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足迹

 找回密码
 注册

精华好帖回顾

· 爸爸菜谱 - 凉拌荞麦面 (2009-2-8) patrickzhu · 日本的照片(二)—— 本州的山水 (2010-6-3) 老陶
· 此情只待成追忆 - 林忆莲和伦永亮(Patrick Zhu Vs SteveKing之三)2013年6月重建版本 (2008-6-6) patrickzhu · 【科普交流帖 无商业内容】 蘑菇/食用药用菌栽培 - 【31/12 主要更新】 (2015-6-16) phorcyas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查看: 7337|回复: 26

[VIC/TAS] 问几个矶钓的基本问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3-28 14:1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lowsnail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lowsnail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虽然说是从一年前开始接触矶钓,可这一年里也没钓超过十次,所以还是超级菜鸟的水平。

刚接触矶钓的头几次,每次都能上几条鲳鱼或者扒皮什么的,有鱼的时候自然对矶钓的一些基本问题没有深入的去想。

连续的几次5点起床,背着10kg的鸡饲料,开一个半小时的车,去到钓点钓了3,4个小时却基本没什么咬口之后,导致钓鱼的兴致锐减,连续有三个月没有再去钓过鱼。

直到easter friday,才鼓起勇气再次杀到brighton‘试试运气’,结果可想而之,连咬口都没有,看看隔壁的几位选手也都是如此,只好再次拿‘没有鱼’的借口来安慰自己。

在我要离开的前四十分钟的时候,来了一位选手,站在离我5米远的地方,不紧不慢的准备玻璃, 绑钓组,然后优雅的下竿,仅仅过了3,5分钟,他便开始上鱼,bream,路德,mullet。。。鱼汛不断,看得我目瞪口呆。

我收拾好自己的东西,直接站到大师的旁边当起了观众,经大师的指点,我的玻璃,阿波,钓组,作钓的深度,挥杆的姿势,统统不对,之前在外海能上鱼,看来真的是人傻鱼更傻了。

这两天回到家,仔细看了网上的一些帖子,自己也从物理的角度分析了一些问题,最后还是有几个问题不太明白,希望有好心的网友能够帮忙指点和解答。

1. 在调整钓组重量的时候,推荐的配置都是 阿波的浮力=八字环+咬铅的重量和,整个钓组在未装上饵之前浮力与重力相互抵消,但是装上了饵之后,这两个力不再平衡,阿波不会沉下去吗?

2. 都说理想的水下钓组状态是‘打斜’,为什么打斜是最好的钓组姿态呢?好在哪里?我觉得鱼是看不见子线在水中的样子,所以整个钓组在鱼的眼里就只有饵是可见的,钓组‘打斜’的意义何在?  我的猜想是:打斜的水下钓组能够顺应水流的变化而同样变化,这样我们从岸上打玻璃,只要朝着阿波打,玻璃入水后同样跟随水流的走势,能够到达我们饵所在的区域。不知这个理解是不是正确。

3. 同浮力的阿波有不同的外形,漏斗形的是为了减少水面移动对阿波在横向上力的作用,在有风的和浪的时候,让阿波不会移动的太快, 这个我能理解。但是梨形的阿波又是在什么时候使用的呢,它有什么样的优势?

4. 如果我用3b 和 5b的阿波在内弯钓鱼,在不使用水中的情况下,应该如何配置我的咬铅 ?以及咬铅应该装在线组的什么位置? 如果突然起风了,或者有点点浪的情况下,通常应该如何改变钓组呢?

