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文章由 小双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小双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thunder 于 2007-2-8 22:14 发表
为什么钱到了央行就不再流通了呢?2000亿外币花出去,不可能都是5-10年就回笼的项目吧,而且既然要盘活外汇储备,应该不会说几年之后要把投资全都变现回来还债。央行借得是债,不流通,几年之后拿什么还?
央行肩负着发行货币的职责. 央行花钱, 就是把钱投放到流通中, 进行货币政策操作时会视市场流动性进行投放. 我想再说明一下, 外汇投资公司这件事情, 发债借钱的是财政部, 不是央行. 财政部要还钱可以再发行国债融资. 按上文中的说法"李扬认为,可借鉴日本的做法,发行有等值外汇资产对应的外汇基金债券,来收购外汇资产。由于外汇基金债券是一种资产支持债券(ABS),其自偿性更为明晰,对冲过剩流动性的功能也更显著和持久。" 那么就成了ABS, 那么持债人是可以从购买的资产上获利, 利息也许是人民币的形式或外币形式. 但是资产收益肯定是外币, 因为购买的是外汇资产. 如果直接以外币付息, 那么原来发国债时融的人民币就永久性的被对冲掉了. 如果是人民币形式, 财政部就要向央行结汇, 相当于慢慢的再投放人民币.
关于央行向民间借钱, 采用央行票据, 是货币政策操作的工具之一, 有不同的期限. 如果央行要维持货币供应量, 可以在原有的票据到期时再发行相同量的央行票据. 如果要收紧, 就加速发行央行票据. 如果要投放, 就减速发行.
关于结汇制度对流动性泛滥的作用. 每次结汇都会形成与收进央行的外汇储备相当价值的人民币投放. 举例说明, 出口商卖出商品后收到外汇收入, 存在中国境内一银行, 银行必须向央行结汇, 就是把外汇给央行, 央行给银行等值人民币(按官价). 这样一来, 银行多出的一笔人民币, 形成货币投放. 银行则可以向贷出, 然后通过货币乘数效应, 大大增加货币供应量. 再举例, 外资通过其他手段将外汇挪进中国, 然后向央行结汇, 也形成货币投放. 由于人民币升值预期, 外汇进中国后结汇量大增, 央行被迫大量投放人民币, 之后再通过央行票据回收人民币, 减缓人民币供应量过快增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