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足迹

 找回密码
 注册

精华好帖回顾

· 自己动手装天窗 (2015-6-25) daniello · 金大班的最后一夜 (2013-11-28) daniello
· 关于辞职, 辞退, 开除, 裁员的一些requirement & entitlement (2008-8-28) xingbu · GLC250D 1000公里短评测 (2016-1-4) rick_li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查看: 5723|回复: 30

[人文传统] 自学《三字经》 [复制链接]

退役斑竹 参与宝库编辑功臣

发表于 2013-9-10 00:2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big_beast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big_beast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俺一直犹豫要不要发这个帖。
一是俺不是科班出身,喜欢古文,也就止于喜欢,没有系统的学习过,《三字经》是一本启蒙读物,正因为浅显,读的人更多,俺要发出来,估计会被狠多正统学过的人笑话。二来这个帖是俺怀青蛙仔有空的时候写的,当然,没写完,现在俺的状况也不允许俺静下心来继续写。
后来一想,百家争言,俺也言一把,管他的呢-_-b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20 收起 理由
dootbear + 20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P民一个,屌丝一枚,傻妈一只

记得给俺加分……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退役斑竹 参与宝库编辑功臣

发表于 2013-9-10 00:2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big_beast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big_beast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三字经》是中国古老的启蒙教材之一,与《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合称“三百千千”。

《三字经》大约成书于南宋,有人说它的作者是宋末区适子,有人说是明代黎贞,流传最广的说法是南宋王应麟。这本书三字一句,朗朗上口,微言大义,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

