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足迹

 找回密码
 注册

精华好帖回顾

· 我的blog搜集<澳洲的免费午餐>系列!欢迎捧场! (2005-4-16) tiger · 无产阶级的会计找工记 (2005-3-6) 无产阶级
· 考 L 牌 的 1 天 (2005-2-7) yzm1008 · 来说说我的差旅生活,顺便聚点人气 (2005-7-17) ANDERSON999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查看: 3213|回复: 22

[汽车咨讯] 车用芯片很快就不缺货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6-19 10:2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xzj22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xzj22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在芯片荒最严重的去年年中,大众曾关闭了墨西哥与美国的工厂;福特(F.US)暂停或削减了8家北美工厂的生产;即便是被认为受缺芯影响最小的丰田(TM.US),也遭遇了停产及生产规模的缩减。

当然,停产的远不止这几家企业。当时,英特尔公司(INTC.US)CEO帕特·基辛格曾表示,“全球芯片供应短缺可能会再持续两年。”也就是说,芯片荒要到2023年才会有所好转。
但现实情况是,似乎芯片供货速度的恢复,比原先预计的要早得多。

就在最近,包括宝马(BMWYY.US)、奔驰(DMLRY.US)等一众欧洲汽车品牌都宣布拥有了足够多的芯片。而市场也表示,在今年的下半年,汽车制造所用的芯片产量也趋于平衡。


所以,芯片制造,是怎么恢复的?
最缺的,可能就是应用在车身、底盘和控制系统上的MCU芯片。

但如果说这将真正影响到产能,似乎也并没有那么严重。其实在去年,全球芯片的销售额达到了5559亿美元,同比增长了26.2%。

与之处于同比例增长的,就是创了历史新高的1.15万亿片芯片销量。当然,这其中包含的是所有类型的芯片,比如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所需的芯片。

为什么全球芯片产能并不差,但用在车上的芯片却又缺了很多。我认为其中有几个重要的原因。

首先,是因为汽车对芯片的需求突然变高。传统燃油汽车,全车芯片总量在500个-600个左右。而随着电动化与智能化的普及,汽车的芯片数量爆发式增长,以小鹏某一款车为例,全车芯片总量达到了1700个。

更重要的是,智能汽车的堆料“军备竞赛”依然如火如荼,未来智能汽车对于芯片的需求肉眼可见地增长。芯片产能的下降,以及汽车对芯片的需求的快速提高,此消彼长,形成了巨大的真空地带。
其次,通常意义上,汽车所用的车规级芯片总市场的规模并不能与其他的消费电子产品相比。

2021年,全球一共卖出了8105万辆车,如果我们假设每辆车使用500个芯片计算,总计需要405亿块芯片,与全球芯片产能相比,并不能算是一个很大的量级(即便芯片数量翻番,依然规模有限)。

显然,汽车市场并不是芯片企业跑量的最重要市场。因此,在受到外部环境影响而导致芯片产能萎缩的大环境下,可能向汽车行业倾斜产能,并不是一个优先选项。

再次,以往汽车使用的车规级芯片首先并不需要很高的精度,一般大量需要的产品为65nm,最好的也仅仅是28nm等级,与那些动不动就要突破7nm、5nm的芯片相比,并不需要太复杂的工艺。

而如今,7nm、5nm的芯片在全球范围内都算是顶级“尖货”,想要为汽车提供,从源头上产能就很难满足。

这些制造工艺相对不那么先进的芯片,价格一般在1-3美元左右,利润非常低。但因为使用在车上,需要更严苛的技术指标。

这些指标需要芯片克服严寒、高温、粉尘等考验,并要求拥有15-20年的设计寿命。这些不挣钱,但事多的造芯要求,使得其不是一类需要优先被设计制造的芯片种类。
而这样的成本与收益比例也衍生出了一个问题,就是没有人会愿意投入巨资去建造一家生产利润不高、但要求很高的车规级芯片工厂。

而缺芯带来的芯片单价暴涨,也导致芯片厂商只需生产少量芯片即可获得更大利润,自然也不会多生产去降低自己的利润率了。


缺芯对汽车产业的影响有多大?其实可能并没有想象得更大。

尽管在去年买车的人看来,或多或少的都经历了简配的事儿。但车企,尤其是那些以往都能跑得起量来的车企,受到的影响着实有限。

以德系豪华车的招牌BBA为例,尽管除了宝马之外,奔驰与奥迪的整体销量都出现了一定的下滑。但三家车企营收都在上涨,利润更是大幅提高

同时,德国汽车的另一个支柱品牌大众,在相较2020年度减产了60万台的基础上,也获得了不小盈利。
除此之外,丰田、福特、特斯拉,甚至Stellantis全都在市场上获得了增长,有些还拥有了两位数、甚至三位数的数据增长。
为什么在全球因缺芯而少造了1000多万辆车的环境下,企业仍然能盈利?这其中,车企的策略调整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比如,之前提到的配置调整,价格调整;而更重要的是,很多车企直接放弃了销量不好的车款,将芯片资源集中投放在了可以卖得动的车型之上。
......................
,最近刚刚市值破了万亿的比亚迪(002594.SZ),则早早地就开始了自己的芯片研发制造之旅。目前他们已经有了一部分芯片(如IGBT)的设计制造能力,同时在电源管理芯片上,具备了可以向其他企业供货的能力。

