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足迹

 找回密码
 注册

精华好帖回顾

· 啫啫鱼头煲 (2008-11-24) komen · 记一部‘好’车——护我周全——新加两张车子的局部照片 (2016-3-14) 小小白虎
· 说说我初来澳洲认识的那些陌生人 (三)- 全篇完 (2010-8-30) hilltop-bear · 日本东京都圈7日攻略(已更新照片,多图!!) (2016-10-17) colesmobile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查看: 5833|回复: 19

我的一夜附庸风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8-21 23:5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东食西宿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东食西宿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前文说到,审计State Opera,窥伺《指环》内幕,受到李老师的熏陶,我决定我也附庸风雅一回,于是买了票去看生平第一场歌剧《La Boheme》(《波西米亚人》)by Giacomo Puccini。

下了班就直接赶去Festival Centre。买的是礼拜四晚上的票,以为人不会太多,结果到了之后发现人头攒动。而且很多人都郑重其事的dressed up,尤其是老筒子们,打了领带穿了长裙,银发高挽香气宜人,仿佛要出席奥斯卡。开演之前人多聚在两处,一处在兴高采烈的买香槟买红酒杯盏纷飞,一处在郑重其事的听课 - 剧组的不知道什么人在那里开坛讲解。我也随着听,无非说些作者生平介绍演员讲解本剧的艺术特色。说道“女主人公死去的那一场的音乐。。。”,他抬起头来顽皮一笑,说“第一次看La Boheme的观众一定在暗暗怪我说破了结局吧。其实看歌剧,最好的是事先知道故事情节”。


结果真正看起来了,就明白了他的意思。一边要看舞台,一边要听音乐,一边还要时不时描头上的字幕看下面到底唱的是什么(意大利语英文字幕),果然是顾此失彼,忙不过来。


我的票买在grand circle,拿票的时候人家拿出图来给我讲解,我一看离舞台是十万八千里,自嘲道:guess that's what i've paid for.工作人员热心的说,其实没有看起来那么远,因为舞台是stacked up的,grand circle也就在dress circle的头顶上。 到场之后明白了什么意思,我可真的是高高在上手可摘星辰,看下去一阵眩晕。旁边的大爷兴奋得跟我搭话说enjoying it?,我苦笑回答yeah, though it would help if I wasn’t scared of height.他就大笑了。幸好,恐高的感觉在灯息乐起之后就消失了。


故事发生在19世纪,讲的是一群穷欢乐的艺术家,居住在巴黎著名的拉丁广场。月光明亮的平安夜,邻家缝纫女Mimi上门借火,与独自在家的诗人Rodolfo一见钟情共坠爱河。但是琉璃易碎彩云易散,Mimi肺结核而死(为什么又是肺结核),一对爱侣天人永隔。


对于这个故事,我还是有话要说。之前提到要来时,李老师笑言煽情,并说其中著名唱段“你那冰凉的小手”,乃是男主人公初次吃女主人公豆腐时所唱,一看果然不假。Rodolfo这个角色,实在让人有点讨厌,第一次见到Mimi,就山盟海誓,动手动脚,简直轻浮至极。我觉得情节应该稍加改动,第一幕应该改成Rodolfo独自伫立万家团圆的平安之夜单相思邻家的她,这时Mimi到来,男有情女有意,蜡烛被风吹灭,顺水推舟,才不觉生硬,乃天作之合。。。


我是外行的看热闹,只顾思量情节了,不知错过了多少经典的段子。感觉上,丝管说的那段,虽然肉麻了一些,是很好听的,词也写得不错。还有印象的就是Rodolfo和Mimi在寒冬里分离的那一段,一再咏唱,幽怨无限。Mimi死的时候,没有唱,只是音乐排山倒海的拍打心灵,有似那永失我爱的摧心之痛。


灯光暗下,音乐静寂,La Boheme曲终人散,整个Festival Centre掌声雷动。两个半小时竟也是不知不觉就过去。SBS周末的白天经常放歌剧,拖沓冗长不知所云,是看到了就要换台,然而现在知道了现场演出是完全不同的效果。提起歌剧就皱眉头的人,往往是因为从未身临其境的吧。


因为来看La Boheme,倒又无意中见识了ADELAIDE小城可爱的一面。南澳喜欢自称the Festival State,每年大大小小的艺术节不断,演出画展此起彼伏,居民也真是捧场,座无虚席, 比《星战3》还有场面。然而阳春白雪下里巴人,在这个小地方是不分明的。看歌剧看到滑稽的场面,也是肆无顾忌的哈哈大笑,落幕时,如潮的掌声中也夹杂着口哨。前日同事结伴去看芭蕾舞,看罢高跟鞋摇摆着去酒吧喝了烂醉。小地方民风清朴,所谓高雅艺术也和着家常便饭吃下,那风味儿又是不同的。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6 收起 理由
+ 6 好文!

