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足迹

 找回密码
 注册

精华好帖回顾

· 澳洲Super(Superannuation)的基本知识 (2006-1-6) bctransit · 我和小M有个约会--718外拍故事篇 (2010-7-19) kur7
· 墨尔本生活(二) (2005-7-8) 红袖 · 寂寞色彩流 (多图,无模特) (2011-1-30) yeu008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查看: 1662|回复: 11

麦克阿瑟解职全过程(卷入政治太深的军人)。美国佬只要有限战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1-2 17:0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mileswei2006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mileswei2006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麦克阿瑟解职全过程
文章提交者:小国寡民 加帖在 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美〕杰弗里·佩雷特著 任海燕 王斌译

  1949年秋,毛泽东领导的中国共产党的部队占领了北京,成为中国大陆实际的执政者。蒋介石率部逃往台湾。美国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为国民党提供过武器,帮助其抗日,但是杜鲁门无意卷入国共之争。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时,美国海军奉命驻扎在台湾和大陆之间,以阻止双方动武。

  麦克阿瑟认为总统试图让自己与蒋介石疏远的做法是愚蠢的。他认为台湾是“一艘永不沉没的航空母舰和潜艇补给舰”,美国的强权可以从这里向中国大陆伸展。麦克阿瑟不支持总统的“实现台湾中立”的政策,相反,他认为这一政策终将失败,他开始计划将美国战斗机向台湾基地转移,让战斗机飞行员在那里作“熟悉飞行”。

  1950年8月1日,麦克阿瑟飞往台湾安抚倒霉而无用的蒋介石。麦克阿瑟的台湾之行令杜鲁门和艾奇逊大为恼火。美国的政策没有丝毫改变,但是麦克阿瑟这次被大肆宣传的出访在公众看来似乎是表明在美国实际上有两套对台政策:麦克阿瑟的和杜鲁门的。

  麦克阿瑟发表了一篇题为《致出国作战的老兵们》的声明。他宣称东方人只崇尚实力(佛教徒和儒家们一定认为这简直匪夷所思),他还目空一切地下结论说:“有些人宣扬太平洋地区和平,说什么如果我们保卫台湾就会使亚洲大陆跟我们疏远,我看没有什么比这种老掉牙的观点更荒谬的了。”

  杜鲁门读到这句话时怒不可遏。这几乎是在不加掩饰地指责他拒绝让美国保卫台湾的事。麦克阿瑟在一些敌视杜鲁门政府的出版物(如《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等)上发表了该声明,这一举动使事情更糟了。杜鲁门听说这件事以前,印刷机已经开始转动,而电台正在把麦克阿瑟的声明向全世界播发。

  杜鲁门考虑免除麦克阿瑟的联合国军总司令一职,让他继续担任盟军最高司令,把朝鲜和台湾事交给布雷德利负责。但是经过再三斟酌,杜鲁门还是避免了与麦克阿瑟发生正面冲突。

  仁川战役取得历史性胜利后,一种欣喜若狂的情绪席卷了华盛顿和东京。朝鲜战争就像事实上已经结束了似的。北朝鲜军队全面撤退,汉城被立刻夺回。麦克阿瑟就像他在1945年光复菲律宾政府一样,让李承晚重新就任南朝鲜总统,当时禁不住潸然泪下。

  联合国一直想让朝鲜统一在一个自由选举产生的政府之下,但是斯大林却阻止了和平统一朝鲜半岛的每一项举措。现在有个令人眼花缭乱的机会可以实现联合国的政策了,如果让麦克阿瑟领导联合国部队,就肯定能越过三八线,攻占平壤,彻底消灭北朝鲜军队。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06-11-2 17:06 |显示全部楼层

