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足迹

 找回密码
 注册

精华好帖回顾

· 【店家过保仍免费提供了配件!】DIY室外大门上的无线视频门禁与遥控开门机 (2013-2-3) Simonjo · 蜜汁金沙骨 (2010-7-20) chesecake
· 江西婺源 2011初秋....#8 加連州 (2012-12-19) andychan · 澳洲银行最省钱方案完全评测报告(全) (2004-12-19) 飞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查看: 1233|回复: 14

马丁·斯科塞斯的纽约 ——时而地狱,时而天堂【转自时光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2-18 10:0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kawar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kawar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导语:穷人喜欢纽约,因为他们在这里可以肆意撒野;富人钟情纽约,因为这里是他们一手创造的天堂。纽约不仅仅是密布着穷街陋巷的人间地狱,同时也是华丽奢靡的纯真年代,关于它的故事,永远都充满着极端,但又那么令人如痴如醉。马丁·斯科塞斯的纽约现实而残酷,纽约的繁华街道永远都是忧伤的陪衬,这种忧伤在大多数情况下以一种悲剧的形式充满野性地不断宣泄。

Kawara:马丁还有很多优秀的作品,如基督耶稣最后的诱惑、赌场等,因为发生地点不在纽约,所以正文中并没提及。另外他还拍摄过一部非常有争议的电影【Kundun】(又名达赖传),因此马丁斯科塞斯和此片主投资人哈里森福特终身被禁止进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

[ 本帖最后由 kawara 于 2010-2-18 10:14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3 收起 理由
kimi + 3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0-2-18 10:0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kawar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kawar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喧嚣闹市中的孤独

发表于 2010-2-18 10:0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kawar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kawar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参考影片:《出租车司机》(Taxi Driver) 上映日期:1976年2月8日

每座城市中都可以找到孤独的人,但却很少有人能够孤独得如此绝望。马丁·斯科塞斯早期作品中所关注的绝大多数都是那些生活在边缘的小人物,而故事的舞台则是喧嚣的纽约市。鳞次栉比的摩天大楼高耸入云,大楼的顶层藏着移民们所梦寐以求的“美国梦”,他们受自由女神的指引来到纽约,他们渴望有朝一日能够骄傲地出入上层社会,但是现实的残酷总是会将这些美丽的梦想击得粉碎,于是他们只能孤独地游走于街头巷尾,在喧嚣中绝望地捍卫自己仅存的价值。

《出租车司机》中的特拉维斯无疑就是这类人的典型案例,刚从越南战场回来的特拉维斯患有严重的失眠症,夜晚在他的生活中变得无比漫长,纽约市二十四小时不间断的交通网络无时无刻不再诉说着大都市的繁忙。特拉维斯每天从早到晚驾着出租车在纽约的街道上行驶,他目睹着白日里忙碌的上班族,也亲眼见证着夜间无声的暴力。单调的生活使他愈发空虚、孤独,色情电影成为了他独自一人时唯一的乐趣。长时间的孤独与压抑扭曲了他作为正常人本应拥有的正常社交,他对贝西仓促的爱最终让他陷入了失恋的窘境,迷茫、失落与喧嚣、奢靡的大环境夹杂在一起,一种无奈的感觉开始在他的身上蔓延。

作为70年代浮华的纽约城中最寂寞无助的小人物,特拉维斯一方面对城市的肮脏与罪恶深恶痛绝,但一方面又难以抗拒地被这种底层的城市气质所同化,最终不可避免地走向了悲剧的旅途。偌大的一座都市居然容不下这个昔日为国而战的战士。窗外是此起彼伏的汽车轰鸣,屋内已是极度扭曲的出租车司机,当他举起枪,对着镜子低吼“YOU’RE TALKING TO ME?”的时候,镜头中所散发出的,是难以言状的孤独。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发表于 2010-2-18 10:0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kawar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kawar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参考影片:《愤怒的公牛》(Raging Bull) 上映日期:1980年11月14日

如果说马丁·斯科塞斯在《出租车司机》中描绘了一个孤独压抑的纽约,那么在之后创作的影片《愤怒的公牛》中,纽约的孤独气质更是被诠释得异常犀利。马丁·斯科塞斯童年时在纽约的生活经历让镜头在对城市特质的刻画上表现得凌厉而生猛,故事讲述了在纽约布鲁克林区出生的意大利裔拳击手杰克拉莫塔的传奇人生。有节奏感的步伐,被战袍遮起的脸庞,强壮的身体,三根结实的缆绳围起的是一个桀骜的灵魂,纽约街头蒙胧的闪光灯与观众的呼喊,悠扬的配乐,慢镜头,连续出拳。在纽约,在布鲁克林区,拉莫塔圆了自己的美国梦,他享受着拳迷们的掌声与尖叫,但是荣耀与辉煌仅仅停留在都市的霓虹之中。

