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足迹

 找回密码
 注册

精华好帖回顾

· 我的生日餐 · 烤鱼、蚂蚁上树、金银蒜开边虾… (2020-9-23) ayeeda · 鱼薯店节油之道 (2009-9-21) 车友
· 葱花鸡蛋软饼 (2006-3-7) 上山下乡 · 西餐大赛------ 凑个数,一如既往支持美食版活动 (2011-1-6) youpassi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查看: 12209|回复: 61

磅礴中的细微,残酷中的温暖 —— 读《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8-14 15:3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deepdeepse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deepdeepse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在国内时,曾有从国外回来的人向我推荐此书——《鸿》,当时没在意。去年四川地震,天天在BBC网站上看一个常驻中国的英国记者的博克。有一次,他在博克上说他发现其实许多英国人对中国的了解少得可怜,因此他决定做一个简单的调查,请看他博克的英国人说出10个他们知道的或者认为应该知道的当今在世的中国人物。我看了看回复,多数人只能列出3-6个人名,而且基本都是已作古的毛、邓之类。还有不少人说,如果中国坚持西藏是其合法领土的话,那无疑某喇嘛就是当今在世的最著名的中国人。除此之外,另我惊讶的是,一个叫Jung Chang的人名出现频率极其之高,而我竟然完全不知道她是谁。紧急google了一把,哦,原来就是《鸿》的作者——张戎。

张戎是成都人,我也是,连读的小学都是同一所,因此书中所描写的成都以及四川的种种生活场景于我都是非常亲切的。70年代末张戎去了英国读语言学博士,据说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位在英国拿到博士的中国人,至今旅居英国。《鸿》这本书是她用英文写成的,1991年一出版便成为了英国出版史上非小说类最畅销的书籍,如今已被译成30多种文字,全球发行逾千万册。在西方,还没有其他任何一个中国人的文字有这样大的覆盖面。张戎的英文名字Jung Chang便因此在西方,尤其是英国广为人知了。

我去书店没费什么力气便找到了此书,英文名字叫“Wild Swans: Three daughters of China”。书的封面上是三个中国女人的照片——张戎的外婆、母亲,张戎自己。我利用上下班坐火车的时间把这本书读完。简单地说“好看”或者“感动”对于这本书来讲都太轻浅了,可惜在中国是被禁的,很多人看不到。

这算得上是一本巨著了,以张戎家三代女人的人生经历为主线穿越了中国二十世纪的所有沧桑巨变,从清朝灭亡、军阀混战、抗日战争、国共内战、一直到建国后的历次运动、饥荒年,文革以及文革后,跨越了近百年的中国动荡而苦难的近代史。这是一本传记类文学,所有内容乃真人真事,因此读来更加令人扼腕。书中人物众多,虽然也涉及到不少知名的历史人物,但真正成为故事的是数量宏大的小人物,他们在历史的洪流中辗转颠沛,聚散沉浮。时代的大悲剧注定了无数个人的小悲剧,乱世凌光,人心惶惶,生死只是寻常。每一个无助的灵魂,每一个曾经鲜活的生命都值得同情,而那些在艰难时世、黑暗岁月和疯狂年代中仍然坚持诚实、与人为善的人更加值得尊重。

张爱玲曾经说:“凡人是时代的真正负荷者,因此凡人比英雄更能代表这个时代的总量。”我觉得《鸿》便是这样一本书,凭着它你可以窥见几乎整个中国二十世纪的总量,在磅礴的细微中,无法不令你心神激荡。然而,我对这本书的喜爱,也不仅仅是因为见着中国二十世纪社会和历史的缩影,或是一些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与真相,亦不仅仅是寻常人起伏跌宕的人生故事,或是对人性的沉痛拷问,我喜欢,更是因为在如此的黑暗中始终见着人性的光辉,爱与温暖,在漫长的黑夜中沉默而固执地开出朵朵光洁的花来,香气沁人。

