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大胸的对仗文章,先挖坑。 
为了论德, 我先查了德在论语里面的诠释(摘自<齐鲁学刊>):
"德"是《论语》中的重要概念,有着丰富的内涵和重要意义.一、"德"是人的内在品质和这种品质所外化的实践行为的总概括和总抽象;二、"德"被孔子视为赖以实现其社会理想的根据;三、"德"的形成要靠主体的修养;四、"德"对中国社会政治思想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不能不说, 孔子及其论语对中国文化以及子孙, 有着深远的影响, 我们日常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观念及底线, 多少带这孔子论述的色彩.
但是, 我们今天其实是讨论德, 在当今社会真的管用吗?
我理解自己的题目是, 管用--就是可行性和可推广性, 我的推断是即不可行也很难推广.
早在2000多年的孔子时代, 都难可行直至孔子穷其一生推广, 也只落个落魄而终, 无国君接受的凄凉下场. 而后世之所以推广孔子, 多少带着统治阶级借以'德'治天下掩盖其'无德'取权之先,'有德'治理孔子门徒之后的色彩.
至于三国时的鲁肃, 确可推为德先的风范, 可试问,当鲁肃傻乎乎的问诸葛亮为什么要黑夜到敌营中行船的时候,当他气急败坏的劝周谕和黄盖不要打架的时候, 你有没有过冲动想让他闭嘴? 试问有这样的人来决策焉有日后的吴国和蜀国? 是的,你可以说上面的例子是文学描写, 但问看官, 罗贯中用这样的比画勾勒出德先典范的鲁肃, 我看他多少是想要衬托那个既生谕何生亮的高才.
这,就不能不说到才. 我理解, 才是要分高度和层面的. 苏东坡的才, 停留在了千古的诗句里,但他不是政治家, 所以他以文学的才来上政治家的船难免要落水; 可周谕虽然傲才但他尊重孙权的领导, 诸葛亮的旷世之才,也甘愿趋恭在刘备之下. 我认为后者是才中有德,有德无才是治理不了国家的, 更是无从让别人知道德的高度.
放到现今, 不得不说德的最后一个定义:、"德"对中国社会政治思想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孔子一直强调以德治国的思想.我认为, 德上升的最高度是在才基础上的, 放眼当今世界,多少矛盾利益冲突,没有高才只有纯真的德行,能解决巴以冲突吗? 能提出邓小平的一国两治吗? 能解决澳洲白人和土著百年来的相容相抵吗? 能站到一定高度看西藏问题,奥运火炬问题和法国跳梁小丑问题吗?
放到平凡的小人物上, 当今是笑贫不笑娼,社会风气使然,非有大智慧只有甘受欺负之下场. 就即使小小的足迹论坛,高德之人当然可以对小气的谩骂坐怀不乱, 但自有其淡定中的智慧, 不是不骂, 是懒得骂,让其沉下帖子嘈杂声自灭之! 打份小工, 没有才你进不来,没有才你跳不走!
放到家庭, 更不是一个德字和才字就能说得清的家务官司,那看不厌的容颜,那说不尽的情话,那四目相对的眼神,我看,德和才在这里都变得苍白无力了...是常有人说, 我也最爱引用在自身, 女子无才便是德.但没有一个深受教化之心, 哪里来的德, 没有一个高智慧,怎么能对男人天性的见美女就脚软而睁只眼闭只眼?
人性本不纯净,需要德的洗涤. 人性确不纯净,需要才的智慧. 高尚的德, 如憎侣静静的坐在丛林中,等待人来提取, 世间有多少憎侣又有多少人可以不畏艰辛去寻求?
[ 本帖最后由 applenet 于 2008-6-19 00:47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