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足迹

 找回密码
 注册

精华好帖回顾

· 老陶再来818普洱和茶壶 (2008-11-6) 老陶 · Lanshan: 简单易做又好味的手工饼干- Choc Chip 核桃杏仁饼干 (2011-5-30) lanshan
· 偶也来发点吧~ (2006-12-28) 飞行 · payroll的问题,请给看看 (2005-6-2) AgeanSea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楼主:yuko

澳洲税率高吗?低于中国,相当于美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0-7 13:3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callcall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callcall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plainbbs 于 2011-10-7 11:29 发表
澳洲很多人离开澳洲,但他们去了中国?这里比较的是中澳负担,不是澳美,或者澳欧等等


是没去,但这么多人用脚投票,反映的是什么??

反映的是不管什么地方适合自己就好,没有什么社会是天堂。

中国有14亿人口,大多数人生活过的都不差。当然,你看跟谁比,跟奥村比,除了一部分从事专业工作的人,剩下都差。但你要跟过去比呢?20年前,大家为吃饭努力,10年前,大家为车子努力,现在呢?为房子努力。这些是一个等级的东西吗?不说明国内的人的生活越过越好了吗?

我上面给大家列出来了,北京中等收入跟奥村中等收入的对比。你觉得谁负担重呢?

答案其实是很明显的,你要比绝对值,那绝对奥村多。但国内生活综合成本要低很多。相对来说,国内负担会比奥村小很多。

但是,这只是一部分人。体力劳动者们的境遇就不用根奥村比了。奥村肯定完胜。但有一点,澳村是发达国家。中国不是。中国20年前还有很多人吃不饱饭呢.....现在呢,最起码解决了吃饭问题。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1-10-7 13:37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click 269# 帖子

此文章由 plainbbs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plainbbs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1. 分什么外企内企,只要是企业的税收,最终就要由企业员工,包括老板和工人以及产品的消费者共同承担,总之由社会承担,否则钱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2. 您这个算法太有才了,就是个简单的算术平均数,连个权重都不加

3.不要巧立名目用会计手段做挡箭牌,不管你记入税也罢,记入费也罢,总之是政府从社会攫取的财富,而这个财富的来源就是每个人,你无法否认
至于土地财政和房价的关系,我以为这都是常识了,原来还有人不知道

4.国家的金融投资,是在税收完成后的行为 - 这话你不觉得别扭么。国家政权是提供公共服务的,他的运营费用是有预算控制的,正常国家收入支出是平衡的,控制不好会有债务,就像希腊,搞好了,会有盈余,但不会太多,因为如果有大量的盈余明年的财政预算议会就会少批钱。总之,正常的国家怎么可能有大量的资本进行投资呢,如果有,只有一种可能,这个政府已经不是个单纯的服务机构,他有了自己的利益,他把民间的财富据为己有,为己所用

发表于 2011-10-7 13:4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callcall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callcall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plainbbs 于 2011-10-7 12:44 发表
逐条反驳你
1. 外企也是企业,当政府和企业,哪怕是外企站在一起时,税收逻辑并没有什么不同,除非你给外企设立单独的税率,但他还是可以通过利润转移的手段规避

2. 国家1的个人税负是9%?咋算的?
个人税负高低,不是指具体的张三 ...


有的观点不太赞同。

从维护稳定说起。

为什么维护稳定?只有有良好的社会条件,才能组织生产。没有生产,就没有工作,没有工作,年轻人干嘛去?抢劫去?
再说,维护稳定是对老百姓有利的事,是花了不少钱,但有一部分钱也是给老百姓当糖衣炮弹了。老百姓没吃到实惠?

卖地?房价上涨不是因为地价上涨。买一块地,不是明天就有房子了。给你举个例子,北京双井的房子,现在3万不到,地价成本才3000多.....
是房价上涨,造成地价上涨。你弄反了。但是,TG在这个问题上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就是妄想用市场调节房价。现在不也在限购之类的行政调控了吗?

金融投资?国家为什么会有外汇储备?RMB不是国际货币。出口的东西要用美元,欧元等进行结算。企业收到外币,不能在境内花。所以要换成RMB。 这是外储的来源。你说ZF把民间资本收集起来,这个概念是错误的。ZF难道没给企业RMB去换外汇?