而在目前最紧缺的MCU芯片上,也有了自己的设计能力,未来只需找人代工,即可实现自给自足。
.........................
根据美国调查公司Gartner的判断,汽车前十名的汽车制造商中,将有一半实现芯片自研。显然,这将会引发一场巨大的市场环境变化。

变化的点在于,当汽车公司拥有了核心芯片自研的能力,将会进一步地推动汽车智能化,并加速在堆料方面的内卷进程。

而当芯片被越堆越多,车规级芯片的需求也将变得越来越大。市场规模将有可能追上电子消费品对芯片的需求。

也就是说,汽车企业推动着芯片市场的不断发展。而想要通过压缩产能提高利润的芯片企业,则有可能因为整车厂的芯片自研不断推进,而被排挤出这个市场。总之,谁都不愿意放弃一个必然快速增长的市场。
这就是为什么从2021年开始,芯片供应商向汽车行业提供出货量直接提高了30%的原因;也就是为什么,原本预计在2023年才有可能被填补完整的车用芯片市场,却急着在2022年的下半年就要实现更大供货量的原因。

分析文章原文https://mp.weixin.qq.com/s/7BVmyTpFtBTVVX-Xol87sw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2 收起 理由
闲人看海 + 2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22-6-19 10:3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rockystar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rockystar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拭目以待

发表于 2022-6-19 10:5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Craigatlob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Craigatlob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希望如此

发表于 2022-6-19 11:5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ANDERXON007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ANDERXON007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不用谎,不荒了


根据所有略过的信息,车用芯片荒源自消费电子产品的大量需求,还有相信是恶意囤货。原本几十块的变成上千。随着消费电子产品的滞销(苹果们大量砍单),车用芯片很快就会供过于求。


另一方面,经济下行,汽车的需求也走低,就更不用荒了。尽管新能源车会比传统汽车用更多的芯片,但消费电子产品应该用得更多。


综合起来,芯片荒大概率不会延续很久。寒冬将至,那些囤货的赶快吐出来,芯片不能吃,吃了也消化不了。


新车荒很快也会消除,估计年底前,等这一波股灾走完,需求就更不能看了。
豁达的人不问过去,乐观的人不问现在,睿智的人不问将来

发表于 2022-6-19 13:07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toshibali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toshibali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等中国汽车大举杀入抢滩低价消费市场,特斯拉攻占中高端市场,不知道那些天价二手车和那些要等18个月以上的rav4们会怎么样

发表于 2022-6-19 13:40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huangka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huangka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芯片早就不缺了,只是各大厂商没有人开工,加上控制了销量,把价格人为的抬了上去。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22-6-19 13:46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佳铭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佳铭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成产商经销商饥饿疗法是关键

发表于 2022-6-19 16:14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砍不死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砍不死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澳洲市场太小 几个二手贩子就很有可能垄断某种车型在某个洲 比如m rs amg等等 所以让子弹在飞一会

发表于 2022-6-19 17:0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kaka脆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kaka脆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不吹不黑,国内的BBA已经基本卖不动了。销量只有往年的几成而已。电动车尚比较畅销,其他纯油车型也是销售压力很大。
国内的销量下滑应该会间接营销到欧美包括澳洲的车辆供应

发表于 2022-6-19 17:44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Hong606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Hong606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发表于 2022-6-19 18:4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xzj22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xzj22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kaka脆 发表于 2022-6-19 17:03
不吹不黑,国内的BBA已经基本卖不动了。销量只有往年的几成而已。电动车尚比较畅销,其他纯油车型也是销售 ...

BBA国内下滑,岂不是要加大拓展其他地方的市场力度吗?怎么还涨起来价格呢?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22-6-19 19:0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wby666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wby666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xzj22 发表于 2022-6-19 18:47
BBA国内下滑,岂不是要加大拓展其他地方的市场力度吗?怎么还涨起来价格呢? ...

澳洲这地方市场太小。没人管。 Bba 美国价格也不是很贵(小红书上看到的).

发表于 2022-6-19 19:0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kaka脆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kaka脆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xzj22 发表于 2022-6-19 18:47
BBA国内下滑,岂不是要加大拓展其他地方的市场力度吗?怎么还涨起来价格呢? ...

简单的猜想,国内的豪华车销售的车子大比例是国产的。 进口BBA应该只占很小的一部分。成品车的产能无法释放到国际市场。但配件的产能尤其是芯片产能应该是可以释放出来的。但配件产能的释放需要更长时间。消化积压的订单也需要一定时间,同时dealer也会尽可能制造饥饿营销的氛围。

话说回来,棒子车的最近的交车时间好像就有加快了。

发表于 2022-6-19 19:45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lengmo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lengmo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lengmo 于 2022-6-19 19:52 编辑
kaka脆 发表于 2022-6-19 17:03
不吹不黑,国内的BBA已经基本卖不动了。销量只有往年的几成而已。电动车尚比较畅销,其他纯油车型也是销售 ...


