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足迹

 找回密码
 注册

精华好帖回顾

· Queenstown匆匆一瞥 (2005-1-14) pisces · 贴我们的新西兰游记换点米, 大家多捧场呀!! (2006-10-10) cheers
· 那些决定性的瞬间--- 纪念我的2000-2010 (2014-7-2) 辣椒咖啡 · 参赛-好玩又好吃的功夫菜:拔丝土豆 (2007-2-19) Beily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查看: 2478|回复: 25

祖孙如何相处---中澳思维之不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1-6 05:2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tina50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tina50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推荐老爸老妈们看一下这个帖子,是亲子育儿版的,海边小妹写的帖子。原帖内容和里面的讨论都挺有意思的,有些回帖也举了自己遇到的例子,感兴趣的老人家,可以去看原帖,我把帖子地址贴过来。
爷爷奶奶第一次来澳洲小住,虽然女儿松子三个月大时见过他们,但对孩子来说,这次才算是她第一次真正的认识爷爷奶奶。老人们还没来之前,我就总是用积极的语言让松子对爷爷奶奶的到来充满盼望。我想这对他们好好相处会有好处。果然,松子说她都等不及要看看爷爷奶奶什么样了。

初见面的前两天,内向的松子以更快的速度接纳了这一对陌生人,第二天就粘在爷爷身边了。

但,好景不长,从第三天起,情况大变,松子甚至是害怕单独和他们相处。以前,早上一起床,趁我洗漱的时候,松子总是自己下楼在厅里画画。现在,她不敢下去,怕单独和爷爷奶奶相遇。孩子显得很可怜,爷爷奶奶也有点难过,这是我们不愿意见到的。

到底发生了什么?



原帖地址,点击下面的链接就可以过去看了。
http://www.oursteps.com.au/bbs/f ... p;extra=&page=1

评分

参与人数 2积分 +9 收起 理由
john-2204 + 5 感谢转贴分享
澳巴 + 4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4-11-8 10:2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nizhuyingni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nizhuyingni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拜读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2 收起 理由
tina50 + 2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4-11-8 21:30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landwhele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landwhele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感觉之所以不同最主要是文化的不同。他们教育孩子是延承了他们父辈的方式方法。同样我们也是延承了我们父辈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
到了澳洲看到很多当地父母如何教育他们的子女。再反思自己以前是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现在才悟出些道理。以后只能用在孙辈了。
对待孩子一定要平等、尊敬、鼓励、表扬、欣赏的方式去教育,去相处。
这样将来孩子的个性才能张扬,思维活跃,具有创造力。
另外作为我们老一辈,在子女教育他们的孩子时,一定不要护着孙辈,最好什么意见也不发表。不要作孙辈坏习惯的保护伞。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5 收起 理由
tina50 + 5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4-11-8 23:4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tina50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tina50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tina50 于 2014-11-9 00:44 编辑
感觉之所以不同最主要是文化的不同。他们教育孩子是延承了他们父辈的方式方法。同样我们也是延承了我们父辈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

历史没法割断啊,多少会有些影响的。而且有些是潜移默化的,也许当事人自己也没有意识到。

发表于 2014-11-9 06:51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landwhele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landwhele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tina50 发表于 2014-11-9 00:40
历史没法割断啊,多少会有些影响的。而且有些是潜移默化的,也许当事人自己也没有意识到。 ...

对非常同意。从小接受的教育,文化,习俗真的是已溶进骨子里了。
所以现在意识到了,只能慢慢改变。

发表于 2014-11-9 07:2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past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past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4-11-9 08:1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tina50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tina50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landwhelen 发表于 2014-11-9 07:51
对非常同意。从小接受的教育,文化,习俗真的是已溶进骨子里了。
所以现在意识到了,只能慢慢改变。 ...

我个人观点,不给自己压力,不刻意要怎么怎么去做,那样会很别扭,也不容易坚持下来,因为那不是真正的自己。
多上论坛,多接触生活,以积极的心态去看待这种差异,从心里去赞赏澳洲好的一面,并把它逐渐融进自己的生活,暂时做不到也不必自责,做到时可以小沾沾自喜一下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4 收起 理由
landwhelen + 4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4-11-9 09:29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landwhele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landwhele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不错。多接触生活,多学习。更要享受生活!