为什么外储要投资债券等金融产品。1. 中国要一个稳定的外部条件,没办法。2. 不买金融产品,买什么?国外卖给你马?比如,国内想投资澳村,有几个被批了?3. 外储只是数字,不能当饭吃,都在央行电脑里挂着没用。必须要进行流动..........

发表于 2011-10-7 13:5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callcall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callcall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plainbbs 于 2011-10-7 14:37 发表
1. 分什么外企内企,只要是企业的税收,最终就要由企业员工,包括老板和工人以及产品的消费者共同承担,总之由社会承担,否则钱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2. 您这个算法太有才了,就是个简单的算术平均数,连个权重都不加

3.不要巧立名目 ...


那你想个办法,外储怎么办?

外汇储备不是国家攫取个人企业的财富。是从个人及企业手里用RMB买的。不买还不行.....

发表于 2011-10-7 14:0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plainbbs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plainbbs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维护社会治安的稳定和维护一党统治的稳定是一回事吗,四套领导班子,庞大的党团系统,遍布政府企事业机关的政工干部,他们的用途是维护哪个稳定?

土地和房价的关系问题讨论10多年了,答案显而易见的

外汇储备,没有强制结汇哪来的那么多的外汇储备?ZF换汇用的rmb是凭空印出来的你不知道吗,用纸换钱不是抢劫是什么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4 收起 理由
flyfish668 + 4 这位是明白人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1-10-7 14:1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callcall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callcall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plainbbs 于 2011-10-7 15:05 发表
维护社会治安的稳定和维护一党统治的稳定是一回事吗,四套领导班子,庞大的党团系统,遍布政府企事业机关的政工干部,他们的用途是维护哪个稳定?

土地和房价的关系问题讨论10多年了,答案显而易见的

外汇储备,没有强制结汇哪来的那么多的外汇储备?ZF换汇用的rmb是凭空印出来的你不知道吗,用纸换钱不是抢劫是什么


1. 你在国内工作过吗?去过下面看过吗?建议你看看再说。别什么都往体制上撤。西方国家政府不臃肿,不庞大了?国情如此.....别忘了,中国十几亿人要吃饭,没有这些班子早乱套了。再说了,你只看到领导班子了,没看见修的公路,机场,铁路,住宅,商业,工厂,等等一切的东西.......

2. 答案当然是显而易见的,你买过房吗?知道GFC之前国家调控房价,北京东四环的新房的房价是多少吗?9000多一点.....后来房子涨价是市场行为,TG犯的错误就是没有用行政手段纠正。
土地财政?那是房价涨了之后。你看看之前?看看土地出让金才多少钱???

3. 强制结汇??开玩笑呢???现在银行巴不得你存外币呢......凭空印出来的???我建议你学学金融再说........别忘了,外管局手里收的是外币,给出的是人民币。人民币是要在国内转圈的。

别没事老想着国内人过得水深火热似的。3万亿外储是出口导向型经济造成的。是好事,也是坏事。你去看看加入WTO之前的外储是多少?看看那会老百姓的日子怎么过的..............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1-10-7 14:2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click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click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plainbbs 于 2011-10-7 14:37 发表
1. 分什么外企内企,只要是企业的税收,最终就要由企业员工,包括老板和工人以及产品的消费者共同承担,总之由社会承担,否则钱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2. 您这个算法太有才了,就是个简单的算术平均数,连个权重都不加

3.不要巧立名目 ...

