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足迹

 找回密码
 注册

精华好帖回顾

· [一篇旧作] 孤独的感觉 (2010-5-24) cuppa · 初为人母的头三月 (2009-5-23) 飞跑的猪
· 第一次自制甜酒酿 (2006-9-21) 月亮 · 8月活动-厨房小窍门-洋葱羊肉,天生一对(附烤羊肋排方子) (2009-8-12) edith921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查看: 2161|回复: 3

[NSW] 吾爱吃你下面 [复制链接]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13-11-24 09:4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毛巴马主席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毛巴马主席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毛巴马主席 于 2013-11-24 11:33 编辑





曾经沧海难为水,
除却巫山不是云,
纵有佳美千百变,
吾独只爱你下面。

吾爱你下面,说的是上海沧浪亭的面。

沧浪亭的面是苏州人家的过桥面点,好吃,老衲深爱之,尤其淮海路那一家。
好面,就是要吃头汤面,面要筋道,汤要宽清,浇头爽嫩,尤其是要滚烫热烈,这是下面的要诀,面,称得起好的,老衲也算云游四海,见过世面的人吧,山西的刀削面,兰州的牛肉面,西安的臊子面,山东的鱼汤面,河南的烩面,杭州的猫耳朵,浙江的雪菜黄鱼面,北京的炸酱面,昆山的奥灶面,日本的豚骨汤拉面,韩国的冷面,意大利的墨鱼面,等等,吃下面无数矣,我却难忘上海淮海路沧浪亭的那碗头汤虾腰面。吾独爱沧浪亭的面。

我吃面,爱吃头汤面的食性乃我外公培养成就,外公本来世家出身,家里请的是苏州娘姨,自然吃口精致,他爱吃苏式过桥汤面是有名的,上海的面馆一般是5:30分生火上灶,大概6点左右可以吃到头汤面,外公一般5:00就起床,梳洗一番,山青水绿地出门,从石门路要走到淮海路去吃那一碗头汤面了,很不容易,上海的早晨是很冷的,除非是上早班,谁起这么早,走一刻钟路,尤其是为了一碗面?讲出来恐怕没人信,但外公的确如此。这次我去沧浪亭吃面,柜台的老阿姨还对我说起外公,说老先生当初是如何做派,到面馆必吊嗓子运运腔,大家都知道老顾到了,靠里厢的自然是让外公专用的,等等,老阿姨当时还是刚顶替进店的小姑娘,如今,都退休的年龄了,不免唏嘘人生如梦,只有面,还是沧浪亭的面,精美依旧。

头汤,面汤很轻很清,相当于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澨我缨的阶段,爽口,以前的头汤是用母鸡熬汤,然后用小春鸡的胸脯肉剁成茸加香菇末吸尽油,汤清如水,不见一星油星,是功夫很深的头等高汤,才能叫头汤,但文革后都是味精汤了,外公依然好之,也许是种怀旧吧,现在店家不肯拿高汤做头汤来供你吃面了,头汤不头汤,意义不大,汤清爽可口,就算是头等好汤,聊以慰之,好过混汤面吧。上海人小马僧不喜沧浪亭,认为名声很大,面超贵,略有不值。头汤是老上海的吃法,不知道现在还有没有所谓的头汤,聊以胜无,吃头汤也就是吃个精气神。

有人喜欢把沧浪亭和昆山的奥灶面来比,我只能苦笑,现在的昆山奥灶面,也就是浓黑的酱油汤,面就更不知道东西了,配料的调味架上,只有辣子,酱油,连香菜,葱姜末也没有,沧浪亭起码有十几种调料供选,徐娘虽半,风韵犹在,奥灶面,其实就是要吃头汤的意思,奥灶,奥灶,就是熬早来吃头汤,可惜现在是如78岁肥猫一般,无耻下流了。

有老广爱捞面,把面从汤里捞出来,干吃面,或云吞加面,面这么吃,还叫面吗?

也有言必称日本拉面的,说汤好,用猪大骨熬的白汤,嗯,鲜味有,但不爽口,日本人只有冷饭吃吃就满足的民族,知道面之奥义吗?

意大利面,大体是拌面,沧浪亭的开洋葱油拌面,胜之甚多。


上海的面基本上档次的就是苏式过桥,过桥也叫浇头,和面是分开的,浇头其实就是小盘的菜肴,按规矩一定要是现炒的,但也有爆鱼等做好的,有爆炒腰花,虾腰双爆,香菇面筋,红烧大肠,罗汉上素,笋炒肉丝,爆炒鳝丝,爆鱼,红烧划水,杭椒牛柳等等,当然,现在是川味的鱼香肉丝,回锅肉,山东的油爆双脆等,
面有汤面,拌面,炒面(上海粗面),一般老克勒都喜欢汤面,加几样浇头,按季节不同当令的为好。勾芡厚薄,主要是用的料是绿豆粉还是土豆粉(太白粉),绿豆粉勾的芡虽然薄但紧致,不会回汤散芡,太白粉的就很难说了,往往会很厚倒胃口。

老衲喜吃虾腰,就是生剥河虾仁加腰花片爆炒,虾仁要嫩,腰花要脆,很见功夫的,猪肝爆炒也要脆嫩,都是现炒的,我吃下来,只有沧浪亭的好,其他,乔家栅也可,但不及沧浪亭。

面,也可以分硬面,筋面,烂糊面,拌面,干面,炒面,粗面,细面,汤有宽汤,紧汤,捞汤,浇头有过桥,底浇,加浇等,花样百出,但惟有汤面才是苏式的精华。

汤要好,鲜香淡爽,不可浓油赤酱,也不可有酱油豆腥味,更不可有厚,糊,浊,日本的骨汤就差在这些上,更有北京所谓的官府菜,居然头汤里加咖啡伴侣,结果汤混浊不堪,简直是暴殄天物。



正因花样精多,所以,在沧浪亭吃面,是要预先和柜面的说好,是要汤宽一点,还是紧一点,面是筋道一点,还是烂糊面,软一点,啥都不说,那么会被柜面的欺客,一定是端上硬面来,那天我在里面吃面,邻座是个来自重庆的女孩子,她就说面是生的,结果被老阿姨们教训上课了一番:阿拉格里厢格面就是格付腔调格呀(我们的面就是这样硬的),侬要吃软一点的烂糊面,要预先跟柜台讲格呀."就差没有把乡下人(yp)这句话撂出来了,上海老阿姨就是这付腔调,呵呵。

沧浪亭,源自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这是春秋战国时期流传在汉北一代的民歌。 沧浪歌早在春秋时期已经传唱,孔子孟子都提到它了。孟子曰:“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孟子•离娄》) 孔子曰:‘小子听之!清斯濯缨,浊斯濯足矣,自取之也。’”

用沧浪亭做面馆之名,自然有孔子说的清浊有之,各取所需的意思,就是说我家的面,花样多,你可以选,这个意思。

招牌沧浪亭是钱君匋写的,字很见工,以前有吴湖帆写的,可惜已毁。

评分

参与人数 2积分 +8 收起 理由
大小可爱 + 5 你太有才了
shubb2008 + 3 你太有才了

查看全部评分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3-11-24 11:0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hubb2008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hubb2008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洋洋洒洒,好一篇文

发表于 2013-11-24 13:2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ilwoof11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ilwoof11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这标题起得,语法不通啊。。。

发表于 2013-11-24 13:3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kawar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kawar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文章写的挺有意思,只是标题低级趣味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