发表于 2014-11-9 09:4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pegasus1028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pegasus1028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爱能化解一切!

发表于 2014-11-10 19:5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yuxuanli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yuxuanli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我可以很认真的说吗?接触了那么多澳洲本地人的家庭,看到了大大小小,各类澳洲人的生活,教育,父母孩子之间的关系,包括学校的教育,我可以很负责任的,从我自己的角度说,我不赞成澳洲这种完全的西方式教育方式。

独立,尊重,善待的,不仅仅是自己的孩子,更是自己的父母,自己的兄弟姐妹,自己的爱人。

这个文章,强调的是孩子第一位,那么爷爷奶奶呢?尊重,是相互的,文化的冲突,不是爷爷奶奶的错,融合不是单方面的。

让我们一起学会尊重所有的人,尤其是从中国来的父母们。

评分

参与人数 2积分 +10 收起 理由
john-2204 + 5 感谢分享
tina50 + 5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4-11-10 20:0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yuxuanli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yuxuanli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以上是看了阿姨你的帖子,我过去看的,然后的感受,然后的跟贴。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4-11-10 20:1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yuxuanli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yuxuanli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我看到无数的澳洲老人,八九十岁了,老伴不在的,都是自己一个人生活购物,无法出行的,是义工去看他们,帮他们购物。做子女的也许一个月看一次,也许三个月看一次,也许一年才看一次。看一次的方式是什么,陪他们去买他们需要的东西,然后还嫌他们慢,钱都是由父母自己付的。

好点的子女,会出钱给父母,但是很少出力,也没办法出力。

我真心佩服意大利家族,尤其是希腊家族,家族感相当强,一家人就是一家人,子女抢着照顾父母,愿意和父母一起生活。

人情淡漠,就是澳洲本地人家庭的最真实的状况。我看了都心寒。

发表于 2014-11-10 20:2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tina50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tina50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yuxuanlin 发表于 2014-11-10 21:12
我看到无数的澳洲老人,八九十岁了,老伴不在的,都是自己一个人生活购物,无法出行的,是义工去看他们,帮 ...

邻居里,老人自己住的,有的家子女每天来,车来车往的,不知道底细的,还以为这里住的是一大家子。
但有的家庭,很少看到子女过来,基本上老人自己在家。

发表于 2014-11-10 21:5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john-2204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john-2204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拜读这篇文章,覚得澳大利亚本地人在教育孩子方面确实比较耐心,考虑周到,值得来澳父母学习.

话又要说回来,国情不同有些事情就需具体分析.

例如文中所述国人喜欢摸小孩脸庞以示友好喜欢,小孩父母也不站在孩子立場上反对制止,其实谁家父母老人允许陌生人摸自己孩子的脸旦,问题是在澳卅隨便摸小孩脸可能会触犯法律,国内会吗? 即便如此,国内许多父母也尽量察言观色避免别人碰自己的孩子.

中国人多,有时小孩在公共场所特别是在人很拥挤的公交车上不听话不讲道理,澳卅式的耐心教育从时间和空间上是行不通的,直接了当解决方法应是必要的. 西方小孩学钢琴,小提琴等枯燥重复的事情亦不会太耐心的,老师来了就得上课,不愿意也得学,只不过我们没亲眼见到罢了.

总之,父母觉得怎样教育好就怎样办,能来澳大利亚的老爸老妈大都是开通的,要他们不管孩子教育应无问题..教育小孩应是父母之事,若要老人管教育则老思想老传统肯定会存在,事先须在思想上有准备以免抱怨.

评分

参与人数 2积分 +10 收起 理由
landwhelen + 4 我很赞同
tina50 + 6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4-11-11 08:3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tina50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tina50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john-2204 发表于 2014-11-10 22:51
拜读这篇文章,覚得澳大利亚本地人在教育孩子方面确实比较耐心,考虑周到,值得来澳父母学习.

话又要说回来, ...

