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文章由 aubluesky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aubluesky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忍不住了, 转贴作者最新的一段. 怎么这么有才.
---
畅春园最晚建成的时间在康熙二十五年,据康熙《起居注》记载“康熙二十六年二月二十二日庚午……上移驻畅春园。”而《红楼梦》中写道:贾政遣人来回贾母说:“二月二十二曰子好......至二十二日,一齐进去......”
我想这不完全是个巧合,作者一定对二月二十二这个日子有深刻的印象,亲身经历了这一天,所以才会专门在书里记着。按照普遍的教科书观点,我们现在认为的“曹雪芹”这个人,他是没有见过爷爷辈的曹寅的,除非有曹寅的手稿,“曹雪芹”照着誊写下来,不然曹寅真犯不着把“二月二十二”这件事专门代代相传,因为的确不是什么大事。
畅春园和书中的大观园还有很多相似处,但我却无法实地去证明自己的结论,因为畅春园早已不复存在。更奇的是,畅春园存在时,一般人也是没法进去检验证明的。
畅春园南北长约1000米,东西宽约600米,占地900亩(60公顷)
大观园书里写的是 “一共丈量准了, 三里半大” ,1500米长,比畅春园还大点,为什么呢?因为康熙四十三年以后,有奏折和内务府的档案记载,曹寅扩建了畅春园,新建西花园。西花园比畅春园要小一半多一点,作者写大观园很可能是把它也算在内了。
现存江南比较大的园林,拙政园占地面积 5.4 公顷,连畅春园的十分之一也不到。大贪官和珅的恭王府也只有90亩,是畅春园的十分之一。贾家一个“中等人家”倾家荡产去盖一个这么大的园林,就为了闺女回来一晚上,这不是有病吗?历史上没有人这么干的。
畅春园位于北京城西,大观园也是“芳园筑向帝城西”(薛宝钗诗句)
畅春园由康熙亲自题匾,写作《御制畅春园记》,大观园也是贾政自己题字,作《大观园记》。
畅春园的设计师叫山子张,大观园的设计师书里叫“山子野”……曹寅的起名方式也太随便啦,这意思是野生的山子张吗?
布局上畅春园山环水绕,大观园也是“秀水明山抱复回”(李纨诗句)
大门设计上畅春园 “宫门五楹”(根据康熙自己的题记),大观园也是“只见正门五间”。
畅春园的台阶是汉白玉,雕凿西番莲花图,大观园 “下面白石台矶,凿成西番连花样”。
围墙,畅春园用虎皮石,大观园也是虎皮石。
畅春园不施彩绘,大观园也是“并无朱粉涂饰”。
大观园里令人奇怪之处是园中建庙,且还不是一座,而是四座,难道“内囊却也尽上来了”的贾大款们嫌银子太多花不光么?!当然不是,实则是清帝皇家园林才有如此盖庙法。畅春园里有龙王庙,恩佑寺,关帝庙,娘娘庙,恩慕寺5个庙,大观园里有玉皇庙,栊翠庵,达摩庵,芦雪庵4个庙。但是畅春园的恩慕寺建于乾隆42年,去掉这一座,畅春园里的庙宇数目也是恰好四座,而不是五座,这就和大观园的情况完全相符。
各项对比已经可以很清楚的看出,这二者已不单单仅仅是相似了,后者简直就是前者的翻版。
咸丰十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焚烧圆明园时将其一并烧毁,园内残存建筑在同治年间被拆用于圆明园复建工程。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占领北京时,畅春园再次遭到附近居民及八旗驻军的洗劫,园内树木山石均被私分殆尽。至民国时期,畅春园遗址已成荒野,仅有恩佑寺及恩慕寺两座琉璃山门残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