1,当然要分!在我举的例子中,国家对外企税收承担的主体是外国投资者,而如果我没理解错的话个人税负指的是本国纳税者,为什么要把对国外投资者的税收收入计入本国的个人税负?
2,加什么权重?都是人,是个体,难道缴税少就得算半个人?或者根本不算人?还是那句话,请给出你的算法。
3,如果你知道土地供给和房价的关系,为什么还要说:卖地赚了很多钱,导致房价疯涨,最后还不是购房者个人承担?...
4,你是说国家不应该有大量的资金进行金融投资?这个问题我不跟你争,美国在金融市场每天的资金有多少,自己去google。
还是那个问题,我不知道还要问多少遍,如果澳洲在金融市场上收益了,你会认为自己的个人税负增加了吗?如果亏损了,你会认为自己的个人税负减少了?请直接回答,别回避问题。

发表于 2011-10-7 14:2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plainbbs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plainbbs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房价高低和分税制,土地财政,中央地方的财政比例关系都是讨论10年的问题了,答案都是很清楚的

外汇储备,强制结汇和外汇占款的来源,和通货膨胀关系也是很清晰的,你就是装糊度,我也没办法

总之,谁也无法否认大陆国富民穷的现实,谁也无法否认所有财富来自民间,不来自政府这个事实

发表于 2011-10-7 14:3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bet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bet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Billydidi 于 2011-10-7 13:30 发表




还在care来care去, 北京上海 随便一个care就是2000起,难道 国内的care不要钱? 国内一些小孩的启蒙班(非贵族) 一小时120. 我表妹就是带她孩子去的, 一星期也只能去1次,因为太贵. 小小孩吃喝开销 每月2000起, 其他费用还别提. 大了去稍微好一点的学校,通关系 搞赞助,不亦乐乎.国内有父母给你带孩子, 就可以双职工. 澳洲没父母 就必须要一个人带孩子,这个就是你的观点? 估计你混的是蛮惨的.


在国内我从来没有要父母给我带孩子,从孩子一出生就是请的保姆,以前才1千元每月,现在要2千多每月了,从3岁开始上幼儿园每月不到2000元,但这些费用在我们双职工的收入里占的比例很小。至于各种启蒙班、亲子班、早教班,有钱你就去上,没钱不上也无所谓,这是个无底洞,有多少钱都花得出去,没有可比性。可澳洲呢,很多华人的孩子在上学前都没去过Childcare,或者每周只去1、2次,为什么?收费占收入的比太贵!至于afterschool care和holiday care,就不仅仅是钱的问题了,我前面说了,最伤不起的是浪费了很多时间,一群孩子不分大小在一起玩,晚上6点多回家,拿什么时间练琴?拿什么时间补习?

恭喜你!你可能是有钱人,按你的标准我可能是属于混的蛮惨的,惨得在澳洲请不起保姆,必须得自己带孩子,惨得只能靠LG一个人的收入,也就比足迹平均工资的一半多一点,但像我这么惨甚至比我还惨的华人在身边比比皆是,可能我们住的是穷人区,孩子上的是公校,所以孩子的华人同学里70%~80%生活都很拮据,很少到外面吃饭,很少外出旅游(不算自驾游哈),每月还的房贷要占了收入的一半以上。再举一例,我刚来时住在爸爸以前的一个学生家里,他们是双职工,2个孩子,来澳十几年了,女的在澳洲博士毕业、现在大学里工作,男的也是国内的硕士毕业,在公司里工作(不是labor哈),他们生活的拮据让我这个刚来澳洲的人真是大跌眼镜,相比国内她同期毕业而留校的同学们,除了住的大House,就没有其它优越性了,不过后来这种情况我见得多了,就见怪不怪了。可能我这个圈子就是穷人多吧,你说我怎么才能多认识些像你这样的有钱人捏?也好让我们的生活多点希望啊?!

发表于 2011-10-7 14:36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click 278# 帖子

此文章由 plainbbs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plainbbs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在你的眼里政府是干啥的?原来政府不仅是提供公共服务的,他还是个赚钱的机构

一个最基本的政治常识是,政府掌握暴力资源,他就不可以参加市场交易,因为无法保证他不会犯规,不能指望他会自觉地遵守规则,必须把它关在笼子里

发表于 2011-10-7 14:4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callcall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callcall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plainbbs 于 2011-10-7 15:29 发表
房价高低和分税制,土地财政,中央地方的财政比例关系都是讨论10年的问题了,答案都是很清楚的

外汇储备,强制结汇和外汇占款的来源,和通货膨胀关系也是很清晰的,你就是装糊度,我也没办法

总之,谁也无法否认大陆国富民穷的现实,谁也无法否认所有财富来自民间,不来自政府这个事实


呵呵,开始直接给结论了?