他把一个避免战争扩大的战略变成了公然招致扩大战争的冒险行动

此文章由 mileswei2006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mileswei2006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1950年9月末,当联合国为实现朝鲜的统一和民主争论不休时,麦克阿瑟收到参谋长联席会议下达的一项命令,参联会授权他越过三八线。该命令的第一句话就是:“你的军事目标是消灭北朝鲜的武装部队”,你被授权指挥朝鲜三八线以北的军事作战,条件是作战时没有苏联或中国共产党部队主力进入,他们没有宣布准备介入,或没有威胁我方在北朝鲜的军事作战。”这一命令清楚地表明华盛顿不打算给他派任何部队,而是让他带着南朝鲜的军队进入毗邻中苏边界的省份。

  麦克阿瑟征服北朝鲜的计划是立刻将地面部队兵分两路。沃尔顿·沃克的第8集团军,约20万人,沿仁川—汉城地区西海岸挺进。第10军,约10万人,由麦克阿瑟的前参谋长爱德华·阿尔蒙德指挥,从东海岸前进,参联会怀疑将部队这样分开是否明智,但是仁川胜利以后,谁还敢和一个军事天才争论呢?参谋长联席会议正式批准了麦克阿瑟的计划。

  10月,南朝鲜军队越过三八线,麦克阿瑟通过电台发出通告,劝说北朝鲜政府投降。

  对这些事件做出答复的不是平壤而是北京。中国总理周恩来通过一位印度外交官通知美国政府,如果是南朝鲜军队进入北朝鲜,中国将不做出反应,而“美国入侵北朝鲜将会遭到中国的抵抗。”这个消息很快传到了麦克阿瑟耳朵里,但他置若罔闻。

  杜鲁门也没有认真对待周恩来的威胁。他认为那位印度外交官是共产党的同路人,不过是中国政府的一个小卒子罢了。他以前也转达过这类危言耸听的威胁,可什么也没有发生。沃克的第8集团军和阿尔蒙德的第10军继续向北朝鲜前进。麦克阿瑟在提交给参谋长联席会议的计划中指出他要让美军向前推进约125英里,并在朝鲜半岛的蜂腰部建立一条强有力的防线,这条防线从定州延伸到咸兴。根据参谋长联席会议的指令,只让大韩民国的军队在这条线以北作战。

  但是10月17日,当美军接近平壤时,麦克阿瑟改变了主意。他没有和参谋长联席会议商量就直接通知参谋长们他打算让美军和其它盟军前进到接近中苏边界一线,这条战线在他计划驻扎的朝鲜半岛的“蜂腰部”处还要向北推进40英里。这条新战线比旧防线长1/3,防守的难度要大得多。

  这个问题本该由麦克阿瑟和参谋长联席会议共同商讨,但他既没有表示要和参联会讨论,参联会也没有提出这一要求。他知道,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他从未像这次这样不顾一切。而现在也可以清楚地看到,参联会也懒得再管他了。他们的地位和能力都不及他们所替代的人,巨人的追随者只能亦步亦趋地跟在巨人的身后。

  随后发生的事情就可想而知了。麦克阿瑟命令沃克和阿尔蒙德“全速前进……利用地面部队的所有力量……确保整个北朝鲜的安全。”

  他一下子便打破了不许在邻近中国和苏联的地区动用美军的限制。这一次引起了参谋长联席会议的强烈反对。他们通知麦克阿瑟该命令违背了授权他向北朝鲜推进的指令,还用一种几乎很滑稽的口气有所保留地说:“你的行动是我们这里颇为关注的事情。”

  麦克阿瑟回电说,他不能奉命使用南朝鲜的军队是因为南朝鲜兵力不足,而且南朝鲜的指挥官们情绪不稳定、不可信任,同时,他的命令并未与参谋长联席会议的指令相悖。此外,马歇尔曾让他不论在战略上还是在战术上都要毫不犹豫地越过三八线,这等于授权他可以根据需要对他的指示作一些调整。麦克阿瑟完全断章取义地理解马歇尔的话,把它当作一张空头支票,而他当然知道这并非马歇尔的本意。然后,他用特有的麦克阿瑟方式,以一句不祥的话结束了他的电报,他阴郁地暗示“除了我已经指挥实施的行动以外,还可能会有其它行动导致战术冒险”。