澳洲也不可以随便拍街上的小孩子,国内这方面大部分情况下没有问题

发表于 2014-11-11 10:17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landwhele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landwhele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澳洲的当地人也有非常孝顺的子女。不是所有西人父母与子女互相不大来往,我也看到很多grandm,grandpa每天接送孙辈,帮忙照顾小孩的。昨天刚刚听女儿给我讲述一个同事的故事。
她这个同事是个60岁左右的女的,(因为她从不愿告诉别人她的年龄)。她的孩子早已成家现只有她们老两口一起生活。两人是地道的澳洲人现都还工作。
这个同事的母亲已不世多年了,就只剩她父亲一人,以前她几乎每天都去父亲那儿,最近几个月由于父亲年纪大得了老年痴呆不能自己住。这个病往往病情发展太快,她不得不找到一家不错的养老院(光压金就得40一50万刀)。把她的老父亲送去。
所以引起这个故事的原由,女儿经常问候她的父亲怎样了,得知她每天都去看她父亲而且有时还不止一天一次,并询问看你这么累难道你的兄弟姐妹不来照顾下父亲?她回答这个责任已经落在我身上了。
女儿不解的问,父亲不止是你一个人的,她们作为子女也有这个责任。
她同事说多年前在她母亲还健在时,全家开了一个家庭会议,母亲从她们子妹中选定她来照顾父母的余生。并且有了法律的规定和保障。因为父母觉得这个孩子孝顺交给她放心。
所以这个同事跟女儿说:你以后一定多要几个孩子,看哪个孩子好选择一个,可以照顾你们,为你养老。
这样看来他们西人也是有人情味的,他们再老也喜欢有自己的独立空间,但更喜欢有亲人的关爱。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4-11-11 10:3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yuxuanli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yuxuanli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landwhelen 发表于 2014-11-11 11:17
澳洲的当地人也有非常孝顺的子女。不是所有西人父母与子女互相不大来往,我也看到很多grandm,grandpa每天接 ...

我可以这么说吗, 当爷爷奶奶公公婆婆还年轻,可以走动的时候,父母和子女之间还是有不少互动的。但是,当父母70,80,90,甚至以上的时候,子女的走动就越来越少了。

你只是听说,我是进入过很多这些老人的家,看着他们,有的艰难的移动身体,有的天天坐在电视机面前,有的把住我就聊天。寂寞的,会一天打好几个电话。

你看过99岁的爷爷,自己去超市购物吗?你说他身体好也好,有能力也好,你知道他是多么希望身边有人吗?

虚伪的西方人,我看的不要太多。有一个参加过两次世界大战的老兵,也九十多了,唯一一个亲人是他侄女,居然把他车开跑卖了。他有糖尿病,高血压,不能吃甜的,不能喝酒,他就拼命吃大块巧克力,喝高度酒,喝全糖可乐。他有钱,但是一点不快乐。他说,他希望早点死,死了,就不受罪了。

正是因为,接触了这么多,西方世界的所谓美好,所谓人性,所谓自由民主,在我看来,是虚伪,完全的虚伪。

看不见丑陋是最好的,但不代表丑陋不存在。

看见丑陋也自然,但不代表,我们可以一样丑陋,不善良。

发表于 2014-11-11 11:27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landwhele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landwhele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yuxuanlin 发表于 2014-11-11 11:38
我可以这么说吗, 当爷爷奶奶公公婆婆还年轻,可以走动的时候,父母和子女之间还是有不少互动的。但是, ...

我认为你所做的工作接触的都是这些孤独的老人,所以有点过偏观点。
我不是只是听说,我也去过一些西人家庭,不是所有当地人都没有人情味。像你所说的现象,我相信在任何一个国家都会有。你不能说是他们虚伪或怎样怎样。
这是长期文化习俗所形成。
看问题都要从它的历史文化客观地去看。
试问有几个西人父母宁愿自己再苦再累,都会给子女最好的教育,最好的房子,最好的未来。
中国的孩子从一出生,从父母那里得到是什么?甚至子女的下一代。从孩子上大学到结婚,父母真是倾其所有也要给孩子最好的。孩子有了下一代还要父母帮助。
中国父母对孩子不论精力财力所付出的远远比澳洲父母付出的不知要多多少倍。
孩子们对父母的付出.....?
这长期文化的形成没有办法,都习以为常。
当然我非常鄙视这些不孝顺自己父母的人,但不可否认有很多当地人也很孝敬自己父母的。
作为我们这一代,只能希望当地养老机构,养老制度和保障越来越完善。

发表于 2014-11-11 11:3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toshio_yakaw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toshio_yakaw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respect and treat your child equally.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2 收起 理由
tina50 + 2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4-11-11 12:2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yuxuanli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yuxuanli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landwhelen 发表于 2014-11-11 12:27
我认为你所做的工作接触的都是这些孤独的老人,所以有点过偏观点。
我不是只是听说,我也去过一些西人家 ...

