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ying74 于 2014-6-29 15:17 编辑
文、编辑:王韵 图片提供:SIMON GAO 工作室 http://www.bundpic.com/2014/03/54487.shtml
身为第三届“梅赛德斯-奔驰中国先锋设计师奖”的得主,80后设计师高杨的新系列最近在2014秋冬伦敦时装周上作为闭幕秀进行发布。他用轻松的手法,将渐渐被遗忘的部落文化带回当代生活,也让不少人记住了SIMON GAO这个品牌。
沿用一贯的黑、白、灰作主色调,设计师取材各地的民族部落元素,使用皮草、羊毛、羊绒、棉等面料,配上如刻花、植绒、刺绣和皮革再造等工艺细节,创作出融合古文明与现代科技的摩登新系列。
SIMON GAO 2014 秋冬发布会在 2 月 18 日如期举行。这是伦敦时装周的最后一天,不少时装编辑、博主、明星已经开始赶往米兰,我本以为高杨的发布会观众不会多,没想到,现场却是黑压压的一片。梅赛德斯-奔驰新一季代言人、超模乔治亚·梅·贾格尔(Georgia May Jagger)也穿着一袭小黑裙赶来。她指了指身上的酒红色刺绣夹克,笑起来露出了标志性的牙缝:“这件就是 SIMON GAO 的。”
这是乔治亚第一次近距离地观看一个中国设计师的发布。“我很高兴能来这里玩!”她尤其强调了“玩”这个字,“我的母亲(杰莉·霍尔,美国 1970 年代超模)总是告诉我,做什么事情最重要是开心。不管是做设计,还是做模特,只要有这个态度,你会感染到身边的人。”高杨的这场发布,正如乔治亚所说,感染了现场所有的人。
T 台上堆放着两堆人造雪,人们自然而然地认为,秀场上即将“下”一场白雪。SIMON GAO 的女人们却穿着一件件比雪还美的白衣,缓缓走上 T 台。沿用一贯的黑、白、灰作主色调,设计师取材全球各地的民族部落元素,使用皮草、羊毛、羊绒、棉等面料,配上如刻花、植绒、刺绣和皮革再造等工艺细节,创作出融合古文明与现代科技的摩登新系列。不饱和色调的蓝和绿,也成了这个素雅系列的点缀。
看看秀场前排嘉宾们的表情,就能知道这场秀的反响如何:英国著名乐队 JLS 的主唱马文·胡梅斯(Marvin Humes)与太太一同出席,不时交头接耳地讨论,频频点头称赞。说唱歌手泰尼·坦帕(Tinie Tempah)则拿着手机,对走动的模特猛拍不停。
时尚不应该是沉重的
在后台,我见到了刚刚谢幕回来的高杨。为了准备这场秀,他连续高强度工作了好几天,此刻虽略带倦容,却也难掩激动心情。接受了不少国外媒体的采访,见到我他立马来了一句:“我们讲中文吧。”理了理发型,他接着说:“总算大功告成,真好。”
这个有 36 个 look 的秋冬系列,完成时间只有短短一个半月,伦敦的工作人员看到 SIMON GAO 团队的工作强度,不由惊呆了。“他们都问我,‘你不睡觉吗?你不吃饭吗?’我告诉他们,‘In China,everything is possible(在中国,万事皆有可能!)’”高杨大笑着说。
成功绝非如他说的这般轻松,熟知他的人都知道,他是个“拼命三郎”。制作新系列,他事事尽量亲力亲为,前往意大利采购了多种不同的面料,在有限的时间内将它们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种视觉冲击和碰撞的效果。而这种冲击和碰撞,比起 SIMON GAO 往季的作品,又显得愈发内敛。“不管奢侈品品牌还是快销高街品牌,大家都在讨论品牌文化。”他说,“我很认同,如果没有自己的文化,你的作品寿命永远会很短。虽然我们品牌成立时间不长,但我们也在努力探索,让每件衣服都有自己的内涵。”
秀前彩排十分紧张,但高杨还是抽空去看了 Vivienne Westwood 在伦敦的发布。“我想知道大师们都是如何利用场地、灯光和音效,达到理想的效果。”他说。短短 10 分钟的秀,让他记忆深刻—除了 Vivienne Westwood 那种叛逆、另类、随性的设计风格,伦敦整体的时尚氛围也给了他启发:时尚不应该是沉重的。“在伦敦,设计师也好,后台工作人员也罢,包括看秀的观众,大家都充满活力,服装以轻松的调子呈现,把历史和街头文化结合得特别好。”高杨说,“我希望把这种轻松、放松的态度带到北京。时尚不应该是沉重的,而是有趣的。它应该帮助穿衣者去享受人生。”
做时装不仅靠物质
高杨出生在黑龙江省东北部的鹤岗市,这座小城市似乎与“时尚”、“潮流”沾不上边。然而,一个足够时髦的母亲,还是将审美基因遗传给了他。
早在上世纪 80 年代,母亲就给高杨购置了三件式小西装,试图将他打扮得与众不同。在母亲的影响之下,他渐渐学会了搭配,也感受到了服装能给人带来的乐趣。