  这就是在朝鲜战争中指挥关系的问题了:谁来做出战略决策?无疑,参联会不希望从一万英里之外对战争进行微观指挥。美国的传统是允许战场指挥官在解释其命令时有一定的余地。另一方面,在不许美军接近中苏边界的命令中也没有一丁点模棱两可或含糊其辞的地方。没有任何文件规定允许麦克阿瑟在没有事先征得同意的情况下单方面做出变动。

  只让南朝鲜军队向中苏边界挺进的道理是显而易见的。美国不想引发中苏介入,也不会给他们任何借口介入朝鲜战争。杜鲁门也要考虑如果这场战争需要国际援助,将会引起盟国忧虑。特别是英国就曾反对越过三八线,因为他们怕中国趁机夺回香港。麦克阿瑟的行动之所以不能被认为是正当的,是因为它不是修正了美国的战略——它是军事战略,但更是政治战略——而是改变了美国的战略。他把一个避免战争扩大的战略变成了公然招致扩大战争的冒险行动。

发表于 2006-11-2 17:08 |显示全部楼层

杜鲁门炸毁桥梁,坚持空袭必须限制在北朝鲜一侧,不得攻击中国一侧

此文章由 mileswei2006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mileswei2006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在这个时候,中国已经向北朝鲜渗入了近10万人。他们昼伏夜行,没有被人发现。这些由老兵组成的部队掌握了战略主动,插入到第8集团军和第10军之间的巨大间隙地带。10月25日,他们发起进攻,集中力量打击并歼灭了南朝鲜最前出的几个团。尽管如此,麦克阿瑟仍然拒绝承认中国人已经大规模进入北朝鲜。永远忠心耿耿但的确很靠不住的查尔斯·威洛比支持麦克阿瑟的说法,他坚持认为中国军只有6000人渡过了鸭绿江。

  麦克阿瑟对中国介入的反应是命令远东空军针对北朝鲜的交通运输线,包括跨越鸭绿江的桥梁进行为期两周的空中闪击战。参谋长联席会议立刻命令他不要轰炸鸭绿江上的任何桥梁。当这条电文在电话会议的屏幕上闪烁时,麦克阿瑟勃然大怒。

  杜鲁门不情愿地同意远东空军炸毁桥梁,但是坚持空袭必须限制在北朝鲜一侧,不得攻击中国一侧。

  这真是个非常不可思议的命令。可能在政治上有些意义,但在军事上纯属无稽之谈。用B—29轰炸机不可能只炸掉桥梁的一端,当时它们还缺乏执行这种任务的精度。

  但中共军队突然停止交战。他们突然消失了。好像是中国共产党感到他们已经表明了他们的态度:他们不能容忍美军在自己的边境存在。很难说这不是一种非常理性的姿态。毕竟,美国也绝不会允许中国人在加拿大或墨西哥边界部署军队。中国停止交战是要给美国的决策者一个机会来吸取这个明显的教训。但是麦克阿瑟却对此置若罔闻。

  无论是杜鲁门、国家安全委员会、国务院,还是参谋长联席会议都不吸取这个教训。麦克阿瑟经过10天整顿其后勤系统之后,再次向鸭绿江边挺进,而华盛顿方面没有任何人制止他。

  11月24日,他飞往朝鲜视察前线的状况。当第24师师长约翰·丘奇少将报告说他对自己的部队打到鸭绿江充满信心时,麦克阿瑟高兴地答道:“好啊,如果你们足够迅速,可能有的人都能赶上回家过圣诞节了。”

  站在旁边的几位记者只听到那句关于部队回家过圣诞节的话,就匆匆发回快讯,断言麦克阿瑟郑重宣布现在在朝鲜的部队将于圣诞节前回家。

发表于 2006-11-2 17:10 |显示全部楼层

杜鲁门和艾奇逊认为通过协商结束战争的时机成熟

此文章由 mileswei2006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mileswei2006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11月25日夜,中国军队卷土重来,这次进攻规模很大。现在他们已有30多万人进入北朝鲜了。鸭绿江已经完全封冻,所以不论桥梁被炸毁与否都无关大局。他们将不断增援和充实兵力。中国军队一进入阵地,就伏击了第8集团军和第10军的先头部队。到了11月底,联合国部队全面撤退。

