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文章由 辣椒咖啡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辣椒咖啡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故事有点长。建议捧杯咖啡或者吃饭无聊时看。
实在看得不耐烦了欢迎随时退场,不再另外加收费用。
开始了。
韩剧《继承者们》里男二号崔英道说过一句台词: “我一直致力寻找拍下决定性的瞬间, 结果发现原来每一个瞬间都是决定性的.”
2000年填报大学志愿, 是印象中父母最后一次帮我做出重大决定. 在那之后, 不是我成熟了, 而是父母离得太远了, 我想求助, 但远水解不了近渴.
送去遥远的东北读书, 这也许是爸妈撤出羽翼让我成长的一种方式.
从哈尔滨含泪挥别父母的那一刻起, 我每一瞬间做出的决定, 都在改变我的一生.
大二那年, 我决定上新东方. 虽然当时出国留学对于我还是那么陌生并遥远, 但给自己漫长的暑假找点事儿做还是不错的.
受新东方的洗脑, 认为留学就得去美国或英国. 所以刚开始我只翻看英美的大学排行榜. 不久, 第一个改变我命运的事情发生了: 升入大三前的暑假, 我的初恋结束了. 虽然这段恋情只是在隔着大半个中国鸿雁传书和寒暑假的海边散步, 结束的痛苦还是让我郁郁寡欢.
另外一个外力因素是911事件。这个恐怖袭击大概改变了很多大学生对于留学目的地的决定。我就是其中一个。我才发现自己是如此怕死。
满怀着失恋的辛苦和对死亡的恐惧,我在第二次上新东方时碰到了小祝同学。小祝是我同桌,难得的乐观开朗的漂亮女孩。我俩一见如故。那时的我无心向学,总是借故逃课。小祝第二天就埋怨我让她“守活寡”。我俩课程结束后也一直保持联系。到大四开始要申请大学的时候,小祝说:一起去澳大利亚吧!一起去申请Melbourne University!
我立即拍板。俩人有个伴儿。虽然当时我对澳洲所有大学完全没有概念—按新东方老师来说:都是乡村大学。
还有一点儿:我觉得墨尔本大学的名字念起来一点儿都不神气。不如人家中央昆士兰大学。于是考完GMAT,我选择将成绩分别寄往美国和英国的大学后,还选择寄去了CQU。
现在想想都一身冷汗。
最终Melbourne Uni抢先一步寄出了offer. 我才悬崖勒马。当带着对澳洲大学的偏见的我来墨大报到时看到校园围墙上那一个大横幅宣告最新Times排名Melbourne Uni喜得全球第19时激动地给爸妈打电话,告诉他们我来的其实不是个野鸡大学。
令我失望的是:小祝同学毕业前就得到了一个梦寐以求的职位,暂停了出国计划。
我被撂单了!
更恼人的是南半球的墨尔本大学也学北半球一样秋季开学,要求7月之前收到毕业成绩单。可是我们7月才毕业,成绩单无法在之前取得。于是我又做了一个改变人生的决定:顺延开学时间到2005年2月。
为什么说这是改变人生呢?因为当时远在另一个国度的胖丫爹,也是选择的2月开学。
2004年的下半年,大学毕业回到家乡的我在老妈的安排下进入当地一个印度公司当翻译。目的是不能荒废英语。
后来到了澳洲听到四面八方传来的咖喱味的英文我就感叹:老妈你总是这么明智。
在印度公司工作的我完全没压力。
一个月500人民币的工资只是让我每次给汽车加油的时候才倍感压力。而且就这样我还从来没拿全过,因为总是翘班去约会。。。
2004年情人节,踌躇满志的我降落在墨尔本机场。在学生公寓安顿下后,上天就开始对我这个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人开始进行各种尴尬的轰炸:
我不知道原来在另外一个国家用手机打电话需要更换SIM卡,而不是单单买张电话卡。。。
我照着学校地图寻找HR系结果找去了大学的HR部门。。。
经过长达半年集训的我对印度人的英语依然不明就里导致在7-11买东西都受阻。
好在同楼的一个中国姐姐小田非常热心,手把手的教我这个白痴解决了很多问题。
4天之后,尚未熟悉环境的我,照旧和小田坐在一起吃晚饭。小田早我一周来到,又热情开朗,认识了不少朋友。一个大叔过来问小田要不要吃完饭一起走去市中心逛逛。夏日无聊,就当散步。我也举手。
这时大叔说了句:哦,我隔壁新来了一个男生,我们带他一起去逛吧。
我的人生,就此改变。
多年以后我一直追问胖丫爹:你是不是从那一天起就觊觎我的美色?!
胖丫爹说不是,是某一天早上一起在楼下餐厅吃早饭时看到了我脸上鼓起的几个青春痘,非常冲动地想帮我挤掉它。。。而且这个略带强迫症的想法缠绕他很久很久。最后他决定,每天晚饭后就来敲我房门,聊聊人生谈谈理想顺便观察我青春痘的长势。
为了守护这几颗青春痘,胖丫爹之后还风雨无阻地接我下课,放工。
再后来我的青春痘被守护得无影无踪,而爱情的小火苗开始熊熊燃烧。
(未完待续)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