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文章由 Alicefowley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Alicefowley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大学时候用了整整一年断断续续看完这部《追忆似水年华》。
最初知道这本书,是高中的时候,还处于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年纪,对这个书名一见钟情,于是找来看。没看完,却觉得喜欢。现在已经不知道当时是为什么而喜欢了,也不记得是真喜欢还是假喜欢。当时最大的心愿是有人送我一整套香港或台湾版本的超厚的《追忆逝水年华》。
认真去看的时候,是大学。大一还是大二,不记得了。喜欢普鲁斯特文字的绵密与细致。描写一样东西,可以发散的写上上百页,读着却不枯燥。
但是,不管多喜欢看,也还是不能长时间的看下去。看着看着就会打瞌睡。所以看了整一年。
还记得放寒假窝在被窝里看这书的日子。天阴沉沉的冷,窝在被窝里看着看着就睡着了,睡醒以后吃点东西继续看。时间被拉的长的好像没有尽头。
出国的行李里,放弃家里书房一架的书,硬是一本都不带。觉得好的书都沉淀在心里,不需要带出来。住下来以后,发现图书馆居然有很多中文书,有空的时候也可以借来看。
然后,几年下来,突然又开始想念家里的书。是属于自己的书。每一本都是自己买的,有些还写下了买的时间,天气以及心情,书后还有读后的一些感受。是自己的书,所以看起来随心所欲。。可以吃着饭看,随随便便,偶尔一点面包屑或者汤汁撒到上面也不用介怀;也可以躺在沙发上,床上闲闲的翻。如此的熟悉,可以只翻出喜欢的段落,喜欢的某篇看。
于是又大动干戈的让家人寄了一些过来。《追忆》是其中的一套。这套不是家里书架上译林出版的那套,是联经出版社出版的超厚版本。也叫做是实现了当年的愿望,不是自己买的。
我记得几米《地下铁》里面有一副是那个瞎眼女孩坐在满架满架的图书中,凭窗远眺。那样的书房是我的梦想,未必能看得完那么多的书,但是身处在书中的感觉真是好。
现在,结婚生子以后,属于自己的时间少之又少,少的连自我也快要丧失了。
拿起书来,看着看着,也就放松下来了。
《追忆》是我的枕边书。也许是大学时候一年时间看完这书,印象足够深刻,一页一页看下来,依然还是很熟悉。
喜欢的片段包括饭后散步,玛德莱小蛋糕(我真的不记得那个小蛋糕是不是叫这个名字了)的回忆以及对威尼斯以及教堂的描写。
[ 本帖最后由 Alicefowley 于 2011-7-5 23:58 编辑 ]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