查看全部评分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05-8-22 00:0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Esmay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Esmay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崇拜啊。。。不知何年何月才能看懂这洋京剧啊。。。

发表于 2005-8-22 00:1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东食西宿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东食西宿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Esmay  在 2005-8-21 11:05 PM 发表:

崇拜啊。。。不知何年何月才能看懂这洋京剧啊。。。


有字幕的,没有看不懂的道理,嘿嘿

发表于 2005-8-22 00:39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kiddyzheng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kiddyzheng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不能参与的玩意儿~ 假如有一天卡拉OK可以唱歌剧, 我一定去听~

发表于 2005-8-22 11:0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garden_state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garden_state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老李终于有伴了...

2007 年度奖章获得者 参与宝库编辑功臣 飞天奖章

发表于 2005-8-22 11:0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astina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astina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在LZ的博上读到过这篇了,心中唯一的疑惑是东MM当天是如何打扮的?想象中看这种东东就是穿了袍儿套儿在那里或欣赏或受罪,可是无论欣赏或受罪,倒是置个行头的好借口,至少X’MAS FUNCTION的时候还能再穿一次
于无声处听惊雷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退役斑竹

发表于 2005-8-22 11:2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pisces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pisces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李老师一定颇感欣慰啊。。。

发表于 2005-8-22 12:2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四海之歌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四海之歌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也想看洋剧,主要是想体会一下气氛,呵呵

发表于 2005-8-23 14:2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闲过信陵饮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闲过信陵饮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Yes I 颇感欣慰

发表于 2005-8-23 15:2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susan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susan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看字幕,那不是都没时间看表演了?!对偶来说有些难度。

发表于 2005-8-26 23:2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河马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河马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国内上大学时曾经看过一出中文版的意大利(?)歌剧,名字早已忘掉。歌词都是已经译成中文了。坚持着看完。别得都忘了,只记得一个场景:一个先生问一位小姐,你要喝茶么?小姐回:是。都是脱长了怪腔怪调的唱出来。

从此承认自己是个俗人。再不去看歌剧。

[ Last edited by 河马 on 2005-8-26 at 10:27 PM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05-8-27 13:5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Orchid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Orchid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音乐无国界!听不动意文,就单欣赏音乐不知可否???

发表于 2005-8-28 01:1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闲过信陵饮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闲过信陵饮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河马  在 2005-8-26 22:27 发表:

国内上大学时曾经看过一出中文版的意大利(?)歌剧,名字早已忘掉。歌词都是已经译成中文了。坚持着看完。别得都忘了,只记得一个场景:一个先生问一位小姐,你要喝茶么?小姐回:是。都是脱长了怪腔怪调的唱出来 ...





河马同学的意见提得很到位。


1711年,亨德尔的歌剧 Rinaldo 作为第一部为英国观众量身定制的意大利歌剧在伦敦上演,当时的评论家 Addison 和 Steele 也曾在他们的 Spectator 上大加嘲讽,其中关于歌剧所用的语言,Addison 说:

It is my Design in this Paper to deliver down to Posterity a faithful Account of the Italian Opera, and of the gradual Progress which it has made upon the English Stage: For there is no Question but our great Grand-children will be very curious to know the Reason why their Fore-fathers used to sit together like an Audience of Foreigners in their own Country, and to hear whole Plays acted before them in a Tongue which they did not understand.

然而这部歌剧的音乐实在太美,以至于几十年盛演不衰,亨德尔作为一个“外国人”,更在英国定居下来,为英国观众写了一部又一部意大利歌剧。

因为在大多数歌剧作品中,语言只不过是音乐的仆从。

很多传统歌剧中的唱词,大致以两种形式演唱出来:宣叙调和咏叹调(为简化问题起见,其它形式暂且不谈)。河马提到的“怪腔怪调”就是宣叙调,是用来交代剧情发展的,旋律性并不强。真正好听的“精华”部分,是用来抒发剧中人强烈情感的咏叹调,也就是那些因为脍炙人口而常常被单独选出来在音乐会上反复演唱的“歌剧选段”,例如粉红MM文中提到的“多么冰凉的小手”,是男高音咏叹调的经典曲目。

其实此前也有将对白处理成无音乐伴奏的普通对话,只有需要歌唱时才配上音乐唱出来的方式;而早期的意大利歌剧也是全剧都是宣叙性的演唱,咏叹调是后来才慢慢出现的,并且变得越来越好听,宣叙调则如前所说,只用来表达情节。这和人们当初对(想象中的)古希腊戏剧的模仿有关。