  麦克阿瑟在遭到中国军队进攻时于11月底接受了一次《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的采访。他告诉两位记者,他与中国作战出现的问题应归咎于华盛顿方面对他的限制。总结起来就是“他们设置了无数障碍,这在军史中是没有先例的。”

  杜鲁门被触怒了,政府旋即对军事指挥官和高级公务员颁布了限制言论的一揽子命令。从现在开始,他们必须在向公众发表声明以前向其所在部门澄清所有的声明内容。尽管看起来像是针对几千人的一种限制,但实际上矛头却指向一个人。

  麦克阿瑟对此的反应是写了一份新闻发布稿批评五角大楼、国务院和中央情报局提供了关于中国意图方面的错误情报。他一本正经地把这份稿子交给参谋长联席会议。参联会在这场小小的闹剧里扮演着他们自己的角色,他们严肃地告诉他,他的声明不符合政府涉及情报内容的新闻报道范围的有关政策。

  麦克阿瑟继续通知华盛顿如果不能给他增援20万人,那就只有两种方式可以结束朝鲜战争。联合国部队要么被消灭要么被迫撤退。

  1951年1月,中国军队攻陷汉城。联合国部队仍然在撤退,麦克阿瑟坚决的要求似乎越来越可信了。他自己似乎也不像平时那么乐观了。能经常见到他的几个人发现他表现了异乎寻常的疲惫和沮丧。在这一紧急关头,也许是洛上校把将军情绪低落的消息告诉杜鲁门的,杜鲁门为了缓和他和麦克阿瑟的关系,给他写了一封长信,信中就美国为什么要执行在朝的现行政策列出了10条很好的理由。

  当麦克阿瑟还在揣摩着这封信时,J·劳顿·科林斯和霍伊特·范登堡正准备再去朝鲜。李奇微让他们相信中国事实上已经成了强弩之末,不堪一击了。到了2月,李奇微指挥第8集团军发动了一系列攻势,一个月后夺回汉城并把中国军队撵回三八线。麦克阿瑟曾断定朝鲜战场上或全军覆没或撤退的两条出路一下子成了失败主义的表现。

  自从仁川胜利以来笼罩在他身上的“军事天才”的光环渐渐地失去了光辉。李奇微在没有大部队增援的情况下大败中国军队,说明了除偶然因素以外,最了解朝鲜战场形势的将军不是麦克阿瑟而是李奇微。

  麦克阿瑟极力声称,他对李奇微向第8集团军灌输的进攻精神充满信心,并在他的回忆录里不加掩饰地讲:“我命令他再次向北挺进。”

  李奇微在麦克阿瑟去世后不久读到这句话,既气愤又困惑。他在麦克阿瑟的《回忆录》中这段文字旁的空白处写道:“从来没有下达过这样的命令。”

  正当中国军队惨遭重创时,杜鲁门和艾奇逊认为通过协商结束战争的时机成熟了。麦克阿瑟得到通知:总统计划发布通告,召集有关方面进行讨论。麦克阿瑟在决定阻止总统的这一倡议之前对未来前景考虑了数日。

发表于 2006-11-2 17:12 |显示全部楼层

杜鲁门再次被激怒了。麦克阿瑟一下子就将他寻求和谈的可能性化为泡影。

此文章由 mileswei2006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mileswei2006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麦克阿瑟向中国发出了一份长长的电文,要求中国要么承认失败,要么准备冒险,“联合国部队可能会忍无可忍,不再继续把战争限制在朝鲜地区,而是要把我们的军事行动向中国的沿海地区和内地扩展,这将注定红色中国面临着军事崩溃的危险。”这句话的意思是:马上撤退,否则我们就消灭你。不用说,他又没有事先与参谋长联席会议商量过这件事。

