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文章由 我看即我有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我看即我有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我准备用一个抒情点的开始来描述C 行:这是一个美丽的地方……
首先公司位置很好。靠近环形码头,毗邻皇家植物园,前台接待处270度落地窗将悉尼港的美景尽收眼底,放眼望去还有浩瀚的太平洋一片蔚蓝。尤其当manager 把我的位置安排到一张临窗的桌前,让我也“坐拥”这片美景, 每天这样的面对大海,心情真是春暖花开啊!
我们的manager也是一个非常有能力,也非常有亲和力的一个人。 他叫John, 金发灰眼,高大魁梧,如果不是老婆生完孩子后他有点发胖 (???),几乎就是大帅哥一个。
业务能力很强,也是一个部门元老,从底层一步步干上来, 感觉从前台到后台,没有他不知道的东西。更可贵的是他毫无保留,记得我说过B行的manager常用的口头禅是:leave with me, 这个John 最常说的一句话是:I show you……就领导艺术而言,一句话立见高下。
部门很多年轻人,一个个小精英的样子,步履轻松,眼神清亮,我一方面喜欢他们带来的单纯开朗的氛围,一方面也真是感到压力啊,他们知识新,反应快,做事效率高,又没有家累负担,加班就当玩儿似的,真让人羡慕!
也有没心没肺的。有一段时间孩子经常生病,我时不时地迟到,早退,请假。有一天我又晚去,邻座那个大男孩就很开心的问候我:good afternoon, 其实也不过早上10 点钟。我很不好意思地解释孩子生病了。他说:怎么又生病了?不是上个星期你说孩子生病了吗?…..
我正不知道怎么回答,旁边一个同事已经接上话,说:Shaun, 你不可以这样问的。你小时候生病你会提前计划并告诉你妈妈吗?
再赞一个我们manager, 真的是很有人情味一个人。那段时间他还特地跟我说,不用担心按时上班的问题,尤其是晚上有加班的情况下,早晨当然要花点时间给孩子…..云云。
感觉这不是仅仅说得冠冕堂皇而已,他们确实是把家庭工作的平衡看得很天经地义,也很尊重员工的权利。这样一个地方工作起来,还是很开心的 。
后来又一件事见证了团队的支持。 有一天我接到国内的电话,老妈急病动手术入院。(那段时间真是我的多事之秋啊!)这种情况下,我只能回去。当时也不知道该怎样请假,我只是一个contractor, 按说他们可以轻易的再找一个人顶上我的缺的。我就想管不了那么多了,赶紧回国要紧, 大不了我就辞职好了。
可是我刚把事情摆出来,John就一口答应我请假回去,工作这边他来安排,回去后看情况需要续假就和他email 联系。当时还有两天就是月底,还是一个半年底,正是忙的时候,然而我就这么轻易地请假回国了。
那天下班前同事们依次到我的办公桌前慰问,告别,包括那个没心没肺的Shaun. 其实我知道我走后我的工作就要分摊到他们身上,这个月底加班 是没跑了。这点儿还不如我这个contractor, 他们加班是没有加班费的哦。
说一说ABC
刚才说部门里很多年轻人,不如更准确地说部门里很多ABC。 这大概是本地人力资源市场的一个大趋势:越来越多的亚洲面孔,有我们这样的新移民,也有本地生长起来的移民二代,俗称ABC, Australia born Chinese.