在自己居住的意大利裔社区,纽约依旧是那个充斥着暴力与低俗的穷街陋巷,浮华与奢靡的生活永远只停留在表层,获得拳王称号的拉莫塔臆想症愈发强烈,他始终怀疑自己的弟弟与自己的妻子关系不当,最终造成了众叛亲离的悲惨局面。纽约可以给人以天堂般的光芒,但也可以使人在风光之后陷入无尽的孤独。当妻子不再爱他,兄弟不再信他,多次由于自己的过失而被送入监狱,当他在狱中击打着坚硬的墙壁,哭喊到“他们都说我是畜生,可是我没有那么坏”时,“孤独” 成为了这位昔日拳王唯一的伴侣。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发表于 2010-2-18 10:0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kawar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kawar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参考影片:《纯真年代》(The Age of Innocence) 上映日期:1993年9月17日

不要以为纽约的孤独只存在于这些怀着美国梦的小人物身上,纽约的孤独同样寄生在纸醉金迷的上层社会。《纯真年代》中的纽仑一方面极度蔑视这个社会虚伪的道德准则,但另一方面又中规中矩地恪守着一切礼教的约束。他深深地爱着未婚妻的表姐埃伦,但迫于各方的压力始终不能说出口,于是两位有情人只能在马车的车厢里玩尽暧昧,在山中的小屋里互相安慰,每一次分手都能在纽约街道上留下极具韵味的孤独气息。豪宅中的炉火、孤单的摇椅,黄色的玫瑰,奢靡的上流社会禁锢着两颗受约束的心。当年迈的纽仑再次有机会见到埃伦的时候,他所能做的只是在楼下遥望,孤独,是他在纽约城中永恒的记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发表于 2010-2-18 10:0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kawar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kawar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穷街陋巷里的暴力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0-2-18 10:0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kawar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kawar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参考影片:《穷街陋巷》(Mean Streets) 上映日期:1973年10月2日

如果你爱一个人,那么让他到纽约去,因为那里是天堂;如果你恨一个人,那么也请让他到纽约去,因为那里是地狱。纽约有着极端的美,纽约也有着极端的恶,马丁·斯科塞斯镜头下的纽约更多的时间都呈现着一种恶,这种恶在他现实主义的风格下往往以一种阴暗的特质得到呈现,纽约的穷街陋巷所造就的是一批暴力、狂躁的游击分子。

马丁·斯科塞斯最具自传性的作品当属拍摄于1973年的《穷街陋巷》,在这部作品中斯科塞斯头一次将自己生活的小意大利搬上荧幕——纽约曼哈顿的下东区。这里与纽约其他传统住宅区的格式排列不同,多种角度的狭小街道构成了下东区的主要建筑风格,这里是密集的移民聚居地,狭窄的环境也暗示着暴力冲突的频繁滋生。

曼哈顿是纽约市的象征,在这里有着洛克菲勒中心、麦迪逊广场、花园中心、甚至有着联合国大厦。但是在影片《穷街陋巷》中,马丁·斯科塞斯将镜头的焦点对准了整日无所事事的意大利裔美国青年,他们极度空虚与苦闷,在五彩缤纷的曼哈顿找不到自己生存的价值,暴力成为了他们生活中唯一的调味品。在阴冷色调的画面中,尖头皮鞋、摇滚乐、歌剧,这些独具匠心的元素构成了纽约城中最具特色的“小意大利”,同样,这里也不可避免地有着意大利黑手党。

《穷街陋巷》中的三位主人公没有正式的工作,为了能够在纽约这个大都市生存,他们只能靠做黑市生意以及给黑手党当喽啰为生,他们一起喝酒、打架、欺骗,甚至在酒吧目睹枪杀,暴力在他们所生活的环境中实属家常便饭。他们在曼哈顿下东区的穷街陋巷尽情撒野,这个有着自由女神的城市给了他们一个自由的环境,但是江湖规则却永远是街头不可忽视的最高纲领,乔尼违背了规则,最终导致了惨剧的发生,黑暗中撕心裂肺的哭喊是对纽约街头暴力最有力的控诉。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发表于 2010-2-18 10:0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kawar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kawar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参考影片:《好家伙》(Good Fellas) 上映日期:1990年9月

提到纽约,永远都会与黑手党联系在一起,这也是马丁·斯科塞斯纽约情结中一个永恒的主题。影片《好家伙》以纪实的手法讲述了美国黑帮名人亨利· 希尔行走江湖30年的传奇经历,这里的纽约城与《教父》中那个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纽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如果说《教父》中伟大的克里昂家族以绅士的风度行走于美国的上层社会,那么《好家伙》中的吉米·伯克则是一个十足的流氓加恶棍,在他的手中,纽约的东布鲁克林区只有暴力与欺骗,没有丝毫仁慈与宽恕。这种残暴的恶,再一次宣告了一个悲剧的诞生。宽阔繁华的商业大街,宁静的小街小巷,童话风味的尖顶小宅院,谁曾想到这美丽的外表下居然有着赤裸裸地帮派斗争,无辜的生命一个接一个地死去,在老马的镜头下,城市是如此的灰暗,冷漠。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发表于 2010-2-18 10:1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kawar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kawar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参考影片:《出租车司机》(Taxi Driver) 上映日期:1976年2月8日