知道为什么分税吗?你去查查当年的文件去,看看里面怎么说的?在查查当时中央的财政状况......土地财政原来占只地方收入的一部分。别忘了,为了招商引资,很多土地出让金是免的。这两年房价涨了,占比才多的。看看数字再说...........

外储根通货膨胀的关系?我倒想听听什么关系?给你一个利益链条,你自己琢磨吧。

条件:一件外销售价15刀的东西。从外商收回15刀。跟银行换回100元。材料中国采购。
过程:员工成本 30元,经营成本30元,材料成本30元。利润10元。

我想问问你,什么地方造成通货膨胀了?

答案就是,每个环节都造成通货膨胀了。
员工拿到钱,去消费,在中国转悠
不管什么经营成本,租金也好,财务费用也好,都在中国里转悠
材料成本也是从境内采购,也在中国转悠。
利润也是企业的,也在中国转悠。

那你说,是因为我卖了15刀的东西从国内到国外,造成国内多了100块钱呢?还是外管局给的我100块钱造成国内多了100块钱呢?

明显是因为我用劳动从外国拿回了100RMB,而不是外管局印给我的。

国富民穷?对阿,自古就这样......只是,现在在民穷的情况下,老百姓能吃饱穿暖,买房买车。
财富来自民间。对阿,所有的地方都是这样啊?难道西方国家的政府的钱不是从老百姓手里收税收出来的吗?不对,有一部分,是从别的国家借的.............能长久吗?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1-10-7 14:4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callcall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callcall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plainbbs 于 2011-10-7 15:36 发表
在你的眼里政府是干啥的?原来政府不仅是提供公共服务的,他还是个赚钱的机构

一个最基本的政治常识是,政府掌握暴力资源,他就不可以参加市场交易,因为无法保证他不会犯规,不能指望他会自觉地遵守规则,必须把它关在笼子里


政府是行政机关,是维护秩序的。政府也是法律的制定者,维护秩序的。政府也是法律的执行者,还是维护秩序的。

政府及政府的机构不参加市场交易??

你能给我举出个例子吗?开玩笑呢???

发表于 2011-10-7 14:5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click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click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关于国家在金融市场的投资,我可以简单解释一下,一个国家每年的收入是很大一笔钱,这笔钱想花出去也不容易,得有计划,这个季度花多少,下个季度花多少。那还没花出去的钱怎么办?埋后院地里?
另外,很多国家都有储备金,这笔钱也埋地里?

发表于 2011-10-7 14:5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click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click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plainbbs 于 2011-10-7 15:36 发表
在你的眼里政府是干啥的?原来政府不仅是提供公共服务的,他还是个赚钱的机构

一个最基本的政治常识是,政府掌握暴力资源,他就不可以参加市场交易,因为无法保证他不会犯规,不能指望他会自觉地遵守规则,必须把它关在笼子里

我以为,我们讨论的是个人税负应该如何计算,而这应该和政治啊民主啊自由啊没关系的。
抱歉,来错地方了,陷入了一场错误的感情纠葛...

发表于 2011-10-7 18:1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yuko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yuko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beta 于 2011-10-7 14:17 发表
你怎么看不懂我的话呢?再说一遍,我不是在比中澳哪里的平均收入高、哪里的平均生活水平高,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大把的低收入人群,澳洲是发达国家,这么少的人守着这么多的资源,这个平均还用比吗?傻子都知道!我只是针对这个报告拿10万澳元和60万人民币的收入比税率,觉得很不靠谱,所以打个对折,按30万收入说,税赋的比例怎样一目了然。
....
北京中等收入跟奥村中等收入的对比。你觉得谁负担重呢?