以下是《三字经》全文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悌(tì)于长,宜先知。

  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

  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

  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

  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

  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

  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

  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

  此十义,人所同。凡训蒙,须讲究。

  详训诂,名句读。为学者,必有初。

  小学终,至四书。论语者,二十篇。

  群弟子,记善言。孟子者,七篇止。

  讲道德,说仁义。作中庸,子思笔。

  中不偏,庸不易。作大学,乃曾子。

  自修齐,至平治。孝经通,四书熟。

  如六经,始可读。诗书易,礼春秋。

  号六经,当讲求。有连山,有归藏。

  有周易,三易详。有典谟,有训诰。

  有誓命,书之奥。我周公,作周礼。

  著六官,存治体。大小戴,注礼记。

  述圣言,礼乐备。曰国风,曰雅颂。

  号四诗,当讽咏。诗既亡,春秋作。

  寓褒贬,别善恶。三传者,有公羊。

  有左氏,有谷梁。经既明,方读子。

  撮其要,记其事。五子者,有荀杨。

  文中子,及老庄。经子通,读诸史。

  考世系,知终始。自羲农,至黄帝。

  号三皇,居上世。唐有虞,号二帝。

  相揖逊,称盛世。夏有禹,商有汤。

  周武王,称三王。夏传子,家天下。

  四百载,迁夏社。汤伐夏,国号商。

  六百载,至纣亡。周武王,始诛纣。

  八百载,最长久。周辙东,王纲堕。

  逞干戈,尚游说。始春秋,终战国。

  五霸强,七雄出。嬴秦氏,始兼并。

  传二世,楚汉争。高祖兴,汉业建。

  至孝平,王莽篡。光武兴,为东汉。

  四百年,终于献。魏蜀吴,争汉鼎。

  号三国,迄两晋。宋齐继,梁陈承。

  为南朝,都金陵。北元魏,分东西。

  宇文周,与高齐。迨至隋,一土宇。

  不再传,失统绪。唐高祖,起义师。

  除隋乱,创国基。二十传,三百载。

  梁义之,国乃改。炎宋兴,受周禅。

  十八传,南北混。辽于金,皆称帝。

  太祖兴,国大明。号洪武 都金陵。

  迨灭辽,宋犹存。至元兴,金绪歇。

  有宋世,一同灭。莅中国,兼戎狄。

  九十年,国祚废。明太祖,久亲师。

  传建文,方四祀。迁北京,永乐嗣。

  迨崇祯,煤山逝。廿二史,全在兹。

  载治乱,知兴衰。读史书,考实录。

  通古今,若亲目。口而诵,心而惟。

  朝于斯,夕于斯。昔仲尼,师项橐。

  古圣贤,尚勤学。赵中令,读鲁论。

  彼既仕,学且勤。披蒲编,削竹简。

  彼无书,且知勉。头悬梁,锥刺股。

  彼不教,自勤苦。如囊萤,如映雪。

  家虽贫,学不辍。如负薪,如挂角。

  身虽劳,犹苦卓。苏老泉,二十七。

  始发愤,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

  尔小生,宜早思。若梁灏,八十二。

  对大廷,魁多士。彼既成,众称异。

  尔小生,宜立志。莹八岁,能咏诗。

  泌七岁,能赋棋。彼颖悟,人称奇。

  尔幼学,当效之。蔡文姬,能辨琴。

  谢道韫,能咏吟 。彼女子,且聪敏。

  尔男子,当自警。唐刘晏,方七岁。

  举神童,作正字。彼虽幼,身已仕。

  尔幼学,勉而致。有为者,亦若是。

  犬守夜,鸡司晨。苟不学,曷为人。

  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

  幼而学,壮而行。上致君,下泽民。

  扬名声,显父母。光于前,裕于后。

  人遗子,金满籝。我教子,唯一经。

  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5 收起 理由
大成若缺 + 5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P民一个,屌丝一枚,傻妈一只

记得给俺加分……

退役斑竹 参与宝库编辑功臣

发表于 2013-9-10 00:2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big_beast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big_beast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三字经》虽然没有分段,但就俺看来,它说了几点大意,所以说,还是分了段的。俺的分段和网上的不同,总之是个人意思,就不要太讲究了。

第一段: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悌于长,宜先知。

这一段讲的是人生来善良,因为环境的不同造就各种不同的习性。这个环境包括物质环境,也包括人文环境,人要想向上且保持生来的善良,就得不断的向好的方面学习,努力学习。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人刚生下来,本性狠善良,虽然所有的人刚生下来性格都相近,都善良,但因为所学习所接触的东西不同,慢慢就产生了差距。

《三字经》是儒家的学说,本承性本善,认为所有的人生来天性善良,之所以犯错是因为社会的影响以及自己的不尚学。从这点可以看出,儒家讲的是仁。

与之相对的是法家,法家认为性本恶,人生来就是恶,自私贪婪,不得不以严刑厉法去规矩,将人性的恶压制在不违反社会的范围内。

俺不好说哪个学说是正确的,儒家法家为了这一字之差争了几千年,正确与否不是俺所能界定。但就俺私下里想,俺还是比较偏向儒家,俺对人性比较有信心。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如果不接受正确的教育,初生时善良的人性也许就会受到一些不好的影响而改变。教育者所最需要的,在于专注,诲人不倦。

虽然俺不能说这个社会不好,但俺也不得不说,这个社会存在许多问题,人要穿衣吃饭,要行要住,子女需要教育,老人需要赡养,最重要的是,人人都想过上更好更舒适的日子。这些,全需要财力。

社会发展了,人不能再一箪食一豆羹地简单生活,哪怕你愿意,社会也不允许。社会需要发展,需要更多的人的更多的生产。如果人都停留在简单生活上,社会也将停止不前。为此,社会给了人一种诱饵,那就是金钱。

儒家的思想是入世,进入这个社会,创造这个社会,儒家更崇尚权力,用权力去改变这个社会,如果不行,则是金钱,用金钱帮助自己过上不需要别人帮助的生活。

但是,儒家希望在进入这个金钱社会的时候,保有自己的一份独立人格,有所为有所不为。要想在强大的社会前保有自己的独立人格和思想,除了生性的善良,更重要的是学习。

上一代为了让下一代留有独立的人格和思想,除了指望他们生性的善良,更重要的是教育。将那条思想的道路指出来。

思想的道路是狭窄的,社会的影响是强大的,怎么才能让自己的孩子走上那条道路而不迷失?唯有教育,一次又一次的教育,不怕烦难,谆谆教诲。自己不放弃,孩子才不会放弃。所以说,教之道,贵于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三字经》在这里讲了孟母的故事。

