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足迹

 找回密码
 注册

精华好帖回顾

· 烤猪颈肉 (2009-8-14) pal · 重读<洗澡>有感 (2005-6-11) DreamRedMansion
· 追悼一只曾叫BABY的三脚猫 (2009-6-15) suel · 黑色途锐150TDI, 提车上图 (MY14),二楼已上米色内饰图 (2013-8-31) bidemytime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查看: 1183|回复: 15

[银行相关] 请教个银行理财问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4-18 10:1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theforest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theforest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国内的理财很多都是投向信托,如果个人买信托都是到期才兑现本息收益比如24个月,而很多理财只有3-4个月时间,这样也可以卖出信托么?还是信托和银行之前有协议之类,流动性这么灵活,有点好奇
吃亏是福,RP累计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头像被屏蔽

禁止访问

发表于 2014-4-18 11:0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悉尼好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悉尼好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5-6%收益的,随便做什么都可以啦,20%存款准备金去掉,算协议存款利率啦。还有,3-4个月算周期长的,我现在一般买30-36天的,5.8%左右收益的。

很多投向不明确的,因为多数是保本型的,本身实际是银行发债。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2 收起 理由
theforest + 2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4-4-18 11:3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theforest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theforest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悉尼好 发表于 2014-4-18 11:00
5-6%收益的,随便做什么都可以啦,20%存款准备金去掉,算协议存款利率啦。还有,3-4个月算周期长的,我现在 ...

没回答问题,问的是理财产品 投资的信托为啥流动性这么好?能这么快抽身

PS:你为啥投这么短周期的,30天左右,产品的等待期长的话不划算
吃亏是福,RP累计
头像被屏蔽

禁止访问

发表于 2014-4-18 11:46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悉尼好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悉尼好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theforest 发表于 2014-4-18 11:33
没回答问题,问的是理财产品 投资的信托为啥流动性这么好?能这么快抽身

PS:你为啥投这么短周期的,30 ...

我回答了。你自己看不明白。

目前大量银行理财“产品”是5-6%收益的,协议存款加免20%存款准备金,已经能盖过这个。因此不可能多数投向是信托。

上面产品加引号,是因为这到底是银行发债还是产品,国内争议很大。我个人认为所有保本型的都是银行发债。



发表于 2014-4-18 12:0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theforest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theforest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本帖最后由 theforest 于 2014-4-18 12:02 编辑
悉尼好 发表于 2014-4-18 11:46
我回答了。你自己看不明白。

目前大量银行理财“产品”是5-6%收益的,协议存款加免20%存款准备金,已经 ...


不一定,我看的产品披露上,一半是债券,债权类投资占了一半以上,所以好奇他们怎么弄的

聊聊非保本的吧,还是你投的都是保本型
吃亏是福,RP累计
头像被屏蔽

禁止访问

发表于 2014-4-18 12:34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悉尼好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悉尼好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theforest 发表于 2014-4-18 12:01
不一定,我看的产品披露上,一半是债券,债权类投资占了一半以上,所以好奇他们怎么弄的

聊聊非保本的吧 ...

我买的都是保本的,5-6%收益的,30-36天的,不存在等待期的损失问题,因为等待期钱都在offset帐号里。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4-4-18 12:5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liuyang327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liuyang327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银行的理财资金,在2010年以前,多数是直接对接信托产品的。那么为什么信托需要到期兑付,而银行理财的时间可以很短呢,简单的说,就是资金池,比如资金池规模10块钱,但是仅交给信托6块钱,这样还有4块钱的剩余作为应急备用。现在的资金呢,更多的是做资产证券化了,和交给信托使用的道理是差不多的。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2 收起 理由
theforest + 2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4-4-18 13:05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theforest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theforest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liuyang327 发表于 2014-4-18 12:57
银行的理财资金,在2010年以前,多数是直接对接信托产品的。那么为什么信托需要到期兑付,而银行理财的时间 ...

不知道我们说的是不是同个意思,打字表达会有偏差。

比如一个3个月的理财产品吸收20亿,6成投向了信托,4成其他。到期后要归还本金+利息,钱从哪里来,6成在信托里的投资是长期的,只剩下4成高流动可以兑现。
吃亏是福,RP累计

发表于 2014-4-18 13:11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liuyang327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liuyang327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无论是给信托使用的资金还是银行那4成,都是要用于投资的,比如借给企业,同业拆借,股票、基金,等等,有单一投向,也有组合类的。

发表于 2014-4-18 13:1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liuyang327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liuyang327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另外,这20亿是一个资金池,还会有更多的资金池,都是要采用流动和配比的方式,怎么可能让钱死在那里。

发表于 2014-4-18 13:18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theforest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theforest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liuyang327 发表于 2014-4-18 13:12
另外,这20亿是一个资金池,还会有更多的资金池,都是要采用流动和配比的方式,怎么可能让钱死在那里。 ...


我觉得它们投的信托是可以交易掉的,因为在变更的资产的通知上,有的写着减持掉的债权和百分比。说明它很灵活
吃亏是福,RP累计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14-4-18 13:23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liuyang327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liuyang327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信托收益权是可以转让,但是目前在国内操作难度很大,基本没有银行和信托公司这么做。债权不仅仅是给信托啊,包括信贷也属于债权。这里面的情况就复杂多了。很多时候,银行玩的就是流动性,也就是自己的钱买自己的东西,当然操作手法复杂一些,但是能避开监管。这里面事情很多,不是一句两句能说明白的。楼主还是挺有心的。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2 收起 理由
theforest + 2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4-4-18 13:5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theforest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theforest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看看产品说明书,里面银行的责任已经甩光了,不签就不给玩,无奈

发表于 2014-4-18 14:22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liuyang327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liuyang327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其实也不完全是银行的问题,而是监管的问题,是不允许在银行和客户签订的理财产品协议里明确保本保收益的,如果签了,那银监会是会处罚银行的。如果银行的销售人员告诉你保本保收益,那你真的要小心了。

发表于 2014-4-18 14:37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theforest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theforest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liuyang327 发表于 2014-4-18 14:22
其实也不完全是银行的问题,而是监管的问题,是不允许在银行和客户签订的理财产品协议里明确保本保收益的, ...

这点倒是。 收益和风险相连是应该的,只是希望银行在拿钱去投资时候要做到公正和信息披露,如果明知道某个融资人或者信托产品资质很差,而因为收益大去投,这样出了风险银行不应该跑掉责任。风控还是很能看出问题的,关键在执行
吃亏是福,RP累计

发表于 2014-4-18 20:50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章由 liuyang327 原创或转贴,不代表本站立场和观点,版权归 oursteps.com.au 和作者 liuyang327 所有!转贴必须注明作者、出处和本声明,并保持内容完整
中国的银行的投资能力很差,只是做银行业务而已,对投行业务而言,银行只有资金优势,其他的没什么。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返回顶部