就是不懂你的话,完全的逻辑混乱。
1. 本来最初的文章就是看各国一个绝对值的税率。没有比什么生活水平,这里的中等和那里的中等。
2. 但是如果你非要比生活”负担“,澳洲的和中国的“中等收入“的负担,那么为什么莫名奇妙的“打个对折”了事,为什么莫名奇妙的非说10万澳币家庭收入是澳洲中等(明明两个大本毕业22岁的基本工资),而中国的中等非是30万RMB(明明大本毕业远远拿不到)。你干脆定义澳洲中等是5万家庭收入,中国中等是50万RMB算了,生活负担比较更符合你的逻辑了。(paopaobing(71))

[ 本帖最后由 yuko 于 2011-10-7 19:15 编辑 ]

发表于 2011-10-7 18:1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psp3000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psp3000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不要争论了,直接算税后收入,然后觉得税后澳洲过得好些的,呆澳洲,税后中国过得好的,回中国。不就解决了吗?
那些能回国却一直呆在这边,又嫌税高了,生活艰难的,为什么非要留在澳洲?
那些能移民却一直呆在国内,又不停抱怨国内生活的,为什么非要留在国内?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2 收起 理由
slothmu + 2 我也不明白这么简单的事情争什么

查看全部评分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1-10-7 18:4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flyfish668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flyfish668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忘记了,天朝还有一更隐蔽的征税,就是通货膨胀。如果你是低下收入,退休的,恭喜你了。

发表于 2011-10-7 20:1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dolinloop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dolinloop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flyfish668 于 2011-10-7 19:49 发表
忘记了,天朝还有一更隐蔽的征税,就是通货膨胀。如果你是低下收入,退休的,恭喜你了。

这倒也不是中国特产,澳大利亚没有通货膨胀?

发表于 2011-10-7 20:2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flyfish668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flyfish668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dolinloop 于 2011-10-7 21:17 发表

这倒也不是中国特产,澳大利亚没有通货膨胀?


澳洲没负利率。

发表于 2011-10-7 21:0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bet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bet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beta 于 2011-10-7 14:17 发表


你怎么看不懂我的话呢?再说一遍,我不是在比中澳哪里的平均收入高、哪里的平均生活水平高,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大把的低收入人群,澳洲是发达国家,这么少的人守着这么多的资源,这个平均还用比吗?傻子都知道!我只是针对这个报告拿10万澳元和60万人民币的收入比税率,觉得很不靠谱,所以打个对折,按30万收入说,税赋的比例怎样一目了然。

另外,澳洲2个刚毕业的大学生收入是很容易达到10万澳元,但一旦有了孩子,有一方就很难再工作了,如果双方都工作就要付出其它的代价,比如父母的探亲、移民费用,各种Care的费用,以及牺牲孩子学习才艺及补习的时间为代价,而在中国,2千多一个月请个保姆就能解决问题了,也不用牺牲一方的职业生涯。当然,这都是题外话,就不讨论了,要不然没完没了。

原帖由 yuko 于 2011-10-7 19:12 发表
引用:
原帖由 beta 于 2011-10-7 14:17 发表
你怎么看不懂我的话呢?再说一遍,我不是在比中澳哪里的平均收入高、哪里的平均生活水平高,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大把的低收入人群,澳洲是发达国家,这么少的人守着这么多的资源,这个平均还用比吗?傻子都知道!我只是针对这个报告拿10万澳元和60万人民币的收入比税率,觉得很不靠谱,所以打个对折,按30万收入说,税赋的比例怎样一目了然。
....
北京中等收入跟奥村中等收入的对比。你觉得谁负担重呢?

就是不懂你的话,完全的逻辑混乱。
1. 本来最初的文章就是看各国一个绝对值的税率。没有比什么生活水平,这里的中等和那里的中等。
2. 但是如果你非要比生活”负担“,澳洲的和中国的“中等收入“的负担,那么为什么莫名奇妙的“打个对折”了事,为什么莫名奇妙的非说10万澳币家庭收入是澳洲中等(明明两个大本毕业22岁的基本工资),而中国的中等非是30万RMB(明明大本毕业远远拿不到)。你干脆定义澳洲中等是5万家庭收入,中国中等是50万RMB算了,生活负担比较更符合你的逻辑了。


天哪,怎么有这么无耻的人!光天化日之下篡改别人的帖子,加上子虚乌有的话来进行攻击!