孟母是孟轲的母亲。孟轲是儒家的重要人物之一。儒家的创始人孔丘被后人称为至圣,而孟轲则是亚圣。因此后人都不称孟轲之名,而称为孟子,也就是孟先生的意思。

孟子早年丧父,和母亲一起生活,虽然贫困,但孟母慈爱,孟子聪慧,生活得狠幸福。

而让孟母忧虑的是,所住的地方隔壁就是屠户,孟子每天去看人家杀猪卖肉,学的也是杀猪卖肉。当屠户也没什么不好,但孟母觉得孟子首先要学习更好的东西。

于是孟母搬了家,搬到了一户祭祀的人家边上。那家人的主要工作是给死人收殓,并唱祭辞之类,孟母觉得,还有更好的东西可以学。

于是孟母又搬了家,搬到学校附近,从此孟子每天的日常生活成了去学校听课。

就俺看孟母并不是个非常有文化的女人,她没有知识,但她知道知识的力量。她不知道道路在哪里,但她希望找到一个知道道路在哪里的人。

这非常了不起。

子不学,断机杼。说的是有一天孟子学习学得疲乏了,而学习的效果并不象学杀猪卖肉那样见效快,能赚到生活的必需品。于是孟子觉得学习没有什么用处,决定不说了。

孟母并没有打骂孟子,而是停下织布机,将织布的梭子打断了。

孟子惊讶地说:“妈妈,你把梭子打断了,这织到一半的布不就浪费了吗?”

孟母说:“我浪费了半匹布你就这么心疼,你学习学到一半,不就象这没完成的半匹布一样被浪费了么?”

孟子明白了自己的错误:学习看上去没用,就象这织机上的布一样只会浪费人的劳力,可当布织完了,既可以做成衣服保暖也可以换成食物维持生活,学习也是如此,或者说更是如此。学到一半只是浪费了以前的劳动,学有所成后,能做的事情又哪能仅仅是赚生活必需品呢?

从此孟子努力学习,成了一代思想家,被称为亚圣。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红楼梦》里有一段说到一个戏曲名叫《满床笏》,意思是家里狠多当官的人,把笏板放在一起,都摆了满满一床。俺当时想的就是窦燕山。虽然实际上是郭子仪。

和窦燕山有关的五子登科,狠多年画里都有画,意思是五个儿子都中了科举。

窦燕山名禹钧,老家在燕山。中国古代的人一般不直接称呼长者的名字,而是用老家的地名,官名,或别号来称呼。比如杜甫当过工部员外郎,一般称他为杜工部。李白号青莲居士,一般称他为李青莲。

窦燕山生在一个乱世,当时唐朝灭亡,军阀四起,短短五十三年,就号称有五代十国,可见权力更替多么频繁。乱世中人,首先想的是保全生命,而窦燕山想的是教育。

他的五个儿子在多朝为官,都狠有声望。

虽然窦燕山的教育方法并没有象曾氏家书一样存留下来,但教育成果人人可见,不由得不引后人暇想。

评分

参与人数 2积分 +6 收起 理由
RAMBLER + 4
rliaus + 2 广东人叫爸爸老窦据说就这么来的.

查看全部评分

P民一个,屌丝一枚,傻妈一只

记得给俺加分……

退役斑竹 参与宝库编辑功臣

发表于 2013-9-10 00:2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big_beast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big_beast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生了孩子却不教育,或者说不让孩子接受教育,这是父母的过错。俺想这里的“父”字不应该仅仅只是父亲,而是所有的长辈,除了父亲,其他的人也不能推卸让孩子受教育的责任。

人刚刚生下来,一无所知,如果没有人告诉他应当学习,应当走上思想的道路,他怎么会知道呢?当长辈的并非要是大学问家才觉得有教育孩子的义务,不管是什么人,有了孩子,总得将道路指给孩子,至于孩子能走多远,则是孩子自己的问题了。

前面说了,教之道,贵以专,如果教育者不能专心致志,而是听之任之,学也好不学也好,这便不是一个合格的教育者,这样的教育者,殆误的将是一批人的一生。学习的道路是艰苦的,教育者的严格能约束人在某些时候出现的惰性。至于因材施教,则是更进一步的教育了,并不是每个教育者都能达到这样的水平,从大多数的经验来看,严格一点,教出的学生总会好一些。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不学习,这样是不对的,小时候不学习,长大后可怎么办呢?

