚持996十年,拿一笔大的退休的同学。


想要翻腾,不是没有其它途径的。所谓做技术也是一种选择,你可以选择不做的嘛。继续做技术,回国,去美国,也的确是个选择啊,上限是高点。

不是要问问自己,你想要的是什么,愿意承担的风险与付出又是什么。


人家很想要的人生,你不想过。你想过的人生,人家不一定想要。

搞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愿意付出的是什么,再谈其它的才有意义的。不然你努力的方向,不是向着自己想要的东西去。那就浪费时间。相反,你很想要一样东西。然而屁股坐着不动,那也是浪费时间。







退役斑竹

发表于 2019-1-21 09:5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飞儿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飞儿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abravo 发表于 2019-1-21 09:31
那么在澳洲发展的华人,又有多少人连个边儿都看不到呢。

这边打工仔连100万都没有。澳洲这个经济状态, ...

我前面的例子是回你996工作十年退休周游世界的说法

咱普通人,最好是能做到工作生活比较平衡,力所能及地享受生活吧。
自由的灵魂,懂得自由的珍贵。

发表于 2019-1-21 09:5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ekong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ekong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gifox 发表于 2019-1-21 07:52
“这番话基本就是指明了,做技术了就是这么个普通结局or for someone, it is a happy ending.”

是,绝 ...

有一种状态叫行动前的准备工作。这类似于穿着鞋要脱掉再重新穿。
折腾回去过得还不错的人都经历过这种重新光脚再迅速穿鞋适应的过程。
也有一种状态叫温水煮青蛙,被煮的没了力气,在挣扎着。
自己是啥状态,也都是自己目前的思维决定的,好在人不是青蛙也不是树,伺机而动看起来是很多人的trigger。
一旦有机会,立刻就执行了批处理。
论坛上回国的人都和楼主类似的反馈。

发表于 2019-1-21 10:0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zhongbingo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zhongbingo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我年轻也回中国, 留在澳洲这种半死不活的地方意义不大。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19-1-21 10:0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tyler_kwok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tyler_kwok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看完全贴了,只能呵呵了。这也能吵。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9-1-21 10:1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gifox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gifox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gifox 于 2019-1-21 10:16 编辑
ekong 发表于 2019-1-21 09:58
有一种状态叫行动前的准备工作。这类似于穿着鞋要脱掉再重新穿。
折腾回去过得还不错的人都经历过这种重 ...


为什么一定是要挣扎呢?又从何判断不是人家的选择呢?

人生有多样性。 每个人感受幸福的方法差异很大。有人看着北斋的海浪,感觉到那种心潮澎湃,很感动。有人看完一眼没兴趣看第二眼。

我有个印尼朋友,父母当年创业很勤奋,基本上她家的小孩, 那时候看不到父母的。每天都是工人接送,补习社最后一个走。父母事业上很成功。然而大家在一起的时间真的很少。

不过孩童时期缺乏和父母一起的时间,成了她的一个心理上的伤痕。 于是她选择了不接手家里的事业,来澳大利亚,做一份普通工作。为的是她下午4点不到就回到家,有很多时间陪伴孩童成长。

2代人的不同选择,都不过是选择。一个选择了最求经济上的成功,一个选择了家庭生活。互换了人生就大家都得不到自己想要的。

评分

参与人数 2积分 +5 收起 理由
heroxk + 3 我很赞同
elena_sokolova + 2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9-1-21 10:2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hhuang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hhuang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gifox 发表于 2019-1-21 10:52
“这番话基本就是指明了,做技术了就是这么个普通结局or for someone, it is a happy ending.”

是,绝 ...

我很同意,每个人看重的东西不一样。

发表于 2019-1-21 10:26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cnnworld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cnnworld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hhuang 发表于 2019-1-21 08:03
其他的不说, 孩子的教育在中国比在澳洲好吗?中国的民办学校比得上澳洲的私校吗?不是有很多中产为了孩 ...