我哪句话说了“北京中等收入跟澳村中等收入对比”了?我哪句话说10万澳元是澳洲中等收入,30万元是北京中等收入了?你引用我的那句话是自己加上的吧,这也太无耻了!本来辩论是各自陈述观点,可是要是用编造谎言来攻击对方也太可笑了吧。

本来我也不是要比生活水平,只是觉得拿10万澳元收入跟60万元人民币收入比税率太荒唐,顺便提了一句北京的30万元收入比澳洲10万元收入过得好,有人就不舒服了,不依不饶地说我胡说,我这才拿数据分析为什么我不是乱说的,您倒好,添油加醋地,又跟我扯上什么北京中等收入和澳洲中等收入对比了,再这么下去,您不会又编造我说中国的农民都比澳洲的白领生活好了吧?!

发表于 2011-10-7 22:4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yuko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yuko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beta 于 2011-10-7 22:05 发表
天哪,怎么有这么无耻的人!光天化日之下篡改别人的帖子,加上子虚乌有的话来进行攻击!

我哪句话说了“北京中等收入跟澳村中等收入对比”了?我哪句话说10万澳元是澳洲中等收入,30万元是北京中等收入了?你引用我的那句话是 ...

我把callcall的#272贴当成也是你发的了,你俩的论调有时候也太象了,我都糊涂了。(paopaobing(10)) 那句是callcall说的。不好意思。
不过我的道理没错啊。10万澳币和30万人民币家庭不应该一起比。(paopaobing(56))

[ 本帖最后由 yuko 于 2011-10-7 23:49 编辑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1-10-7 22:5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callcall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callcall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yuko 于 2011-10-7 23:47 发表

我把callcall的#272贴当成也是你发的了,你俩的论调有时候也太象了,我都糊涂了。(paopaobing(10)) 那句是callcall说的。不好意思。
不过我的道理没错啊。10万澳币和30万人民币家庭不应该一起比。(paopaobing(56))


呵呵,你可能不太了解国内大城市的收入了......

如果两个人都工作的话,大学毕业一两年,30万RMB的收入真的很好拿................

发表于 2011-10-8 09:1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yuko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yuko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callcall 于 2011-10-7 23:58 发表
呵呵,你可能不太了解国内大城市的收入了......
如果两个人都工作的话,大学毕业一两年,30万RMB的收入真的很好拿................

不要瞎吹哦。
我说的是毕业生“平均工资”,不是看看有没有“不少人”毕业拿1.3万,“不少人”要看百分比,不是绝对值。
而悉尼大本毕业生4.9万是平均啊。UNSW计算机系官方公布的2010年平均本科生毕业工资在6万到8万不等(子专业不同)。
而中国大城市呢,没找到2010的,但是 2009年清华毕业生平均工资 5339元,上海交大 4808,北大 4620,北京地区大学平均2472.不要告诉我,2472两年来已经翻到1.3万了。

发表于 2011-10-8 11:0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callcall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callcall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yuko 于 2011-10-8 10:16 发表

不要瞎吹哦。
我说的是毕业生“平均工资”,不是看看有没有“不少人”毕业拿1.3万,“不少人”要看百分比,不是绝对值。
而悉尼大本毕业生4.9万是平均啊。UNSW计算机系官方公布的2010年平均本科生毕业工资在6万到8万不等( ...


呵呵,比的是税负,是负担,是消费水平。没比毕业生的工资。

你不知道,国内薪水涨的快吗?给你一例子。PwC 刚进公司的小朋友A2 也就5000多一点。四年后正常升级后的SA1基本工资是1万9。还有差补,OT之类的别的。

国内的综合物价水平低,这我相信你也知道。一般专业技术人员,在澳村,在国内大城市,生活质量不会有什么差别..........相反,很多时候,国内要比澳村过的好..........我就不跟你说公司高管的收入水平了,怕吓着你。

但是,大部分的人,还是普通劳动人民。对于劳动人民,澳村当然好了......发达国家................