我的工作不是这些,这是我义务做的。

所以,我这个当初非常西化的人,现在更看重和认同东方传统文化,尤其是对家庭,责任的认同。

发表于 2014-11-11 12:3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gwang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gwang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我觉得我们这一代就是承上启下的一代,父母的养老我们承担了,我们的养老我们自己解决, 决不会要求孩子像我们一样照顾父母.
突然觉得自己很伟大

评分

参与人数 2积分 +6 收起 理由
无翅之徒 + 4 我很赞同
tina50 + 2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4-11-11 12:3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yuxuanli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yuxuanli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landwhelen 发表于 2014-11-11 12:27
我认为你所做的工作接触的都是这些孤独的老人,所以有点过偏观点。
我不是只是听说,我也去过一些西人家 ...

我接触的意大利后裔,希腊人,后裔,更注重家庭,所以我觉得他们在很多地方很象东方人。

而本土澳洲人,或其他欧裔移民,相对于家庭责任,就很淡薄。

了解一下,你接触的家庭的背景,再做比较吧。

能一个月看一次父母的,或者能把父母从养老院接出去兜风的,能帮父母付账的,我都认为是孝顺了。

我们看到的风景不同,所以,所以会有不同的结论。你没错,我也不全对。

所以,我在前一个帖子说,看不见丑陋,很幸运,但不代表丑陋不存在。看见丑陋很自然,但不代表我们也可以丑陋,或不善良。

就是为了表达这个意思,希望没有冒犯你。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3 收起 理由
tians_soul + 3 确实希腊意大利人家庭观和我们比较接近!.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4-11-11 13:24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landwhele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landwhele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yuxuanlin 发表于 2014-11-11 13:35
我接触的意大利后裔,希腊人,后裔,更注重家庭,所以我觉得他们在很多地方很象东方人。

而本土澳洲人, ...

谈不上冒犯谁,只是谈个人观点。
你做义工我也做过多年义工。也非常了解意大利、希腊族他们的家庭观念跟中国人相似。只是非常不喜欢希腊人的苈啬。
在这里想说不要什么事情一概而论,不管中国人也好外国人也好,都会有好的孝顺的孩子,反之也有丑陋的人和事情。

发表于 2014-11-11 14:2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yuxuanli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yuxuanli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希腊人不可以做生意,但是希腊人可以做朋友。

一样的,凡事不能一概而论,我之所以说这么多,是因为很多中国人认为洋人的都是好的,包括教育孩子,对待父母,待人接物,与人处世,而实际上,不了解才美丽,了解了很丑陋。

一头牛,你站在牛前面,看见的是牛深情的眼睛,和低头温顺的吃草;我站在了牛后面,看见的是牛屁股,和不断摇摆赶走苍蝇的尾巴。

综合,我们不同人看见的,会得出一个最接近事实的牛。

澳洲,不是天堂,也不是地域。洋人不比我们高尚,我们也不比洋人低贱卑微。中国文化不比西方文化差,关键是传载文化的人。

希望,你能明白我的初衷。

退役斑竹 2012年度奖章获得者 2009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14-11-11 16:1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缓缓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缓缓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LZ说的事例我都经历过,来自双方老人家,也有亲友。我从不提意见。现在看看也没啥,儿子成长无大问题。

都是小事 打个哈哈就过去了.

评分

参与人数 2积分 +10 收起 理由
yuxuanlin + 5 你太有才了
tina50 + 5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4-11-11 19:36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yuxuanli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yuxuanli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D妈妈 发表于 2014-11-11 17:15
LZ说的事例我都经历过,来自双方老人家,也有亲友。我从不提意见。现在看看也没啥,儿子成长无大问题。

都 ...

这是最聪明的处理方式。不较真,没原则性问题,嘻嘻哈哈就过去了。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