张戎的外婆从小缠了足,十五岁便被利欲熏心的父亲献给冯玉祥手下的军阀薛做了妾,生下了张戎的母亲鸿,后薛死,改嫁了大自己约四十岁的满族医生夏,夏为了娶她为正室付出了惊人的代价,这在当时几乎是不可想象的。后一家人定居在锦州,东北沦陷、日伪建立满洲国后,在日本人的统治下诚惶诚恐地过日子,虽然时世艰难,也是患难与共,外婆与夏医师还通过各种渠道秘密救助了许多抗日人士。张戎的母亲鸿的少女时代便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度过的,饱尝了做亡国奴的屈辱与艰辛。日本投降后,居民对日本人展开了报复,亦不乏奸淫掳掠杀戮之事。

很快,俄国人来了,人们以为迎来了救星,夹道欢迎,结果俄国人带来自由的同时也在当地抢夺物资、奸淫妇女,人们的生活依旧悲苦。共产党人也来了,并宣传他们赶走日本人,解放人民的事迹,母亲鸿曾听负责折磨被捕共产党人的狱卒讲过共党分子都是硬骨头,可是看见他们衣衫褴褛、形如乞丐进城的样子,鸿实在无法将他们的形象与自己心目中的抗日英雄联系起来。随着国共争夺的加剧,共产党决定退出东北大城市,转向农村。于是,衣着光鲜、装备精良的国民党军队来了,人们照例前去欢迎,鸿觉得这些人才像真正赶走了日本人的英雄。人们的心中再次燃起希望,指望国民党带来秩序与安定,但不争气的国民党以解放者自居,将沦陷区的人民视为亡国奴,忙于抢夺票子与女人,当地唯一的一所女校成了国民党官员选妾之地。物价飞涨,经济崩溃,民不聊生,贫家不得不卖儿卖女以度日,夏医师多年的积蓄也在兑换成金元卷不久后就化为废纸,国民党很快就人心尽失。母亲鸿在对国民党的希望幻灭后选择了共产党,才15岁的她便开始积极参与地下党的活动,置生死于度外,并展现出她出色的组织能力与顽强的心性。她见到社会的极度不公,见到普通人的悲苦,她知道这一切必须改变,这个社会,必须改变。这是她的信念,予她年青的生命惊人的勇气与毅力,即使身陷牢狱亦不屈服。

锦州解放后,共产党在缓解物资缺乏上作了大量工作,军队的良好纪律也与国民党形成鲜明对比,给当地居民留下深刻印象。同时,共产党人在重建秩序和恢复经济方面效率极高,银行、水电很快恢复了正常,新的街道居民委员会也建立起来,通货膨胀得到有力的控制…… 母亲的兴奋是可以想见的,这时,她遇见了后来成为张戎父亲的愚。愚,四川宜宾人,打过游击,九死一生,是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者和彻底的理想主义者,同时又是个博学且洁身自好的人。共同的信仰,加上共同的爱好——读书,爱情萌了芽,结了连理。可是母亲婚后的生活并不幸福,因为一切都要与政治挂钩,一切都要以革命为先,夫妻只能周末小聚,否则就会被人不齿。父亲又是个律己到刻板的人,一丝不苟地遵守着党的每一条规章制度,不允许半点逾越,哪怕对自己的妻子和家人也常常显得不近人情。四川解放后,父亲在母亲的请求下决定回宜宾工作。在从东北前往四川宜宾的漫长旅途中,许多路是要靠人走的,父亲的官衔使他有坐小车的特权,可母亲没有,一个多月的跋山涉水将母亲几乎累跨甚至险些丧命,但父亲绝不肯让母亲坐他的车或者哪怕帮她拿行李。父亲有他的理由,但母亲对父亲的坚硬伤透了心,旅途的艰辛也导致了母亲第一个孩子的流产,而在此后许多年的诸多事件中母亲越来越明白,在父亲心中革命、党永远是第一位。而另一方面,父亲的自律、公正、敬业、谦和,也得到了所有同仁的尊重和周围民众的爱戴。

