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足迹

 找回密码
 注册

精华好帖回顾

· ☜ SNOW BB --我的頑皮日記 ☞ ~雪纳瑞专贴 西部牛仔裝扮(更新至36楼) (2009-9-23) SNOWBB · 细说从头——生命中的片段 (2010-11-3) AMOMENTINLIFE
· 好吃不过干锅兔 多图!!!多图!!! (2011-5-17) linfordzhang · 女汉子旧房翻新系列二:三个星期时间用了不到一万块翻新老破旧的可爱百年老屋(更新新厨房照片) (2020-7-25) 不是随便的虫虫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查看: 2718|回复: 5

[评书论文] 推荐一本书 - 肠子的小心思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3-13 21:10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tanxunyiqie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tanxunyiqie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肠子的小心思,钱为翻译版本,德国人朱莉娅写的书。

我一直觉得,写科普读物,把复杂的内容写的浅显易懂,是挺困难的。而这本书,内容本身就写的比较生动有趣。译者更是有才,把科普读物里难得的抖包袱,都想方设法用中文习惯表现出来。译者在序言里就写明了,“译书的时候,我总是想着怎么样解释才能让我妈看明白,德国小青年间说的笑话怎么说才能让我妈也会心一笑。” 我觉得译者这方便做的相当成功。

书里也涉及了很多人生活中会想问专家,却又有点难以启齿的或者没有机会去问的问题。比如,痔疮,便秘,食物过敏和食物不耐,免疫系统,肠道菌群,等等。从基本原理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面面俱到,还兼顾了阅读的趣味性。

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常常觉得这本书如果按电影类别划分的话,它一定是G类的。大人小孩无论谁读,都可以学到不少知识,也可以一起笑的嘻嘻哈哈的。

评分

参与人数 2积分 +11 收起 理由
Siva + 3 感谢分享
缓缓 + 8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2014年度奖章获得者 2015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19-3-13 21:1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蚝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蚝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译者的心思好有趣,读者都是衣食父母啊

退役斑竹 2012年度奖章获得者 2009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19-3-13 21:1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缓缓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缓缓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儿童版养生堂?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2 收起 理由
虞宅与美丽 + 2 你太有才了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9-3-14 10:58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tanxunyiqie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tanxunyiqie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缓缓 发表于 2019-3-13 22:15
儿童版养生堂?

养生堂没看过呢。是书还是电视节目?

这本书有些部分读的感觉更像生物教科书。但是有趣的多。

摘抄一小段正在读的。体会一下这本书的风格。

“我们的身体还是十分偏爱甜食,甜食里的白糖能更快更轻易地被人体吸收。和炒熟的蛋白质还不一样,这里身体除了可以偷偷懒、少加工几步以外,糖分进入血液后可以迅速转化成能量,这种工作效率让我们的大脑很满意,于是它会继续鼓励支持我们对甜食的偏好。但这根本就是个美丽的骗局,因为在人类发展的漫长过程中,糖分的摄取从来都没有像今天这样如此严重的供大于求过。比如在美国超市的货架上,80%的加工类产品都添加了糖分。而我们的身体却完全没跟上现代工业的进化速度,还在天真又无知地贪食着垃圾食物里的糖衣炮弹,直到最后血糖紊乱、肚子疼得瘫倒在沙发上,都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发表于 2019-3-14 11:18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tanxunyiqie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tanxunyiqie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蚝 发表于 2019-3-13 22:14
译者的心思好有趣,读者都是衣食父母啊

继续引用译者序。ta有解释翻译这本书时,主要想着是给家人的,所以格外用心。译者本人也是个有想法兼有趣的妙人。

“中国是个民以食为天的国家,放眼我的朋友圈,一半是爸妈辈最爱的食疗养生帖,一半是各路吃货发图拉仇恨。不管你是资深吃货还是养生大咖,你有没有想过,美食在吃下去之后、迂回出来之前,都在肚子里经历了什么?为什么吃下去的东西形态万千,可拉出来的东西却长得大同小异?”

“一直以来,我都想为家人找一本好的健康科普书。可惜国内的健康丛书虽然琳琅满目,但翻开来都是100个健康小诀窍、50个长寿小技巧之类的。这一点我觉得是中国和德国相比非常不同的地方。我们中国,老祖宗留下来的五千年智慧结晶,很多都是门经验科学、传承的手艺。德国人很喜欢问为什么,把实际应用理论化,然后运用到实践中,再从实践提升理论,不断地交叠思考。所以扎染在中国千百年下来成了文化,而在德国成了C16H1N2O2。”

2014年度奖章获得者 2015年度奖章获得者

发表于 2019-3-14 11:36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蚝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蚝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tanxunyiqie 发表于 2019-3-14 12:18
继续引用译者序。ta有解释翻译这本书时,主要想着是给家人的,所以格外用心。译者本人也是个有想法兼有趣 ...

我只想过嘴瘾,一点儿不想知道它们都经历了什么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3 收起 理由
tanxunyiqie + 3 好可爱啊

查看全部评分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