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章由 jialire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jialire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央行加息传闻“再起风云” --陆泽洪--中国证券网 2008-06-21
CPI第二波洪峰“兵临城下” 央行加息传闻“再起风云”
有传闻称,中国央行将在近期再度宣布加息,从而引发港股市场本周五午后急挫,各大主要中资板块全面杀跌,同时早市狂飙的A股市场收市亦回吐了过半升幅。市场人士认为,在面临全球通货膨胀恶化的困境之下,中国政府仍突然宣布大幅上调成品油和电力的价格,理由有两个:一是食品价格回落令国内的短期通胀压力得以纾缓;二是政府相信其后续的调控政策将能有效抑制通胀。
本周四晚间,中国政府突然宣布,自6月20日起,将汽油、柴油价格每吨提高1000元,航空煤油价格每吨提高1500元;自7月1日起,将全国销售电价平均每千瓦时提高2.5分钱。本次油价的上调幅度是2007年11月的2倍。国泰君安分析师姜超指出,短期内油价上调首先会直接反映在CPI非食品价格中,2007年11月的上调使得当月CPI非食品价格上升0.3%,估计2008年6、7月的非食品价格将分别上升0.3%、0.6%。
短期内食品价格的显著回落是政府敢于上调油价的重要背景。据姜超介绍,目前,两类食品价格先行指标依然延续了环比下降的趋势,6月份的环比降幅分别在-1%左右,估计CPI中食品价格环比降幅在-1%以上,对应同比涨幅不超过17.2%。
而此前市场预期,尽管未来数月通胀率将受翘尾因素降低影响而放缓,但受到最近南方洪灾的打击,6月份CPI回落幅度可能将低于预期。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认为,南方洪灾的影响在食品价格上已有所体现,前两周农产品价格已止住前期跌势。最近几个月食品价格中的主要下跌力量是蔬菜,但蔬菜价格波动性较大,历史经验显示其极易受到降水量异常的影响,譬如2007年6~7月份的蔬菜价格大幅上涨;另一方面,当前防汛形势仍十分严峻,不排除未来洪灾损失有进一步扩大的可能。
安信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程定华认为,从紧的货币政策以及数量化调控手段的存废取决于通胀水平的变化趋势。国内通胀形势的演变将先后经历两次上升期,一次以食品为主,一次以能源为主。预计基于食品价格上涨所形成的CPI第一波洪峰已经过去,政府需要借此机会采取措施解决价格管制行业所面临的困境。
而政府这次大幅上调油电价格,似乎意味着国内CPI的第二波洪峰即将到来。
根据全景网对4家研究机构的统计数据显示,此前机构普遍预期6月份CPI将同比增长7.5%左右。其中,长江证券的预测值是7.3%~7.5%,中金公司的预测值是7.5%,摩根大通认为将低于8%,安信证券的预测值是7.5%。但若考虑到上调成品油和电力价格的短期影响,则6月份CPI可能会高达7.8%,意味着增速将较5月份再度意外地回升。
但影响可能还不止于此。姜超认为,更大的影响是对PPI的推动,2007年11月的油价上调使得当月核心PPI上升1.4%,相应本次的影响也会是上次的2倍。而PPI的上涨会在9个月后传导进CPI。本轮PPI的上涨就始于2007年11月的油价上调,估计未来PPI将长期保持高位,而对CPI的影响将在2008年8月份后逐渐体现。同时,食品的短期下降源于去年同期的高基数,而基数效应将在2008年8月后消失,此后CPI将重新反弹。
市场预计,美国可能在9月份前恢复加息,加上8月份以后物价的反弹,届时不排除央行加息抑制通胀的可能。实际上,继过去几周多国央行以加息手段抑制不断走高的通胀后,上周越南、俄罗斯和印度跟随上调了官方利率,而本周香港部分银行也上调了按揭利率,表明新兴市场已经进入新一轮的加息周期。
分析师们更担心的是,越南危机引发全球市场对通胀风险的担忧,可能进一步加强中国政府对通胀问题的控制--在通胀回落情况下央行大幅调升存款准备金率便是某种佐证。申银万国首席策略分析师陈李指出,中国增长趋势较为稳定为抗通胀提供支持,灾后重建效应能够一定程度低于外需放缓的冲击,全球来看,随着通胀风险不断加剧,"扛通胀"政策也在逐渐向"抗通胀"政策转变。
程定华认为,估值水平的反复下降是A股市场持续疲弱的主要推动力量,而在推动估值水平下行的因素中,关键性因素是流动性总量和流动性的分配结构。而从紧的货币政策和信贷数量控制是导致流动性总量增速下降和流动性结构分布不利于资本市场的主要原因。预计这些因素下半年不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因此,资本市场仍将承受较大的估值压力。
安信证券在其2008年中期策略报告中指出,在通胀的第一次上升期,中游高耗能周期性行业是最大受益者,但在通胀的第二次上升期,由于上游价格调整、下游需求受挫,中游行业将是受害者,对此,建议在中游行业盈利拐点出现前进行减持。
[ 本帖最后由 jialiren 于 2008-6-21 15:19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