侃大山吹弯道超车也要讲基本法

在中国市场,宝马第一季度共售出208,507辆新车(含MINI),同比下降9.2%。究其原因,除了早些时候开始的由俄乌冲突导致原材料供应问题,以及持续的芯片短缺之外,近段时间在全国多地爆发的新冠疫情也使得宝马沈阳工厂短暂停产。

另外国内豪华车市场主要是靠国产的????您是指小朋理想这些半吊子还是说只要生产地在中国的就算国产车?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发表于 2022-6-19 19:5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kaka脆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kaka脆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lengmo 发表于 2022-6-19 19:45
侃大山吹弯道超车也要讲基本法

在中国市场,宝马第一季度共售出208,507辆新车(含MINI),同比下降9.2% ...


你有看2022年4月BBA的车型销售量同比嘛? 你去看下先吧
你看清楚你的图,2021年数据你拿出来说2022年年中的事?

宝马 3系,5系,X1,X3,X5 都有国产
奔驰C级,E级,GLC等等都是国产
奥迪,A1,A3,A5,A6,A7, Q3, Q5 都是国产。

合资不算国产嘛?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3 收起 理由
Isydney + 3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22-6-19 19:55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lengmo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lengmo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lengmo 于 2022-6-19 19:57 编辑
kaka脆 发表于 2022-6-19 19:53
你有看2022年4月BBA的车型销售量同比嘛? 你去看下先吧
你看清楚你的图,2021年数据你拿出来说2022年年中 ...


下滑了也就是10%不到就是2022年。 2022年才过了一半当然没有全部的数据奇怪么?买车这种事下半年才是行情金9银10。

行吧讲话讲清楚,而且语境也要考虑。中国人没人觉得北京奔驰,华晨宝马,特斯拉是国产车。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22-6-19 19:5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社区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社区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芯片不缺了,受江浙沪前两个月影响其他零件还有点紧张。

发表于 2022-6-19 20:0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kaka脆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kaka脆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lengmo 发表于 2022-6-19 19:55
下滑了也就是10%不到就是2022年。 2022年才过了一半当然没有全部的数据奇怪么?买车这种事下半年才是行情 ...

不跟你争,直接看数据统计吧你。

你是大神,我得罪不起,我绕路,别再跟我说话了

https://stock.finance.sina.com.c ... %BC%9A4%20%E6%9C%88,%E5%93%81%E7%89%8C%E5%B8%82%E5%9C%BA%E4%BB%BD%E9%A2%9D%E5%90%88%E8%AE%A17.7%25%E3%80%82

发表于 2022-6-19 20:04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lengmo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lengmo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kaka脆 发表于 2022-6-19 20:00
不跟你争,直接看数据统计吧你。

你是大神,我得罪不起,我绕路,别再跟我说话了


现在人真有意思,瞎掰个数据被人指正了倒成了别人的问题了。

一季度效率bbta仍然是牢牢把着前四,也不知道你没人买bba国产车是主力是从哪里得来的好笑结论。

发表于 2022-6-19 20:1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kaka脆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kaka脆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kaka脆 于 2022-6-19 20:15 编辑
lengmo 发表于 2022-6-19 20:04
现在人真有意思,瞎掰个数据被人指正了倒成了别人的问题了。

一季度效率bbta仍然是牢牢把着前四,也不知 ...


麻烦你了解一下实时信息吧。。看看实时的统计数据吧?

合资国产和 国产车是两个概念。。。

而且我说的是“国产的” 不是“国产车”
你压根就没仔细看别人说什么,就在这,,,,哎。。。。

你看看统计数据吧,双手给你奉上。。。5月数据还好一点,4月的同比更惨淡。。。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 ... r=spider&for=pc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22-6-19 20:33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imon319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imon319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lengmo 发表于 2022-6-19 20:04
现在人真有意思,瞎掰个数据被人指正了倒成了别人的问题了。

一季度效率bbta仍然是牢牢把着前四,也不知 ...


Bbta听起来有点逗,要不再加一个,bbath怎么样,红旗,带上红旗,特斯拉跟bba放在一起就显得不那么尴尬了
签名被屏蔽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22-6-19 20:45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larrysyd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larrysyd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汽车智能化大趋势之下,单车所需芯片越来越多。供应平衡需要一些时间,俄乌战争,中国清零,都影响供应链。供给总量可能已经上来了,但是供应链其他环节不一定非常畅通,这个终端工厂生产安排带来很多不确定性。

发表于 2022-6-20 10:0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澳友电商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澳友电商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国内确实 BBA 衰退趋势明显, 日本车更是雪上加霜 ,整个汽车界要大变样 。日本的汽车产业直接占据日本GDP 25% 。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