有人说读书有什么用,俺可以去搬砖,一样的赚钱。可就是搬砖这种简单的工作,也是需要学习的。

而人类如果不读书,不从前人的思想里吸取力量,不知道分辨对与错,美与丑,这是非常可怕的一件事。传说尧的时候有四凶,其中一凶的名字叫浑沌。浑沌泯灭了初生时的善良,却又不辨对错不分美丑,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浑浑噩噩地生活,所以被称为四凶之一。另三凶是饕餮,穷奇,梼杌。饕餮贪婪好吃,以至于把自己身体都吃掉,吃剩头和嘴。穷奇抵毁忠直,喜欢杀善人。梼杌顽固且凶恶,不听教化。后来这四凶被舜流放到了边远的地区。从这个远古的神化里也可以看出,这四凶不仅仅是四种怪兽,且是四种恶劣的品德。

古人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人要多看,多听,学习前人的长处,警惕前人的短处。养成这样的习惯将会终生受益。

如果人从来不学,老了依然浑浑沌沌,这一生又有什么意义呢?和栏里餋养的猪羊又有什么区别呢?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如果第一段非要分成两部分,俺想从这里起就是第二部分了。

第一部分说的是要学,第二部分说的是学仁学义学孝悌,也就是学的基本方向。

玉不经过琢磨,只是石头一块,不会成为美丽的玉器。人不经过学习,不会知道道理,包括仁,包括义,包括孝,包括悌,包括其他日常所需的知识。

狠有意思的是,孔子说君子不器,也就是君子不仅仅是成为一件有用的东西。那么,为什么在这本书里鼓励学子成器呢?

在狠久以前,禅宗五祖弘忍想将道传给下一代,他要寺里的每个僧人写一首偈,来表达自己对道的领悟。

大弟子神秀写的是:“身似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寺里的舂米僧惠能写的是:“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五祖就将道传给了惠能。

惠能讲的是顿悟,无尘无我,空无一物,达到了孔子说的不器。但如果所有的人都按惠能的方法去修行,却不见得能达到惠能的境界。

俺不得不承认,人的天资是有差别的,有些人能过目不忘,比如张松,比如三苏,可大多人并不能,背了狠多遍勉强记住了,一段时间不看,又会忘记。

一千个人里也许有一个人能达到惠能的资质,如果这一千个人都按惠能的方法去修行,也许有一个人能成功,其他的九百九十九人则会一事无成。

所以五祖也说,神秀的方法非常好,众弟子要按这个方法去修行。神秀的天资也许不如惠能好,但他讲的是勤,是勉,是持之以恒,这种方法更适合普通人。神秀最后成了北宗禅的创始人。

玉不琢,不成器这句话说得非常好。

一是说明了不经过琢磨的玉不会有用,也就是再聪明的人不经过学习,不会明理的道理。二是这个琢字,琢玉在古代是非常辛苦且需要耐心的工作,也许三年五年,也许十年八年,也许一辈子,才能在一块玉上刻上美丽的花纹,成为祭祀的礼器,学习也如此,要勤勉执着,才能学有所成。
P民一个,屌丝一枚,傻妈一只

记得给俺加分……

退役斑竹 参与宝库编辑功臣

发表于 2013-9-10 00:2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big_beast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big_beast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人年青的时候要亲近老师和朋友,学习礼仪。

虽然类似于白话,仔细想一想,该亲近什么的师和友呢?为人父母的,首先要告诉孩子,哪些人是该学习的,哪些人是该警惕的。学习好的方面,改正错误的方面。换句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也是最重要的老师。

老子说:大道废,有仁义。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为政的人什么都做了,但天下的人还是不听从,于是不得不用礼去规矩、约束天下人。认为礼是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但俺不得不说,现在距离老子的自然世界太遥远太遥远,如果能用礼来约束,已经是最好的结果。实际上,现在的社会,用法来约束,都还不够,何况礼呢?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香是指黄香。

黄香是汉章帝时人,长大后当的官并不大,他之所以著名,一是因为他是个神童,年龄狠小的时候就学习儒家典籍,被称为:天下无双,江夏黄童。二是因为他狠孝顺,母亲死得早,他对父亲非常之孝,夏天先将枕席扇凉,冬天则用身体给父亲温暖被褥。