宣叙调和咏叹调间的对比问题,一度发展到很极端的地步,以至于后来当台上的歌手唱宣叙调的时候,观众们就在台下吃东西聊天,只有在歌手唱咏叹调的时候,他们才集中注意力聆听、叫好。另一方面,歌手们同样不重视宣叙调(一个原因是,说实话那时候很多歌剧的剧情也很白痴),到了唱咏叹调的时候,他们为了炫耀自己的演唱技巧,往往还会临时改动乐谱上的音乐,也就是所谓的即兴演唱,如果是一般的即兴花饰还好,可是有的人甚至意犹未尽地加唱一段别的歌剧的咏叹调,就有些离谱了。

有鉴于此,某些作曲家开始对歌剧进行改革,其中的手段之一,就是丰富宣叙调的“音乐性”,加重其对戏剧张力的表达,使得宣叙调和咏叹调连贯起来,成为戏剧整体中两个同样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从而达到加强戏剧表现力的目的。

后来又有很多作曲家不断将这种改革进行下去,他们认为不可以简单地将音乐视为戏剧的最高主宰,语言、表演乃至服装、布景、道具、灯光设计等等这些因素都相当重要,歌剧应该作为综合一切艺术手段的“整体艺术”,它的宗旨应该是通过表达人物内心激烈的情感、达到揭示人性、反映社会深层变革、引发观众对某些哲理问题的思考等等多重目的。他们模糊、甚至完全消灭了宣叙调和咏叹调的区别,连绵的音乐贯穿戏剧的始终。


回过头来再说这个“怪腔怪调”的问题。人们普遍能够接受话剧语言的“夸张”,因为大家都理解,在戏剧舞台上,如同人物表情、动作需要通过化妆和夸张的动作才能让大剧场中的观众清晰看到,语言的戏剧张力也必须通过某种“非现实”的铿锵加以强化。歌剧舞台上将对白配上音乐,作为咏叹调之间的衔接,看来是合乎情理的事情,只是由于不同语言、文化之间的差别,才会使观众觉得台上的“对话”好笑。

我刚才引用的 Addison 和 Steele 等保守的英国评论家,当初也同样看不惯意大利歌剧中“唱出来”的对白,可是仅仅在 Rinaldo 上演几十年前,他们自己的作曲家普塞尔,也曾在歌剧(或假面剧)中运用过这种形式,只不过普塞尔将其和英语的特点结合得非常巧妙,丝毫不会使人觉得荒谬。可见,问题并不是出在宣叙调这种写作手法本身。

因为,一方面,无论音乐多么诱人,语言作为音乐的载体、戏剧内容的直接媒介,首先要被观众理解才行;另一方面,一旦将其翻译成另外一种语言,将会出现音乐的节奏、强调点等等与其所依附的语言文字“脱节”的危险,原先的一些巧妙的、或是重要的意境,不但完全出不来,甚至会变得可笑。

某些大城市会建有两家主要的歌剧院,一家只上演原文歌剧,另一家只以当地语言演唱,比如伦敦就是如此。可是将歌剧脚本翻译成“外语”是一件费力不讨好的事情,所以仅在演唱时同步放映字幕,是绝大多数歌剧院的做法。


今天的 Opera-goers,对于那些在宣叙调不受重视的时代里创作出来的歌剧,如果你只是喜欢那些咏叹调,实在无可厚非,在对剧情有了一定了解的前提下,ignore 宣叙调就是。可是对于那些连宣叙调也精雕细琢的作品,以及对那些有意模糊和取消了宣叙调和咏叹调差别的歌剧,你只有全神贯注地注意舞台上演唱的一切,才能充分领会那些作品的精妙之处。

当然,如果再要“细品”,就得学习歌剧脚本所用的那种语言了......

[ Last edited by 闲过信陵饮 on 2005-8-28 at 12:18 AM ]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3 收起 理由
Grange + 3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5-8-28 22:2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河马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河马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感谢老李热心指导

这回知道了,原来要听原文更好的。下次有机会再附庸一次风雅,看看俺的悟性如何。

退役斑竹

发表于 2005-8-28 23:3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pisces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pisces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都是高人,佩服ing....

发表于 2005-8-30 03:4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小红耳朵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小红耳朵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还是要听意大利文的有味道,即使不明白意思也强于翻译成中文的百倍.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1-6-22 19:5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楚天流云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楚天流云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小地方民风清朴,所谓高雅艺术也和着家常便饭吃下,那风味儿又是不同的。
写得真好,顶
头像被屏蔽

禁止发言

发表于 2011-6-22 20:0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ATO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ATO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刨坟专业户阿

发表于 2014-8-25 20:0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kevsl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kevsl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看得我有点意动了,也想着要附庸风雅了。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