我们很多新移民说起澳洲生活的不适应时,都会安慰自己说,为了孩子吧,将来孩子会有一个好的开始。现在看来,此言也算不虚。就我看到的几个ABC 而言,整体素质都很高,英文地道,科班出生,也很知道上进,好几个人都在考CA, 有时候下了班还在办公室看书。相比较西人的年轻人而言,他们做事更勤奋一些,也很少惹事生非。按理说他们和管理层沟通应该没有障碍,但是整体而言,他们不是那么野心勃勃(声明:这里是个褒义词 ),比较谦虚内敛,这大概也是文化背景使然吧。
当然个性差异也是个原因, 其实大银行的管理层里已经是越来越多的亚洲面孔,是金子总要发光的吧。
举几个例子。
安妮是个team leader, 父母香港移民,安妮在本地念书长大,会讲广东话。安妮年轻,但感觉是她个人很上进,是那种愿意多承担责任的人,这就把她和许多自扫门前雪的华人风格区分了开来。安妮很会做人,因为自知年轻资历浅,做事就格外认真负责,对人也特别谦和虚心,时间长了,也慢慢建立起了威信。
安妮有一个特长是善于在网上搜罗奢侈品和高档餐馆的打折信息,前者我不太感兴趣,后者还是很乐意去一试的。我们有个聚餐的小团伙,往往是安妮发现了好的deal, 发给我们几个,然后由她咨询,定位,我们中午就趁午餐的时候去品尝。当了妈妈的都知道,下班后我们是没有时间的。而对于女人而言,锦衣美食固然可喜,狂打折的锦衣美食才更加诱惑啊! 呵呵。
Grace 的年龄和我差不多, 父母是福建移民,兄妹很多,散居澳洲各地。Grace 会讲客家话,听得懂广东话,正积极跟我学普通话。性格很好,特别开朗爱笑,和谁都能谈得来的样子;工作能力也很强,举重若轻的样子,很有点“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意思。我发现部门里离开的人,无论是另谋高就的还是愤然离职的,临别时都和她絮絮话别,事后也保持着紧密联系,个人魅力,可见一斑。
前面提到的Shaun 说他不是ABC,他说他是一个CBA, China born Australian. 生于上海,9岁的时候随父母移民澳洲,至今尚能听能说上海话,能读中文,不过基本不说。Shaun自称是计划生育政策的受害者,因为家里就他一个孩子。每天下午5点半都会有电话进来,然后听到Shaun 用上海话讲电话,这是他妈妈询问吃什么晚饭,每天!
难怪Shaun是个没太多心眼儿的大男孩, 个人风格有点儿懒洋洋的样子,工作倒很让人放心。说到每天下班在办公室看书的,就是他。在他身上我看到很多中国父母教育的痕迹,单纯,听话,稍微有点儿被动。去年世博会,Shaun回上海了一趟,回来很多见闻。我问他:是不是很多人给你介绍女朋友啊?Shaun听了立刻激愤起来:对啊,我所有的亲戚都给我介绍女朋友。他们以为我是个白痴,连女朋友都不会自己找吗?……
呵呵,好心当成驴肝肺,到底是个ABC.
离别
招聘的时候谈得很清楚,这个职位的功能最终要搬到海外去。我的职责之一就是就是除了日常工作之外,还要参与转移项目的调试和最终运行。
于是,虽然几经跌宕,最后的时刻还是到来了。去年我从国内回来后,系统转移已经箭在弦上,又经过几个忙碌的周末,终于赶在年底之前系统转移成功,新加坡方面正式接手。我在准备一些扫尾的工作,写写交接,完善一下备忘录和业务培训材料,也差不多快离开了。
到此为止,积极的一面是我功德圆满,消极的说法是鸟尽弓藏。因为整个部门是在缩减之中,暂时是看不到什么机会再留下来了。不独是C行,听说以前的B行,也是把后台业务渐次外包海外, 大趋势如此,真是又应了一句话:命苦,不能怨政府。
我告诉manager, 我想要悄悄的离开,不要farewell party or presentation. 但是那几天私下告别的午餐还是安排得满满。最后一天的时候manager 和team leader悄悄地来到我身边,说虽然你不要告别仪式,但我们还是想表示一些我们的感谢……接着部门里的人哗啦都围过来了,还是搞成了个presentation,早知道应该准备一个speech了,结果我只是结结巴巴地来了几个thanks.
不过这也是我想说的话吧。在C行的这段日子,虽然工作压力也很重,但是整个team 还是非常support的,manager 也非常好,无论从技术层面上,还是精神层面上, 领导得都很给力,使得工作以外的烦恼都降到了最低。在这里也学到了很多东西,周围的气场也逼迫自己不断提高自己,这些也都是工资之外的收获吧。 |
评分
-
参与人数 2 | 积分 +6 |
收起
理由
|
H妈妈
| + 2 |
有点lost了,到底楼主是做金融业的会计呢还是做系统调试的? |
旁支
| + 4 |
谢谢奉献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