元代郭守正编辑了《二十四孝》一书,写了历史上二十四位有名的孝子,黄香就是其中之一。

孝于亲,所当执。意思是孝顺父母,是理所当然的事。



融四岁,能让梨,悌于长,宜先知。

孔融是东汉末年人,官至北海太守,有人称他为孔北海。

汉朝自汉武帝以来,独尊儒术,讲的儒家的仁义孝悌,孔融是孔子二十世孙,当时的大儒之一。

他有兄弟七人,排行第六。他四岁的时候和兄弟们一起吃梨,每次都主动拿小梨,家里大人问他理由,他说我是小孩子,当然吃小梨。

孔融吃小梨并不是因为他笨,而是他对哥哥们的尊敬。

孔融从小就是神童。十岁那年他去见当时非常有名望的河南尹李膺,李膺狠少接见不认识的客人,孔融说自己家和李家有通家之好,李膺就见了他,并问是哪位故旧的子弟。孔融说:“我的先辈孔子与您的先辈李老君互为师友,当然是通家之好了。”小小年纪有这样的辩才,让在座的人非常吃惊,李膺也说他“必为伟器”。

《三字经》讲道理又不枯燥,中间穿插了一些典籍故事,从道理的角度上看故事,又可以在看故事的同时学道理。

以上两句——黄香温席,孔融让梨——讲的就是少年时要亲师友习礼义的故事。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5 收起 理由
大成若缺 + 5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P民一个,屌丝一枚,傻妈一只

记得给俺加分……

退役斑竹 参与宝库编辑功臣

发表于 2013-9-10 00:2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big_beast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big_beast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第二段

  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

  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

  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

  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

  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

  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

  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

  此十义,人所同。凡训蒙,须讲究。

这一段讲的是生活中所需要掌握的常识。



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儒家看来,仁义孝悌是人是本,本体稳固后,还得学习一些基本常识,也就是所谓的见闻。要知道简单的算术,并认识文字。

传说在黄帝时有人名仓颉,先是教给人结绳记事,后又发明了文字。仓颉是重瞳,也就是一只眼珠里有两个瞳孔。重瞳在古代被称为异相,意思是有这种奇异的相貌的人,不会是平凡人。古代重瞳的名人有三个:仓颉,舜,项羽。一个创造文字,一个创立德政,一个惊世武功。

据说仓颉造出文字后,天雨粟,鬼夜哭,可以说是惊天动地的大创举,鬼神都感到惊恐。因为人类掌握了文字,也就是掌握了知识的传承,智慧得以沿续和积累,鬼神的力量不再永远占据优势。

想来上帝之所以震怒夏娃亚当偷吃智慧果,也是这个原因吧,人智开启,一切都成为可能,上帝的智慧优势有天也许会受到致疑。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一的上面是十,十的上面是百,百的上面是千,千的上面是万。

从这里可以看出,中国古代狠久以前实行的就是十进制,和现代通用的数学相吻合。

可奇怪的是,中国古代的重量单位有狠多却不用十进制,比如一斤等于十六两,一两等于二十四铢。

据说中国古代最早的计量是从粟,也就是小米的分配开始的。小米的个头都差不多,所以古代的人以十颗小米的长度为一寸。又因为成人的口容量都差不多,所以成人一口的小米含量为一两。古人用的秤大多为天平式样,先是确定一两的重量,再两边平衡,得出两个一两,合在一起,得出一个二两,再把二两放在称的一边,得出另一个二两,如此重复,得到的重量为四两,八两,十六两。又以十六两定为一斤,作为成人一天的口粮。

虽然不知道实情是不是确实如此,但在计量器材简单的情况下,将物体一分为二,总比一分为五要来得容易。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俺并不了解三才中“才”的含量,但在古代,天地人的意义非常广泛。