在宜宾,父亲和母亲投入到了轰轰烈烈的革命之中,没日没夜的工作,几乎没有任何节假日。由于国民党的残余势力仍然控制着农村,城市的粮食供给便成问题,父亲和母亲常常需要到农村和山区去武装征粮,这也意味着与国民党残余势力、残忍之极的土匪、自我武装的一些地主等展开激烈的斗争,每一次出行都是生死未卜……

日子渐渐安稳些后,便有了张戎姊妹五人。而父亲却因为得罪了一个性欲旺盛的有权势的女人不得不火速请调成都,同时把全家人都接了过去,以为可以躲过灾祸,没想到多年后这个女人依然没有放过他们…… 父亲后来任四川省宣传部副部长,在成都也算是高官了,张戎小时候住的那条街叫商业街。在我读小学的时候,我的同班同学里就有不少住在这条街,那时就知道是省委的宿舍。张戎的前二十六年基本都是在成都度过的,因此她在书中提到的关于成都的一切都很容易使我引起共鸣,即使她所经历的时代是我所没有经历过的。张戎的身世使她得以从小就享受到许多特权,但也是局限于当时的整体生活水平之内的。

好景不长,随之而来的一次一次的运动,令父亲和母亲饱受精神折磨。大跃进期间,父亲欲上书毛,被上司拦了下来,劝他自保。大跃进的荒唐直接导致了三年饥荒,而不是所谓的天灾之说,这基本已是公开的秘密,只是官方至今不承认罢了。当时全国饿死人数达三千万,四川这个产粮大地就占了七百万。几年前我在读虹影(也是旅居海外的四川女作家)的《饥饿的女儿》时就有痛彻心肺之感。这样大规模的饿死人数在中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古代即使闹天灾,皇帝还知道下诏免农民纳粮呢。而四川的农民是被人掠夺了粮食活活饿死的。古人对四川的记载有“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是谓天府之国。”这“不知饥馑”四字,如今读来只令人心碎。

文革开始后,父亲和母亲都受到巨大的冲击。父亲对文革的荒唐与丑恶忍无可忍,虽然他明知写信给毛的结果将是劫难,但他无法忍受良心的折磨,不顾母亲的劝阻终是将信寄了出去。结果父亲被打成反革命,投入监狱,母亲冒险北上进京面见周恩来才换回父亲一命,然而父亲已经被逼疯。母亲在批斗中被罚跪在碎玻璃上,或跪于冬雨中直到昏死过去,外婆在终日担惊受怕,饱受精神折磨中病逝…… 他们所认识和知道的许多人都被摧残,尊严被践踏,人性被扭曲,生命被折损。父亲与母亲曾经为之赴汤蹈火的理想与信念终于在这疯狂的时代被摧毁了……

张戎经历了家庭命运的巨变,曾经对毛的狂热崇拜渐渐冷却,然而,就在最黑暗的时光里,张戎全家所体现出的凝聚力与浓烈的亲情却如无边的苦寒与荒芜中的一缕梅香,无法不令人动容,包括父母间的不离不弃,父亲对母亲迟到的忏悔,姊妹们间的相互扶助以及对父母的支持与看护……

张戎说:“我享受过特权,也遭受过磨难;有过勇气,也有过恐惧;见过善良、忠诚,也见过人性最丑陋的一面;在痛苦、灭亡与死亡之中,我更认清了爱及人类不可摧毁的求生存、追求幸福的能力。”我想这也是此书的意义所在吧,对历史的真相多一些了解,就少一些无知,对人性多一些了解,就少一些苛责,对苦难多一些了解,就少一些狂妄与娇纵,而最重要的,平凡人所体现出的那些爱、善良、忠诚以及坚韧的光辉,温暖和净化着我们的心灵……


[ 本帖最后由 deepdeepsea 于 2009-8-16 12:51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0积分 +52 收起 理由
Teresa77 + 2 感谢分享
虞宅与美丽 + 8 感谢分享
keke + 6 精品文章

查看全部评分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09-8-14 15:4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Melbourner1978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Melbourner1978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这样的好书在国内都是被禁的