极端暴力的城市自然会有极端暴力的人,但是极端暴力的人也难免会有着极端善良的心,《出租车司机》中的特拉维斯无疑就是“斯科塞斯式纽约故事” 中最极端的人,这个人物自然而然地担负起了城市清道夫的重任。四把手枪,连环的复仇行为,血拼皮条客,特拉维斯孤身一人清扫了纽约最平凡的恶,用最血腥的暴力宣泄着他本身对于暴力事件的深恶痛绝,以暴制暴的同归于尽染红了繁华纽约的穷街陋巷,然而暴力依然在现实中持续蔓延,这是特拉维斯的宿命,是马丁·斯科塞斯的绝望。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发表于 2010-2-18 10:1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kawar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kawar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纯真年代的残忍

发表于 2010-2-18 10:1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kawar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kawar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参考影片:《纯真年代》(The Age of Innocence) 上映日期:1993年9月17日

在大手笔地描绘纽约阴暗湿冷的街道的同时,马丁·斯科塞斯也不乏充满韵味地表现人物之间的忧伤情愫。《纯真年代》作为斯科塞斯最特别的爱情故事,向观众展现了一个雍容华贵的纽约上流社会,19世纪70年代的时代背景更是为纽约的故事增添了一份历史的磅礴气势。纽约的街道第一次在斯科塞斯的镜头下失去了锐气,失去了力度,取而代之的是歌剧般的典雅与缠绵的内心波动。纽仑与埃伦真心相爱,然而在那个特殊的时代,他们必须遵守上层社会的繁文缛节,彼此克制。这个纽约充满着装腔作势的虚情假意,充满着永无止尽的豪华盛宴,生活在其中的人按照严格的社会礼仪进行着日常生活中的一切活动,考究的餐具摆放、严格的见面礼节,这些表面的端庄下恰恰隐藏着最致命的勾心斗角的残忍。

不同于斯科塞斯以往描绘纽约的电影,他在这里摒弃了张扬的粗口与血腥的杀戮,曾经的那种恶以一种优雅地形式悄悄地呈现,即便是爆发的那一刻也依然悄无声息。这个时代的纽约被讽刺为“纯真年代”。这个爱情悲剧的意义在于深刻揭示了那个年代的恶以及那些被残忍杀害的爱。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0-2-18 10:1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kawar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kawar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参考影片:《纽约黑帮》(Gangs of New York) 上映日期:2002年12月9日

如果把时间跨度再往前推上10年,同样的纯真年代突然有了更现实地残忍,《纽约黑帮》中的纽约不仅有着《穷街陋巷》中的鱼龙混杂,同时也有着《纯真年代》的典雅大气,这种升华让1863年的纽约变得残忍至极。仇恨、压抑、权利三个要素汇聚到一起,直接导致了纽约征兵暴动,甚至成为了美国历史上死伤最严重的一次事故。在斯科塞斯日渐成熟的镜头语言下,纯真年代中的屠夫比尔成为了残忍的代名词,这个时代的纽约冷漠至极,同时为了生存下去,也必须残忍至极。

马丁斯科塞斯曾在一次访谈中这样说到:“我在小意大利的文化圈中长大,当某人被杀的时候,这往往是一个朋友干的,可笑的是这种屠杀行为经常被弄得像一种仪式,一种献祭,而19世纪的纽约,这一切都还不存在,那时的纽约是如此的冷漠,但我不知道这两种纽约到底哪一种更好些。”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发表于 2010-2-18 10:11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马丁·斯科塞斯

此文章由 kawar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kawar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马丁·斯科塞斯,1942年11月17日出生于纽约,意大利西西里岛的移民后裔,儿时成长于曼哈顿的“小意大利区”,自幼便受到该区域中移民后裔们独立的宗教文化和生活理念的影响,这种影响在日后作用于他的作品,继而形成了独特的电影风格。斯科塞斯的作品大多数都以纽约为背景,并且带着明显的美籍意大利裔的文化烙印。纽约在他的镜头下总是显得孤独、阴暗、但又极具野性,而故事中的人物在鲁莽中又总是流露出极端的颓废伤痕,这也正是斯科塞斯电影作品中最独特的社会意识。每一个来到纽约的人都怀揣着一个绚丽的美国梦,但是斯科塞斯镜头下的纽约街头,现实总是无比残酷。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发表于 2010-2-18 16:2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kimi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kimi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老K你又要曲高和寡了...

发表于 2010-2-19 17:0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爱玛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爱玛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我也喜欢电影里面的纽约
<电子情书>里面的纽约,春天的纽约,林荫路,鲜花点缀的街道,路边的星巴克咖啡店,六七十年代建筑风格的公寓楼,懒洋洋的阳光......浪漫的地方啊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