气之清轻者上升为天,气之重浊者下沉为地,而人在天地之中间,也就是说将人和天地更紧密地结合起来,而不仅仅只将天地作为不可预知的事物。

就俺看来,在三才中将天地人并列,可以算是一种人类自我意识的觉醒。

当然,引申后的意思就狠多了,凡是分上中下的事物都可以用三才来表达。

三光者,日月星,因为远古的遗留,古人狠崇拜火,以及能发光的事物。太阳,月亮,星星,是自已发光,并能影响人类生活的一种自然存在,古人当然会对它们非常在意。

古人对天象的观测大多还停留在二维的空间,也就是平面。仰头看去,目力所及,太阳最大最明亮,月亮其次,星星发的光小而弱。

虽然星星的光亮不足以照亮道路,可古人并没有忽视它们的存在。相反,在古代,夜观天象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活动,它关系到宗教,占卜,占卜的内容几乎囊括了政治军事民生的所有事务。在三代,就有了专门的观测天象的官员。



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在六七十年代,一听说三纲五常就想到封建糟粕,吃人的礼教之类,实际上走近一看也不是那么吓人。

三纲五常的最初提起人是汉代董仲舒,后来被朱熹。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指:仁义礼智信。

就五常来说,俺个人并不觉得有什么问题,包括儒家的创始人孔子,也觉得这是一君子所要做到的。

但三纲,则是董仲舒添枝减叶的成果。孔子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讲的是君臣父子要各尽本份。

孔子说: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孔子又说: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如果国君昏庸无道,最好的办法是快快闪开,哪有说国君的一切都是真理呢?

而父子之间,父慈子孝,如果父亲不慈爱,还有小杖则受,大杖则走,又哪能是儿子要无条件听从父亲呢?

至于夫为妻纲更是臆造。在孔子的时代,女子的地位并不低,相反的,一国之中,国君的夫人也有一定的权力,如果国君身亡,一时又没有合适的继任者,往往国君的夫人就会垂帘听政。其中有名的应该算赵威后。

如果孔子时就夫为妻纲,孔子又哪来唯女子与小人难养的长叹呢?

《三字经》里的三纲相对来说比较客观。

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君臣之间,要讲一个义字,君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群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为国人,君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君要对臣义,臣也对君义。

父子之间要亲爱,父亲要慈,儿女要孝。

夫妇之间要顺,相互谦让。
P民一个,屌丝一枚,傻妈一只

记得给俺加分……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退役斑竹 参与宝库编辑功臣

发表于 2013-9-10 00:2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big_beast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big_beast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

一年分四季,春夏秋冬。在大多数四季分明的地方,大约都是这么分,但也有一些地方仅分为雨季和旱季,或其他更合适自己地域的季节法。

一般来说,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秋天是万物丰肥的季节。因此古人有春狩秋猎的说法,特别是在春天,怀孕的母兽和幼兽不能杀。一方面杀掉一些过于庞大的兽群,以免对农作物或植被造成伤害,一方面又保存一定的兽群数量,以免兽群灭亡,破坏生态。古人在这一点上一直做得狠好。

四季轮回,年复一年,在酷寒的冬天大可不必灰心,数月之后,春回大地,一切又重新开始。



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

东西南北是四个方位,和四个方位相对应的,是中心位。

中国古代以四种神兽代表四方:东为朱雀,西为白虎,南为青龙,北为玄武。四种神兽在天相上对应成四种星图,合起来共二十八宿。

中国古代又以四种颜色,以及四种物品代表四方:东为红,对应的是火;西为白,对应的是金;南为绿,对应的是木;北为黑,对应的是水。而中心位则是黄,对应的是土。

在中国古代,最重要的物品是土地,土地代表人力和财力,黄色也是最尊贵的颜色,非皇族不能用明黄,否则为僭越,是大罪。

应乎中这句话,也潜指出中心比四方更重要的意思。



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

金木水火土是中国特有五行,也就是五种非常重要的物质,这五种物质相互生成,又相互克制,所谓的五行相生相克。

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五行在中国运用得相当广泛,中国古人相信万物都有五行的性质,比如一个人,因为出生的时间不同,而拥有不同的五行,五行平衡是最好,如果缺了哪一行,一般的人会在名字里加上那一行的字。也或者因为和哪一行比较亲近,就挂上那一种物质做的装饰品。