发表于 2009-8-14 18:5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cecilia1116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cecilia1116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但凡涉及到文革,大跃进,总是审批的你昏头昏脑

每看一次关于文革期间的事情,我就更加坚定的认为:要我生在那年代,也只有被逼疯的份。

发表于 2009-8-14 19:2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kobees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kobees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上次她和老公来了澳洲,t推广她最近写的关于毛 的书,在abc痛陈毛对中国危害之深重,唉。。

发表于 2009-8-14 20:11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 的帖子

此文章由 deepdeepse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deepdeepse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关于毛的那本我看了个开头就看不下去了,个人立场和情感色彩太强了,不是专业写史的态度。还是《鸿》写得不错,毕竟是自己的亲身经历。

发表于 2009-8-14 20:2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alyss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alyss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好像图书馆有。
不过悲剧故事我有时候看不下去。
:si133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09-8-30 18:1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lazysnail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lazysnail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高中的时候我们学校就读这本。。。搞得我HSC的时候狂找分析提纲。。。一点读书的乐趣都没了。。。。

发表于 2009-8-31 16:51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 的帖子

此文章由 deepdeepse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deepdeepse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呵呵,如果读书是种任务的话,乐趣肯定是要打折的。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6 收起 理由
roo81 + 6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9-9-7 23:1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overthemoo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overthemoo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这本书真得很好很感人,读了让人久久不能平静。真希望中国的每个人都能读一读。我也是成都人,原来张戎原来就是泡小和4中的。“张二红,二红二红的“,这句话估计也就只有四川人看得懂了啊。

发表于 2009-9-8 13:13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9# 的帖子

此文章由 deepdeepse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deepdeepse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哈哈,对,二红二红的,四川话其实很幽默,很有味道的。我也是泡小的,所以读着觉得很多东西都很亲切。

发表于 2009-9-19 16:2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alyss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alyss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我开始读了,居然是繁体的。
比起那个嫁了2次的姥姥和作风大胆的妈妈,我好像更喜欢那个眼神忧郁的爸爸。
看那个照片里面那个男人,眼睛里面确实有很多的东西。对共产主义的清冽向往和自我约束。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09-9-19 16:2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alyss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alyss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夏德堂大儿子举枪自杀那段,我怀疑作者是怎么能把握那个细节的。很多往事,可能是她姥姥慢慢跟她讲述的巴。又残酷又真实。
但是他们家是收到共产党荫泽的,否则她哪能那么早去到美国呢?

发表于 2009-9-20 23:08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1# 的帖子

此文章由 deepdeepse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deepdeepse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我看的英文版的,你在哪儿找到繁体中文版的?我国内有不少朋友想要呢。对,我也觉得她爸爸当时的许多所作所为虽然看上去不尽人情,但都是可以理解的,都是源于他对信仰的一丝不苟。

发表于 2009-9-20 23:13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2# 的帖子

此文章由 deepdeepse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deepdeepse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对,这也是作者受诟病的地方,有人说她是既得利益者,却又反过来说GCD的坏话,是不厚道。但我觉得这种观念比较狭隘吧。她并没有隐讳她曾经享受过特权,只是想如实反应和展现那个时代的种种荒谬并传递她个人对那个时代的反省与思考,这没什么错。

发表于 2009-9-22 14:1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凡戈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凡戈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找不到中文版啊

发表于 2009-9-22 16:5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thomas128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thomas128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我享受过特权,也遭受过磨难;有过勇气,也有过恐惧;见过善良、忠诚,也见过人性最丑陋的一面;在痛苦、灭亡与死亡之中,我更认清了爱及人类不可摧毁的求生存、追求幸福的能力。”

然后为了赚钱不顾一切造谣!

她的两本畅销书都看了,没楼主说得那么高。鸿还堪称小说,至于另外一本,就只能说,深得八卦小报精髓了。不过也可以理解,如果她不这样写,如何卖钱呢。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09-9-22 17:2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江上往来人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江上往来人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thomas128 于 2009-9-22 15:55 发表
“我享受过特权,也遭受过磨难;有过勇气,也有过恐惧;见过善良、忠诚,也见过人性最丑陋的一面;在痛苦、灭亡与死亡之中,我更认清了爱及人类不可摧毁的求生存、追求幸福的能力。”

然后为了赚钱不顾一切造谣! ...