  杜鲁门再次被激怒了。麦克阿瑟一下子就将他寻求和谈的可能性化为泡影。麦克阿瑟诡辩说,他不过是例行公事地发布了一条新闻稿而已。他的行动十分露骨地对抗总统的和谈倡议,可他说他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这是很难令人相信的。实际上所有这一切都表明了一点,朝鲜战争已经让他受够了。如果不能战斗到最后胜利,那还不如现在就退出,成为一个烈士,一个战斗者的终结就是成为政治懦夫神坛上的祭品。与其将自己辉煌事业的最后几年放在与共产党人没完没了的谈判上,可怜巴巴地企求他们同意休战,还不如冒着被解职的风险并要求杜鲁门改变战略。

  对杜鲁门来说,麦克阿瑟胆大妄为地向中国发出的通告是目无上级的表现。但是对公众来说,麦克阿瑟对敌人的公开指责则是一种成功的表现,经历了整整一冬的不断失利和撤退之后,这一举动给美军一剂强心针。现在还不是解除这位将军职务的最佳时机。总统还要等麦克阿瑟再犯一个错误,一个更明显的严重错误。

  他没有等很长时间。当麦克阿瑟思考如何答复杜鲁门总统要北朝鲜和中国进行停战谈判的建议时,他写信给众议院共和党发言人约瑟夫·马丁。信中批评了美国对外政策的欧洲中心主义,为此不惜以远东为代价:“如果我们在亚洲这场与共产主义进行较量的战争中失败,欧洲的陷落就不可避免;如果我们胜利了,欧洲才最有可能避免战争而维护自由。”尽管朝鲜战争如何结束是他真正头疼的事,他仍愤然高呼“什么都代替不了胜利”。

发表于 2006-11-2 17:15 |显示全部楼层

麦克阿瑟的行动十分露骨地对抗总统的和谈倡议。

此文章由 mileswei2006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mileswei2006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麦克阿瑟没有要求马丁将他的信保密。他根据自己的经验,当他写信给国会成员时,那位国会成员通常是将此信公之于众而不是自己保留,所以,当4月5日马丁在国会当众宣读他的来信时他几乎不可能感到吃惊。当晚,杜鲁门将一腔怒火述诸于日记,“这已经让人忍无可忍了。他的目空一切令人厌恶。”

  4月9日,当阿尔蒙德在返回朝鲜前来看望他时,麦克阿瑟忧郁地说:“我可能再也见不到你了,所以,别了,内德。”

  “我不懂您的意思,”阿尔蒙德困惑地说,“在过去的6个月或者8个月中,您经常来看我的呀。”

  “不是指这个,”麦克阿瑟回答道,“我卷入了政治,可能总统要免我的职了。”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06-11-2 17:16 |显示全部楼层

结束了

此文章由 mileswei2006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mileswei2006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过了不到24小时,杜鲁门签署了一项命令:免去麦克阿瑟所有的司令职务。消息很快泄露出来,布雷德利在4月10日深夜匆忙去见杜鲁门。他告诉统如果麦克阿瑟在命令下达到他那里之前听说这件事,他可能会立刻辞职。杜鲁门勃然大怒:“我不会让那个????养的向我辞职,我要免他的职!”

  凌晨1点,白宫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总统的决定:立即免除麦克阿瑟的职务。锡德·赫夫从广播中听到麦克阿瑟被免职的消息并告诉了琼。她随后通知了麦克阿瑟。4月12日,当麦克阿瑟一家正在吃午饭时,一个专送急件的陆军通信兵带着一个装有杜鲁门的命令的邮包到了他的家,官方确认书到了。泣不成声的赫夫回到餐桌前,手里拿着一个棕色的信封,上面写着“麦克阿瑟亲启”。麦克阿瑟打开信封读道:“出于总统和美国三军总司令的职责,我非常遗憾地解除你盟军最高司令、联合国军指挥部总司令、美军远东总司令、远东美国陆军司令的职务。”