这个问题没有对错。国内很大一部分人因为子女教育送出国,原因是国内教育太累,孩子累家长也累。但从教育本身,来澳洲只希望孩子能有口地道的英文,所以会在合适的时间送澳洲,但其他,国内的教育三点好处:1,基础教育数理化暴强 2,青少年时价值观教育不像国外那么个性独立,更希望是中国式亲情观 3,教育最重要的是上进心,在国内容易形成,因为大家时刻竞争。 至于国际学校还是本地民办,看自己诉求,国内子女教育确实很累,只不过我还没体会,很多朋友观感,但国外的子女教育我确实接触很多bad case,华人精英的孩子最终都留在国外然后对父母一般也都不管不顾,成了香蕉人,这点是我最顾虑的地方

发表于 2019-1-21 10:28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ldw4567890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ldw4567890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谁都知道以现在的发展,某些专业的人群在国内会挣的更多,但在哪边生活完全是个人选择,有人喜欢996不用早些回家带孩子做家务,有人就喜欢享受更多的天伦之乐,有得必有失,楼主回来发帖肯定也是看到了在国内生活比在澳洲生活失去的那部分,只不过来找个安慰让他能更坚定呆在国内罢了

发表于 2019-1-21 10:3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hhuang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hhuang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cnnworld 发表于 2019-1-21 11:26
这个问题没有对错。国内很大一部分人因为子女教育送出国,原因是国内教育太累,孩子累家长也累。但从教育 ...

谢谢你的意见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9-1-21 10:3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tinaking666999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tinaking666999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其实现在国内的老年人,只要经济不错的,也是和子女分开住,但并不是子女就不管了。这几年在国外看到的西人,只要父母比较正常的,虽然是独立居住,但是子女也是经常来家里帮忙的,只有一个老头和他亲戚住一起,没有孩子来看他。其他的,都有孩子关心的。每次看到他们孩子的车停在路边,我就感到国外并不是有些人说的那样,子女不管老人,完全不是。

发表于 2019-1-21 10:46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cnnworld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cnnworld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gifox 发表于 2019-1-21 10:16
我不同意“一辈子只能做技术,做久了,非常容易被淘汰“

在国内,做技术的40以上,根据国内的朋友说。是 ...

我比较喜欢这种回帖,不认同也有质量。你说的情况存在,而且澳洲还不少,问题的关键在于如果一辈子只想做技术,在澳洲是可以有个happy ending,但我觉没意思。不过,等老了在中国拿不到高溢价的工作了,经济上也基本自由了,到时确实可以来澳洲凭自己的阅历做做类似咨询的工作,只不过那时工作不是自己刚性需求

发表于 2019-1-21 10:5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gifox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gifox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cnnworld 发表于 2019-1-21 10:46
我比较喜欢这种回帖,不认同也有质量。你说的情况存在,而且澳洲还不少,问题的关键在于如果一辈子只想做 ...

你觉得没意思是正常的。

没有一个地方可以提供一个人所有的生理和情感需求的嘛。

也不一定就是国内和澳大利亚了。世界很大的。

等你想慢下来,经济上自由了,其实也不一定要选择澳大利亚,甚至不需要长居一地。

发表于 2019-1-21 10:5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ekong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ekong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gifox 发表于 2019-1-21 08:14
为什么一定是要挣扎呢?又从何判断不是人家的选择呢?

人生有多样性。 每个人感受幸福的方法差异很大。 ...

这个取决于不同人的态度。就好像你觉得那不是挣扎,也是加了自己的态度。
有时候是有的选,有时候没得选。
至于挣扎还是不挣扎,这取决于自己的满意度。
对于陪伴,有的有心理创伤,有的没有。有人能忍耐,有人不能。
每个人见识到的世界都不一样,周围的人也不一样,最后做出的选择和诸多因素有关。
没人能确认这个结论。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