为什么这样说?你认识她?

发表于 2009-9-22 18:1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alyss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alyss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图书馆就有, lz不说, 我 还pass 过去了
张戎原著, 张朴译 台湾中华书局印行
民国81年是否1992年?
《鸿-三代中国女人的故事》

发表于 2009-9-22 18:1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alyss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alyss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作者92年的那张领奖照片,打扮的很夸张。。
这张眼神也很奇怪。。


[ 本帖最后由 alyssa 于 2009-9-22 17:22 编辑 ]

发表于 2009-9-22 18:2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thomas128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thomas128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江上往来人 于 2009-9-22 16:20 发表


为什么这样说?你认识她?


引用一篇评论文章吧。

历史不是小说家言
————关于张戎评毛新作引发的书评之争



旅英作家张戎女士与其夫君J.Halliday的新作《毛,不为人知的故事》(Mao,TheUnknownStory)2005年在英国出版,引来了西方媒体的热烈追捧,一些学者和政客也紧随其后。经过连续炒作,一时好评如潮,该书连续高踞于各种排名榜首位。

  但是,挑毛病的人很快出现了,中国学者金小丁写了《〈毛,不为人知的故事〉的17个问题》(后整理为《评张戎的〈毛,不为人知的故事〉》),对书中的多处“硬伤”提出了严肃的批评。作家安替认为“此书基本上是一本文学作品而不是学术作品,纯粹是想证明毛泽东从生到死,时时刻刻都是恶魔。我特别看了注,张戎的确看了很多资料,但她对资料的引用基本上没有多少交叉论证,只是主题先行,选取各方最不利毛的资料”。

  出于政治、经济、情感乃至无知等多种复杂因素,这类批评不为多数海外媒体所重视。直到2005年11月,形势才开始改观,美国汉学界重量级人物、耶鲁大学历史学家史景迁(JonathanD.Spence)在《纽约书评》(TheNewYorkReviewofBooks)发表评论,认为“书中援引大量最近出版的回忆录,但往往没有求证确实”;“本书作者令其说法所可能发挥的力量大打了折扣。作者试图彰显毛一开始即是个恶人,而后一辈子为非作歹,但这么做却否定了人会改变的现实,不论是成长或堕落”。

  多年前,张女士的自传《鸿:三代中国女人的故事》在西方也曾引起轰动,当年我读此书时,也深为主人公的故事所感动。后来方知故事只是故事,那位在女儿书中受尽“文革”迫害的高干父亲,竟也曾是一位整人高手……

  如今张戎又开始讲故事,我当然有兴趣。她的书中确有一些抢眼的内容,例如:宣称红军飞夺泸定桥的事件不存在;蒋介石以放红军一条生路为条件,向斯大林换取儿子蒋经国的回归,等等;其中最离奇的,莫过于揭发中共打入国民党内的“四大间谍”——邵力子、张治中、胡宗南、卫立煌,而宋庆龄则被指为“苏联间谍”。张女士俨然成为一个“抓间谍的人”,却并未公示这些指控的确凿档案证据。读了这些,已大致可判断出作品属于“小说家言”。

  导致战争成败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在蒋介石戎马一生的不少战例上,军事指挥的失当曾使他屡受讥评,但这不能成为有意放走敌人的证据(胡宗南、卫立煌的战绩也是如此)。况且,他的老对头毛泽东,是一位从来不按牌理出牌的博弈高手;地方军阀保存实力的私心,也是蒋指挥失灵的原因之一。