  “请立刻将你的指挥权交给马修·B·李奇微接管。如你选择前往某一地点,兹授权你下达有关命令,以完成所需的旅行。哈里·S·杜鲁门”。

  麦克阿瑟转向他的妻子,他那张一向表情丰富的脸上没有流露出任何感情。没必要再读下去了,此时也无法理清思路。麦克阿瑟那种奇怪的平静就像一块钢铁,当一个人身心俱疲的时候,他最可能有的表情就是面无表情。“琼,我们终于可以回家了。”

发表于 2006-11-2 17:19 |显示全部楼层

战争贩子的演讲

此文章由 mileswei2006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mileswei2006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1962年5月,麦克阿瑟应邀来到他的母校西点,接受军校最高奖励——西尔维纳斯·塞耶荣誉勋章。在授勋仪式上,他发表了他一生中最后一次也是最感人的一次演讲。他还检阅了学员队,并同他们共进午餐,重温昔日的感觉。

大家也许从他演讲中体会到什么?

发表于 2006-11-2 17:2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mileswei2006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mileswei2006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今天早晨,当我走出旅馆时,看门人问道:"将军,您上哪去?"一听说我要去西点,
他说:"那是个好地方,您从前去过吗?"

    这样的荣誉是没有人不深受感动的。长期以来,我从事这个职业,又如此热爱这个民族,能获得这样的荣誉简直使我无法表达我的感情。然而,这种奖赏主要并不意味着对个人的尊崇,而是象征一个伟大的道德准则——捍卫这块可爱土地上的文化与古老传统的那些人的行为与品质的准则。这就是这个大奖章的意义。无论现在还是将来,它都是美国军人道德标准的一种体现。我一定要遵循这个标准,结合崇高的理想,唤起自豪感,同时始终保持谦虚……

    责任一荣誉一国家。这三个神圣的名词庄严地提醒你应该成为怎样的人,可能成为怎样的人,一定要成为怎样的人。它们将使你精神振奋,在你似乎丧失勇气时鼓起勇气,似乎没有理由相信时重建信念,几乎绝望时产生希望。遗憾得很,我既没有雄辩的词令、诗意的想象,也没有华丽的隐喻向你们说明它们的意义。怀疑者一定要说它们只不过是几个名词,一句口号,一个浮夸的短词。每一个迂腐的学究,每一个蛊惑人心的政客,每一个玩世不恭的人,每一个伪君子,每一个惹是生非之徒,很遗憾,还有其他个性不甚正常的人,一定企图贬低它们,甚至对它们进行愚弄和嘲笑。

    但这些名词确能做到:塑造你的基本特性,使你将来成为国防卫士;使你坚强起来,认清自己的懦弱,并勇敢地面对自己的胆怯。它们教导你在失败时要自尊,要不屈不挠;胜利时要谦和,不要以言语代替行动,不要贪图舒适;要面对重压和困难,勇敢地接受挑战;要学会巍然屹立于风浪之中,但对遇难者要寄予同情;要先律己而后律人;要有纯洁的心灵和崇高的目标;要学会笑,但不要忘记怎么哭;要向往未来,但不可忽略过去;要为人持重,但不可过于严肃;要谦虚,铭记真正伟大的纯朴,真正智慧的虚心,真正强大的温顺。它们赋予你意志的韧性,想象的质量,感情的活力,从生命的深处焕发精神,以勇敢的姿态克服胆怯,甘于冒险而不贪图安逸。它们在你们心中创造奇妙的意想不到的希望,以及生命的灵感与欢乐。它们就是以这种方式教导你们成为军人和君子。