先谢谢各位啦。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2012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16-3-28 14:4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gordon37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gordon37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拙见一下:
1. 除了负浮力和全游动以外所有的钓组都有一定的残余浮力,我们只要尽量减小残余浮力就行,现在市面上的波其实也大都给你留了富裕的浮力来配咬铅,八字环就买你能买到的最小的就行,重量可以忽略
2. 打斜有利于在有水流的时候控线,维州关系不大,实在纠结可以用外挂波, 绝对打斜
3. 参见古大师的帖子“http://www.fishingmacau.com/bbs/read.php?tid=38013
4. 5b内弯基本用不到,3b配2b【主线】加1b【子线】再加上子线的重量差不多了,没有万金油钓组,钓组搭配要看具体情况
淡钓不会、船钓不通、撸鸭嫌累、鸡钓靠蒙
你只需要看着别人精彩, 老天对你另有安排

发表于 2016-3-28 14:5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Frankal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Frankal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楼上正解,大部分能买到的波配重好了都会有一点残余的浮力,具体可以到了钓点试一下,有的地方风浪大,尤其是外海,可以自由调整一下配重和咬铅位置。墨尔本附近内湾一般就用到2B,外海可以上5B。

发表于 2016-3-28 15:0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xfym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xfym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同是初学者的理解:
1 在有水流情况下,饵是面包或虾肉,推荐配置的阿波是肯定不沉下去的,另外八字环、咬铅也有浮力的。剩余浮力越小,咬口探测的灵敏度越高。微负浮力可以防风。
2  “打斜”要求在顺水流方向,饵在浮波前,这样钓组自然而且咬口探测的灵敏度高。
3  我去买浮波的网站介绍说,上大下小的浮波灵敏度高,梨形的阿波在流速快的地方稳定度高。
4 “3b 和 5b的阿波在内弯钓鱼”,我窝都不会打,上面的事项大部分都违反,钓到的鱼比旁边的人多,

发表于 2016-3-28 16:4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lowsnail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lowsnail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gordon37 发表于 2016-3-28 15:48
拙见一下:
1. 除了负浮力和全游动以外所有的钓组都有一定的残余浮力,我们只要尽量减小残余浮力就行,现在 ...

谢谢前辈的回答,我这几天看的就是你之前发的一些帖子,前两天看了一篇几万字的帖子,受益匪浅。

我想请问一下关于问题4中提到的子线上的1b咬铅应该加在什么部位呢?靠近钩子一些还是靠近8字环一些?靠近八字环的话,咬铅以下部分在水流平静的情况下会表现的很自然。靠近钩子的话,饵能够以更快的速度下沉,咬铅到8字环之间的子线抗水流的能力会强一些。那么在通常情况下,子线上的那枚咬铅放在什么位置会好一些呢?

发表于 2016-3-28 16:5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lowsnail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lowsnail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Frankal 发表于 2016-3-28 15:59
楼上正解,大部分能买到的波配重好了都会有一点残余的浮力,具体可以到了钓点试一下,有的地方风浪大,尤其 ...

谢谢前辈回答。

如果说我在内弯用 2b(风浪小用) 3b (风浪大些用) 的阿波,去到外海之后我如何决定用什么型号的阿波呢?或者说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我就该换大一号的阿波了?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6-3-28 16:5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lowsnail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lowsnail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xfym 发表于 2016-3-28 16:03
同是初学者的理解:
1 在有水流情况下,饵是面包或虾肉,推荐配置的阿波是肯定不沉下去的,另外八字环、咬 ...

谢谢回答。

关于问题2的回答还是有一点不明白。

在顺水流的方向上,饵在阿波的前面,为什么咬口的探测灵敏度高呢?

如果饵在阿波的后面,为什么会显得不自然呢?我的理解是鱼既看不见线也看不见波,饵和波的前后位置关系不同,在鱼的眼里会有什么样的不同呢?