皇帝更加相信五行的说法,认为自己的朝代是某一行的体现。

比如黄帝是土德,夏朝则是能克土的木德,商朝则是能克木的金德,周朝是克金的火德,所以周朝官服尚红,秦朝是克火的水德,秦朝将士的服装尚黑。如此类推。

此五行,本乎数。这个数,应该是运数的数,而不是数字的数。



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仁义礼智信是儒家提供的五常,也就是五种要经常持有的品质。

当年孔子提出仁义礼三点,孟子加了智,董仲舒加了信,合起来是五常。

虽然就俺看有仁义礼已经足够了。

仁是宽厚爱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义是道义。

有仁有义,再用礼去规范,已经非常难得了。

孟子认为要加智,实际上能持有仁人并用礼仪去规范的人,已经行走在一条大道上,看上去或许不智,实际上是大智。

而董仲舒的信,俺想讲仁义的人,怎么可能不讲信用呢?实在有点画蛇添足了。

P民一个,屌丝一枚,傻妈一只

记得给俺加分……

退役斑竹 参与宝库编辑功臣

发表于 2013-9-10 00:2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big_beast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big_beast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这里说的是中国人平时所吃的主食。

稻是水稻;粱是高粱;菽是大豆,也可以指豆类;麦是麦子;黍是黍子,脱皮后称黄米;稷有说是高粱,也有说是粟,现称为小米。

一般都说五谷,所谓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五谷现在指稻、黍、稷、粱、菽。在比较久远的年代,五谷中没有稻而有麻。有说法是水稻大多种植在南方,在当时的文化中心北方,水稻并不多,重要的主食之一是胡麻,后来水稻才取代了胡麻的地位,成为五谷之一。

胡麻现在又称为亚麻,主要作用为榨油和纺织。但现在福建一带的胡麻饭实际上是用糯米制成,或许是糯米的一种古称也未可知。



 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

马牛羊鸡狗猪,是中国人饲养非常普通的六种动物。

马可以拉车,可以乘骑,是冷兵器时不可或缺的战斗力。牛因为力气大,性格温和,一度也用来拉车或乘骑,比如传说中老子就是骑青牛出关,汉初因为国力虚弱,很多士大夫乘坐的也是牛车,由于马的普及,牛渐渐只用来耕田,但在农耕社会,牛也是不可或缺的生产力,数千年来,对耕牛都有一定的法律保护。

在古代的祭典中,牛一直是非常厚重的祭品,只有天子才能用牛祭祀,称为太牢,诸候用羊,称为少牢,一般的士大夫只能用猪,称为馈食。到了后来,有钱的人家都用三牲祭祀,也就是牛羊猪各一头,从古代的角度来说,也算是乱了礼法。



  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

喜怒哀惧爱恶欲指人的七种感情,《礼记·礼运》里说它们“弗学即能”,意思是不学就会。

和七情共称的是六欲:生死耳目口鼻,指的是人生理的需求或欲望。

佛家说人有七苦: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指的是因为人有了七情六欲后,不得不忍受的七种苦难。

但我个人认为,如果人生没有了这些苦难,也就不能叫人生,这样的生命,过一千年和过一天,又有什么区别?



  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

八音是指八种乐器,或者说八个类型的乐器。

匏是葫芦,古人用匏制作笙斗,竽称为大笙,所以笙竽属于匏乐

土是泥土,包括泥土制作的瓦器,埙和缶都是土乐

革是动物的皮,最常见的乐器是鼓,还有鼗、雷鼓

木是木头,比如柷(音祝),用于演奏开始;敔(音与),用于宣告演奏结束

石是石头,包括玉,比如磬

金是金属,有钟、镈等,镈就是大钟

丝是弦乐,比如琴、瑟

竹是竹子,有箫、箎(音吃)等,现在的笛子之类也是竹乐
P民一个,屌丝一枚,傻妈一只

记得给俺加分……

退役斑竹 参与宝库编辑功臣

发表于 2013-9-10 00:2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big_beast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big_beast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然后就没有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5 收起 理由
moody + 5 你太有才了

查看全部评分

退役斑竹 参与宝库编辑功臣

发表于 2013-9-10 00:2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big_beast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big_beast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其实俺更喜欢后半段的历史和典故……可俺这不是没空了么-_-?