发表于 2006-11-2 17:2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mileswei2006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mileswei2006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你所率领的是哪一类士兵?他可靠吗?勇敢吗?他有能力赢得胜利吗?他的故事你
全都熟悉,那是一个美国士兵的故事。我对他的估价是多年前在战场上形成的,至今没有改变。那时,我把他看作是世界上最高尚的人;现在,我仍然这样看他。他不仅是一个军事品德最优秀的人,而且也是一个最纯洁的人。他的名字与威望是每一个美国公民的骄傲。在青壮年时期,他献出了一切人类所赋予的爱情与忠贞。他不需要我及其他人的颂扬,因为他已用自己的鲜血在敌人的胸前谱写了自传。可是,当我想到他在灾难中的坚忍,在战火里的勇气,在胜利时的谦虚,我满怀的赞美之情不禁油然而升。他在历史上已成为一位成功爱国者的伟大典范;他在未来将成为子孙认识解放与自由的教导者;

现在,他把美德与成就献给我们。在数十次战役中,在上百个战场上,在成千堆营火旁,我亲眼目睹他坚韧不拔的不朽精神,热爱祖国的自我克制以及不可战胜的坚定决心,这些已经把他的形象铭刻在他的人民心中。从世界的这一端到另一端,他已经深深地为那勇敢的美酒所陶醉。

    当我听到合唱队唱的这些歌曲,我记忆的目光看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步履蹒跚的小分队,从湿淋淋的黄昏到细雨蒙蒙的黎明,在透湿的背包的重负下疲惫不堪地行军,沉重的脚踝深深地踏在炮弹轰震过的泥泞路上,与敌人进行你死我活的战斗。他们嘴唇发青,浑身污泥,在风雨中战抖着,从家里被赶到敌人面前,许多人还被赶到上帝的审判席上。我不了解他们生得高贵,可我知道他们死得光荣。他们从不犹豫,毫无怨恨,满怀信心,嘴边叨念着继续战斗,直到看到胜利的希望才合上双眼。这一切都是为了它们——责任一荣誉一国家。当我们瞒珊在寻找光明与真理的道路上时,他们一直在流血、挥汗、洒泪。

    20年以后,在世界的另一边,他们又面对着黑黝黝肮脏的散兵坑、阴森森恶臭的战壕、湿淋淋污浊的坑道,还有那酷热的火辣辣的阳光、疾风狂暴的倾盆大雨、荒无人烟的丛林小道。他们忍受着与亲人长期分离的痛苦煎熬、热带疾病的猖獗蔓延、兵桌要地区的恐怖情景。他们坚定果敢的防御,他们迅速准确的攻击,他们不屈挠的目的,他们全面彻底的胜利——永恒的胜利——永远伴随着他们最后在血泊中的战斗。在战斗中,那些苍白憔悴的人们的目光始终庄严地跟随着责任一荣誉一国家的口号。

    这几个名词包合着最高的道德准则,并将经受任何为提高人类道德水准而传播的伦理或哲学的检验。它所提倡的是正确的事物,它所制止的是谬误的东西。高于众人之上的战士要履行宗教修炼的最伟大行为——牺牲。在战斗中,面对着危险与死亡,他显示出造物主按照自己意愿创造人类时所赋予的品质。只有神明能帮助他、支持他,这是任何肉体的勇敢与动物的本能都代替不了的。无论战争如何恐怖,召之即来的战士准备为国捐躯是人类最崇高的进化。

发表于 2006-11-2 17:35 |显示全部楼层

这并不意味着你们是战争贩子。战士祈求和平,因为他忍受着战争最深刻的伤痛与疮疤。

此文章由 mileswei2006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mileswei2006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现在,你们面临着一个新世界——一个变革中的世界。人造卫星进入星际空间。卫
星与导弹标志着人类漫长的历史进入了另一个时代——太空时代。自然科学告诉我们,在50亿年或更长的时期中,地球形成了;300万年或更长的时期中,人类形成了;人类历史还不曾有过一次更巨大、更令人惊讶的进化。我们不单要从现在这个世界,而且要从无法估算的距离,从神秘莫测的宇宙来论述事物。我们正在认识一个崭新的无边无际的世界。我们谈论着不可思议的话题:控制宇宙的能源;让风力与潮汐为我们所用;创造空前的合成物质以补充甚至代替古老的基本物质;净化海水以供我们饮用;开发海底以作为财富与食品的新基地;预防疾病以使寿命延长几百岁;调节空气以使冷热、晴雨分布均衡;登月宇宙飞船;战争中的主要目标不仅限于敌人的武装力量,也包括其平民;切结起来的人类与某些星系行星的恶势力的最根本矛盾;使生命成为有史以来最扣人心弦的那些梦境与幻想。