发表于 2016-3-28 17:4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xfym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xfym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我的理解是,鱼吃饵的扯动力基本沿一直线传递至钓鱼人那里,完全垂直也有同样效果。其它情况,线可能有虚位,水流对咬口可能起抵消的负面作用。
其实在内湾,送饵到鱼面前最重要,我个人更多用 unweight的钓法,学点矶钓,图得是使用浮波,本质上就起个大副减少挂底的作用而已。

2012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16-3-28 21:0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gordon37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gordon37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slowsnail 发表于 2016-3-28 17:47
谢谢前辈的回答,我这几天看的就是你之前发的一些帖子,前两天看了一篇几万字的帖子,受益匪浅。

我想请 ...

http://www.oursteps.com.au/bbs/f ... read&tid=542926
淡钓不会、船钓不通、撸鸭嫌累、鸡钓靠蒙
你只需要看着别人精彩, 老天对你另有安排

发表于 2016-3-29 08:3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Frankal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Frankal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slowsnail 发表于 2016-3-28 17:50
谢谢前辈回答。

如果说我在内弯用 2b(风浪小用) 3b (风浪大些用) 的阿波,去到外海之后我如何决定用 ...

个人理解,阿波大小需要看水流浪涌等很多客观因素,比如说外海浪涌大水流快,你用3B的波,咬铅分2-3颗夹在子线上,有可能鱼饵沉不下去,只会被水流带着在浅层走,或者还没等沉下去就被浅层小鱼盗饵。所以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需要看钓点,当天的风浪情况等等

发表于 2016-3-29 08:3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harpening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harpening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打斜是按照水流的方向,波在后饵在前,这样逆水游行的鱼上来就先触到饵,容易上钩,如果线波在前,鱼会先触线,这样就不容易上钩。

个人觉得咬铅分两到三颗分散放置就ok了。

不知你看过这个视频没,个人觉得挺有营养的。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6-3-29 08:3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煋人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煋人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学习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16-3-29 11:5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lmiegary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lmiegary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gordon37 发表于 2016-3-28 22:01
http://www.oursteps.com.au/bbs/forum.php?mod=viewthread&tid=542926

多谢分享,希望大侠多多分享好文。

发表于 2016-3-29 21:5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lowsnail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lowsnail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gordon37 发表于 2016-3-28 22:01
http://www.oursteps.com.au/bbs/forum.php?mod=viewthread&tid=542926

谢谢回复,看了两天,三种情况下钓组的选择分析很有道理也很有用处。

另外想再追问一个问题。

这几天看了不少的关于钓组,阿波,咬铅配置的帖子和回复。

对于泪滴形 (下粗上窄)和倒泪滴形(上粗下窄)阿波的理解如下,不知道对不对,请前辈指点。

泪滴形:由于下端粗,受水面波动的影响大,所以适合用在水面平静的时候。其在竖直方向上受力平衡时,重心低,残余浮力小,所以灵敏。

倒泪滴形:由于下端窄,受水面波动的影响小,所以适合在有浪的时候用。其在竖直方向上受力平衡时,重心偏上,残余浮力大,相对不灵敏,由于它的不灵敏,在浪大的环境中误报鱼汛的概率比泪滴形要低。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4 收起 理由
gordon37 + 4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6-3-29 21:5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lowsnail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lowsnail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Sharpening 发表于 2016-3-29 09:36
打斜是按照水流的方向,波在后饵在前,这样逆水游行的鱼上来就先触到饵,容易上钩,如果线波在前,鱼会先触 ...

谢谢回复。

你的解释终于让我能理解饵在前,线在后的意义所在了。

发表于 2016-3-29 22:3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harpening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harpening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slowsnail 发表于 2016-3-29 22:56
谢谢回复。

你的解释终于让我能理解饵在前,线在后的意义所在了。

赶紧浮云伺候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4 收起 理由
slowsnail + 4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6-3-30 08:1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xfym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xfym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slowsnail 发表于 2016-3-29 22:54
谢谢回复,看了两天,三种情况下钓组的选择分析很有道理也很有用处。

另外想再追问一个问题。

完全反了。参考网址:
https://world.taobao.com/item/52 ... .7728556.0.0.QpF6bs

发表于 2016-3-30 09:5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redder1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redder1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mark 一下,是好文。 玩矶钓的都是高手啊。
头像被屏蔽

禁止访问

发表于 2016-3-30 10:0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dlcat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dlcat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dlcat 于 2016-3-30 11:02 编辑