2014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13-9-10 00:3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daniello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daniello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2014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13-9-10 00:3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daniello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daniello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要一一解说出来,又可以写一本书了

发表于 2013-9-10 09:1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孟楠纯子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孟楠纯子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小时候背过,,,就前边几句

发表于 2013-9-10 09:23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ericcheung17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ericcheung17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收藏
好好学习 深刻领悟


怕的是:以后和儿子沟通更难了。。。

发表于 2013-9-10 11:2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飞雪满楼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飞雪满楼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楼主贴的三字经里还提到了崇祯。。。。南宋王应麟?就是明黎贞,也没活到那个年代啊。后面还到"廿二史",那是在清乾隆初年刊行《明史》后,其与二十一史合称二十二史。

有趣的是但凡列举的名人典故,却在北宋戛然而止,倒是很符合王应麟的年代。所以我倾向于这三字经在清朝乾隆时被重新编撰过。再联想到些七七八八的,很可能如今我们能读到的三字经已经不是当年的完本了。

另外不是人生八苦么?生老病死,爱别离,求不得,怨憎会,五阴盛。(出自涅盘经)
^_^

发表于 2013-9-10 11:3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loveg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loveg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我小孩抓周就拿了一本三字经,很好的一本启蒙读物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3-9-10 12:0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MeloKingsley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MeloKingsley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收藏

退役斑竹 参与宝库编辑功臣

发表于 2013-9-10 12:1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big_beast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big_beast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飞雪满楼 发表于 2013-9-10 10:28
楼主贴的三字经里还提到了崇祯。。。。南宋王应麟?就是明黎贞,也没活到那个年代啊。后面还到"廿二史", ...

这三字经是俺在网上搜的。
其实哪个版本不重要,重要的是它广为流传。
三字经作为一个流传狠久的版本,经过一再修订应该算正常,俺们说的谁写的,应该是说它的最初版本。

至于七苦还是八苦,佛教经典也不止一本哇-_-b
P民一个,屌丝一枚,傻妈一只

记得给俺加分……

发表于 2013-10-15 11:5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霞光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霞光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教女儿背过,不过忘得差不多了!

发表于 2013-10-15 12:0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云淡风轻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云淡风轻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前几年都背下来了,为此自豪了好几天。给女儿们做足了榜样。刚才想想,只能记得前半本了。。。。。不过这本书真的很好。还有弟子规。楼主加油

发表于 2013-10-15 12:2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erenity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erenity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8 收起 理由
lavender_z + 8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13-10-15 13:2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lubber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lubber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good

发表于 2013-10-15 13:3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nemobaby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nemobaby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给小孩背的话,还需要讲解里面的小故事,什么“香九龄,能温席。 融四岁,能让梨。” 有图画的,孩子记得牢。
弟子规也不错。朗朗上口

退役斑竹 参与宝库编辑功臣

发表于 2013-10-15 13:4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big_beast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big_beast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弟子规俺都没看过……道听途说了其中的一两句,觉得实在恐怖……不打算看-_-b

发表于 2013-10-18 17:1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nemobaby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nemobaby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前不久买了本钱文忠写的《解读三字经》,好像是在"CCTV"的百家讲坛里面的稿子,书里附赠了钱文忠自己书写的三字经,小楷,看起来很上档次呀。希望我孩子以后也可以学写毛笔字。

发表于 2013-10-20 03:5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本然FLY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本然FLY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3-10-27 20:2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moody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moody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读读大阪咀嚼过的也不错。

发表于 2013-10-28 13:3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nowry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nowry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很不错的启蒙中文书,琅琅上口,我就趁每天帮孩子洗澡的时候,和他一起背一点背一点,再给他讲点里面我所知道的典故!小孩子的记忆真的很厉害,他也挺喜欢的!

国内买的大插图,配解释的三字经,很不错!

发表于 2014-5-9 11:2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ianycw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ianycw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任何经典都有可读之处 关键看你怎么读了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14-6-7 09:2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方白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方白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snowry 发表于 2013-10-28 12:32
很不错的启蒙中文书,琅琅上口,我就趁每天帮孩子洗澡的时候,和他一起背一点背一点,再给他讲点里面我所知 ...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