  张女士只提及蒋介石曾向斯大林要求放儿子蒋经国归国的事实,却没有展示任何以放走红军为交易的档案证据。这样的交易也不符合蒋的性格,任何熟读中国历史的人都知道“须分我一杯羹”的掌故,“为天下者不顾家”是政治超人的逻辑。固然,张戎身为一名母亲,也许会在子女被劫持时对绑匪作出妥协;如果按照她的“亲情逻辑”,小蒋自1925年起就成了斯大林手中的人质,老蒋1927年发动反共政变纯属多此一举,何须等上八年再唱“华容道”?看来,张女士确实是“大胆假设”,但没有“小心求证”。

  胡宗南之子胡为真曾为此书对其父身后名誉造成的影响,向张女士提出过交涉,牛津大学的华裔史学家曾锐生(Dr.SteveTsang)也提出了质疑,《中国时报》记者傅建中曾以此为题发表了一篇综述。张戎之弟张朴(同时也是此书译者)立即撰文反驳,并公布了该书第29章的中译本节选作为佐证,指责傅先生是想赶在中文版问世之前,“‘抵消’这本书的杀伤力”。

  无知者往往无畏,弟弟的莽撞出手,不仅给人以捍卫商业利益的印象,更不幸“杀伤”了姐姐。中国读者会很快从他披露的内容中发现,张戎犯了常识性错误:在缺乏档案证据的情况下,穿凿附会一些公知的历史情节,按自己的臆测作出结论,暴露出作者没有受过史学研究的基本训练。对此,旅美学人侯一岳发表了《治史应有的态度:同张朴张戎商榷——对张戎“毛书”中关于胡宗南是“共谍”问题之我见》,也从史实和研究方法上对张氏姐弟的论据提出辩驳。

  历史研究要凭证据说话,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翻案文章”更是高风险课题,在价值中立的前提下,任何严肃的学者都不会在缺乏第一手证据的前提下妄作结论,至于访谈、回忆录之类的史料,一般也只能作为旁证。斯大林恐怖年代的“格别乌”倒是有各种捕风捉影的本事,成功地将大批党国军政要人打成“间谍”。

  张女士作品的中文版要到2006年初才能与读者见面,但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中国大陆读者拜读的机会不大,以往李志绥医生的回忆录问世时,也遇到这种情况。大陆官方曾组织出版了《历史的真实》一书,对李大夫发起反击,但因李的回忆录无法与大陆读者见面,以致于这种反击变成了反宣传,令读者对看不到的东西大感兴趣。

  由于大陆没有开放与毛泽东有关的秘密档案,令张女士有机会造成这样一种声势:她说自己曾与丈夫查阅了前苏联、东欧以及英美等国的档案,搜集毛泽东的资料,并访问了大量当事人,以十多年的时间写成此书。这种说法令任何人不敢小视,使她俨然成为一个国外学界推崇的中国问题专家。面对张戎的挑战,大陆官方是继续保持以往的习惯,还是采取开放的做法,姑且拭目以待。但奇怪的是,张女士也同大陆当局一样,没有公布她所搜集到的原始档案,这些文献也许比她的故事更有价值。

  从海外汉学的研究环境来看,以英文发表的著作,即便有不少隔靴搔痒的成分,也容易先声夺人。张女士的长项或许是能以英文写作,在男性作家如林的西方世界里,华人女作家更是凤毛麟角。作为一位缺乏学术背景的作家,她利用了自己以往文学作品所带来的声誉,以迎合西方读者对中国历史的某些肤浅偏好。虽然获得了海外媒体几乎一边倒的捧场,但在BBC中文网的论坛上,中外网民对她的支持率似乎并不高,尽管其中许多人并不喜欢毛泽东。

  史景迁的结论性点评十分到位:“在我看来,即便毛泽东真是个病态怪物,历史学家也应对他持平而论。”笔者以两代人的痛苦经历,对此也深有体会:毛泽东的出现是一种历史现象。仅就毛这个历史人物的研究而言,需要的是将神还原为人,而不是将其妖魔化。凭政治口味或个人恩怨戏弄学术。以毛泽东之道还治毛泽东之身,无异于以暴易暴。

  本书以Mao,TheUnknownStory作为书名,如果这是一部小说,或许有些须可读性。但Story毕竟不是 History,《三国演义》也无法等同于《三国志》。“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笔法可以用于文学创作,在学术上却是容不得任何哗众取宠的,如今虽常有侥幸风光者,但最终难脱不良纪录。对于一位想要自我提升为学者的作家而言,发表这类习作更是十分致命的。

  张戎女士,可惜了!