发表于 2011-10-8 11:3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yuko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yuko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callcall 于 2011-10-8 12:02 发表
呵呵,比的是税负,是负担,是消费水平。没比毕业生的工资。
你不知道,国内薪水涨的快吗?给你一例子。PwC 刚进公司的小朋友A2 也就5000多一点。四年后正常升级后的SA1基本工资是1万9。还有差补,OT之类的别的。

国内的综合物价水平低,这我相信你也知道。一般专业技术人员,在澳村,在国内大城市,生活质量不会有什么差别..........相反,很多时候,国内要比澳村过的好..........我就不跟你说公司高管的收入水平了,怕吓着你。

但是,大部分的人,还是普通劳动人民。对于劳动人民,澳村当然好了......发达国家...............


呵呵,又开始瞎吹了,跟国内的打肿脸充胖子的有一拼。
故意把澳洲”中等收入“定的超低,把国内四大快被剥削的成了痨病死的收入当成大学生发展几年的正常收入,中等收入来比。以为我不知道国内情况?尤其四大,太搞笑。看来也只能拿国内高管工资意淫了。(btw,对国内进四大的,大家都表示”同情“。是有很天真的小朋友,以为四大是什么好地方。)
这里脑力劳动者收入家庭,有工作经验5年-10年的家庭收入20万平均算很低的。负担?奢侈品消费?和国内“平均”的类似的脑力劳动者比,除了富二代,类的痨病死/大鸭梨的少数,国内上哪比去?

我们就是通技术白领而已,一个工作经验5年,一个6年,早九晚五,没什么高管操心的破事,家庭收入税前33万(就不说足迹平均了),很一般,无孩,四次国际旅游一年。国内高管的朋友也有不少,我都不好意思刺激他们。哎(paopaobing(56))

[ 本帖最后由 yuko 于 2011-10-8 12:43 编辑 ]

发表于 2011-10-8 11:4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回头望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回头望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实话实说,出国旅游对于国内普通老百姓还是比较奢侈的。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1-10-8 11:4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callcall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callcall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yuko 于 2011-10-8 12:38 发表


呵呵,又开始瞎吹了,跟国内的打肿脸充胖子的有一拼。
故意把澳洲”中等收入“定的超低,把国内四大快被剥削的成了痨病死的收入当成大学生发展几年的正常收入,中等收入来比。以为我不知道国内情况,尤其四大,太搞笑。看来也 ...


您不是wm的马甲嘛?你们两口子每年33万收入?挺多的哈。澳村什么时候普通脑力劳动者家庭年收入33万了??

国内四大工资还真不算多的......老土了吧??你真要是有国内高管的朋友,是你羡慕他们,不是他们羡慕你.......知道什么叫衣食住行从来没花过钱吗?

发表于 2011-10-8 12:1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yuko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yuko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callcall 于 2011-10-8 12:44 发表
您不是wm的马甲嘛?你们两口子每年33万收入?挺多的哈。澳村什么时候普通脑力劳动者家庭年收入33万了??
国内四大工资还真不算多的......老土了吧??你真要是有国内高管的朋友,是你羡慕他们,不是他们羡慕你.......知道什么叫
衣食住行从来没花过钱吗?


在这里算多么?5-6年,工作经验,双工家庭收入33万稀奇吗?是比平均稍高点不假。开来你的圈子不对啊,难怪这么嫉妒羡慕国内。呵呵,理解,理解。大家都是移民,是不容易。但没必要老拉辛酸血泪史的出来当平均数吧?

国内不就是天天把包销,吃穿住行所谓不花钱挂嘴上么?为什么老挂嘴上?别的事拿不出手啊!认真算一算,一年这上搞的才几个毛?算了的也不好意思说出来。

[ 本帖最后由 yuko 于 2011-10-8 13:19 编辑 ]

发表于 2011-10-8 12:1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future2521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future2521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中国法律是一回事,

执行又是一回事

发表于 2011-10-8 17:1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lillysong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lillysong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出来气人 于 6-10-2011 08:58 发表

在澳洲,赖于你生存的亲人如配偶,子女,父母等都可以抵扣税并有OFF SET,而中国无论你有多少家庭人口要养活,全部不算扣税的,照单上缴!


家庭年总收入超过15万,养父母是没有offset的,刚报的税,dependant offset(parent)一份钱没有(monkey37)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