矶钓比沉底优势我觉得一个是饵的状态更悬浮自然,一个是跟着流水扫过水底的面积更大,是饵去找鱼,而不是沉底那种钉在一个小范围。所以我觉得打斜是体现整个钓组在水里的状态,鱼饵没有附在水面,也没沉在水底,是悬浮在接近水底的地方,更容易随着水流扫过水底。

发表于 2016-3-30 11:24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lowsnail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lowsnail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dlcat 发表于 2016-3-30 11:01
矶钓比沉底优势我觉得一个是饵的状态更悬浮自然,一个是跟着流水扫过水底的面积更大,是饵去找鱼,而不是沉 ...

你说的没错。
沉底其实也能把饵弄的看起来自然,但是鱼一上嘴咬会觉得拉不动。适合比较傻的鱼。

发表于 2016-3-30 11:32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lowsnail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lowsnail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xfym 发表于 2016-3-30 09:14
完全反了。参考网址:
https://world.taobao.com/item/520984359064.htm?fromSite=main&spm=a312a.772855 ...

http://www.fishingmacau.com/bbs/read.php?tid=38013

你看看这个,到底哪个说的对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6-3-30 13:5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xfym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xfym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slowsnail 发表于 2016-3-30 12:32
http://www.fishingmacau.com/bbs/read.php?tid=38013

你看看这个,到底哪个说的对

我仔细看了该帖子里的图片,作者就压根没用过上小下膨的泪滴型浮波。看来宫之浦浮波完全取消这个形状,太合情合理了。

2012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16-3-30 18:2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gordon37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gordon37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xfym 发表于 2016-3-30 14:52
我仔细看了该帖子里的图片,作者就压根没用过上小下膨的泪滴型浮波。看来宫之浦浮波完全取消这个形状,太 ...

我帮他作证作者肯定用(制作)过很多上小下膨的泪滴型浮波....
上小下膨的确是最灵敏的形状,不骗你。哥大学学过流体力学

另外宫之浦的波在我印象里很一般,除了配重还算准以外算是性价比比较差的,这两年不知道涂层技术改进了没有,望告知
淡钓不会、船钓不通、撸鸭嫌累、鸡钓靠蒙
你只需要看着别人精彩, 老天对你另有安排

发表于 2016-3-30 19:1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lowsnail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lowsnail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xfym 发表于 2016-3-30 14:52
我仔细看了该帖子里的图片,作者就压根没用过上小下膨的泪滴型浮波。看来宫之浦浮波完全取消这个形状,太 ...



这是我从文章里截图来的。

好像关于泪滴和倒泪滴到底哪个灵敏,哪个抗浪的解读经常会出现完全相反的观点,这也是我为什么在这里提问,希望前辈们看到了能指点指点。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发表于 2016-3-30 19:2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xfym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xfym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gordon37 发表于 2016-3-30 19:24
我帮他作证作者肯定用(制作)过很多上小下膨的泪滴型浮波....
上小下膨的确是最灵敏的形状,不骗你。哥 ...

我大学学得是物理,和你接近,上小下膨的水滴型的确是流体力学里水阻最小的,20年前的潜艇都倾向使用这样的构型。
中午去大众内湾点(2米深)钓了一小时多一点,3B,小 8字环(微型已用光),无咬铅,白面包和nipper作饵,浮波接近全没,零风零浪,上过 6,7cm的小 Tarwhite,最大 24cm bream(nsw合法25)。灵敏度绝对够用,我就只用过达摩的浮漂和宫之浦浮波,到手刚两月,用过10次左右,基本每次都能钓到 20cm+的鱼。还没用过其他贵价货,不知道做工算啥水平。

2012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16-3-30 19:3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gordon37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gordon37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波的形状其实实际钓鱼的时候没那么大差别
差别大的是控线和钓棚

让饵的状态自然是王道,首先要让鱼有进食欲望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7-7-16 23:5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老K2015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老K2015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好文要顶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