    为了迎接所有这些巨大的变化与发展,你们的任务将变得更加坚定而不可侵犯,那就是赢得我们战争的胜利。你们的职业要求你们在这个生死关头勇于献身,此外,别无所求。其余的一切公共目的、公共计划、公共需求,无论大小,都可以寻找其他办法去完成;而你们就是受训参加战斗的,你们的职业就是战斗——决心取胜。在战争中最明确的目标就是为了胜利,这是任何东西都代替不了的。假如你失败了,国家就要遭到破坏,因此,你的职业唯一要遵循的就是责任一荣誉一国家。其他人将纠缠于分散人们思想的国内外问题的争论,可是你将安详、宁静地屹立在远处,作为国家的卫士,作为国际矛盾怒潮中的救生员,作为硝烟弥漫的竞技场上的格斗士。一个半世纪以来,你们曾经防御、守卫、保护着解放与自由、权利与正义的神圣传统。让平民百姓去辩论我们政府的功过:我们的国力是否因长期财政赤字而衰竭,联邦的家长式传统是否势力过大,权力集团是否过于骄横自大,政治是否过于腐败,犯罪是否过于猖獗,道德标准是否降得太低,捐税是否提得太高,极端分子是否过于偏激,我们个人的自由是否像应有的那样完全彻底。这些重大的国家问题与你们的职业毫不相干,也无需使用军事手段来解决。

你们的路标——责任一荣誉一国家,比夜里的灯塔要亮十倍。

    你们是联系我国防御系统全部机构的纽带。当战争警钟敲响时,从你们的队伍中将涌现出手操国家命运的伟大军官。还从来没有人打败过我们。假如你也是这样,上百万身穿橄榄色、棕色、蓝色和灰色制服的灵魂将从他们的白色十字架下站起来,以雷霆般的声音喊出那神奇的口号——责任一荣誉一国家。

    这并不意味着你们是战争贩子。相反,高于众人之上的战士祈求和平,因为他忍受着战争最深刻的伤痛与疮疤。可是,我们的耳边经常响起那位大智大慧的哲学之父柏拉图的警世之言:"只有死者才能看到战争的终结。"

    我的生命已近黄昏,暮色已经降临。我过去的音调与色彩已经消失,它们已经随着往事的梦境模糊地溜走了。往日的回忆是非常美好的,是以泪水洗涤,以昨天的微笑抚慰的。我渴望但徒然地聆听着远处那微弱而迷人的起床号声,和那咚咚作响的军鼓声。梦境里,我又听到隆隆的炮声,劈啪的步枪射击声,战场上古怪而悲伤的低语声。然而,在我黄昏的记忆中,我总是来到西点,耳边始终回响着:责任一荣誉一国家。
    今天标志我对你们的最后一次点名。但我希望你们知道,当我死去时,我最后自然想到的一定是你们这支部队——这支部队——这支部队。

    我向你们告别了。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06-11-5 18:0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YARK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YARK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能不能解释一下,为什么老美在中国出兵之前就把第七舰队派到台湾海峡和派兵到台湾啊,
老美的有限战争是不是只准他设限,别人受限呢。就想只准他们收拾塔立班,然后把俘虏的东突分子又放出去。

那个老麦说什么:责任一荣誉一国家,他和杜鲁门,联席会议开会的时候还记得这些话吗,他在亚洲的傲慢与偏见和什么责任一荣誉一国家连不上一丁点关系/
唱高调不光是gcd的专利啊:-))
男儿是雄鹰就要翱翔在蓝天,是儿女就要惦记着阿妈。
YARK,YAK和雅克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