“走上设计这条路,和我母亲有很大关系。她是我第一个时尚偶像。她的审美很独特,也很挑剔。家里的布置,装饰品的摆放,甚至是床单颜色,她都会严格要求。”高杨回忆道,“她总是强调,要把自己捯饬得很有型。如果鞋子和衣服没搭配好,我就不会出门,她也不让我出门。”正是母亲对形象的“高要求”,推动高杨走上了设计之路。
14 岁时,高杨前往新加坡读高中,之后又辗转到瑞士和新西兰完成本科学业。回国后,他在莱佛士国际服装学院学习服装营销与管理,一边学设计,一边学经营。
如果说母亲是高杨的时尚启蒙者,那另一个女人—知名摄影师陈漫则是高杨在时尚圈中的伯乐。从莱佛士毕业后,高杨以作品得到了陈漫的认可,从此开始编辑、造型师的职业生涯。在 2012 年 SIMON GAO 创立后,陈漫还帮忙拍摄了品牌 2012 秋冬系列的广告,对国内任何新起步的设计师来说,这都是想也不敢想的事情。
都说时装是个“贵族产业”,没有好的家庭背景很难脱颖而出。家世到底是一种资本,还是一种羁绊?高杨有自己的看法。“许多设计师,包括我们接触到的买手店店主,都是我们所说的‘富二代’,但‘富’这个词其实有很多含义,一种是物质上的富有,另一种是精神上的富有。做服装,不仅仅靠物质,还需要有理想支撑。最后能不能成功,还要看天时地利人和。”高杨本身,就是一个正在成长的例子。
B=《外滩画报》 S=高杨(Simon Gao)
B:首先祝贺你,这次的秀很成功。
S:谢谢。其实我想通过这场秀告诉大家,SIMON GAO 的女人内心是很强大的。这些看似神秘的女人外表柔弱,穿上 SIMON GAO,她们随时能去运动、去逛街,甚至去派对。女人绝对不应该只有一种风格,我想用设计体现这一点,她们可以是全部。
B:女性本身就是你的灵感来源?
S:也不仅仅如此。这个系列的诞生,是因为我看到自己很欣赏的英国摄影师吉米·尼尔森(Jimmy Nelson)的作品。他去世界各地不同的部落,拍摄那些即将要消失的文明。我从他的照片中提取灵感,比如非洲、西藏、少数民族,甚至是欧洲不同种族的人的服装元素。我知道这些美终究要消失,我不希望它们消失,所以把它们更新成现代人可以穿的衣服,以新的方式带回当代生活。
B:你说灵感来源于部落,最初我以为会看到一些很民族化的设计,看完秀,我发现比我想象中的现代很多。
S:这也是我强调的反差性美学(Contrasting Wisdom),比如用优化曲线的服装轮廓,配上如刻花、植绒、刺绣和皮革再造等成熟的工艺细节。我想让穿衣者在体会到时髦与舒适的同时,感受到反差性美学的美感体验。以后,我也希望能沿着这个方向,去为古文明的传承做些小小贡献,而不仅仅是设计一些通常意义上的时装。
B:你用了很多羊毛、皮草类的面料,都是在哪里选购的?
S:我抽空去了趟意大利,大部分面料,比如你们看到的皮草、皮革和羊毛,都是从那边购得。还有一部分是从澳大利亚购入的袋鼠毛。我尝试将不同却相似的面料组合,产生一些碰撞—我不想用夸张的手法来表现,这样会显得突兀,我想让这种结合和碰撞更内敛一些。
B:谈谈你和梅赛德斯-奔驰的合作吧。
S:其实我们一直有合作,包括在北京举行的中国国际时装周,也是他们赞助举办的。这次能来伦敦,是因为我获得了梅赛德斯-奔驰中国先锋设计师大奖,这个奖让我的作品有幸被伦敦总部的人看到,所以获得了这个机会。
B:在伦敦办秀和在国内办秀,感觉有什么不同?
S:在伦敦反而觉得轻松。不得不说,国外的团队真的很专业,这场秀的造型师是杂志《Wonderland》的创意总监,在很多细节上你能看到他的细心。团队为我分担了很多工作。我觉得应该把这种专业性带回中国。模特团队也很令我满意。我特别喜欢开场的模特,她叫 Yana,是个混血儿,有着亚洲人的脸蛋,却比亚洲女性更酷。她就是我说的“SIMON GAO 的女人”,可以很女人,也可以像男性般强大。
B:说说你自己,如果只能作一种打扮,你会怎么穿?
S:我会选择黑色。
B:平常你都如何度过一天?
S:除了出差、去工厂以及外出开会,我每天都是在工作室度过的。我可能算是夜行动物那一类,晚上睡得很晚。入夜后的宁静气氛,让我更容易整理自己的思路。晚饭和休息日,我都尽量留给好朋友,我们在一起交流,分享信息。
B:工作之余, 你喜欢做些什么?
S:看电影、听音乐、阅读、运动和旅行。
B: 如果可以穿越时光,你最想回到哪个年代?
S:没有想要回去的年代,倒是很想去看看很多年以后的未来是什么样。
B:生活中最不可缺少的是什么?
S:咖啡、音乐、书籍、美食,还有博物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