  2006年1月8日风雨读书楼


另外引一句关于斯大林的评论,亦可以应用于毛:斯大林固然是个暴君,但其却不是个白痴。如果把他写成白痴的话,作者要么缺乏常识,要么怀有特别的目的。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3 收起 理由
pangpang + 3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9-9-22 18:2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alyss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alyss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这是那本毛的书吗?


这本是什么?


[ 本帖最后由 alyssa 于 2009-9-22 17:30 编辑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09-9-22 18:2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江上往来人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江上往来人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thomas128 于 2009-9-22 17:20 发表


引用一篇评论文章吧。

历史不是小说家言
————关于张戎评毛新作引发的书评之争



旅英作家张戎女士与其夫君J.Halliday的新作《毛,不为人知的故事》(Mao,TheUnknownStory)2005年在英国出版,引来 ...



大家在讨论《鸿》,还以为你也是呢。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2 收起 理由
deepdeepsea + 2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9-9-22 18:3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thomas128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thomas128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江上往来人 于 2009-9-22 17:28 发表



大家在讨论《鸿》,还以为你也是呢。


呵呵
那你仔细看下我的原话。

发表于 2009-9-22 18:38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3# 的帖子

此文章由 江上往来人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江上往来人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嘿嘿,我还心想你是不是她家邻居或者什么的,知道她的经历,准备听8呢。

发表于 2009-9-22 18:5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thomas128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thomas128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江上往来人 于 2009-9-22 17:38 发表
嘿嘿,我还心想你是不是她家邻居或者什么的,知道她的经历,准备听8呢。


高攀不起

事实上,我很佩服张女士讲故事的才华
但我认为,如果你想指证一个人的有罪,列举事实就足够了。不必在事实之外再多加捏造。否则,只会影响指控的公信力。读《鸿》时,我曾经为故事感动。读另外一本时,剩下的便只有愤慨了。
我想,如果胡宗南和卫立煌先生泉下有知,也会因为被无辜殃及而愤怒莫名的吧?

发表于 2009-9-22 19:38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5# 的帖子

此文章由 deepdeepse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deepdeepse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我也很不喜欢她的第二本书,这我在5楼已经说过了,但我认为《鸿》确实是本好书,我在这个帖子里也只是写的《鸿》的读后感,而不是其他。事实上任何书大家都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你贴的那篇文章,我很早就看过,我也不认同她在Mao这本书里的写史态度,但是,请勿歪楼!

[ 本帖最后由 deepdeepsea 于 2009-9-22 19:06 编辑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09-9-22 19:4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deepdeepse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deepdeepse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原帖由 alyssa 于 2009-9-22 17:23 发表
这是那本毛的书吗?


这本是什么?


是叫Mao: The Unknown Story 吗?如果是的话,就是这本,不过我觉得不好看,主要是史料的堆砌和罗列,而从史料的选取上又有很明显的个人情感色彩和断章取义之感。

另一本不知是什么,看样子像是批判《鸿》的书。

发表于 2009-9-22 19:45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8# 的帖子

此文章由 deepdeepse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deepdeepse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对的,92年

发表于 2009-10-2 15:0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alyss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alyss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我还在断断续续看着。
看《开国大典》的时候,拍到打锦州, 老毛爬到屋顶去观天象。
看来锦州确实是东北重镇, 我以前好像全无印象阿。
她写的那个“挺”夫人是谁?谁有那么大的权力?真的够厉害阿。。赫赫。

发表于 2009-10-6 16:38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9# 的帖子

此文章由 deepdeepse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deepdeepse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Ting那两口子文革时是四川省革委副主任,在当时是四川红得发紫的人物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4 收起 理由
roo81 + 4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