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文章由 爬山虎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爬山虎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爬山虎 于 2020-11-10 02:37 编辑
因由
前两天,喷了一下八佰,版主让我发表一下金刚川的看法, 周末看了一下。说实话, 原本并没有发表的打算, 但是这部电影唤醒了我年少时的若干回忆, 最后决定写一点什么。
我的父亲是军人,职位是指导员,主抓思想和忠诚,即便他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已经退伍,但他的手下有不少参加过越战, 年幼时家里接待过一些战场下来的英雄和烈士遗属,现在回想起来,大多都是来寻求帮助的。 可惜我现在只剩下些许残缺的记忆,客人的样子形形色色, 有的风尘仆仆, 带着军功章,满脸自豪开报喜, 有些断手断脚的, 父亲要帮忙协调做假肢,有的退伍后需求好职位或者贷款创业的, 还有来的老人孩子, 一进来就跪下的, 父亲的官不大, 但总是写条子打电话各种安排,其实家里也不宽裕, 但只要客人来, 父亲总是要留饭的, 食堂的饭菜总是要安排的, 客人总是要吃的心满意足的走, 作为家中老小, 我也是吃的嘴油肚圆的。说起来父亲真的是尽心尽力的帮助过不少人,可惜他四十出头就过世了,据母亲说,虽然历经几次搬家,极个别前战友,在三十年后偶尔还在年节时拜访她。
由于这个背景, 我家的思想政治读物一点也不缺乏, 主要是以越战为主的现场战报为主,读起来简单易懂, 依旧记得其中一段,某高射机枪手肚皮被弹片划开, 肠子流了出来, 拿个搪瓷碗扣住伤口继续打, 因为家里小时候就用的部队标准搪瓷碗, 所以印象深刻。因此后来对军事文学很感兴趣, 朝鲜战争,越南战争还有中印边界冲突,中俄珍宝岛冲突的战争纪实文学, 能找到的, 基本都看过了。 但是年少的热情消退了, 日常的工作生活淹没了人生,这些记忆好像河流里的一些碎片, 不经意中沉淀到了最深的地方。
金刚川电影展开到头几分钟的时候, 我就觉得情节很熟悉, 原书的其他情节我不记得了, 但记忆如同白水被加热一样, 深处的气泡开始一点点的浮出水面, 轰炸和人桥的事情我依稀想起来了,虽然还不能百分百确认电影就是描述的这个情节,内心的期待值一下被提升起来了。 电影完成了我对自己年少一段过往的回味与缅怀, 从这一点看, 我觉得这场电影值得我买张票去看一下,特别是和我有类似经历的人
镜头的拍摄,达到商业片标准,算中上水平。但关于剪辑手法, 严重吐槽, 用了几个不同的视角,重复的回拉时间点,说实话, 我看得难受死了, 最后在最精彩的战斗场面我是倍速看的,而且拉了进度条,看到了我想看的人桥场面。其实用几个视角的好电影不少,时间点回拉的也有, 但是情节重复的我就看过这么一部。 要知道现代的观众被大场面轰炸过无数遍了, 你把一些场面反复长时间的播放,简直是对观众的一种折磨。 我觉得剪辑是一场不折不扣的灾难,想搞的自己的影片和别人不一样, 追求创新可以理解, 搞一些实验性的文艺电影,在商业片里这样搞, 简直是把出资方的钱来烧, 当然了, 不排除我这类的观众看法诡异, 也许年轻人可以接受。 我看的电影不多,同样是不同视角的战争片,珍珠港的逻辑剪接可以借鉴一下, 其实完全可以顺序两条线,或者三条线铺开, 然后再在某个合适的时间点上汇合,展开,终结 。
情节上, 我觉得人搭桥的可以展开一些的, 我的记忆模糊了, 好像人桥下有人被踩下去,踩死踩得吐血有人残废的细节,电影的英文名是牺牲,等到记忆对接的时候, 我一直以为描述的是那些被踩在下面的默默无闻的人,没想到重点描述高射炮手。当然, 高射炮有爆炸场面, 历史上也确实有击落美机, 作为商业卖点来处理无可厚非,但是如果能把后面人桥的情节展开提升一下, 比如被踩下去时人物表情描画, 肌肉的颤动,沉下水得冰冷,发抖,无法呼吸, 都可以排出符合牺牲得应题旋律。
很期望有一天,能重拍上甘岭,题材上怎么拍都拍不完,随便拿个风格套一下, 都能出大片的。
记忆不敌事实考据,改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